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3-22 19:06:24作者:佚名
郭松齡反奉是近代東北的一次重大的時間,波及面之廣,影響指代,是清朝滅亡辛亥革命以來都少有的,甚至可以說是最大的一次戰(zhàn)亂了。郭松齡這次起兵已經(jīng)要毀了張作霖在東北的勢力,但是最后遭到日本人的攻打所以一切都變了。郭松齡為什么反奉呢?
關(guān)于郭松齡為什么反奉,坊間基本上也是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是因為張作霖的行為關(guān)乎到了郭松齡的利益,即便張作霖之前對郭松齡有恩,在利益面前人也是說變就變。當時奉系軍閥之間對地盤已經(jīng)有了激烈的爭斗。根據(jù)何柱國會議,當時張作霖贗本打算讓姜登選去接受江蘇,讓郭松齡去接受安徽。但是楊宇霆也想要個地盤,于是就自己去了江蘇,而姜登選就到了安徽,所以郭松齡就什么也沒撈著。但是當時郭松齡在直奉戰(zhàn)爭中算的上是勞苦功高的,因此就為了楊振宇的這件事情和張作霖起了爭執(zhí),要讓張作霖把楊宇霆這個家伙趕走,但是當時張作霖沒有在意,所以后來也就有了郭松齡起兵反奉的事情了。
郭松齡為什么反奉另一個說法就相對來說比較官方了,說是當時郭松齡和妻子正在日本考察軍事,于是聽說了張作霖正在日本購買武器要和南方的國君開戰(zhàn)。之前張作霖沒有采納郭松齡退居關(guān)內(nèi)保民安寧的建議,而且受到了楊宇霆的排擠,事事相加,郭松齡心中悲憤至極,所以就決定聯(lián)合馮玉祥發(fā)動反奉戰(zhàn)爭了。
郭松齡到底是怎么樣一個人,后人如何評說這些都是不標準的,所以應(yīng)當找一個相對來說比較合適的人,來看看他眼中的郭松齡是個怎樣的人,這個人選最好就應(yīng)該是張學良了。張學良是張作霖的兒子,與郭松齡也是亦師亦友的至交好友。
郭松齡當初在奉天講武學堂任教,而張學良正好也在這里學習。雖然郭松齡是張學良的教官,但兩人卻是不折不扣的莫逆之交。在張學良眼中,郭松齡是一個遠離聲色犬馬、保持自身廉潔,而且還是個治軍嚴謹、對部下賞罰分明的人,從郭松齡的身上,張學良看到的是一身正氣。張學良對郭松齡脫俗的人品,還有頗高的涵養(yǎng)非常欽佩,所以張學良才向張作霖推薦了郭松齡。
而且郭松齡也是真的有能力,在兩次直奉戰(zhàn)爭的過程中就能看出來。之后張學良把郭松齡留在自己的軍中,張學良升官,郭松齡也一定會跟著升官??梢哉f沒有張學良,郭松齡的人生可能不會成功的那么快,而沒有郭松良,也沒有日后我們看到的那個有擔當,有正義感,有抱負的張學良,所以二人是相輔相成,影響了終身。
張學良的為人我們都知道,試想一下他會和一個大奸大惡之人成為莫逆之交嗎?所以對于郭松齡到底是怎么樣一個人只有兩種解釋,一種就是和張學良看的那樣,還有就是郭松齡在張學良手下蟄伏多年,隱藏自己只是為了最后的反噬,可見心機之重,謀劃之深。但是至于他到底是個怎樣的人,還需要各位自己去判斷。
對于郭松齡反奉這件事情很多人的看法都不一樣,可以說是各執(zhí)一詞,所以有人爭議郭松齡到底是好是壞。但其實郭松齡是好是壞判斷的標準還是要在每個人心中。
對于這件事情,評論的聲音基本上有兩種。當年的《盛京時報》對這件事情是贊賞的,一個著名為鐵生的人曾經(jīng)說過一段話,大致就是說,郭松齡這樣做是為民請命,不顧自身,是為了改造當三省的壯舉。還為郭松齡寫了一副挽聯(lián)上聯(lián)云:“死者不復生,唯有前仆后繼,償我公未了志愿”;下聯(lián)是:“忍者夫已逝,行將眾叛親離,盡他日依樣葫蘆”。還表達了自己和同胞們對郭松齡的死的哀悼。這個態(tài)度其實反映了很多當時的普通百姓對郭松齡的認識,也是百姓對于反對軍閥統(tǒng)治的心聲,所以才有了對郭松齡反奉事件的肯定。
當然當時還有另外一種聲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一位署名為“農(nóng)民”的人在《盛京時報》上的發(fā)表的“論權(quán)、論勢、論名、論利,老張家哪點負你;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爾夫妻占得完全。”這也是很多情感上過不去的百姓對郭松齡的看法,因為張作霖確實對郭松齡不薄,而且還有多郭松齡有知遇之恩,郭松齡反奉在情感上確實過不去。所以要判斷郭松齡是好是壞就要看每個人心中是更傾向?qū)升g的哪種看法,每個人心中自然也都有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