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9月由英國天才作家伊恩·麥克尤恩同名小說《贖罪》改編的電影問世了。
這部電影曾獲七項奧斯卡提名,并最終榮獲奧斯卡獎-最佳原創(chuàng)配樂。一部電影如果能改編出完美小說的一半,那么這部電影就是成功的。而《贖罪》無疑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這個故事發(fā)生在1935年夏天,那個夏天空氣異常的悶熱。
隨著啪嗒啪嗒的打字聲13歲的少女布里奧尼終于完成了人生的第一部作品《阿拉貝拉的審判》。劇本寫好了,演員找好了,話劇開始排練了。而我們的故事也要開始了。
都是蜜蜂的錯一只蝴蝶扇動了幾次翅膀,卻在兩周后引起了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這是“蝴蝶效應‘’。
一只蜜蜂震動了幾次翅膀,卻在幾天后打破了一座英國農莊原有的寧靜---這是《贖罪》。13歲的布里奧妮在房間里排練自己的第一部話劇,話劇資金充足,劇本已有,演員已定,只是演員們都不太配合。因為演員們的罷工,年少的布里奧妮只能自己一個人在房間生悶氣。煩人的蜜蜂卻永遠不會學會看人的臉色,它還是在不停的震動翅膀,發(fā)出難聽的嗡嗡的聲音。13歲的布里奧尼被嗡嗡的蜜蜂吸引來到了窗邊,莽撞的她沒有抓住煩人的蜜蜂,卻看到了令她終生難忘的一幕:美麗的姐姐被管家的兒子羅比欺負,脫掉外衣跳進了噴水池中,從噴水池中出來的姐姐全身浸濕,近似裸體

陽光透過窗戶進房間,蜜蜂依舊嗡嗡的吵個不停。這一曖昧的一幕,一如尖銳的蜂針扎進了布里奧尼敏感而富有想象力的心。時間慢慢的過去除了塞西莉亞,羅比和在暗中窺探這一切的布里奧尼,不會有人知道那個下午在噴水池旁發(fā)生的一切。經過那一天的水池事件,羅比認清了自己的心,認清了自己對塞西莉亞的感情。這位劍橋大學的高材生在打字機前一個字一個字敲打著寫給西西莉亞的愛慕信,信寫了一封撕掉一封。但無論寫了多少篇,羅比還是覺得不滿意。一只香煙燃盡,一首歌曲聽盡,羅比的信也終于寫盡了。

盛裝打扮的羅比,小心的將信收進信封中,懷著興奮激動的心情將信交給了布里奧尼希望她能把這封信交給姐姐塞西莉亞。

向來聰明的羅比,這次竟粗心大意的拿錯了信,他將那封露骨的信交給了布里奧尼。不出所料好奇又敏感的布萊安妮偷看了那封信,正是這封露骨的信讓塞西莉亞和羅比互相確認的關系,同時也讓布里奧尼從對大哥哥羅比的少女的愛慕之情變成了厭惡之情,而傍晚書房中的一切更證實了布里奧尼的想法---羅比是個大色狼,是個大壞蛋。因此當布里奧妮看見表姐在黑暗中被一個男人侵犯時,她不等羅拉的回答就一口篤定那個男人是羅比,一遍又一遍的重復著“it was Robbie,was not it?Robbie? I saw him.”即使在警察的面前,布里奧尼依舊斬釘截鐵的回答:‘‘yes,I saw him. Yes I saw him.’’

年少的布里奧尼在那時不會知道哪天晚上她一遍又一遍重復的話究竟帶來了怎樣的影響。很快,羅比帶著雙胞胎回來了??上鹊降闹皇抢浔氖咒D,每個人指著厭棄的臉(除了塞西莉亞)。

幾年后,布里奧尼長大了。長大的她依舊喜歡在打字機前敲打故事。只是現(xiàn)在的她明白了自己當初愚蠢的行為對姐姐和羅比造成了多么大的傷害,她為了贖罪放棄了去劍橋大學進修的機會,選擇成為一名戰(zhàn)地護士。布里奧尼希望能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做點有意義的事,或者做點可以減輕罪惡的事。可是她永遠不可能贖罪了,因為羅比因為敗血癥死在了戰(zhàn)場上,而姐姐塞西莉亞也在同年死于水管爆裂。布里奧尼的一生都將背負著罪孽,即使她在自己的小說中給了他們happy ending。

假的終究是假的,它成不了真。罪惡已經造成,懺悔只是作惡者的自我安慰。這一切該怪誰?應該怪那只煩人的蜜蜂,如果沒有它,愛幻想的少女就永遠不會看到那一幕,而悲劇就可能不會發(fā)生。但是這一切真的都是蜜蜂的錯嗎?-2-
每個人都是兇手有人曾說:“喬懷特的片子總是讓我覺得有湖畔詩人華茲華斯的唯美氣質,就像是一幅幅色彩豐韻的油畫,視覺是如此的清新艷麗?!?/p>

在電影中導演為我們展現(xiàn)了如油畫般唯美的英式莊園,愜意的莊園生活,明媚的陽光。電影中塞西莉亞的綠裙子更讓我著迷,甚至有人直言凱拉(塞西莉亞的扮演者)的綠裙子可值五星。

莊園雖美,人心卻很不太美。當13歲的布里奧妮指認羅比是兇手的時候,莊園的所有人并沒有對一個愛幻想的13歲甚至有點神經質的孩子的證詞有任何的異議。如畫般唯美艷麗的莊園突然暗了下來。當羅比帶著雙胞胎回來的時候,除了塞西莉亞外的所有的人都站在黑暗處審視著羅比,直到羅比被戴上冰冷的手銬,眾人才松了一口氣---這件難堪的事終于過去了。他們或許在心里也知道羅比不是兇手(畢竟羅比都有了美麗的塞西莉亞,又怎么會去玷污羅拉這個乳臭未干的小孩子呢?。┛墒?,這件難堪的事需要一個替罪羔羊,一個身份卑微的羔羊,一個坐牢即使被處死也不會對他們有任何影響的羔羊。

每個人都是自私的,沒人會關心事實的真相,他們只會在乎自己想要的真相。造成羅比和塞西莉亞悲劇的兇手不應只是布里奧尼,為什么表姐羅拉不解釋?為什么其他人擁有成熟心智的大人不去繼續(xù)追查事實的真相,而是聽信一個13歲孩子的胡言亂語?布里奧尼只是一個被眾人推出來的兇手,而真正的兇手是在場除了塞西莉亞外的所有人。在羅比被警察抓走時,西西莉亞對羅比的耳語:“I love you,come back,come bake to me.”

可惜因為莊園里沒個人,西西莉亞和羅比再也無法相聚。-3-
戰(zhàn)爭是個小偷有人曾說:“《贖罪》更像是披著愛情外衣的戰(zhàn)爭片。”借著布萊安妮的視角,我看到了源源不斷的傷員被抬進醫(yī)院。借著羅比的視角,我看到了遍地孩童的尸體。借著導演的視角,我看到了長達五分鐘關于敦刻爾克大撤退的長鏡頭。我看到了戰(zhàn)爭的殘酷。戰(zhàn)爭是什么?百度百科說:”戰(zhàn)爭是一種集體、集團、組織、政府互相使用暴力、攻擊等行為,使敵對雙方達到一定目的的武裝戰(zhàn)斗。

可能大家聽這個解釋感覺戰(zhàn)爭的意思太過于深奧了,或者我們可以換個說法。《追風箏的人》的父親曾講過一段話:罪只有一種,那就是盜竊,其他的罪都是盜竊的變種,當你殺死一個人時,你就偷了一條命,你偷走了他妻子身為人婦的權利,奪走了他子女的父親;當你說謊的時候,你偷走了別人知道真相的權利,沒有比盜竊更十惡不赦的罪了。而戰(zhàn)爭是盜竊中的盜竊。戰(zhàn)爭盜竊了千萬個人的命,偷走了無數(shù)人妻子身為人婦的權利,奪走了千萬孩子的父親。

在《贖罪》中羅比死于敦刻爾克大撤退,塞西莉亞死于炸彈引發(fā)的水管爆裂。作為觀眾我們只看到了一對有情人不能眷屬的悲劇,那么又有多少的悲劇是我們所沒看到的呢?戰(zhàn)爭是個盜賊,戰(zhàn)爭集團是一個大型盜竊集團,發(fā)動戰(zhàn)爭的人是盜竊頭目。看完電影我們不應只為其中的愛情唏噓不已,我們是否應該想想戰(zhàn)爭,想想戰(zhàn)爭為人類帶來的危害。有人曾統(tǒng)計過從二戰(zhàn)結束到今天,全球只有26天沒有戰(zhàn)爭,并且這個記錄還不準確。那么我想問一句,羅比和西西莉亞的悲劇是誰造成的,又是誰應該“贖罪”。和平來之不易,希望大家珍惜。I will return ,find you, I love you,marry you,and live without shame.緣分未盡,我會回去,回去找你愛你,娶你,然后挺起胸膛生活。

-END-
作者簡介:簡清,新媒體作者,即將走上致富之路的文藝美少女。
平臺簡介:顧一宸,青年作家,專注于情感治愈和勵志分享,寫暖床故事,潑酸辣雞湯。著有《如果覺得委屈就成為你想要的光》《我與你的驚喜是剛剛好的相遇》《管他努力有沒有回報,拼過才是人生》《寫作變現(xiàn):新媒體爆款高效進階》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