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承諾將“增加PS5主機供應”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04-08 20:53:17作者:佚名
《群星》這款游戲發(fā)售已經(jīng)相當久了,作為一款深度的策略類游戲,《群星》的入門還是很困難的,在什么都不懂的情況下游戲很有可能會失去游戲的樂趣。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先了解一下《群星》這款游戲。
1、群星中初始首都不可遷移,無法讓AI代管,無法被囊括于星區(qū)中,首都世界的buff也不可更改,然而作為帝國首都的行政建筑——綜合性帝國首府(算上飛船遮蔽所的四級基地車),卻是可拆除的。
拆除后的帝國首府能自由建立在任何殖民地,其意義自不是它所自帶的光環(huán),而是頂級水培基地、頂級礦場以及頂級研究所的建造前提,所以通過靈活的行政地變更,理論上可以做到全殖民星普及頂級建筑。
PS:有前提,綜合性帝國首府具備帝國唯一屬性,所以如果你所征服的外星人星球上已有了帝國首府,此法便不可行,除非你把它們都拆了。
2、遇上某戰(zhàn)略要地?某25格非蓋亞且適性無比之差的可殖民星球?
解決之道并非地球化(母星化)——那個限制太多,又要處于勢力范圍,又要吃掉數(shù)千的能量,還需要十年的光年——注意了,地球化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這里的意義包括兩個,其一是你不能一邊殖民一邊地球化——居民幸福度會直接掉零,其二則是將比如荒涼星球改成大陸星球也不是只地球化一次便能成功的。
于是既然星球不配合,那么我們就去配合它,請按F3打開基因修改界面,修一下種族適性即可,找人少的星球,這樣改的快,改完了立馬起一艘殖民船然后再改回來即可。
PS:依然有前提,修改適性不需要基因點,但必須有富余的基因點才能進入修改界面,所以保證原生種族的存在很重要,不要一氣修改的全變成外星人了——然而又有人會問,保證原生種族的存在會導致許多問題,其一是不可混居,其二是PLANT與地球軍總是會由于領導權的問題有一方要掉幸福,解決之道:在全種族普及基因修改前先在原生種族處造一艘殖民船,讓它飄著即可保留革命火種即可,如此便為兩全。
3、初始特性并不推薦buff流,譬如智慧、勤勉、借鑒與天生叉叉叉,因為游戲從中期開始殖民星一定會有分工,屆時再配上相應buff就好,至于具體初始配哪些特性,那就仁者見仁啦~
4、解釋一下名詞:
第一,靈能軍和靈能戰(zhàn)士是兩回事,前者是陸軍,專精士氣殺傷,后者是配件,依然注重士氣殺傷。
第二,領導人能力+1是翻譯問題,正確理解是領導人數(shù)量上限+1,至于星級,那是血統(tǒng)強化與能力提升的范疇。
5、星區(qū)
第一:星區(qū)是AI自管的領地,星區(qū)權限比直轄低,無法共享直轄區(qū)資源,這里的資源主要指戰(zhàn)略資源,所以如果星區(qū)內有用到戰(zhàn)略資源的建筑,請把原產(chǎn)地一起撥給星區(qū)。
第二:直轄區(qū)可以調用星區(qū)富余的戰(zhàn)略資源,所以只要確認戰(zhàn)略資源夠,請盡情在直轄區(qū)建造特殊建筑。
第三:星區(qū)的能量與礦產(chǎn)根據(jù)稅率每月上交帝國中央,稅率最高75%,但科研點不在此例,所以星區(qū)設置為科研點重視能最大限度的遏制星區(qū)小金庫——當然,你必須時不時的給星區(qū)補充能量與礦石。
第四:由三及四,依據(jù)星區(qū)特性,各位在設置星區(qū)時請大膽的將科研星系劃撥給星區(qū),這樣維持能量是星區(qū)的,收益是你的,還有后期不缺礦,所以地圖上出礦的星系也請撥給星區(qū),帶能量的請自行斟酌星系內設施的維持費用,以此決定要不要劃歸星區(qū)。
第五:星區(qū)的自行拆除建筑一定要點,尤其是很多甩手玩家(也就是剛殖民或剛征服某地便將該地劃給星區(qū)的),因為星區(qū)AI的邏輯是如果人口不滿,它會爆水培基地,直到人口滿后才會根據(jù)玩家的指示選擇要不要尊重地格,并建立相對重視的產(chǎn)能建筑,所以如果你限定死了星區(qū)不能自拆,就不要對著一地的水培基地生氣。
第六:星區(qū)的亂挪居民與亂設置奴隸與星區(qū)的AI有關,如果不想后期很卡的話,盡量把經(jīng)營的差不多的殖民星劃給星區(qū),這里的經(jīng)營指的是人口已滿,食物富余(個位數(shù)),然后基本建筑已有坯房,該奴役的也奴役了,余下的也就是升級,這樣的殖民星交給星區(qū)后星區(qū)就只會乖乖升級,再最好把移民設為禁止,如此這般,能有效減少運算量,過日子的時候請移出銀河系,多看河外風景。
第七:說到卡,N卡玩家請自行設置N卡控制面板下的選項,調整得當?shù)脑挿浅S行В褿TX460,i5 750 2.67GHZ cpu,6年前的配置,瘋狂難度玩到200年不會有卡頓,戰(zhàn)斗也不會。
6、艦船配裝
也就是結構抗,護甲抗與護盾之間的博弈,這個好好寫完全能另開一貼,所以我就深入淺出,直接上結論了。
結構抗加的是血,是固定值,紅色結構抗SML分別對應100 200 400,護盾也是固定值,5級護盾SML分別對應125,250,500,4級護盾則與紅色結構抗一樣,然而護盾是要電量的,所以在需要補充電池的前提下4級護盾不如結構抗,這里就只探討五級。
五級護盾需要電SML分別對應15 30 60,所以在不需要額外補充電池的前提下,五級護盾優(yōu)于結構抗——我這里沒有考慮護盾與其余武器的彼此克制,只想做一個簡單的概念比較。
于是得出結論,當你配裝的時候恰好余電,請上護盾,如果不余——我花過好幾個小時確認過性價比,確認還是結構抗劃算,所以配裝時如有結構抗,請不要特意S位補上個電就能滿足武器需求還特意放M位,就為了一個護盾或電容——那不劃算。
最后是甲抗,護甲有兩個特點,第一是它加的是免傷,而免傷與艦船本身具有的血量很有關系,第二個是它的收益逐步遞減,譬如第一個L位提升免傷10%,第二個 L位就只能提升8%,所以有了結構抗之后,和它配合的最好的并非護盾(確切的說,是非五級護盾),而是護甲——當然,這只針對大船,護衛(wèi)艦這種有富余空位與能量還是上護盾最好——一定要是超級護盾,4級也可,3級以下不用考慮。
那么具體講講甲抗的減傷,甲抗減傷我用很樸素的算法,譬如要塞是 8000血量,自帶25%減傷,那么它的實際能吸收傷害就是8000*1.25,這時候上個L位的結構抗為(8000+400)*1.25=10500,而上L位5級護盾為8000*1.25+500=10500,兩者收益一致——這是很粗淺的算法,但基本能說明概念。
那么上L位的中子甲呢?上了中子甲,減傷能從25%提升到40%,那這時的收益就是8000*1.40=11200,優(yōu)于結構抗與護甲。
所以配裝的基本概念就是在有了結構抗的前提下先滿足電,然后有富余電就上超級護盾,如沒有,就上甲抗觀察減傷的變化。
例子:我家要塞耗電400,于是零點反應堆(SML 30 60 120)L位3個,M位1個,滿足電量還富余了20,20電給S位的超級護盾,余下5電放著。
然后給要塞塞滿結構抗,此時要塞血量由8000遞增至12200,減傷25%,實際能吸收傷害12200*1.25=15250+125的護盾
接著在L位塞一個中子甲,血量減少400變?yōu)?1800,減傷上升至40%,收益為1.4*11800=16520+125護盾,高于前文結構抗,于是再繼續(xù)在L位上一個中子甲,血量再減少400變?yōu)?1400,減傷上升至50%,收益為17100,高于純血的15250,也高于上一個中子甲的16520,于是再繼續(xù)……往復循環(huán),直到劃算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