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10-07 12:22:40作者:智慧百科
清末怪杰辜鴻銘簡介
辜鴻銘(1857.7.18-1928.4.30),名湯生,字鴻銘,號立誠,自稱慵人、東西南北人,又別署為漢濱讀易者、冬烘先生,英文名字Tomson。祖籍福建省惠安縣,生于南洋英屬馬來西亞檳榔嶼。
學博中西,號稱“清末怪杰”,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臘、馬來亞等9種語言,獲13個博士學位,是滿清時代精通西洋科學、語言兼及東方華學的中國第一人。
他翻譯了中國“四書”中的三部——《論語》、《中庸》和《大學》,創(chuàng)獲甚巨;并著有《中國的牛津運動》和《中國人的精神》等英文書,熱衷向西方人宣傳東方的文化和精神,并產(chǎn)生了重大的影響,西方人曾流傳一句話:到中國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鴻銘。
辜鴻銘生平經(jīng)歷
1857年7月18日,辜鴻銘生于南洋馬來半島西北的檳榔嶼(馬來西亞的檳城州)一個英國人的橡膠園內(nèi)。早年,他祖輩由中國福建泉州府惠安縣遷居南洋,積累下豐厚的財產(chǎn)和聲望。
1867年,布朗夫婦返回英國時,把十歲的辜鴻銘帶到了當時最強大的西方帝國。臨行前,他的父親在祖先牌位前焚香告誡他說:“不論你走到哪里,不論你身邊是英國人,德國人還是法國人,都不要忘了,你是中國人?!?/p>
1870年,14歲的辜鴻銘被送往德國學習科學。后回到英國,掌握了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希臘文。并以優(yōu)異的成績被著名的愛丁堡大學錄取,并得到校長、著名作家、歷史學家、哲學家卡萊爾的賞識。
1877年,辜鴻銘獲得文學碩士學位后,又赴德國萊比錫大學等著名學府研究文學、哲學。此時,辜鴻銘獲文、哲、理、神等十三個博士學位,會操九種語言。
1880年,辜鴻銘結(jié)束自己14年的求學歷程返回故鄉(xiāng)檳城。
1881年,遇到馬建忠并于其傾談三日,思想發(fā)生重大改變,隨即辭去殖民政府職務,學習中國文化。
1883年,開始在英文報紙《字林西報》上發(fā)表題為“中國學”的文章開始,他昂首走上宣揚中國文化、嘲諷西學的寫作之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幾年里,他還將《論語》、《中庸》譯成英文,相繼在海外刊載和印行。后來又翻譯了《大學》。
1885年,辜鴻銘前往中國,被湖廣總督張之洞委任為“洋文案”(即外文秘書)。張之洞實施新政、編練新軍,也很重視高等教育。他在晚清實權(quán)派大臣張之洞幕府中任職二十年,主要職責是“通譯”。他一邊幫助張之洞統(tǒng)籌洋務,一邊精研國學,自號“漢濱讀易者”。
1893年11月29日,在辜鴻銘鼎力謀劃并擬稿,再呈張之洞審定,于光緒十九年十月二十二日以《設(shè)立自強學堂片》上奏光緒皇帝,籌建由國人自力建設(shè)、自主管理的高等學府——自強學堂(武漢大學前身),得到欽準。自強學堂正式成立后,蔡錫勇受命擔任總辦(校長),辜鴻銘任方言教習,成為自強學堂一代名師。
1915年在北京大學任教授,主講英國文學?!洞呵锎罅x》(即有名的《中國人的精神》)出版。他以理想主義的熱情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才是拯救世界的靈丹,同時,他對西方文明的批判也是尖銳的深刻的。很快《春秋大義》德文版出版了,在正進行“一戰(zhàn)”的德國引起巨大轟動。
1917年,蔡元培執(zhí)掌北大時,提出了“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并包主義”的用人主張,創(chuàng)中國大學曇花一現(xiàn)的鼎盛時代。辜鴻銘被邀請教授英國文學。
1924年,辜鴻銘赴日本講學三年,其間曾赴臺灣講學,由臺灣遠親鹿港辜家的創(chuàng)始人辜顯榮招待。4月23日,印度詩哲泰戈爾訪華,辜鴻銘與梁啟超、蔡元培、胡適、梁漱溟、熊希齡、蔣夢麟等前往北京前門車站迎接。同年,見溥儀。
1927年,辜鴻銘從日本回到故國。不久妻子淑姑去世。日本人推薦他做新組建的“安國軍政府”大帥張作霖的顧問。張作霖對這位穿前清服飾,留小辮的老古董很奇怪,直截了當?shù)貑枺骸澳隳茏鍪裁词??”辜鴻銘怔怔地看著這位大帥,絲毫也找不到當年張之洞總督那待人如賓的影子,乃拂袖而去。
1928年4月底,奉系軍閥張宗昌內(nèi)定辜鴻銘為山東大學校長,辜鴻銘也有意前往執(zhí)掌。但染了感冒,請了法國醫(yī)生來看,不見好轉(zhuǎn)。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2歲。
辜鴻銘經(jīng)典事跡
一
20世紀初,辜鴻銘先生代表北洋政府出席華府會議。某次酒會上,一個淺薄的美國女士坐在辜鴻銘旁邊。望著這個形容古怪的中國老頭,她一時找不到話題。
在上場時,終于忍不住,學著唐人街腔的破碎英語,一字一字地問道:“l(fā)ikesoup?”(喜歡這湯嗎?)辜鴻銘禮貌地點頭微笑。女士認為這個Chinaman連最淺的英語都聽不懂,便不再答理他了。
酒過三巡,辜鴻銘起立致詞,操一口流利典雅的英語,全座為之贊嘆不已。辜鴻銘坐下來,也學那女士的腔調(diào),低聲問那已經(jīng)羞得滿臉通紅的女士道:“l(fā)ikespeech?”(喜歡我的演講嗎?)
二
辜鴻銘曾對學生說:“現(xiàn)在中國只有兩個好人,一個是蔡元培先生,一個便是我。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蔡先生點了翰林之后不肯做官而要去革命,到現(xiàn)在仍在革命。而我呢。自從跟張文襄(張之洞)做了前清的官以后,到現(xiàn)在還在?;省!?/p>
有一年,袁世凱的部下張勛過生日,辜鴻銘送了一副對聯(lián),上聯(lián)是:“荷盡已無擎雨蓋;”下聯(lián)是:“殘菊猶有傲霜枝?!笔潞螅鉴欍懝首魃衩氐貑柡m,這副對聯(lián)有什么含意。
胡適笑答:“‘殘菊猶有傲霜枝’,當然是指張大帥和您老的辮子了。但不知‘擎雨蓋’是指什么?”辜鴻銘答:“‘擎雨蓋’就是清朝的大帽子?!庇谑莾扇藫嵴拼笮?。
三
辜鴻銘很主張男人要娶小老婆,認為這是社會穩(wěn)定的基礎(chǔ),他說男人是茶壺,女人是茶杯,一個茶壺肯定要配幾個茶杯,總不能一個茶杯配幾個茶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