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9-28 14:22:39作者:智慧百科
因為電視劇《漢武大帝》,我重新審讀了漢武帝及其時代,對漢武帝有了全新的認識。之前,因為受《史記》及諸多學者的影響,對這個“內(nèi)多欲而外行仁義”的漢武帝沒多少好感;但在重讀之后,才發(fā)現(xiàn)任何謾罵與譏嘲,都不足以掩飾漢武帝的偉大。
因為漢武帝的雄才偉略,使得漢朝贏得了空前的尊榮,也使得“漢”成為整個民族的稱號。最難得的是,漢武帝是在重重圍困之下,拔劍而起,突出重圍,這才取得輝煌的成就。那么,漢武帝遇到的圍困有哪些呢?漢武帝又是如何突出重圍,創(chuàng)造輝煌的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一、鞏固中華民族的“大一統(tǒng)”
《三國演義》的開篇:“話說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敝袊阅軌蛟诼L的歷史長河中,較多的時間保持大一統(tǒng),離不開兩位帝王的功勞。其一是秦始皇,結(jié)束了七國爭雄的局面,統(tǒng)一了文字,統(tǒng)一了度量衡,使得中華民族有了在文化符號上達到了統(tǒng)一;其二是漢武帝,收復失地、抵御匈奴、聯(lián)合西域,開創(chuàng)了中華帝國萬國來潮的局面;又在文化上設(shè)立五經(jīng)博士、推行今文經(jīng)學,統(tǒng)一了思想。
漢建元五年(前136),武帝罷傳記博士,又為《易》和《禮》增置博士,與文、景時所立的《書》、《詩》、《春秋》合為五經(jīng)博士,以今文經(jīng)學主導學術(shù)。(按:漢宣帝時增置博士為十二類:《易》為施、孟、梁丘;《書》為歐陽,大、小夏侯;《詩》為齊、魯、韓;《禮》為后氏;《春秋》為公羊、谷梁。)西漢的儒學博士,對經(jīng)學的建立和發(fā)展起廠重要作用。
需要說明的一點是,漢武帝設(shè)立五經(jīng)博士,并非如后人理解的,是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的支持,而是對孔子“刪詩書,訂禮樂,贊大易,著春秋”這一文化壯舉的響應。五經(jīng)(或“六藝”)雖然是由孔子整理的,但他不僅僅是儒家的經(jīng)典,而是諸子百家共尊的經(jīng)典。
漢武帝通過他的文治武功,將“大一統(tǒng)”的思想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以致于在之后的兩千多年間,天下雖然分分合合,但“統(tǒng)一”永遠是民心所向。漢末三國鼎立,但魏、蜀、吳三國,任何一方都不想偏安一隅;劉裕等君王,也因其偏安,而被后世詬病。
鞏固了中華民族的“大一統(tǒng)”,成就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傳承,這是漢武帝的一大功勞。
二、打破了匈奴不可戰(zhàn)勝的神話
從戰(zhàn)國以來,匈奴一直是北方的大患,趙武靈王被迫胡服騎射就是為了抵御匈奴,北方列國修建長城也是為了抵御匈奴,秦始皇絕世武功也未能在有生之年平定匈奴之患。漢代初年,漢高祖與匈奴交戰(zhàn),身陷白登之圍,最后以很不光彩的方式脫困——這一事件給漢朝留下了一個極大的陰影,那就是在漢朝看來,匈奴成了一個不可戰(zhàn)勝的神話。
之后,漢、匈雙方,每當出現(xiàn)沖突,漢朝方面如果有人主戰(zhàn),立即會有人重提“白登之圍”。在漢朝“以孝治天下”的大背景下,這幾乎是一個無法逾越的鴻溝。既然匈奴不可戰(zhàn)勝,就只能委曲求全,和親也成了漢朝穩(wěn)定匈奴的長期國策。但匈奴真的能夠免除禍患嗎?實際上并非如此。太監(jiān)中行說幫助匈奴對抗?jié)h朝就是一個極端的例子:
當時匈奴著名的冒頓單于病死,其子稽粥立,號老上單于。漢文帝鑒于國內(nèi)不穩(wěn),各路諸侯對帝位虎視眈眈,且國力尚未恢復,無力與強大的匈奴進行一場曠日持久的戰(zhàn)爭。只好繼續(xù)與匈奴和親,文帝下令送宗室女去匈奴,并讓太監(jiān)燕地人中行說作為陪同侍臣一起去。中行說不肯去,被漢廷強行派遣。怨恨之下,他對漢文帝說:“我如果到了匈奴就肯定會威脅漢國。”
文帝只當他在說氣話,也不以為意。沒想到中行說一到了匈奴,果然就立刻歸降,并深受老上單于歡喜、寵信。中行說竭力勸說匈奴不要太看中漢朝衣服食物的精美,增加匈奴對自己食物、器械、風俗的自信心,還教給匈奴人記數(shù)方法,從此這些蠻族才知道算數(shù)。在中行說的鼓動下,老上單于在給文帝回書中口氣傲慢,對漢朝使臣也威逼利誘,動不動就索要錢物金銀,不給就威脅秋熟后大發(fā)兵馬入漢境中踐踏。
中行說叛逃匈奴后極力破壞漢匈和親,不斷為匈奴出謀劃策,策動襲擊漢朝邊郡和發(fā)起戰(zhàn)爭等,因此被稱作歷史上第一個漢奸。武帝14年匈奴入侵以后,匈奴屢犯漢境,但中行說卻生病死了。在死之前中行說建議匈奴對漢軍搞細菌戰(zhàn)。因為他發(fā)現(xiàn)一些池塘有病死的馬,羊之后,而這些池塘里的水就開始有“毒”。
士兵食用之后,會中“毒”,輕則拉肚子,重則死亡。所以他建議匈奴軍隊,把一些病死的牲畜在經(jīng)過匈奴巫師詛咒后,埋到漢軍進軍路線的一些水源上游,漢軍食用后,確實有許多人出象中毒癥狀。后來漢軍識破了匈奴人的奸計,對中行說發(fā)動的細菌戰(zhàn)有所防備;但若干年后,漢武帝時期的愛將霍去病,據(jù)說就是食用了這種水源里的水,生病死了。這也是歷史上的第一次細菌戰(zhàn)。
漢武帝攻打匈奴,不但敢打,更會打。這需要超人的勇氣,也需要超人的才略。正是因為漢武帝,才有了“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這樣鏗鏘有力的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