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3-22 09:53:05作者:未知
納蘭容若是清朝一位著名的詞人,他的詞情真意切,非常哀婉,人生若只如初見就是他一句非常著名的詞。意思是兩人初見時非常美好,但是最后事情的結果并不像人們最初想象的那般,在發(fā)展的過程中往往會超出人們的想象,這句詞恐怕就是他和他妻子的真實寫照,他和他的妻子非常恩愛,可惜天不遂人愿,一場大病奪去了他妻子的生命,納蘭容若只能在余下的時間中默默思念妻子。因為這句詞符合了大多數(shù)人的心意,所以納蘭容若人生若只如初見就成了很多文藝青年的口頭禪。
人生若只如初見,出自納蘭容若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當時納蘭容若寫下這首詞的時候已經(jīng)年過中年,他非常懷念自己故去的妻子,可是又沒有人能理解他對亡妻的懷念之情,孤獨之下只好揮筆寫下了這首哀婉的詞,但他也沒想到這首詞會流傳得這么廣,從此之后,納蘭容若人生若只如初見便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很多言情小說中。
倘若讀者細細品味這句詞,心中肯定會生出和作者一般的心情。納蘭容若的詞最大的優(yōu)勢就在這里,他的心境總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鳴,每個對愛情有體會的人都能夠理解納蘭容若的內(nèi)心世界,所以納蘭容若人生若只如初見在后世用來形容那些能夠相愛卻不能在一起的怨侶。
其實納蘭容若人生若只如初見,這句詞還有下半篇,中間的沒有什么故事,但是最后有一句詞名叫“比翼連枝當日愿”,說的是每個人在結尾時都會感嘆為什么不能比翼雙飛呢。這句詞不僅是此人的真實寫照,也是很多讀者的內(nèi)心獨白,納蘭容若用一個女人的口吻來抒發(fā)愛情的多變性,的確是起到了引起讀者共鳴的效果。
曾有人提到過關于這一詞,“人生若只如初見”的后面幾句的存在借用諸多典故大有迎合詞牌之意,著實可以忽略不看,而“人生若只如初見”一句便是參透人間之情再好不過的解說。對于大多數(shù)人而言最難忘卻的人間情,數(shù)來不過當初心頭上的那第一個人,納蘭也同樣如此。納蘭容若的第一位心上人便是他的表妹,關于納蘭表妹的流言頗多,兩人青梅竹馬,但無奈其表妹十五歲選秀入宮,后晉升為惠嬪,四年后(康熙二十年)又被晉升為惠妃,為康熙育有兩子。史料上對這位惠妃的記載只有寥寥數(shù)筆,但從其約生卒年份可看出,這位惠妃確實與納蘭年齡相仿,相差無幾,更有流言說納蘭曾為見其已入宮的表妹,打扮成喇嘛入宮一次,可惜二人終是有緣無分。而“人生若只如初見”這一詞最有可能的也便是寫給其表妹,但愿還能如第一次見你一樣,兩人之心都不曾改變,也就不會有今日的相離與相棄。
妻子盧氏?有可能
而這“初見”的第二種可能就是寫給其妻子盧氏的,盧氏是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端莊溫婉,賢良淑德,年方十八嫁給了當時二十歲的納蘭容若,也許因妻子性情如此,二人成婚后恩愛有加,可能也因盧氏的出現(xiàn)與存在,納蘭在感情上也更加成熟。但是三年后,也就是納蘭二十三歲左右盧氏難產(chǎn)而亡,自此之后納蘭之詞多以悼亡詞為主,也許是納蘭面對曾經(jīng)如此愛他,陪伴他左右的妻子心中實有愧疚,也正如他詞中所言“當時只道是尋常”,他所有濃烈相思的感情也只能寄之于詞,盧氏在“人生若只如初見”一詞中確有不符之處,那就是她對納蘭容若的感情從未改變過,但單單看這最重要的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又可以讀出納蘭太多的悔悟,太多的希望從頭來過,也許在納蘭心中他愿把這個愛了他一生的的女人當做他的最愛,也是他最初的愛。她也讓他懂得無論用怎樣的時光也換不回已經(jīng)逝去的人,換不回已經(jīng)逝去的愛,他終究是虧欠了她太多。
紅顏沈宛?不大可能
至于納蘭一生中所謂的紅顏,莫過于其通過好友顧貞觀所結識的沈宛。納蘭雖出身于官宦世家,可他卻與一般的貴族子弟大不相同,康熙年間八旗子弟奢靡之風便已開啟,而納蘭卻與之不相投,那時的納蘭更中意于結交一些布衣才子、文人騷客,也因此與顧貞觀、朱彝尊等人交情甚好。沈宛便是納蘭容若通過顧貞觀結識的,而沈宛在當時也是江南小有名氣的才女,著有《選夢詞》等,可能因為才氣相通,沈宛自然而然成為了納蘭的紅顏知己。可惜他是在生命的末端與沈宛結緣,相識一年后,納蘭便去世了??梢哉f這段感情如果算是愛情,這段愛也是短暫的,所以“初見”大概并不會描述的是沈宛這位紅顏。
除了這幾位在納蘭生命中較為重要的女人,他也在妻子盧氏逝世后娶過官氏,也有顏氏相伴左右,但可以說納蘭一生并不多情,更不濫情,他心中真情所屬的女子清晰可見,納蘭詞讀來總是哀傷,一種情難自持的哀傷,一種在納蘭身上不該存在的哀傷。也許在納蘭的眼里確實曾經(jīng)身邊的人太過重要,對人對事他總有說不出的糾纏與眷戀,這樣的糾纏與眷戀,這樣的性格與態(tài)度,讓他并不享受于富貴家族給他帶來的身份與地位,而是更多地陷入自己悲傷的世界。
大抵是為了表達初見與初心,用時也多是感傷與回味
也許納蘭終究是歷史上細數(shù)來也較為幸運的那一個,他有著自己癡癡等待的愛人,有著陪伴左右無微不至的妻子,有著可以信賴相交的好友,直到走前也能得到他人夢寐以求的紅顏。他的幸運遠離了官場的明爭暗斗,遠離了世俗子弟的驕奢淫亂,更遠離了父親朋黨之亂被廢黜后的家破人亡。可能上天對他唯一殘忍的便是沒有給予他更長久的生命,但若給了他,他輾轉(zhuǎn)于遺憾與悲痛中的個性說不定又會讓他久久失落不能自拔。
“人生若只如初見”這“初見”究竟是誰,終是無史料考證,也只能通過斷續(xù)的細線拉扯尋覓,也或許納蘭真的只是慨嘆于唐明皇與楊玉環(huán)長生殿里的盟誓,慨嘆于謝朓閨怨抒懷的故人心,慨嘆于班婕妤秋扇被棄的怨情有感而發(fā),也或許在納蘭心中真的有一個表妹讓他刻骨銘心終生難忘,慨嘆為何相愛又相離,亦或許那只是他對結發(fā)妻子這一生未能珍惜但愿重新來過的遺憾。
無論怎樣,“人生若只如初見”已經(jīng)廣為流傳了,大抵也是為了表達初見與初心,用時也多是感傷與回味,這樣能流連于如此多的人心上的詞大概也只有這獨一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