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3-22 11:32:09作者:未知
“完璧歸趙”中的璧指的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極其珍貴的美玉,被認為是未經(jīng)雕琢的無價之物,也稱作荊玉、和璞,是世間難得的珍寶。完璧歸趙中的和氏璧,是指趙王得到了一塊本屬于楚國的鎮(zhèn)國之寶,被秦王看上后,趙臣藺相如如何出使秦國又將玉完好帶回趙國的故事。
和氏璧
歷史上的和氏璧早已經(jīng)失傳了,因此真正的和氏璧什么樣子當(dāng)下已無法再現(xiàn),僅依靠有限的相關(guān)記載描述來看,由于秦始皇用和氏璧造玉璽,我們可以得知和氏璧與其它玉佩有所不同,至少有10厘米厚,且并不是古人常戴的環(huán)形圓玉。但由于秦始皇的這塊玉璽也在唐朝之后失傳,因此和氏璧究竟何樣,也難以考證。
和氏璧最早出現(xiàn)在韓非子與新序之類的記載中,沒有過大的出入。據(jù)悉,春秋戰(zhàn)國年間,各諸侯國都有自己的國寶,而和氏璧就是楚國國寶。最初,楚國有一個名為卞和的玉匠得到一塊極其難得的璞玉,便捧著要將之獻給楚厲王。厲王命玉工細細查看,玉工看來看去,卻說只是一塊普通的石頭。厲王認為被戲弄了,便下令砍了卞和的右腳。后來武王繼位,卞和又拿此玉去進諫,結(jié)果武王又認為此玉是石頭砍去了他的左腳。接著文王即位,卞和手捧璞玉痛哭,眼中流出血來,文王聽聞后,問他為何哭,卞和說:“我哭不是因為失去雙腳,而是誠心進獻寶玉卻被當(dāng)做欺君的石頭。”文王聽后,命人將其剖開,璞石之中果真是稀世奇玉。
正是這樣一塊稀玉,在歷史上幾經(jīng)流轉(zhuǎn),留下許多典故,成為富有傳奇色彩的一個謎。
誰完璧歸趙
發(fā)生在秦國的完璧歸趙的故事流傳了千古,但是還是有很多人不知道是誰完璧歸趙。讓我們通過這個歷史故事的發(fā)展情節(jié)來分析一下。
藺相如雕像
公元前283年,趙王得到了名聞天下的和氏璧。這個消息被秦王嬴則知道了,他覬覦這塊玉,就派遣使者到趙國,說是愿意城池來交換這塊玉。趙王一籌莫展。在大臣的推薦下,他接見了素有才名的藺相如。
藺相如勸說趙王將和氏璧交給秦國。藺相如根據(jù)形勢分析無論秦王會不會將城池交給趙國,趙國都只能將玉交出去,否則秦國有此理由出兵。為了趙國利益著想,藺相如自愿出使秦國,還保證城池或者和氏璧一定會帶回其中一樣。趙王同意了。于是藺相如帶著和氏璧來到秦國。
秦王拿著和氏璧給自己的大臣們看,藺相如一看秦王沒有絲毫提起城池之事,就假借玉上有瑕疵的理由拿回了和氏璧。他高舉和氏璧,大斥秦王言而無信,并且要求秦王齋戒五日。秦王同意后,藺相如看穿了秦王的無恥,就私下了命人將和氏璧偷偷地送回了趙國,而自己仍舊留了下來。五日過去后,秦王齋戒結(jié)束,要求藺相如交出和氏璧。但藺相如義正言辭地說出了秦王真正的目的是強行奪取和氏璧。在秦王狡辯時,藺相如卻說只要秦國現(xiàn)將城池交給趙國,趙國害怕秦國絕對不敢言而無信。在藺相如犀利的言辭之下,秦王啞口無言,只能認栽,放藺相如回國。
趙國最后之所以能夠要回和氏璧,其實全是靠了藺相如一人之力。通過故事介紹,對于誰完璧歸趙這個問題,相信大家都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