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10-07 15:22:35作者:智慧百科
文獻通考簡介:文獻通考的作者是誰?文獻通考作者馬端臨生平經(jīng)歷是怎樣的?本文這就為你介紹:
文獻通考簡介
《文獻通考》書名,簡稱《通考》,宋元之際馬端臨撰。348卷。因“引古經(jīng)史謂之‘文’,參以唐宋以來諸臣之奏疏,諸儒之議論謂之‘獻故名曰《文獻通考》”(《自序》)。
記載上古至宋寧宗時的典章制度的沿革門類較杜佑《通典》分析為詳,計有田賦考、錢幣考、戶口考、職役考、征榷考、市糴考、土貢考、國用考、選舉考、學??肌⒙毠倏?、郊社考、宗廟考、王禮考、樂考、兵考、刑考、經(jīng)籍考、帝糸考、封建考、象緯考、物異考、輿地考、四裔考等24門。
除因襲《通典》外,兼采經(jīng)史、會要、傳記、奏疏、論及其他文獻等,資料較《通典》豐富,于宋代典章制度尤稱詳備。其中刑考分為刑制徒流、詳讞、贖刑、赦宥等??晒┭芯恐袊ㄖ剖穮⒖?。
文獻通考的作者是誰?
《文獻通考》是宋元時代著名學者馬端臨的重要著作。
馬端臨,字貴與,號竹洲。饒州樂平(今江西樂平)人。生于南宋理宗寶祐二年(1254年)。其卒年史志無載。
一般根據(jù)《扶風馬氏宗譜》所載其子馬尚志的行狀里“父已?!蓖贫ㄆ渥淠隇樵樀壑猎辏?340年)。根據(jù)余謙《文獻通考序》透露的信息馬端臨應該在至元元年(1335年)以前已經(jīng)死了。
其實“?!痹诠乓饫锾刂妇唧w年齡時,可以有三解:70歲、80歲、90歲。70更合適一些,他應該卒在元文宗至順元年(1330年),享年77歲。
馬端臨是宋代著名的史學家之一,他發(fā)展了杜佑所創(chuàng)立的新史書體裁,即以事類為中心敘述歷史發(fā)展的典志體,又推進了鄭樵所倡導的會通之義。
文獻通考作者馬端臨生平簡介
一、作者生平
在馬端臨77年的人生旅途中,大半生活在元代。他23歲時南宋就滅亡了,從此他以宋代遺民自居,念念不忘故國熱土。
馬端臨家學淵源深厚。他的父親馬廷鸞字翔仲是南宋末年的丞相。馬廷鸞早年喪父,家境貧寒??炭喙プx登進士第,咸淳五年(1269年),出任右丞相兼樞密使。
馬廷鸞為官正直,對于權臣丁大全、賈似道的拉攏,他不為所動。還上書請求皇帝: “遏惡揚善以順天,舉直錯枉以服民?!泵^直指當時惡貫滿盈的權奸賈似道。但個人力量難有作為,他感到孤掌難鳴,九次上疏辭職。咸淳九年(1273年),馬端臨隨父親回原籍居住。
二、馬端臨著書原因
馬氏著《文獻通考》,在《自序》中反復說明,一方面為續(xù)補杜佑《通典》天寶以后之事跡,一方面要配補司馬光的《資治通鑒》,略如紀傳體史書中的紀和志。
總起來說,是使“有志于經(jīng)邦稽古者,或有考焉”。這就形成了這部書的消極面,雖有同情人民之處,但主要是為統(tǒng)治階級立言。
又因全書規(guī)模宏大,某些部門便容易失于疏略,如《職官考》全錄《通典》之文,于五代部分則敘述寥寥;又如《經(jīng)籍考》內(nèi)容雖豐富,而主要依據(jù)不出于晁公武、陳振孫二家,自不能完備;《輿地考》多本于歐陽忞《輿地廣紀》一書,無甚訂補。
馬端臨編纂《文獻通考》的目的,是為了彌補《通典》的不足。他認為“杜書綱領宏大,考訂該洽,固無以議為”。但“時有今古,述有詳略,則夫節(jié)目之間,未為明備,而去取之際,頗欠精審,不無遺憾”。因此,他以嚴肅的態(tài)度另行撰寫。
“凡敘事則本之經(jīng)史而參以歷代會要及百家傳記之書,信而有征者從之,乖異傳疑者不錄”,“凡論事,則先取當時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諸儒之評論,以至名流之燕談稗官之記錄,凡一語一言,可以訂典故之得失,證史傳之是非者,則采而錄之”。
如果“載之史傳之紀錄而可疑,稽諸先儒之論辯而未當者”,他就“研精覃思”,“竊以己意而附其后”,這樣,他就完成了一部既有翔實豐富的史料又有深思獨到的觀點的史學名著。
三、貢獻
馬廷鸞對馬端臨的影響是巨大的。馬廷鸞20歲時就在家鄉(xiāng)當“童子師”,考取進士后,先后做過池州教授、史館校勘樞密院編修官、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等一系列文教和編史職位。
辭職還鄉(xiāng)后,過了17年隱居生活,始終勤于讀書和著述。先后著有《六經(jīng)集傳》、《語孟會編》、《楚辭補記》、《洙泗裔編》、《讀莊筆記》等書。這對馬端臨有深刻的潛移默化的作用,也為他展示了一條精神充實而富足的生活方式。使馬端臨立志做一個唾棄功名利祿,專心治學的學者。
馬廷鸞的座右銘是: “留有余不盡之巧以還造化,留有余不盡之祿以還朝廷,留有余不盡之財以還百姓,留有余不盡之富以還子孫?!?/p>
馬廷鸞還親自指導馬端臨讀書。在父親的指導下,馬端臨對各種體例的史書,都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做出自己的判斷。而且廣泛涉獵,以“通儒”自許。
由于馬廷鸞自身就非常好學,而且博學多才,所以家中藏書十分豐富,使馬端臨能夠方便地接觸到很多的書籍和資料,也為他著《文獻通考》提供了有利條件。
馬端臨在《通考·自序》里說:“自念業(yè)紹箕裘,家藏墳索,插架之收儲,趨庭之問答,其于文獻蓋庶幾焉?!?/p>
在《文獻通考》的編撰過程中,馬端臨也得到了馬廷鸞的悉心指導。從全書的指導思想到編寫體例,以及一些具體問題的處理,都貫穿著馬廷鸞的辛勤勞動與深思熟慮??梢哉f《文獻通考》凝結(jié)了父子兩代的心血。
在歷史方面,馬廷鸞也著有《讀史旬編》,這是一本普及性歷史讀物,主要供給孩子教授歷史用。馬廷鸞的許多歷史見解被馬端臨以“先公曰”的形式收錄在《文獻通考》里。
另一位對馬端臨著書產(chǎn)生影響的是他的老師曹涇。曹涇是朱熹的血脈傳人,宗奉朱熹。這使馬端臨的《文獻通考》里很多見解都接近朱熹。但馬端臨對“心學”也有所涉及,《通考》里不少地方就夾雜著“心學”的痕跡。這正是南宋后期理學變化中朱陸門人相互出入的反映。
馬端臨在咸淳九年(1273年)漕試第一,但他決心不做官。隨父親歸隱。在父親死后,他做過慈湖書院、柯山書院的山長,臺州路儒學教授。
在《文獻通考》外,馬端臨還有《多識錄》153卷、《義根墨守》3卷、《大學集注》等,可惜都已失傳?!段墨I通考》是他一生最大的成就。
以上《文獻通考》作者馬端臨的內(nèi)容就介紹到這里,更多相關文章請關注中國歷史欄目以及標簽、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