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10-02 17:22:37作者:智慧百科
什么是胡人?
華夏以外的民族,全部稱“胡人”。
胡人原指戈壁以北的蒙古高原地區(qū)的游牧族群?!昂笔潜眮喢褡逭Z言中“人”的意思。
秦漢時期塞北胡人統(tǒng)一后被漢人稱為匈奴,匈奴則自稱為胡。后來胡人一詞則被用來作為戈壁以北和西方的外族或外國人的泛稱。
都有哪些民族被稱為胡人?
先秦時期中國將北方游牧部族稱為北狄,后來狄人逐漸被華夏和蒙古高原崛起的胡人所同化。
胡人原指秦漢時期的北方游牧民族匈奴,匈奴西遷后蒙古高原又相繼崛起了鮮卑、突厥、蒙古、契丹等游牧民族。
一、匈奴族
匈奴是中國古代北方游牧民族,興起于今內(nèi)蒙古陰山山麓,他們披發(fā)左衽。中國古籍中的匈奴是秦末漢初稱雄中原以北的強大游牧民族。
公元前215年,匈奴被蒙恬逐出河套以及河西走廊地區(qū)。匈奴在西漢前期強大起來,屢次進犯邊境,對西漢政權(quán)造成了強大的威脅,并控制西域,后為漢武帝所敗,退居漠北分裂為五部。
公元前119年,將軍霍去病在漢軍及投降的匈奴人簇擁下“封狼居胥山,禪于姑衍,登臨翰海”。
二、鮮卑族
鮮卑族是繼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游牧民族,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興起于大興安嶺。
為魏晉南北朝對中國影響最大的游牧民族,起源于東胡族,分布在中國北方。秦漢之際,東胡被匈奴冒頓單于打敗,分為兩部。
分別退保烏桓山和鮮卑山,均以山名作為族名,形成烏桓族和鮮卑族,受匈奴奴役。所以鮮卑族的風俗習慣同烏桓、匈奴相似。
公元45年鮮卑跟隨匈奴侵擾邊境,鮮卑才作為民族實體被中原王朝所知。匈奴分裂后,鮮卑族逐漸擺脫其控制。85年和87年,鮮卑兩次攻打匈奴,反抗壓迫。
91年,受到東漢和南匈奴打擊的北匈奴被迫遷往中亞,鮮卑族趁機占據(jù)蒙古草原。
385年,拓跋部建立北魏,并在439年統(tǒng)一北方。493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大舉漢化。
另外在青海、甘肅一帶,還有由鮮卑慕容部分化出來的吐谷渾政權(quán),直到663年才被吐蕃吞并。
三、突厥族
突厥是歷史上活躍于蒙古高原和中亞地區(qū)的民族集團統(tǒng)稱,也是中國西北與北方草原地區(qū)繼匈奴、鮮卑、柔然以來又一個重要的游牧民族,540年,突厥這個詞始見于中國史冊。
745年,唐朝與回鶻攻滅后突厥汗國,東突厥諸部或者在戰(zhàn)爭中消亡,或者融入回鶻,或者融入唐朝。唐朝滅西突厥以后,原西突厥汗國所屬突騎施、烏古斯、葛邏祿、欽察、卡拉吉、樣磨、處月等部落也活躍于中亞地區(qū)。
突騎施在防止阿拉伯帝國在中亞的擴張起了重大作用,葛邏祿則在唐末以后的中亞歷史中扮演重要角色,與回鶻建立喀拉汗王朝。
四、蒙古族
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東岸一帶。13世紀初,以成吉思汗為首的蒙古部統(tǒng)一了蒙古地區(qū)諸部,逐漸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
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為生計。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盡管這種生存方式在現(xiàn)代社會被弱化,但仍然被視作蒙古族的標志。
蒙古族在科學文化事業(yè)上比較發(fā)達,而且音樂、舞蹈也在藝術上居于相對顯赫的地位。
五、契丹族
契丹族為中國古代游牧民族,發(fā)源于中國東北地區(qū),采取半農(nóng)半牧生活。早期分契丹八部,唐初形成了統(tǒng)一的大賀氏聯(lián)盟。
唐太宗以后,唐置松漠都督府,賜姓李。大賀氏聯(lián)盟瓦解后,契丹人又建立了遙輦氏部落聯(lián)盟,依附于后突厥汗國。
天寶四年,后突厥為回紇所滅,此后百年間,契丹人一直為回紇所統(tǒng)治。唐末,契丹首領耶律阿保機統(tǒng)一各部,于后梁開平元年即可汗位,神冊元年稱帝,國號契丹。
大同元年遼太宗改國號為遼,統(tǒng)和二年又改稱大契丹;咸雍二年復號遼。天慶五年,女真族建立金朝。
在金軍的進攻下,遼朝于保大五年滅亡。西遼延慶九年,耶律大石稱帝,史稱“西遼”,又稱“哈喇契丹”,成為當時中亞地區(qū)的強國。西遼于金興定二年為蒙古所滅。
以上關于中國古代胡人各民族的介紹到這里,更多內(nèi)容請點擊文章下方的標簽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