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10-01 17:22:36作者:智慧百科
一、塔瓦崗(生卒年不詳)
云南潞西人。19世紀初德宏地區(qū)德昂族暴動的首領。
從14世紀中期開始,新興的芒市傣族土司逐漸控制了今德宏州潞西,盈江一帶的德昂族地區(qū)。到了清嘉慶年間,傣族土司采取極端蠻橫的手段強占了德昂人的許多田地。
這種歧視性對待激怒了向來崇尚民族平等的德昂族人民。清嘉慶十九年(1814),塔崗瓦振臂一呼,德昂人應者云集,組成了一支場勢浩大的起義武裝。他們提出了“官家不公平,殺死官家解不平”的口號,聲稱“不把土司殺得七零八落決不收兵”。義軍的這一主張得到了德昂族群眾的強烈支持。
不久,塔崗瓦就指揮義軍攻破了芒市土司衙門。土司放過法狼狽不堪地逃往永昌府向清軍求援。起義軍乘勝追擊,一舉擊潰了負隅頑抗的土司武裝。緊接著,他們又挫敗了梁河傣族土司和西山景頗山官武裝的多次進攻,從而牢牢控制住了芒市壩區(qū)。
但塔崗瓦和德昂族人民一直對清朝地方政權抱有幻想。他們希望清朝官吏能出面主持公道,嚴懲傣族土司。這種心理既成為他們擴大戰(zhàn)果的絆腳石,又為傣族土司的反撲提供了機會。
時間不長,各地傣族土司武裝,景頗山官武裝和漢族地主武裝就聯(lián)手向義軍發(fā)動了猛烈的圍攻。塔崗瓦帶領義軍將土進行了頑強的抵抗。由于力量懸殊太大,義軍蒙受了巨大的損失,半年多后,這一場正義的民族起義烈火最終被撲滅。
二、千總(生卒生不詳)
云南隴川人。民國初年隴川章風區(qū)德昂族首領。英國政府自19世紀中葉以來就對中國的云南有不可告人的企圖。
1876年,英國人通過《煙臺條約》打開了中國的西南大門。1885年,英國人進而吞并緬甸,開始大量蠶食中國的領土。英國人的無恥掠奪行徑引發(fā)了邊疆各族的強烈不滿和抗爭。
民國六年(1917年),英國人乘民國新立、國人動蕩不安的機會長驅直入隴川腹地,在章鳳的曼緬山建立了自己的營地。
隴川土司對這種行徑進行了譴責。但英加人卻蠻不講理地聲稱:不管中國政府同意與否,他們都要建立營地。騰沖地方政府迅速征調了600人的地方武裝前往隴川。然后又授意章鳳的德昂族首領“千總”出面驅趕英軍。
“千部”調集了德昂族60歲以下的成年男子五百多人,武裝包圍了英軍營地。他帶領手下的大小頭目四十多人前去和英軍談判?!扒Р俊绷x正詞嚴地向英國人宣布:“這是中國人的土地,你們沒有資格占有!如果再執(zhí)迷不悟,我們就要用長刀講話!”英軍眼見德昂族群眾怒火萬丈,唯恐自己勢單力薄、不是中國人的對手。
在萬般無奈之下,他們只好灰溜溜地撤回了緬甸。直到今天,在當?shù)剡€保留著當年抗英驅英斗爭中繳獲的一面英國國旗。這是德昂族人民保衛(wèi)祖國領土完整的愛國行為的見證。
三、李臘翁(1929—)
云南潞西人。著名的民間歌手。李臘翁出生在云南省潞西縣三臺山多幫外村的一個農民家庭。他從小吃盡人間的酸甜苦辣:當過放牛娃,做過雇工,曾流浪到畹町、瑞麗一帶謀生……,苦難的生活賜予了他堅韌而又敏感的心靈。
由于長期在各地鄉(xiāng)村奔波。李臘翁不斷地受而民族歌舞海洋的薰染。他不斷地聽,不斷地用心品味,不斷地消化吸收著許多歌多的演唱技法。
不久以后,李臘翁初步掌握了《雷弄》、《串》為代表的許多民間歌曲的演唱要領。他的歌明快悠揚,情意綿綿,感人至深,具有獨特個人風格和韻味。到1948年,李臘翁已經(jīng)是一個馳名德昂族地區(qū)的名歌手。李臘翁在演唱方法上長于創(chuàng)新。
1962年以后,他大膽地打破了德昂族傳統(tǒng)的演唱習慣,把歌唱、器樂演奏在機地結合在一起。這就在無形之中有力地拓寬了德昂族民歌的表現(xiàn)空間,藝術感染力也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
他演唱《葫蘆笙戀歌》時,幽雅深情的唱腔和深沉動人的葫蘆笙獨奏曲相互穿插,歌喉和器樂合奏出的情感催人淚下。確實不同凡響。1979年,李臘翁前往北京參加了“全國少數(shù)民族民間歌手、民間詩人座談會”。
回到故鄉(xiāng)后,他創(chuàng)作了《我在半路等你》、《你變菜、我變鍋》和《德昂族情歌》等一系列洋溢著濃郁民族色彩的作品。其中的《你變菜,我變鍋》后來還榮獲“云南省少數(shù)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獎”。
看了以上的介紹是否對德昂族的名人更加了解了呢,更多中國少數(shù)民族名人請關注中國歷史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