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9-24 14:22:37作者:智慧百科
自宋太祖以后,北宋王朝的君主大臣們都極其重視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在皇帝、宰相親自帶頭的榜樣影響下,崇尚儒學重視文化的風氣很快流傳開來。
宰相須讀書
北宋初年的一個冬天,夜里天寒地凍,大雪紛飛。在一片銀妝素裹之中,兩位客人先后來到汴京城內(nèi)的某處深宅大院,在溫暖的火爐旁賓主三人飲酒夜談,就是在到這里,北宋王朝結(jié)束五代亂世,平定天下的策略誕生了。這兩位來客是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和他的胞弟、后來的宋太宗趙光義,這座深宅大院的主人則是北宋的開國元勛趙普(922~992)。
趙普的原籍在幽州薊縣(今北京西南),后來他的父親帶領(lǐng)家族遷到洛陽(今屬河南)居住。后周時,趙普在軍中擔任小吏,以勤奮能干得到趙匡胤的賞識,很快被提拔為歸德軍節(jié)度使掌書記,成為他的幕僚。趙匡胤稱帝以后,趙普的官職不斷提升,最終在乾德二年(964)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
身為朝廷重臣的趙普并非文人出身,這在極重文治的北宋實在是一個罕見的特例。曾為小吏的趙普年少失學,雖然認識文字,讀的書卻并不多,再加上他平素不擅言辭,所以很多人都以為他從不讀書。決心大量任命文官,開創(chuàng)一個全新制度的宋太祖經(jīng)常勸他在平時多注意學習文化,甚至為此很嚴厲地批評趙普。從此趙普開始知道讀書的重要性,于是努力地學習儒家典籍。
《論語》治天下
趙普讀得最多的是被儒生們分外推崇的《論語》,趙普將這部號稱足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書籍放在臥室的盒子里,每天退朝回家就關(guān)上房門用心攻讀。在后世作為啟蒙讀物的《三字經(jīng)》中,有這樣幾句話——“趙中令,讀魯論;彼既仕,學且勤。”這段話的意思是:趙普宰相認真研讀《論語》,即使做了官也堅持勤奮學習。一個小吏出身的人能夠得到后世儒生這樣的推崇,在中國歷史上是非常少見的。
過了一段時間,同樣重視文治的宋太宗趙光義即位,他組織當時的著名學者編纂一部規(guī)模宏大的分類百科全書——《太平總類》?!短娇傤悺肥占浟艘磺Я俣喾N古籍的重要內(nèi)容,全書共一千卷,是一部很有價值的讀物。對于這樣一部巨著,宋太宗規(guī)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三卷,于是更名為《太平御覽》。
這位以好讀書聞名的皇帝常對左右的人說:“只要打開書本,總會有好處的。”成語“開卷有益”就出自這里。太平興國二年(977)三月,趙普被宋太宗從河陽(今河南商孟縣)召回朝廷,升任太子太保。太平興國六年(981)九月,趙普被封為梁國公,再次擔任宰相一職。此時趙普已經(jīng)不是昔日的“吳下阿蒙”,得到任命后,他自信地對宋太宗說道:“臣有論語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由此傳下“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千古名言。
“半部論語治天下”這句話后來被人們按照自己的需要做出不同的解釋,許多學者認為這是讀書一定要專精的證明。崇拜孔子的儒生相信這說明儒家典籍包含了世間的一切道理,僅僅讀熟一冊《論語》就足以讓人出將入相。批判儒家文化的人則將之理解為裝聾作啞的權(quán)謀之術(shù)。無論如何,北宋開國君臣們開創(chuàng)了以文官治國的先河,在舉國崇文的浪潮下,中國迎來了又一個文化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