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9-18 20:22:26作者:智慧百科
與楊貴妃、王昭君、貂蟬并列為中國四大美女的西施,早在先秦就已經(jīng)聲名昭著。許多著述對她的美貌贊不絕口,可見不是個虛構的傳說人物。但西施與吳越爭霸戰(zhàn)爭的關系,實在是疑竇叢生,充滿了難以捉摸的玄機。
西施與范蠡的隱秘愛情
當年吳國大兵侵人,即將滅絕越國時,越王勾踐感到了深深的絕望,他本打算殺死妻子,焚毀財寶,然后用兵器自殺成仁。據(jù)官方的《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記載,大夫文種勸阻了他的自毀之舉,并且勸告說:“吳國的太宰伯嚭貪婪成性,不妨誘之以利。”勾踐看見一線政治生機,便備下美女和大量珍寶,派文種帶去交結伯嚭,結果吳王在伯嚭的勸說下收兵回國,給了越國休養(yǎng)生息、卷土重來的契機。司馬遷的著述雖然提到了美女,卻無姓無名,跟范蠡和夫差也沒有直接關聯(lián)?!对浇^書》沿襲史記的說法,也認為獻美是文種所為,但卻明確指出了被獻者的姓名:“越乃飾美女西施、鄭旦,使大夫種獻之于吳王。”
而東漢民間史學家趙曄的《吳越春秋》,其觀點則與此截然不同,它暗示越國的相國范蠡才是該事件的主謀。他下令讓兩位村姑穿上羅緞錦衣,學習優(yōu)雅步態(tài)和歌舞技巧,以期把她們改造成合乎宮廷禮儀的貴婦。但它也刻意疏漏了一個重大細節(jié):在此期間曾經(jīng)發(fā)生過一段危險的插曲,那就是主持訓練的范蠡本人,不僅偷偷愛上西施,而且違反朝綱,擅自與之私通,兩人雙雙墜人情網(wǎng),差點釀成驚天大禍。
范蠡先是在“土城”和“都巷”兩處宮臺開設訓練課程,對西施和鄭旦進行“素質教育”,繼而奉命把她們送往吳國。為了延宕日期,范蠡借口要對她們作進一步培訓,大膽放慢了行程。據(jù)說從會稽到蘇州,短短兩三百里的路途,美女護送隊竟然走了整整三年,卻始終沒有到達目的地?!稘h唐地理書鈔》所輯《吳地記》甚至揭露說,他們在路上還生了個兒子,到達現(xiàn)今嘉興南部一百里處時,這個嬰兒剛滿周歲,能夠開口說話,于是路邊的亭子被當?shù)孛癖娊凶?ldquo;語兒亭”,以見證這個秘密愛情的結晶。
范蠡與西施的私情無疑是在極度機密的情況下展開的。一旦走漏風聲,他們將同時面臨來自吳越兩個方面的殺身之禍。在這段長達三年的浪漫時光里,范蠡的焦慮想必在與日俱增。他必須承受一個無法規(guī)避的事實——把心愛的女人獻給仇敵夫差。他在最后期限的逼近中感到了絞索的抽緊。他的無奈和愁苦隱藏在歷史的深處,仿佛在為這場雪恥復國的游戲增加價值籌碼。
范蠡和西施的愛情終于走到了盡頭。三年之后,在吳國的都城,范蠡隱忍著巨大的痛楚,心如刀割、面帶微笑地把西施和鄭旦一起交給夫差,美人西施心中也一樣充滿了生離死別的哀傷。她是一件美麗而輕盈的禮物,被國際外交陰謀和間諜戰(zhàn)推到了前臺。她的悲慘命運,從與范蠡相遇的那刻就已經(jīng)注定。
夫差不顧伍子胥的警告和反對,狂喜地接受了這兩個來自于越國的尤物,并且發(fā)出了心滿意足的贊揚:越國進獻這樣的美女,是勾踐對吳國盡忠的表現(xiàn)(《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他開始盡其可能地寵幸她們,表現(xiàn)出對女色的狂熱愛好。所有這一切都沒有出乎越國領導人的意料。當然,吳國最后被越國所滅,美人計并不是唯一主要的因素。
西施的生死之謎
吳國被滅之后,西施重新回到范蠡身邊,兩人一起泛舟五湖而去。這個以喜劇告終的傳說,比較符合中國民眾的心愿,因此成為蔓延最廣的傳說,飄浮在優(yōu)美的歷史風景之中。
西施的真切下落,應當與范蠡有密切關系。反觀他的蹤跡,倒是相當清晰,沒有多少可懷疑的地方?!妒酚?bull;越王勾踐世家》記載,范蠡認為勾踐的為人,可與之同赴患難,卻無法共享安樂,因此向勾踐辭職,在遭拒之后便收拾細軟悄然逃走,乘舟浮海前往齊國領地,同時更改姓名,自稱“鴟夷子皮”,在齊國海邊開墾耕地,艱苦創(chuàng)業(yè),父子倆治下大宗產業(yè),沒有多少時間,就積貯了數(shù)十萬銀兩。接著,他又拒絕齊國人的高官厚祿,散盡家財,隨身攜帶少量珍稀寶物,悠閑自在地離去,在一個叫作“陶”的地方定居下來,自號“陶朱公”,過上了閑云野鶴的生活。但司馬遷的敘述,只字未提包括西施在內的任何女人。人們只能假定西施就隱藏在他身后,成了他的空氣和呼吸。
勾踐后悔未能及時下手,放走了相國范蠡,便立即下令捕殺大夫文種,以免夜長夢多,由此徹底剪除了越國的兩大功臣。而另一方面,他又在遠郊封了一塊名叫“苦竹城”的狹長土地,賜給流亡者范蠡的兒子,借此向世人擺出“公正無私”的姿態(tài)。勾踐的偽善和心機,遠在吳王夫差之上。
然而,隨著疑古風氣的蔓延,“西施被殺說”近年來變得甚囂塵上。一些學者援引《吳越春秋》的記載“吳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令隨鴟夷以終”,來證明西施的悲劇下場。這里的“鴟夷”,指的是一種皮革制成的袋子,整句話的意思是,吳國滅亡后,越王把西施投人江里,讓她隨著裝她的皮囊一起漂浮著消失。西施在吳亡后被自己的祖國所殺,乃是民間史學家的基本判斷。
西施被殺害的情形,與伍子胥之死有著驚人的相似?!秴窃酱呵?bull;夫差內傳》記載說,吳王夫差賜死伍子胥之后,又“取子胥尸,盛以鴟夷之器,投之于江中。”所以民間給伍子胥起了一個“鴟夷子”的別名,借此暗示他的悲劇性歸宿。
我們不知道范蠡此時所持的立場。我們只能假定他滿腹隱衷而無法言說,無力為西施公開抗辯,更不敢動用權力展開營救,只好眼睜睜看著越國女英雄、自己的秘密情人慘遭殺害。有人認為范蠡之所以自號“鴟夷子皮”,乃是為了紀念壯烈蒙難的西施,的確是一種合乎情理的推斷,而“子皮”很可能就是西施的真正本名,“皮囊里的子皮”這個名字,隱含著范蠡的無限傷痛和恨憾。在逃出勾踐的勢力范圍之后,他才有了公開悼念西施的凜然勇氣。
在西施被殺的鐵幕后面
盡管西施被殺已經(jīng)成為世人的共識,但對殺她的原因,卻很少有人問津。而這才是本文需要探査的真正核心。
《越絕卷第十二》記載,早在范蠡進獻西施和鄭旦的時刻,伍子胥就向吳王發(fā)出嚴厲警告,說萬萬不能接受這樣的禮物,這兩個女人就是危及社稷的妖女,與妹喜、妲己和褒姒一脈相承,必定會給國家?guī)韲乐匚:?。而好色的夫差對此置若罔聞?/p>
許多年后,越王反攻獲勝,在余杭山逮捕了吳王及其部屬,不無諷刺地當面數(shù)落夫差的三大過失,說他不該放越國一條生路,更不該殺害伍子胥,并聽信“讒諛之徒”的鬼話,說完便賜寶劍給夫差,逼迫其在十天后刎頸自裁。耐人尋味的是,為了向世人表明自己憎恨一切“讒諛之徒”,勾踐下令殺掉了曾經(jīng)為他立下汗馬功勞的伯嚭?;谕瑯拥倪壿嫞覀兛梢赃@樣推斷,勾踐秉承伍子胥的觀點,認為西施是亡國妖姬,所以盡管她功勛卓著,仍須堅決執(zhí)行死刑,徹底終結其生命,以免越國步了吳國的后塵。
這無疑是殺害西施的最冠冕堂皇的理由。但勾踐之所以大開殺戒,還有一個更為隱秘的原因,那就是他可能已經(jīng)得到范蠡與西施私通的情報,并且為此妒恨交集。西施之死是勾踐向其舊部的一次血腥挑釁:雖然你已經(jīng)逃走,但我可以輕易地殺掉你的女人!
與西施同時代的墨子,為此在《墨子•親士》一文里發(fā)出了深切的感慨“西施之沈,其美也。”意思是說,西施之所以被淹死,只是因為她的美麗啊。墨子言猶未盡,在“美”的感嘆背后隱藏著某種深長的意味。是的,這個為國捐軀的美人,第一次捐出了美艷的情色,第二次捐出了美艷的生命。她是男權專制主義的最美麗的祭品。
作為一位沉魚落雁般的美人,西施生前是國家的工具和玩物,而后又被人以國家利益的名義處死,但死亡消解了一切道德難題。她在死后成了眾口皆碑的人物。她的容貌掩蓋了幕后的政治陰謀。在關于西施的敘事中,既沒有關于她的悲劇,也沒有關于她的喜劇。她的生命被世人抽空,成了一個純粹的符碼,高懸于中國大眾美學的潮流之上,仿佛是一面超越了所有意識形態(tài)的旗幟。
西施的“戰(zhàn)友”鄭旦,其下場或許更為可悲,除了一個似是而非的名字,沒有留下任何可資查詢的檔案。我們只知道她跟西施一起被發(fā)現(xiàn)、訓練和改造,并一起被送進姑蘇臺,成為越王的間諜和吳王的寵妃。她一直低調地生活在西施的陰影里。在這場波瀾起伏的政治戲劇中,她扮演了一個卑微的配角,用以襯托西施的悲壯與偉大,但她的結局卻可能跟西施完全一樣。盡管功勛卓著,卻無法擺脫死亡的命運。她在西施敘事里的作用,應當跟小青在白蛇傳里的作用相似,卻比小青更加微小和卑賤。
中國第一美人及其女伴的傳奇,就此拉上了沉重的帷幕。
下一節(jié):夏姬秘史:一個傾倒眾生的人間尤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