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9-17 18:22:18作者:智慧百科
戊戌變法保國會簡介:保國會宗旨的核心是什么?保國會的主要活動有哪些?本文這就為你介紹:
戊戌變法保國會簡介
戊戌變法時期的政治團體。保國會亦稱強國會,機關刊物《萬國公報》后改名為《中外紀聞》。
1897年11月,德國強占膠州灣事起,瓜分危機嚴重,康有為“既上書求變法于上,復思開會振士氣于下”,結合各省旅京人士立會,粵學會、蜀學會、閩學會、關學會先后成立。遂決再“成一大會,以伸國憤”。
1898年4月12日,保國會在北京成立,并擬定《保國會章程》三十條。
保國會發(fā)展歷史
1898年4月12日﹐保國會在北京成立,擬定《保國會章程》三十條,主要內容是:“以國地日制,國權日削,國民日困,思維持振救之,故開斯會以冀保全”;以“保國”、“保種”、“保教”為宗旨,即“保國家之政權、土地”,“保人民種類之自立”,“保圣教之不失”;講求變法、外交、經(jīng)濟,以協(xié)助政府治理國家。
規(guī)定在北京、上海設總會、各省、府、縣設分會,時已略具政黨規(guī)模。共集會三次,意在集群策、群智、群力、發(fā)憤救亡,推動維新運動。
接著,保滇會、保浙會、保川會相繼組織。吏部主事洪嘉與慫恿浙江人孫灝出面攻擊,誣為“辯言亂政”、“形同叛逆”。
御史潘慶瀾也上疏劾奏,譴責康有為“聚眾不道”。御史黃桂鋆又參劾保滇會、保浙會、保川會,以其“乘機煽惑,糾合下第舉子”,“攬權生事”,如各省自保,那將“從此分裂”,要求嚴禁。
這樣,保國會雖未封閉,然已形存實散。但它“合群結社”,表達了御侮圖存的愛國意愿,促使了各省自保的救亡運動和“詔定國是”的實現(xiàn)。保國會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資產(chǎn)階級政黨先驅的性質。
保國會宗旨的核心
1898年4月12日,維新派康有為等在北京成立保國會。設會宗旨是“保國、保種、保教”,即保國家政權、領土不喪失,保民族種類能自立,保圣教不失。
在北京、上海設總會,各省、府、縣設分會,意在合群策、群智、群力,發(fā)憤救亡,推動維新運動。頑固派極力反對,不久停止活動。
保國會的主要活動有哪些?
1、以國地日割,國權日削,國民日圍,思維持振救,故創(chuàng)斯會而冀保全;
2、以保國家之政權土地不喪失,保民族種類之自立,保圣教之不失;
3、講求變法,研究外文,謀求經(jīng)濟實效,以助政府治國;
4、北京、上海設總會,各省府縣設分會;公舉總理、值理、常議員、備議員及董事主持會務。并詳細訂立了會議、會員則例。
曾先后3次集會,呼吁救國,宣傳變法,還大造變法圖強的輿論。頑固派攻擊說:它“保中國,不保大清”;又威脅”小心其首領”。
保國會活動月余后自行停頓。
保國會的影響
保國會的成立,使頑固派與維新派的斗爭更加激化。頑固派大罵康有為“僭越妄為,非殺頭不可”,攻擊保國會“保中國不保大清”,“名為保國,勢必亂國”。只有光緒帝認為,“會能保國,豈不大善”,所以保國會雖然連遭劾奏,但未被查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