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10-24 00:06:56作者:未知
1、李斯(約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李氏,名斯,字通古。戰(zhàn)國末期楚國上蔡(今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蘆岡鄉(xiāng)李斯樓村)人。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學(xué)家和書法家。李斯早年為郡小吏,后從荀子學(xué)帝王之術(shù),學(xué)成入秦。初被呂不韋任以為郎。后勸說秦王政滅諸侯、成帝業(yè),被任為長史。
秦王采納其計謀,遣謀士持金玉游說關(guān)東六國,離間各國君臣,又任其為客卿。秦王政十年(前237年)由于韓人間諜?quán)崌肭?,秦王下令?qū)逐六國客卿。
李斯上《諫逐客書》阻止,被秦王所采納,不久官為廷尉。在秦王政滅六國的事業(yè)中起了較大作用。秦統(tǒng)一天下后,與王綰、馮劫議定尊秦王政為皇帝,并制定有關(guān)的禮儀制度。
被任為丞相。他建議拆除郡縣城墻,銷毀民間的兵器;反對分封制,堅持郡縣制;又主張焚燒民間收藏的《詩》、《書》等百家語,禁止私學(xué),以加強中央集權(quán)的統(tǒng)治。
還參與制定了法律,統(tǒng)一車軌、文字、度量衡制度。李斯政治主張的實施對中國和世界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2、蒙恬
蒙恬(約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姬姓,蒙氏,名恬,祖籍齊國(今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人,秦朝著名將領(lǐng)。
蒙恬出身名將世家,自幼胸懷大志。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為將軍,攻破齊國,拜為內(nèi)史,深得秦始皇的尊寵,當時與其弟蒙毅號稱“忠信”。
秦統(tǒng)一后,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收復(fù)河南地(今內(nèi)蒙古河套南鄂爾多斯市一帶),率軍修了萬里長城和九州直道,克服了國內(nèi)交通閉塞的困境。
大大促進了北方各族人民經(jīng)濟、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中車府令趙高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謀劃政變,胡亥即位后,賜死蒙氏兄弟,蒙恬吞藥自殺。
蒙恬曾駐守九郡十余年,威震匈奴,被譽為“中華第一勇士”。據(jù)傳蒙恬曾改良過毛筆,因此也被譽為“筆祖”。他是中國西北最早的開發(fā)者,也是古代開發(fā)寧夏第一人。
3、呂不韋
呂不韋(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呂氏,名不韋,衛(wèi)國濮陽(今河南省安陽市滑縣)人。戰(zhàn)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國丞相。
扶植秦國質(zhì)子異人進入秦國政治核心,異人繼位,為秦莊襄王,前249年以呂不韋為相國,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陽十萬戶,門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萬人。
莊襄王去世后,年幼的太子政立為王,呂不韋為相邦,號稱“仲父”,權(quán)傾天下。呂不韋主持編纂《呂氏春秋》(又名《呂覽》)。
有八覽、六論、十二紀共20余萬言,匯合了先秦各派學(xué)說,“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稱“雜家”。
書成之日,懸于國門,聲稱能改動一字者賞千金。此為“一字千金”。執(zhí)政時曾攻取周、趙、衛(wèi)的土地,立三川、太原、東郡,對秦王政兼并六國的事業(yè)有重大貢獻。
后因嫪毐集團叛亂事受牽連,被免除相邦職務(wù),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復(fù)命讓其舉家遷蜀,呂不韋飲鴆自盡。
4、秦始皇
秦始皇(前259年農(nóng)歷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又名趙正(政)、秦政,或稱祖龍,秦莊襄王之子。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zhàn)略家、改革家,完成華夏大一統(tǒng)的鐵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是出生于趙國都城邯鄲(今邯鄲),并在此度過了少年時期。前247年,13歲時即王位。前238年,22歲時,在故都雍城舉行了國君成人加冕儀式,開始“親理朝政”。
除掉呂不韋、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繚,自前230年至前221年,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39歲時完成了統(tǒng)一中國大業(yè)。
建立起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quán)的強大國家——秦朝,并奠定中國本土的疆域。秦始皇認為自己的功勞勝過之前的三皇五帝。
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gòu)成“皇帝”的稱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所以自稱“始皇帝”。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叱咤風云富有傳奇色彩的劃時代人物,奠定中國兩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
5、嫪毐
嫪毐(?-前238)是我國戰(zhàn)國末期秦國人物。他受相邦呂不韋之托偽為宦官入宮,與秦始皇帝母親太后趙姬私通。
因而倍加寵信,受封為長信侯,并自稱為秦王的“假父”。后來因發(fā)動叛亂失敗而被秦始皇處以極刑,車裂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