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9-18 19:22:34作者:智慧百科
齊桓公名叫小白,是齊僖公的兒子。他的哥哥齊襄公在位的時 候,荒淫暴虐,不理政事。公子小白和公子糾兄弟二人認(rèn)為這樣下去終究要出現(xiàn)災(zāi)禍,于是商議逃到外國去避難。后來管仲護衛(wèi)公子糾逃到了魯國,鮑叔牙則護衛(wèi)公子小白逃到了莒國。過了不久,齊國果然發(fā)生了動亂,齊襄公被手下的人殺死。襄公沒有兒子,大臣們決定 從他的兩個弟弟——小白和糾當(dāng)中選一人繼承君位。
小白聽說這個消息,馬上帶鮑叔牙從莒出發(fā),趕往齊國。魯國的君主莊公也派了300輛兵車,護送公子糾回國。管仲覺得這浩浩蕩蕩的大隊人馬行走太慢,說不定會讓小白提前趕到國都,于是帶了30輛兵車,火速趕往都城,攔截公子小白。走到即墨(今山東平度東南),看見小白一行人就在前頭。管仲假意趕上前去與小白寒暄,冷不防抽出弓箭,射向小白。
只見小白大叫一聲,口吐鮮血,晃了兩晃,倒在了車上。隨從的人圍了上去,見小白雙目緊閉,全都大哭了起來。管仲見小白被射死,高高興興地回到公子糾身邊,跟隨他慢慢悠悠地向齊國趕去。當(dāng)他們走到齊國邊境的時候,隨即有人走上前來,告訴他們公子小白已經(jīng)即位為君。這消息真如晴天霹靂,驚得管仲半天沒說出話來,只好跟著糾垂頭喪氣地回到了魯國。
人們不禁要問,小白不是被管仲射死了嗎?怎么還會回國當(dāng)上 了國君呢?原來管仲那一箭正好射在了小白胸前的帶鉤上,他并沒 有受傷。小白心想,如果管仲知道他沒有被射中,肯定還會放第二 箭,到那時就不會這么幸運了。于是他急中生智,咬破了舌頭,倒在車上。等管仲一走,他們火速趕往國都。大臣貴族們都知道小白賢而有才能,于是馬上族擁他登上了君位,這就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君主齊桓公。
公子糾絕望了,可魯莊公還不死心,他想趁齊桓公剛剛即位, 給齊國來個下馬威,于是帶兵殺向齊國,讓桓公把國君之位讓給公子糾。齊桓公正想找魯國算賬,于是迅速發(fā)兵迎戰(zhàn),兩軍在乾(今山東淄博東北)相遇,魯軍大敗,莊公差點做了俘虜。齊軍乘勝進擊,攻入魯國國境。魯莊公只得屈從求和。齊桓公開出的議和條件是:殺了公子糾,交出管仲和公子糾的另一位謀臣召忽。魯莊公無奈,只得照做殺了糾。召忽認(rèn)為被送到齊國處死,還不如死在魯國,于是自殺身亡。管仲則被押上了囚車,押送回齊國。
人們都認(rèn)為,到了齊國,管仲肯定會遭受極刑,可他一路上談笑風(fēng)生,毫無憂傷。剛剛進人齊國國境,就有一支人馬火速趕了上來,押送的人都以為是來捉拿管仲的??墒且晃桓吖僮呱锨皝?,命令打開管仲的囚車,恭恭敬敬地把他迎上了自己的車子。這位高官疋是護送齊桓公歸國的功臣鮑叔牙。
原來鮑叔牙與管仲是十分要好的朋友,他深知管仲是難得的治國良才。齊桓公即位伊始,他就極力推薦管仲,說您要想成就大業(yè),那就得重用管仲。當(dāng)時齊桓公正為那一箭之仇憤恨不已,恨不得捉住管仲,把他碎尸萬段,如今鮑叔牙卻提議重用管仲,他一時還接受不了,但他慢慢冷靜下來,心想:當(dāng)時管仲為他的主人著想,射我一箭,如果我信任他,他同樣會為我著想的。于是他聽從了鮑叔牙的建議,嚴(yán)令魯國送回管仲。
管仲回到齊國后,齊桓公馬上任他為相。管仲深深地被齊桓公 寬大的胸懷所感動,他宵衣旰食,鞠躬盡瘁,極力為桓公謀劃“通貨積財,富國強兵”之道,很快推出了一系列新政策,對行政機構(gòu)、經(jīng)濟制度、軍事制度進行了徹底的改革。這些措施的推行使齊國積累了雄厚的經(jīng)濟力童,具備了充當(dāng)霸主的經(jīng)濟與軍事實力。
齊桓公首先制服了與之相鄰的魯、鄭兩個大國。公元前681 年,為平定宋國內(nèi)亂,他與宋、陳、蔡、邾等國諸侯在北杏(今山東東 阿)舉行會盟,開啟了以諸侯身份主持會盟的先例。兩年后,他又召 集宋、陳、衛(wèi)、鄭四國會盟于鄄(今山東鄄城)。
當(dāng)時周天子的力董已經(jīng)大大衰落,但還是天下的共主,齊桓公 樹起了“尊王”的旗幟,“挾天子以令諸侯”。北方和南方的少數(shù)民族 時常入侵中原,中原各國深受其害。于是,齊桓公又以“攘夷”相號 召,他率領(lǐng)大軍北伐山戎,制止了山戎對燕國的侵?jǐn)_。狄人侵邢,齊桓公出兵救邢,趕走了狄人。這時,邢國首都已遭破壞,他把邢人遷 到夷儀(今山東聊城西南),另筑新城。
狄人伐衛(wèi),殺了衛(wèi)懿公,衛(wèi) 亡。齊桓公把衛(wèi)國逃出來的人口遷到楚丘(今河南滑縣),另立國 君,使衛(wèi)復(fù)國。由于齊桓公的妥善安排,以至于“邢遷如歸,衛(wèi)國忘 亡”。齊桓公“存邢救衛(wèi)”,使得他在諸侯國中的威信大大提高。這時,南方的強楚不斷北侵,威脅中原。公元
前656年,齊桓公率齊、魯、曹、衛(wèi)、宋、陳、鄭、許八國聯(lián)軍伐楚,觀兵于召陵(今河南郾城)。楚國雖強,但也不敢與八國大軍爭鋒。齊迫使楚國訂立“召陵之盟”,暫時阻止了楚國的北進。齊桓公曾9次大會諸侯,中原地區(qū)的諸侯國都聽從他的指揮。公元前651年,齊桓公大會諸侯于葵丘(今河南蘭考東),參加會盟的有齊、魯、宋、衛(wèi)、鄭、許、曹等國,周天子也派代表參加。會上訂立盟約,申明凡是參加同盟的國家,都要和睦相處。這次會盟正式承認(rèn)了齊桓公 的霸主地位,齊桓公的霸業(yè)達到了頂峰。
進入東周以后,王室的勢力大大衰落,幾個強大的諸侯國之間展開了激烈的爭奪霸主 的戰(zhàn)爭。齊桓公制服了北方的幾個諸侯國,迫使南方的楚國屈服,率先成為中原地區(qū)的霸 主。后來,晉文公平定王室的內(nèi)亂,又在城濮大敗楚軍,一度稱霸中原。
楚莊公在邶大敗晉軍,飲馬黃河,雄視北方,一時成為霸主。秦穆公向東發(fā)展受挫,轉(zhuǎn)而向西擴張,開地千 里,稱霸西戎。春秋后期,東南地區(qū)的吳國、越國也紛紛向北發(fā)展,爭做中原霸主。爭霸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zāi)難,但卻加速了中國統(tǒng)一的步伐,加速了新舊制度的更替,促進了中華民族的大融合。
下一節(jié):孔子周游列國 宣傳政治主張
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侯爭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