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5-28 12:08:47作者:未知
1、端午節(jié)被稱為端陽節(jié)、龍舟節(jié)、午日節(jié)、重午節(jié)、龍節(jié)、五月節(jié)、浴蘭節(jié)、女兒節(jié)、正陽節(jié)、天中節(jié)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jié)的習俗還是同多于異。
2、天中節(jié)。因端午節(jié)恰在夏至前后,太陽直射點在北回歸線,太陽在天空位置是一年里最當中的一天,故名。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覽志余·卷二十·熙朝樂事》:“端午為天中節(jié),是因為午日太陽行至中天,達到最高點,午時尤然”。
3、重午節(jié)。上古干支紀元法,以天干地支來作為載體,紀元通用天干地支。最初端午為干支歷的午月午日,正月建寅,第五個月即為午月,午月午日謂之重午。到了漢代時,由于南北統(tǒng)一,歷法變動,朝廷為了方便過節(jié),規(guī)定每年的端午節(jié)改為陰歷五月五日。
4、龍舟節(jié)。龍舟競渡最早是古代南方先民祭龍祖的一種祭祀活動形式,南方先民使用舟船普遍,往往在舟船畫上龍圖形作為本族的圖騰或保護神。扒龍舟是端午節(jié)的一項重要活動,故稱龍舟節(jié)。端午扒龍舟后來在中國南方沿海一帶也十分流行。
5、當五汛。在上海部分農(nóng)村,靠杭州灣北岸一帶區(qū)域,如奉賢、南匯等地區(qū),習慣上稱“端五節(jié)”為“當五汛”。亦有個別地區(qū)稱為“五月當午”。
6、龍節(jié)。古先民在端午進行祭龍,端午節(jié)在當時其實是“龍的節(jié)日”。仲夏端午“飛龍在天”,蒼龍的主星“大火”(心宿二)高懸正南中天,龍氣(陽氣)旺盛?!兑捉?jīng)·乾卦》爻辭中所言的“龍”,實質(zhì)是對蒼龍七宿一年四時運行的闡發(fā)。
7、浴蘭節(jié)。端午時值仲夏,是皮膚病多發(fā)季節(jié),而端午日是草木藥性在一年里最強的一天,這天采的草藥治皮膚病、去邪氣最為靈驗、有效。民間有在端午采草藥煲水沐浴的習俗,故稱浴蘭節(jié)。漢代《大戴禮》云:“午日以蘭湯沐浴”。
8、菖蒲節(jié)、艾節(jié)。古人認為菖蒲、艾草有辟邪作用,端午陽氣旺,且艾、菖長勢茂盛,每年端午人們有在門上掛菖蒲或艾草辟陰邪的習俗,故端午節(jié)也稱“菖蒲節(jié)”、“艾節(jié)”。
9、躲午節(jié)。五月,古時北方稱之為“惡月”,所以有的地方在端午節(jié)這一天,父母便把未滿周歲的兒童,送到外婆家去躲藏,以避惡,故有“躲午節(jié)”之稱。
10、女兒節(jié)。明沈榜《宛署雜記》:“五月女兒節(jié),系端午索,戴艾葉、五毒靈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飾小閨女,盡態(tài)極研。出嫁女亦各歸寧,因呼為女兒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