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9-25 18:22:41作者:智慧百科
御花園的疊石為山分為兩個區(qū)域,園中西南部有四組疊石山景,都是以自然山巒為藍本。依園中位置與環(huán)境有正西組合的,有西南彎形和西北斜形組合而成。疊石參差錯落有致,通過線與面的結合,高與低,曲與直,巧與拙,繁與簡等等強烈對比形成了極富變化又有著統(tǒng)一與和詣的獨特幽美形式,并構成了多個洋溢著藝術氣息的園林小空間。
山石陪襯與園林建筑嵯岈屈曲,疊石與花草樹木相組合形成庭院式的園林,小巧玲瓏,古雅別致。山石以“折糧石”南太湖石和產(chǎn)自北京房山的北太湖石為主巧妙配合,多孔多穴,波紋起伏,疊山成“數(shù)弓之地,深溪幽壑,勢若天成”。
明代曾勉之在《吳風錄》中提道“至今吳中富豪,竟以湖石筑峙奇峰陰洞,至諸貴占據(jù)名島以鑿鑿而嵌空為妙絕,珍花異木,錯映闌圃,雖閣閻下戶亦飾小小盆島為玩?!悲B山境美是園林景觀的靈魂。
雨花石
在諸葛拜北斗石的南邊,有一塊英德石的“云盆”(屬盆景類天然造型,似盆狀周邊凸起內(nèi)凹平)。此云盆長1米、寬40厘米、深20厘米。盆內(nèi)水中有中國四大名石之一的雨花石,它堪稱國色天姿“石皇后”。有姿有色,紅顏常駐,永不凋謝,養(yǎng)于清泉,令人心曠神怡,很受人們的青睞。它以紋理美取勝,質(zhì)地細膩而又溫潤瑩澈。
明代開國皇帝喜雨花石,在他60大壽時,他的孫子朱允炆用雨花石拼成“萬壽無疆”四個大字,連同一個形似壽桃的雨花石一起作為壽禮獻給皇祖。朱元璋龍顏大悅,后來就把皇帝位傳給了朱允炆,他就是歷史上的建文帝。清代乾隆皇帝也很喜愛雨花石,現(xiàn)故宮收藏乾隆皇帝賞玩過的雨花石,其中一枚呈現(xiàn)出蒼龍圖案的“祥龍石”彌足珍貴。
虎皮石
在御花園西北靠北墻有一個小空間種植幾叢翠竹,在叢竹間屹立著七塊劍形虎皮石,亦稱“瓜子劍石”、“石筍”,產(chǎn)于浙江常山地區(qū)和云南等地,形體修長如筍似劍。一般高為2米多,低的1米,置石時高低參差錯落,為細礫和卵石等沉積而形成,一般的該石皆橫臥于山土中,色有綠、灰、黑、赭、紫等,是我國園林常見石竹置景的佳品。
“劍石配翠竹”是歷代文人墨客所青睞的,幾塊筍石,幾枝翠竹,給人們透出一股恬淡,清穆高潔的情調(diào)。筍石如立柱般屹立,堅實雄渾頗具頂天立地的大丈夫氣概,是園林庭院獨具特色的裝飾。特別是清代著明書畫家鄭板橋?qū)懯嬛?,獨具神韻被傳為佳話。他一生中?chuàng)作的畫卷大多是寫石畫竹,他筆下多種石頭,千姿百態(tài)。鄭板橋提倡在人生追求中,要像山野中的竹石那樣經(jīng)得起千磨萬擊,煉就一身堅強的愛國愛民秉性。在他70歲時,創(chuàng)作了兩幅癡愛竹石的國畫,并分別在這兩幅畫上題詩云:
七十老人畫竹石,石更崚嶒竹更直。
乃知此老筆非凡,挺挺千尋之壁立。(現(xiàn)藏揚州博物館)
又詩云:
竹石相交萬萬年,兩家節(jié)介本天然。
請看十月清霜后,一種蒼蒼籠碧煙。(現(xiàn)藏北京榮寶齋)
英石
御花園中布滿全園,星羅棋布的就是英石,有27塊之多。體量大的高2米,最小的僅70公分。每塊英石依石型和大小都配以漢白玉石座,周圍雕刻海浪或盛開的蓮花、蛟龍、云海等圖案,原則上是高石低座,小石高座。
英石產(chǎn)于廣東省英德縣,是古代四大名石之一。據(jù)《云林石譜》記載“英州含光真陽縣之間石產(chǎn)于溪水中……采之人就水中度奇巧處鏨取之……”。又據(jù)《清稗類鈔》中說“石匠上山,擇其形勢運用者鑿之以歸……均以皺、瘦、透、漏,四者具備為良”。
《素園石譜》等均有英石記載:英石多為黑色質(zhì)素,有的間白色的通脈,質(zhì)地堅硬,敲之有悅耳銅聲。它長期受自然界各種侵蝕,因而外表鋒梭突兀,凹凸嵯峨,形狀雄奇,色象蒼古,使人百看不厭,回味無窮。并因此倍受乾隆皇帝的青睞,成了進貢到御花園中最多的石種。
園中最小最奇特一塊英石,與在絳雪軒木變石為鄰,該石似“龍騰”。嶙峋折皺的石紋似起伏的龍鱗,其勢猶如昂首甩尾騰空飛的虬龍,飛動又略帶拙樸感的雄強之姿,是一塊難得造型獨特的怪石。石狀尖峻硬實,石皴盤旋如渦,既怪又秀。明清兩朝是文人山水畫靡時期,現(xiàn)上海博物館收藏的明《牡丹焦石圖》軸,其下就是英石。
據(jù)自題詩句“焦墨英山石”知是產(chǎn)于廣東英德的“英石”。圖中之石純用水墨潑出,屬于“舍形而悅影”的寫意之法。染濃淡墨色,通過交疊滲化,又自然凹凸起伏,隱現(xiàn)出“英石”嶙峋折皺之狀,形簡意賅,可謂神來之筆,可見文人名士對“英石”癡迷和諸多審美意趣。
太湖石
太湖石給中國園林和賞石文化帶來了聲譽,太湖石歷史悠久,被列為古代四大名石之首。中國傳統(tǒng)園林的特色就是“無石園林不秀”,即園林石具有寸石生情之妙。太湖石自身存在著崇高美、震驚美,石形蒼勁圓潤,雄渾有力,粗曠簡潔。石峰能達到“一峰而蕰千巖之秀的神效”。唐代詩人白居易所云:“遠望老嵯峨,近觀怪嵚崟,才高八九尺,勢若千萬尋”。就是對太湖石最美的概括。
御花園有太湖石疊山外,立石為峰的有太湖石有五座。其中聳立于獅子林正西處,有座太湖石獨峰,高達三米多,清秀挺拔,連貫通透,石表凹凸,皺紋遍布,孔竅渦洞均衡,是“花石綱”的遺物,確有“妍巧甲于天下”之質(zhì),在京城皇家園林中為中型太湖石中的獨秀。它婷婷玉立,石呈青黝色,可四面觀賞,論石峰有三面入畫即為佳品,此峰四面透巧,八面玲瓏?!岸酁橐幻婊蛉妫羲拿嫒?,即是從土中生起,凡數(shù)百之中無一二”。(見《云林石譜》)
在樹陰下從不同角度來欣賞這座太湖石,可以啟迪人的心靈,調(diào)動人的想象,使之情感入禪,清心脫俗,增德添壽。白居易與姚合的奇石不就是“煙翠三秋色,波濤萬古痕”、“曉霧常紛羅,碧光入四鄰”么?這些詩句都道出了湖石的“奇美”所在。
靈壁石
四大名石中的靈壁石是久負盛名的石種,更是御花園中不可缺少的觀賞品。靈壁石早在戰(zhàn)國時期就作為貢品。宋代詩人贊美靈壁石“靈壁一石天下奇,聲如青銅,色碧玉,秀潤四時嵐嵐翠,寶落世間何巍巍”。乾隆皇帝稱其為“天下第一奇石”。
對靈壁石如此高的贊美,實在是不無道理。該石種產(chǎn)于安微靈壁縣,開發(fā)和利用歷史較早并引起許多歷代名人的喜愛。石質(zhì)結構致密的碳酸鹽巖石,風化而形成。大者高數(shù)丈,可置于園林庭院作為石峰;小者尺許或盈寸,可置于文房幾案。視之山岱五岳,百仞一拳,千里一瞬鑒目,得之、思之,猶如置身于大自然之中。扣之金聲,大有“此聲只應磬石有,人間地石幾回聞”之妙。
它美在自然,美在含蓄,特別是美在獨特的石膚美,即嶙峋折皺的石紋美。靈壁石膚巉巖嶙峋,溝壑交錯,竇穴參差,粗獷雄渾,氣韻蒼古,石皮表面常見的紋理有胡桃紋、雞爪紋、樹皮裂、黽紋、裙折、水道以及通孔半穴,交錯纏結,孔洞委宛,既有原始風霜味,又有音樂韻律感。一塊石頭上的紋理有山有峰有穴有峭壁,更因色彩搭配巧妙構成一幅幅生動鮮明的圖案。有像桃花盛開者,花滿枝頭春常在。有像荷花的高雅氣度,有人物,有鳥獸躍然石上,溫潤細膩,滑如凝脂,充分體現(xiàn)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