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飆》楊健結局是什么揭秘 《狂飆》楊健最后結局怎么樣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12-20 19:06:58作者:智慧百科
這只是一則觀影體驗。
IMDB
諾蘭是個奇才,也一定是個完美主義者。他的片子追求嚴謹?shù)男Ч?,可以和科學劃上顫抖的等號。無論是《盜夢空間》,還是《星際穿越》,直至這部《信條》。
IMDB
科學原理在他的許多電影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比如《星際穿越》中的黑洞,以及《信條》中的熱力學第二定律。
熱力學第二定律認為,事物的混亂程度、無序程度只會增加,不會減小。有人認為這為時間流逝指明了方向。比如覆水難收,以及破鏡不可能復圓。順著行,反過來就不可能。這是宇宙演化的大勢,似乎不可能反轉。但是科幻片總是要把不可能變成可能,而且總是假設可以通過科學的方法來實現(xiàn)。
《信條》假設人類掌握了讓時間流逝方向反轉的技術,并把這種特性通過一個裝置,附加在特定的物體或人身上,使因果律在這個物體或人身上反轉。也就是說,能夠把原因變成結果,把結果變成原因。所以在片中,反向子彈能夠從彈孔退出進入槍管,傾覆的汽車能夠自己翻回來然后完好無損地倒著開。這種假設,是一種對宇宙必然趨勢的逆動,體現(xiàn)的其實是生命的終極意義——在終將歸于寂滅的宇宙中逆流而上,反其道而行之,從無序中建立有序。
影片本身整體敘事風格寫實,結構極為緊湊,甚至于有點過于緊湊。許多細節(jié)的前因后果并不作過多解釋,或只用一兩句話帶過。對此沒有心理準備,看到后面的確會覺得匪夷所思。
要想理解《信條》的時間線,可能需要一點幫助。我本來以為看懂了全部,直到有朋友發(fā)我這樣一張圖。看完后,整個人又立馬感覺不好了。
但是故事本身并不復雜,整體上大約是個閉環(huán)。劇中的時間流逝方向是可以隨意改變的。當你以為是個結束,實際上卻是個起點;當你以為是個起點,卻實際上又是個結束。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假設。假如人類真的可以控制熵的變化,可以有針對性地在某個物體或人身上,控制時間的流逝方向,那世界又會怎樣?會不會亂套?
IMDB
看這個電影,別高估自己的理解能力;也別低估自己的理解能力。想把每一處細節(jié)都理解到位,可能需要下點功夫;但把大致的劇情看懂其實并不難。
不可否認,這部片子帶有一點實驗性。其重點并不在于表達某種觀點,或抒發(fā)某種情感。技巧的比重比較大。但輕輕松松,不動腦子就能看懂,從來都不是諾蘭的風格。尤其是在科幻電影中,尊重科學原理,體現(xiàn)的其實是一種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