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3-22 18:26:02作者:未知
吳三桂反清,表面上的口號是“興明討虜”,但誰信誰是傻子,朱家宗室被他殺了多少,這會出來裝忠臣義士了?騙鬼呢。真正的原因只有一個:欲做奴才而不得。
但凡滿清對他容忍度高一點,他都愿意跪在地上當(dāng)奴才。然而,康熙視他們這些手握重兵的藩王為眼中釘、肉中刺,必除之而后快,還沒親政就籌劃著撤三藩。
站在康熙的角度,這三藩不能不撤。
首先,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這三人,是漢人并非滿州自己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道理,不但漢人懂,康熙也是很懂的。而且漢人多,滿州人少,康熙怎么可能對他們放心?
其次,吳三桂據(jù)云南,尚可喜據(jù)廣東,耿精忠據(jù)福建,朝廷的政令在這三個地方實施不暢,有點國中之國的意味,不利于中央集權(quán)制,是一種極大的隱患。略有眼光的君主,都不會容許這種狀況長久存在。
對于有著雄心壯志的康熙來說,他們就如同三座大山,制造出了很大的陰影,若不鏟除,睡覺都不安穩(wěn)。
說到這里,也真是奇怪吳三桂等人哪來那么大的自信,竟認為滿清會讓他們在封地當(dāng)土皇帝?滿州老牌王公貴族都沒這權(quán)力,難道他們能比這些人更得清朝皇帝信任?這叫沒有自知之明。
“兔死狗烹、鳥盡弓藏”是功臣最常見的結(jié)局,像吳三桂這種處境尷尬的背叛者更是如此。幾乎從一開始,就注定了被滿清用完就丟的命運,倘若他謹小慎微,也許還能保住性命。但他投向滿清,本就是為了滿門富貴,不可能放棄權(quán)位甘于平淡。
如此,也就怪不得康熙舉起屠刀。
吳三桂殺死南明永歷帝后,清朝就對他采取了行動??滴醵?1663年),滿清以云貴軍事行動已經(jīng)停止為理由,收繳了吳三桂的平西大將軍印信,抑制他的軍權(quán)。
政治方面,則“截其用人題補之權(quán),遷除悉歸部選”,啥意思呢?意思是以前云南的官員任命、升遷等,吳三桂自己就能做主?,F(xiàn)在不行了,得由朝廷說了算。
按理來說,這是正常且應(yīng)該的,作為大一統(tǒng)王朝,哪有地方官員負責(zé)本地人事的道理?那是吏部的活兒。
但具體到吳三桂這里,其實是削藩的前兆。如果這個時候吳三桂舉起反清大旗,滿清立足不穩(wěn),人心尚未歸順,說不定真能成事??蓞侨饹]有,這就說明,他還是想當(dāng)滿清的奴才。
當(dāng)然啦,當(dāng)奴才不是終極目標,通過“當(dāng)奴才”這種方式,從滿清那里得到更多的利益才是根本。因而,利益受損時,奴才也會向主子表達自己的不滿。
康熙六年(1667年),吳三桂為了試探滿清對自己的態(tài)度,假意上疏辭云南、貴州兩省事務(wù)總管之職,清廷半點沒猶豫,立刻同意了,下令兩省督撫聽命于中央,同時還剝奪了他的司法特權(quán)。
以前,平西王下轄的人犯了罪,由吳三桂處理,清廷不干涉,現(xiàn)在沒這特權(quán)了,通通由朝廷相關(guān)部門負責(zé)。
這也是應(yīng)當(dāng)?shù)?。人事特?quán)、司法特權(quán)什么的,那都是戰(zhàn)時的權(quán)宜之策,不可能成為常態(tài)。吳三桂既然選擇了投降滿清,就該對這一點心中有數(shù)。他卻似乎不懂,既想當(dāng)奴才,又想要特殊待遇。
滿清這么對他,他似乎感到難以置信,以“構(gòu)釁苗蠻,借事用兵”作為報復(fù)。說白了,就是故意挑釁苗蠻,制造出兵的借口,向朝廷索要糧餉。這是某種程度上的擁兵自重,在此時用來,顯得極其幼稚,除了讓滿清下定決心削藩之外,沒有任何作用。
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遇到了一個極好的削藩機會。平南王尚可喜以年老為由,請求歸老遼東,康熙皇帝趁機作出了令其移藩的決定。耿精忠見事不妙,試探性的上疏自請撤藩,康熙也同意了。吳三桂迫不得已,也假惺惺地請求撤藩。
吳三桂以為,跟尚可喜、耿精忠比起來,自己在康熙那里的份量是不同的,畢竟他的功勞大得多,康熙定然挽留他。結(jié)果,康熙不但不挽留,還即刻派人去云南辦理撤藩事宜。
康熙是這樣想的,“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及今先發(fā),猶可制也”。從這句話里,咱們就能看出康熙從沒信過吳三桂,在他看來吳三桂遲早要反,那就先下手為強,占個先機。
不得不說,康熙比吳三桂有魄力多了。
直到此時,吳三桂才確定他的尊榮、權(quán)力甚至性命都保不住了,再忍下去,要么毒酒賜死,要么抄家滅族,難以善終,所以他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