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9-17 20:22:32作者:智慧百科
漢代金銀比價大約是1:5(黃金一斤值錢一萬,銀八兩值錢一千)。唐宋佛教大盛,黃金多用于造像,金價昂貴,宋朝時黃金五十兩值銀八百兩,則金銀比價約為1:16。
元朝因西域流通銀幣,中國白銀大量外流,銀價亦上漲,金銀比價大約為1:10。明朝初年官定金銀比價是1:4,實際在1:4到1:7.5之間,萬歷中葉金價七八換(一兩赤金換七八兩足銀),但隨著日本和美洲白銀的流入,到崇禎年間金銀比價已經(jīng)高達(dá)十三換(1:13)。
清朝康熙至嘉慶年間,金銀比價在1:15上下波動,康熙二十六年為1:14.92,嘉慶十七年為1:16.11。道光、咸豐年間接近1:15.5。
隨著19世紀(jì)70年代西方列強紛紛實行金本位,國際金銀貿(mào)易出現(xiàn)金價上漲、銀價下跌的情況,并影響到中國。光緒五年(1879)中國金銀比價首次超過1:18(1:18.3999,為全年均價,當(dāng)年最高比價達(dá)到了1:19.0504)。光緒十二年(1886)突破1:20(1:20.6996)。1894年為1:32.5873,翌年為1:31.6308。
這一時期的銀價下跌對中國非常不利,因為當(dāng)時日本準(zhǔn)備實行金本位,按照日本的要求,馬關(guān)條約支付的二億兩賠款和三千萬兩贖遼費要換成金英鎊(具體方式是清朝政府在匯豐銀行存入現(xiàn)銀,由其依據(jù)倫敦電報發(fā)來的倫敦當(dāng)?shù)劂y價代為兌換成英鎊,然后支付給日本)。
由于當(dāng)時大量墨西哥白銀流入市場,導(dǎo)致銀價日跌。由此產(chǎn)生的“鎊虧”,由于日方要求清朝按條約簽訂之日、銀價跌落之前折算的英鎊數(shù)額(1庫平兩足銀兌換0.1800英鎊)來支付賠款,所以日本避免了損失,直接受益的則是匯豐銀行和倫敦的貴金屬交易商。
此外清朝官定標(biāo)準(zhǔn)銀兩成色為93.5374%的紋銀(為虛銀兩),但日本要求清朝以成色98.8889%的足紋來支付賠款。1895年1庫平兩紋銀可兌換0.1703英鎊,1庫平兩足紋兌換0.1800英鎊,這樣日本憑空多出了225萬英鎊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