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3-22 19:17:14作者:佚名
陶淵明字什么?陶淵明字元亮,又叫做陶潛,是我國東晉時期的著名詩人,著有《桃花源記》、《歸去來兮》、《歸園田居》等詩詞歌賦,在我國傳統(tǒng)文學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即使流傳至今,陶淵明字里行間中的恬適淡然都能引人深思。
據(jù)傳陶淵明的曾祖父是陶侃,曾是東晉時期的著名將領。陶侃不僅帶兵打仗厲害,在他治理之下的荊州還做到了“路不拾遺”,實在是難能可貴。陶侃去世之后被追封為大司馬。也有爭議說陶侃不是陶淵明的曾祖父,但是兩人間有著血緣關系這一點是大家都認同的。陶淵明的父親有一個妾,生下了陶淵明的妹妹,比陶淵明小三歲。從這一點上看,陶淵明小時候的日子還是蠻富有的,但是在他的父親去世之后,家道就開始中落。當陶淵明長到二十歲的時候,家里已經十分貧窮了,于是為了生計,陶淵明便去當官。
陶淵明的仕途一直不是一帆風順的,陶淵明早期出任的都是一些等級很低的職位,做了一段時間的官,陶淵明便辭職回家了。然而還是為了生計,沒過多久,陶淵明又去當了官。在多次的辭官回家、復出仕途之后,陶淵明已經很矛盾了,因為他既想在官場上建功立業(yè),有想念自己恬淡的田園生活。直到陶淵明在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任了官位,看透了官場的黑暗,也明白自己在這樣的社會中是絕對無法有所成就的,沒過多久便鐵了心歸隱,從此官場上的陶淵明不見了,后世口中的田園詩人出世了。
《雜詩》共有十二首,出自詩人陶淵明之手,屬于陶淵明所作的各類詩歌中的詠懷詩。這十二首詩主要表達了陶淵明在辭官歸隱田園后,空有一身抱負卻不無法施展的苦悶心情,同時展現(xiàn)了他不愿與世俗中的黑暗勢力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質。
如果將陶淵明所寫的詩歌按照詩歌內容分類的話,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分別是飲酒詩、詠懷詩以及田園詩三類。十二首《雜詩》就是陶淵明的詠懷詩中的代表作,除此之外,還有十三首《讀山海經》也是詠懷詩的代表作之一。十二首《雜詩》主要表達的是作者陶淵明無法實現(xiàn)自己遠大志向的痛苦郁悶以及不愿在世俗中隨波逐流的高尚人格,而十三首《讀山海經》則是借助《山海經》中那些奇異的事物來表現(xiàn)一樣的內容,表明自己的遠大志向永遠不會消失。
十二首《雜詩》皆體現(xiàn)了陶淵明內心中對于現(xiàn)實的憂憤之情以及對人生的思考,例如第一首《雜詩十二首其一·人生無根蒂》的整體基調是感嘆人生的世事無常以及生命的短暫,將沒有花蒂的花朵與塵土作為比喻,抒發(fā)了對人生莫測無常的感慨。整首詩陶淵明主要想表達的是既然人生這么無常,生命又如此短暫,那么人就應該及時行樂的想法,同時也隱含著鼓勵年輕人要珍惜時間,抓住機會,努力奮進。
總的來說,十二首《雜詩》也是陶淵明的曠世之作,雖然詩中的詞句并不華麗,用語樸實無華,但是樸素的語句之間卻蘊含著深刻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