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10-02 19:22:35作者:智慧百科
安德海簡介
安德海(1844年—1869年),清末宦官,直隸南皮(河北省南皮縣)人。他在八九歲時凈身,進宮后在咸豐帝身邊為御前太監(jiān)。由于安德海聰明伶俐,很快就得到了咸豐帝和葉赫那拉杏貞的好感。
咸豐死后安德海立下大功成為慈禧心腹。同治八年,他奉慈禧之命,到江南采辦服飾,走到山東地方,被巡撫丁寶楨擒獲處決。
安德海生平經(jīng)歷
一、辛酉政變
咸豐十一年辛酉七月十七日,咸豐皇帝病死在承德行宮。遺命以皇長子載淳繼承皇帝位,并派肅順等八位顧命大臣輔弼幼主,主持政務??墒怯字鞯纳改抢习抵袦蕚浜拖特S皇帝的異母弟恭親王奕訢,發(fā)動政變,奪取政權。
當時恭親王奕訢正在北京主持與英法聯(lián)軍求和事宜。慈禧經(jīng)過一番考慮后,決定讓自已的心腹太監(jiān)安德海暗地里竄回北京,來到恭王府,將奪權陰謀告訴恭親王奕訢。第二天一早,安德海就匆匆別去,奕訢立即向承德行宮發(fā)了要求奔喪的折子。
顧命大臣肅順接到奕訢要求奔喪的奏折后,立刻找載垣、端華等研究對策。肅順認為恭親王奕訢是借奔喪為口實,實際上是來向他們示威、奪權,必須阻止他的行動。最后借口京師重地,留守重臣,一刻也不得離開,拒絕了奕訢要求奔喪的請求。
詭計多端的慈禧,見肅順識破了自己的計謀,立即與皇后商量了一番,最后下了一道密詔,蓋了“御賞”和“同道堂”印章,再次派安德海星夜兼程進京,召奕訢速來承德共商除肅順大計。
奕訢接到密詔后,立即動身,打著奔喪的旗號,于八月初一日來到承德行宮。之后又在安德海的精密安排下,與兩宮皇太后見面商討奪權的陰謀,最后成功地發(fā)動了“辛酉政變”,奪去了肅順等八位顧命大臣的權力。
在辛酉政變中,安德海由于充當了兩宮皇太后和恭親王奕訢之間的秘密聯(lián)系人,立下了汗馬功勞,最后被晉升為總管大太監(jiān),成了朝中顯赫的人物。
二、干預朝政
安德海成了總管大太監(jiān)后,慈禧想解除奕訢手中的權力。到了同治四年三月,在安德海的密謀下,慈禧借用一個御史彈劾奕訢的機會,發(fā)動突然襲擊,親手寫詔書,以“雖無實據(jù),事出有因”的罪名,革去奕訢的議政王和一切差使,不準干預一切公事。
一個月后,又以奕訢“深自引咎,頗知愧悔”為由,下令讓奕訢“仍在軍機大臣上行走,無庸復議政名目”。慈禧在這一反一復之間,既輕而易舉地革去了“議政王”的名位和權力,又繼續(xù)使用了奕訢,掃除了對自己的威脅。
三、逸事
同治七年冬天,安德海在北京最大的酒樓前門外天福堂大酒樓張燈結彩,大擺酒宴,正式娶徽班唱旦角的年方19歲的美人、藝名九歲紅的馬賽花為妻。
慈禧太后為了表示寵愛,特地賞賜了白銀一千兩,綢緞一百匹。太監(jiān)娶妻的新聞,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也迅速傳播開來。
安德海被殺罪名是什么
安德海(1844—1869),祖籍直隸青縣,10歲入宮,充內廷太監(jiān)。由于他辦事機敏,善于察言觀色,因此深得慈禧太后歡心,成為慈禧太后身邊備受寵信的大紅人。
之后,安德海恃寵而驕,雖然只是六品的藍翎太監(jiān),卻連小皇帝載淳、恭親王奕訢等朝中大臣亦不放在眼里。安德海還經(jīng)常搬弄是非,挑撥同治和慈禧太后的母子關系,使得小皇帝常被慈禧太后訓斥。他目無皇帝,越權胡為,已經(jīng)到了令同治皇帝忍無可忍的地步。
同治八年(1869),久在宮闈的安德海想出宮游玩并借機斂財,遂借口預備同治帝大婚典禮,再三請求慈禧太后派他到江南置辦龍袍、預備宮中婚禮所用之物,獲得慈禧太后許可。有了太后的支持,安德海置清朝不許太監(jiān)擅出宮禁的祖制于不顧,帶領著一班隨從,前呼后擁地出京了。
有鑒于明朝太監(jiān)專權禍國的歷史教訓,清朝對內廷太監(jiān)的管理一直異常嚴格,堅決防止太監(jiān)干預朝政。開國之初,順治帝就于順治十年(1653)頒布上諭,對太監(jiān)管理做出了規(guī)定:
一、非經(jīng)差遣,不許擅出皇城;二、職司之外,不許干涉一事;三、不許招引外人;四、不許交接外官;五、不許使弟侄親戚暗相交接;六、不許假弟侄名色置買田產(chǎn),從而把持官府,擾害民人。兩年后,順治帝又命工部將嚴禁太監(jiān)干政的上諭鑄成鐵牌立于宮內交泰殿門前,以示警戒。
這道上諭后來成為清朝皇室的祖宗家法,但凡有太監(jiān)觸犯,多會被處以極刑。同時《欽定宮中現(xiàn)行則例》還規(guī)定:太監(jiān)級不過四品,非奉差遣,不許擅自出皇城,違者殺無赦。
安德海當時只是六品藍翎太監(jiān),仗著慈禧太后的寵愛,在未知會任何官方衙門的情況下,便違反祖制、擅出宮禁,最終為他招來了殺身之禍。
安德海雖號稱欽差,卻并未攜帶任何公文,一路又過于威風張揚,因此在途經(jīng)山東德州境內時,德州知州趙新聞訊對此頗感費解:既是欽差過境卻為何未接到“明降諭旨”并部文傳知(按例清朝派遣大臣出京,軍機處外發(fā)公文,沿途地方官員按禮迎送)?
仆役下船購買物品也未出示“傳牌勘合”(清朝奉命出京兵員由兵部簽發(fā)身份證件,途經(jīng)各地,不需花錢買東西,可憑證取得地方官府供應的物資)。為謹慎起見,趙新立即將此事上報巡撫丁寶楨。
丁寶楨早就對安德海的仗勢驕橫非常憤慨,接報后立擬密折,痛陳安德海種種“震駭?shù)胤健钡牟环ㄐ袕?,并申訴了自己職守地方,“不得不截拿審辦,以昭慎重”的充分理由:
一、清朝二百余年不準宦官與外人交接,“亦未有差派太監(jiān)赴各省之事況”;二、龍袍系御用之衣,自有織造謹制,不用太監(jiān)遠涉糜費,且皇太后、皇上崇尚節(jié)儉,斷不須太監(jiān)出外采辦,即使實有其事,亦必有明降諭旨并部文傳知;三、太監(jiān)往返照例應有傳牌勘合,絕不能聽其任意游興,漫無稽考;四、龍鳳旗幟系御用禁物,若果系內廷供使的太監(jiān),自知禮法,何敢違制妄用;五、出差攜帶女優(yōu),尤屬不成體制。
八月二日,安德海在泰安縣被知縣何毓福抓獲,與其隨從陳玉祥等三人隨即被先行押往濟南,由丁寶楨親自審訊。
八月六日,丁寶楨接到由軍機處寄發(fā)的密諭,內稱:“該太監(jiān)擅離遠出,并有種種不法情事,若不從嚴懲辦,何以肅宮禁而儆效尤。著丁寶楨迅速派委干員于所屬地方將六品藍翎安姓太監(jiān)嚴密查拿,令隨從人等指證確實,毋庸審訊即行就地正法,不準任其狡飾。如該太監(jiān)聞風折回直境,即著曾國藩飭屬一體嚴拿正法。倘有疏縱,惟該督撫是問,其隨從人等有跡近匪類者,并著嚴拿分別懲辦,毋庸再行請旨?!?/p>
八月七日,丁寶楨親自查驗確實后,遵旨將安德海就地正法于濟南,此日距安德海被抓不過五天。
看了以上的介紹是否對安德海更加了解了呢,更多中國歷史人物請關注中國歷史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