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9-22 12:22:37作者:智慧百科
顏真卿字清臣,唐代中期杰出的書法家。他創(chuàng)立的“顏體”楷書,與趙孟頫、柳公權(quán)、歐陽詢并稱“楷書四大家”,與柳公權(quán)并稱“顏柳”,《祭侄文稿》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這是顏真卿寫的《勸學》,反映出他的學習態(tài)度。他三歲時喪父,由母親撫養(yǎng)長大,年少時學習勤奮,家貧缺紙筆,就用筆醮著黃泥水在墻上練字;長大后學識淵博,有才華,尤其擅長書法。
顏真卿初學褚遂良,后師從張旭,又遍臨魏晉名家書跡,書法自成一格,結(jié)體寬博、氣勢開張,人稱“顏體”。顏真卿的楷書雄秀端莊,穩(wěn)健厚重,用筆渾厚強勁,大氣磅礴,筋骨遒勁,具有盛唐的氣象。他的行草書也遒勁有力,點畫飛揚。傳世碑刻有《多寶塔碑》《麻姑仙壇記》《東方朔畫贊碑》《謁金天王神祠題記》《臧懷恪碑》《郭家廟碑》《大唐中興頌》《顏氏家廟碑》等,傳世墨跡有《爭座位貼》《祭侄文稿》《自書告身帖》等。
書法一向有“字如其人”之說。宋代太學博士評論顏真卿的書法“如忠臣義士,正色臨朝,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歐陽修也稱贊顏真卿的書法如同“忠臣烈士,道德君子”。這些評議,既是對顏真卿書法特點的夸贊,也是對他人品的贊譽。顏真卿的確一生忠烈,道德高尚,深為人們景仰。
顏真卿在唐玄宗開元年間中進士,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世人稱“顏魯公”。因反對權(quán)臣的不法行為,他曾幾次被貶官。
五原郡有樁冤案,長期不能決斷,加上天旱,民眾不滿。顏真卿一去就平了冤案,接著天就下雨,人們歡呼為“御史雨”。河東郡朔方縣令鄭延祚,母親去世三十年不安葬,實在不孝。顏真卿奏本彈劾他,皇上下詔鄭氏兄弟終身不再錄用。
在撫州任職五年,顏真卿關(guān)心民眾疾苦,疏通淤塞的撫河,建起護田長壩,既解除了水患,又能在旱季引水灌田。撫州百姓將石壩命名為千金陂,建祠廟紀念他。
顏真卿在平原(今屬山東)任太守時,覺察到安祿山要造反,借口久雨防澇,加固了城墻,加深了護城河,暗中組織健壯男子練兵,儲備糧食;而表面上他卻很放松,整日與賓客泛舟喝酒吟詩。安祿山反叛時,攻陷河朔,只有平原郡城池堅固又有準備,無法攻破。
后來,顏真卿招募萬名精兵,聯(lián)絡顏杲卿起兵抵抗安祿山。附近十七郡響應,推舉他為盟主,合兵二十余萬,使安祿山不敢急攻潼關(guān)。
784年,淮西節(jié)度使李希烈叛亂。唐德宗受奸相盧杞唆使,派七十五歲的顏真卿去勸諭。許多文武官員都為他擔心,顏真卿卻很坦然,覺得為國赴難,義不容辭,帶了幾個隨從就到淮西去了。李希烈軟硬兼施,用盡謾罵、威脅、利誘、火燒、囚禁等手段,逼他投降擔任宰相,企圖利用他的德高望重,為自己稱帝收服人心。
顏真卿始終大義凜然,不為所動,第二年被李希烈縊死。聽到顏真卿遇害的消息,三軍將士痛哭失聲。唐德宗沉痛下詔,舉國悼念。
顏真卿字如其人,人如其字,是書法與人品完美結(jié)合的典范,因而享譽千秋,為后人學習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