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承諾將“增加PS5主機供應”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04-09 02:10:20作者:佚名
相信不少玩家在剛剛接觸紀元1800這款游戲的時候就是一頭霧水完全不清楚該怎么去玩?在這里小編為大家?guī)砹诉@篇“Remzhou”分享的紀元1800全階段產業(yè)鏈發(fā)展思路及理念,快來好好的學學吧。
攻略推薦
紀元1800世博會全裝飾一覽
全階段產業(yè)鏈發(fā)展思路及理念
先上成果,感受一下人口帶來的物資供應壓力。
主島人口
其實1800對于單島人口容量的限制很寬松,不像1404由于人口升級結構的限制,撐死單島3w頂級人口,1800里在資源允許的情況下,我估摸著單島5w投資人也可以做到。目前限制我的最大因素是金礦,全地圖的金礦加起來大概也只能供應3w多一點的投資人,如果有加成寶物的話可能會多一點,但實在沒有精力刷了。
主島布局
由于我個人不怎么喜歡整齊劃一的城市結構,所以規(guī)劃的時候有意規(guī)避了軸對稱和九宮格格子間,雖然看上去有點擠,但意外的適合工業(yè)革命初期的風格,還能順便逼死強迫癥。
可以看到,即便我在放了不少裝飾建筑的情況下,依然很容易達到了單島3w投資人,而且地皮還綽綽有余。如果將工匠和工程師全部升級的話,單島5w并非不可能,只是資源會吃緊。
上幾個新世界的島嶼布局,感受一下塞滿每個角落的布局方式。
新世界最麻煩的就是由于沒有運輸碼頭,一方面要保證島嶼充足的勞動力,還要劃分出足夠的面積種作物供應舊世界。
巧克力和咖啡是消耗大戶,3w投資人需求的巧克力和咖啡都必須找大島單獨生產,因為作物布局相對比較自由,因此以工會為中心,吃各種加成之后把農田鋪滿每一個角落。另外還要注意勞動力,新世界沒有運輸碼頭蓋不了無人農場很尷尬。
工業(yè)區(qū)一角,由于在通電之后建筑的生產效率飆升,火災概率和爆炸概率也上去了,因此我堆積了大量的消防站,直接將建筑意外事件的發(fā)生概率降低到0,另外,冶煉等重工業(yè)會有爆發(fā)瘟疫的危險,需要醫(yī)院隨時待命。
工業(yè)區(qū)沒有經過細致的規(guī)劃,并不美觀,但是實用,基本不會產生爆炸火災。
下面主要講一講發(fā)展思路和產業(yè)鏈的布局理念,畢竟這種粗暴堆人口的布局毫無美感可言,以后再慢慢造景。
假意改信爆鋪,將來再造景。本次開荒之旅主要講講整體的發(fā)展思路。
主要講兩個部分。
1-整體發(fā)展思路。
2-產業(yè)集中和外遷。
一、整體發(fā)展思路
1800的居民供應結構較為復雜,滿足基本需求即可升級居民,滿足奢侈需求可以提供額外的稅收和快樂,一般情況下推薦滿足居民的全部需求,下面分段來講一下不同的居民階段。
1.1農民
農民的需求很好滿足,魚+衣服+烈酒即可,但是在后期要注意需要保持一定的農民數量來提供勞動力,劃分一個能產土豆的原料島用來居住農民即可。
1.2工人
工人相比農民多了香腸、肥皂、面包的需求,加上啤酒額外奢侈需求,工人的需求不一定能夠單島滿足,如果要單島滿足工人+農民的所有需求,必須要有小麥+啤酒花+土豆的組合。在前期應該盡量滿足工人的啤酒需求,因為會給你提供大量的稅收,后期工人外遷之后,可以與農民島合在一起,是否滿足工人啤酒需求視島嶼情況而定,沒有必要單開一條貿易線路供應。
1.3工匠
工匠是這個游戲的一道坎,也是逼迫玩家不得不探索新世界的一個階級。工匠的需求單島無法滿足,且在工匠開始生產建筑的成本急劇上漲,動輒上萬的建筑費用在前期是一個很大的壓力,在工匠階級開始必須仔細規(guī)劃產業(yè)結構。
首先,工匠的罐頭需求略為麻煩,在找紅椒島時,前期的最佳選擇是土豆+小麥+啤酒花+紅椒,這樣可以盡快在紅椒分島建立另一個自給自足的殖民地,升級至工人階級,供應拉滿,在前期可以提供可觀的稅收。
縫紉機需求可以本島滿足,盡快探索新世界,供應滿工匠的需求,然后開始攢錢,遠征刷寶物,工程師階段的消耗巨大,需要一定的積累。我在工匠階段攢了30w進入工程師階級,完成工程師產業(yè)建設之后大概只剩了8000塊……但是也不要在工匠階級呆太久,因為工程師和投資人的賺錢速度遠超工匠,在這一階段攢錢是為了積累建設工程師產業(yè)的資本,而不是為了停在這一階級賺錢。
另外在工匠階級開始,如果開了3星AI就可以積極備戰(zhàn)了,不然后期會被煩死。我本來把三星將軍打的還剩一個島,想著和兩個一星妹子圈養(yǎng)起來當個吉祥物,結果這貨給我表演了一出單島升投資人,瘋狂出蒸汽船騷擾我的貿易航線,遂滅之。
對付AI方面其實沒有那么難,紀元系列的AI就那個樣子,只要你的發(fā)展速度跟得上,F2A就行了,工匠階級爆風帆戰(zhàn)艦一波擊沉AI主力+堵港口直接抬走三星AI。被AI大艦隊按在地上摩擦,大部分是由于萌新不熟悉游戲,在反復和刁民斗智斗勇、解決赤字上面浪費了大量時間,導致發(fā)展落后AI,本質上是運營出了問題。1800的戰(zhàn)斗其實可以用F91的一句話概括:“學會了哥的運營,剩下的A過去就行了。”把握好運營節(jié)奏,能夠有條不紊的布局各個產業(yè),就會發(fā)現三星AI其實也沒那么難。
1.4工程師
工程師階段最大的特點是電力,電力的出現直接改變了后期的布局模式,“可用電力改善”的建筑在通電之后會獲得100%的生產速度加成,加上可以共享勞動力的運輸碼頭,因此,后期的生產模式應該是全圖搜集原材料,集中供電生產。
在工程師階段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產業(yè)外遷和集中,為了簡化貿易路線,方便后期管理,可以直接劃分一個工業(yè)島,通電之后由全圖運送原料至此,集中生產主島所需的所有加工產品。工業(yè)島選取方面基本沒什么要求,面積足夠,最好沒有河流就行。
工程師階段出現的玻璃可以提前找一個海岸線比較長的島用來做后期的玻璃加工基地,供應窗戶、香檳、燈泡、懷表、眼鏡的生產線,由于石英沙和玻璃制造廠都會受到電力加成,在一個比較長的海岸線上集中通電生產即可。
工程師階段可以考慮整個主島的搬遷或再布局,以及產業(yè)的集中和外遷。在供電方面,個人采用的是環(huán)島鐵路模式,類似下圖這種結構(不要吐槽圖片,我拿word畫的)。灰色代表鐵軌,橙色圓圈代表發(fā)電站,鐵軌環(huán)繞整個城區(qū),向內延伸供電。
首先規(guī)劃城區(qū)的大概面積,然后在城區(qū)外圍建設環(huán)城鐵軌,由環(huán)城鐵軌向內延伸建發(fā)電廠。在實際使用上供應主島3w投資人和8000工程師的電力基本沒有出現困難,火車會從兩個方向出發(fā),給發(fā)電廠送油,沒有出現發(fā)電廠由于缺油而斷電的情況。
另外,記得在每個發(fā)電廠周圍蓋個消防站,不然你會被隔三岔五的BOOM搞出神經病的。
1.5投資人
投資人不參與任何生產活動,所以后期集體當投資人的想法是行不通的,說好的共同富裕呢?......
總之,一部分種地和進工廠的刁民是必要的
但是投資人會提供巨量的稅收,后期需求全滿足的投資人一間房子就可以提供1000+的稅收,配合報紙的宣傳效果稅收瞬間爆炸。當然,投資人的需求也很喪失。
之所以在工程師階段就推薦進行產業(yè)外遷和集中,是因為投資人的生產建筑往往需要兩個以上的島嶼供應原料,如果此時你還是各個島嶼分開生產的話,你會被貿易線路煩死的,而且投資人的很多生產建筑必須要求通電,如果分開生產的話還會增加原油航線的負擔。
投資人最麻煩的需求是蒸汽機車,總共需要4階段生產,還要從新世界進口橡膠,不過,有些寶物可以讓你輕松一點,比如這位大姐,我想知道燈絲+車輪是怎么做出汽車的?
另外很多寶物也可以改變生產流程,像用木材造雪茄、豬肉做牛肉罐頭等等,前期拿到可以省不少力氣,而且會直接改變整體的生產結構,因此本帖不做具體的產業(yè)布局分析,只講大體的發(fā)展思路和理念。
二、 產業(yè)集中與外遷
ANNO系列的重點其實就是對產業(yè)鏈的建設,1800無法像1404一樣在港口放三個加成寶物然后無中生有了,但是有了“電力”這一種全新的加成,目前電力依賴于從新世界進口原油,也可以通過部分寶物給建筑加上通電效果。通電之前和之后完全是兩個游戲,也是兩種產業(yè)模式,對產業(yè)結構的規(guī)劃也分階段來講。
第一階段,農民-工人階級,此時所有的需求可以在島上滿足,很簡單,也沒什么好說的。
第二階段,工匠階級,為了滿足工匠的罐頭需求我找到了一個紅椒+土豆+啤酒花+小麥的島,前期用來收稅創(chuàng)收兼提供罐頭,后來被用做工人和農民的居住島,兼職提供紅椒+牛肉的原料。此時由于手上沒多少錢,不用急于外遷產業(yè),可以找一個島嶼用作后期的工人農民島,并提供工匠的需求。
前兩個階段都比較簡單,唯一制約玩家發(fā)展的大概就是手速和對游戲的熟悉程度了,如果打算后期搬遷的話,前期布局不必過分考究,時間寶貴。
第三階段,工程師,在工程師階段我進行了第一次產業(yè)外遷和主島遷移,由于出生島有河流且面積不大,找了一個地勢平臺的大島。開始建設環(huán)島鐵路和供電網絡,然后在新主島上發(fā)展居民,把出生島的物資向新主島輸送,最終出生島被我完全用作物流集散地。
同時在工程師階段開始劃分工業(yè)島,可以說工程師階段是為了投資人打基礎的,在工程師時期建立一個清晰、明了的生產網絡會讓進入投資人時輕松不少,只要加兩條原料航線、加幾個生產建筑就行了。我在工程師時期主要劃分的島嶼功能如下:
A、主島,不生產任何物資,只有投資人、工程師、工匠三個階級居民,工人農民外遷以后建設運輸碼頭,向全世界輸送勞動力。
B、物流集散島,所有生產的加工成品先運輸至物流島,然后再運輸至主島,同樣是為了方便管理。物流島不居住任何居民,避免額外消耗物資影響主島供應,同時,物流島可以生產像窗戶、武器、磚頭等非居民消耗性物品,在主島有需求的時候直接從物流島取即可。
C、工業(yè)島,工業(yè)島的規(guī)模視居民人口而定,后期汽車廠、留聲機廠的占地面積都很大,加上各種冶煉加工的建筑,工業(yè)島的大小一般以中號島嶼適宜,大概就是主島二分之一那么大,因為你還要空出一部分地區(qū)砍木頭,供應鑲嵌作坊(你愿意額外增加木頭航線也可以……)
D、原料島,原料島分兩個意義,一是礦物原料,二是作物原料:
礦物原料在所有島嶼上建立礦場,然后劃分幾個航線,讓船在所有島嶼上裝礦物原料,供應工業(yè)島,總共設計煤、鐵、鋅、銅四種航線即可(在人口不多時可以用1艘船裝多種原料,具體設置看人口情況,在3w投資人時我必須要分開運輸了)
作物原料:土豆、紅椒、小麥、啤酒花、葡萄等等,也包括豬羊牛之類亂七八糟的農產品,作物原料的生產看島嶼的具體物產而定,像啤酒、烈酒、工作服、香腸、肥皂等不需要礦物原料的產品可以直接就地生產,然后運往物流島,而罐頭、香檳等產品,由于原料需求里有礦物,難以在單島完全滿足生產需求,所以只生產原料,運往工業(yè)島,和礦物原料合流之后統(tǒng)一加工生產。
E、新世界生產島,新世界生產島主要為主島提供咖啡、朗姆酒、巧克力、雪茄和橡膠、棉花、金礦等原料。在后期,新世界生產島上一般只有單一的生產作物+居民,我咖啡、巧克力、朗姆酒需要一整個島來供應需求(在人口不多的情況下,也可以單島生產多種產品,但是后期擴大生產不方便),島上工人的需求由其他新世界供應島來滿足。
F、新世界供應島,新世界供應島以滿足生產島上勞工的需求為主,并提供橡膠、棉花等原料,新世界居民的需求都比較簡單,需要的生產建筑也不算太多,還算比較好滿足。
G、舊世界供應島(非必要),用來給新世界勞工供應縫紉機和啤酒,需要一個小麥+啤酒花,有鐵礦的島單獨供應即可,可有可無,我由于在新世紀生產島上地皮極度緊張,不得不盡量滿足勞工需求來多點勞動力,如果嫌麻煩或者沒有合適的島嶼也可以不設置。
第四階段,投資人,如果你在工程師階段建立了完整的原料、加工網絡的話,投資人階段反而是很簡單的,只要增加原料運輸點,加幾個生產建筑就是完事了,如果沒有規(guī)劃好的話,恭喜你,有的忙了。
在投資人階段最重要的就是開世博會,科技展會里的寶物都非常好用,尤其是給生產建筑供電的發(fā)電機和加糧食產量的烤箱,可以極大的減少生產壓力,刁民可以不吃飯,世博會一定要開最高等級的。另外看情況把工程師階段設立的島嶼結構優(yōu)化一下,補點工人和農民,完成生產鏈建設之后就可以坐等收錢看海了。
概括一下,發(fā)展階段的重點是工匠,因為工匠階段必須要探索新世界、開分島,甚至爆戰(zhàn)艦和AI決戰(zhàn),順利的度過工匠階段,基本就沒有了生存之憂。產業(yè)布局的重點是工程師,因為電力直接改變了前期的生產方式,工程師時期建立的工業(yè)體系也直接決定了進入投資人時期的難度。
總的來說,紀元1800初見比較復雜,但是摸清游戲脈絡之后,還是比較容易的,開荒游戲也是很有樂趣的活動,就像當年玩1404的時候,前期大家在交流不同的玩法、布局時候反而是最歡樂的,后期套路成熟了,發(fā)展速度越來越快,反而沒有最初的新鮮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