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承諾將“增加PS5主機供應”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11-14 12:12:03作者:智慧百科
“頭上一塊布,全場我最富”
這是當中東國家的代表團出現在今年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下文簡稱為珠海航展)時,網友們給出的“銳評”。作為世界五大航展之一,除了令人眼花繚亂的“大飛機”表演外,展會上各式各樣的外貿軍事裝備同樣也是許多人關注的焦點。除了巴基斯坦這樣的“好哥們”之外,來自沙特等中東地區(qū)的“富哥”一直以來也對展會有著極大的興趣。
這次的珠海航展也因為恰逢11月11日,被不少人戲稱為“中東雙十一”
而這次的展會也推出了能打包帶走的“新型軍貿陸軍合成旅”,為這些窮的只剩下錢的“富哥”們提供了除了包全場之外的精細化選擇。
這個“新型軍貿陸軍合成旅”,乍看起來只是把原有的“單品”拼成了“套餐”,但相比于最初問世的版本,它還包含了不少改動與創(chuàng)新。以絕對主力坦克營為例,其中就有著VT4、VT5坦克的改進型以及VN20重型步戰(zhàn)車這三款裝甲車輛。
作為一輛已經問世多年的外貿主戰(zhàn)坦克,VT4如今的改進版VT4A1身上的技術含量可以說已經十分之高。除了主動反應裝甲、多種功能炮彈這類“標配”外,相控陣雷達、無人武器站等裝備也讓VT4A1有了不遜色于其他同類坦克的實力。而VT5坦克則在新增了無人機以及遠程遙控這兩個有關無人化的設計后變成了VT5-U型。此外,駕駛位居中、車身增設的大量環(huán)境探測攝像頭也讓它與17年問世時的版本有了更多的改進與區(qū)別。
最后便是這次珠海航展嶄新亮相的VN20重型步戰(zhàn)車。盡管它掛著的是“步兵戰(zhàn)車”的名號,但其使用的VT4坦克底盤,以及隨之而來的50噸的自重,已經讓它成為全球數一數二的重型步兵戰(zhàn)車,并和VT4、VT5等坦克一起被放進了新型軍貿陸軍合成旅的“坦克營”中。除了噸位的上漲之外,這種將坦克底盤“融合”進步兵戰(zhàn)車的設計,還給VN20帶來了主戰(zhàn)坦克級別的防護。此外,無人炮塔的使用與主動防御系統(tǒng)的裝備則讓身處其中的乘員多了一層安全的保障。
除了主戰(zhàn)坦克級別的防護之外,“融合”可以說是VN20最大的特點。不過,將已有的坦克底盤進行調整后,直接用于新載具的設計并不只是VN20的特例,像是我國于2017年亮相VN17步兵戰(zhàn)車、以色列 “雌虎”步兵戰(zhàn)車,以及俄羅斯的T-15重型步兵戰(zhàn)車都采用了“坦克底盤+步兵戰(zhàn)車炮塔”式的融合設計。
這種將不同坦克的設計“拼接”起來的操作,雖然看起來像是坦克設計師在偷懶,但實際上,這是在實用性、后勤保障等多方考慮后的結果。一方面,在步兵戰(zhàn)車上采用已有成型裝甲的設計,既可以讓步兵載具擁有和主戰(zhàn)坦克相同的裝甲,為乘員提供更好的保護,同時它也能完成將步兵運送到戰(zhàn)場的主要任務,并同時提供支援。
而另一方面,同現代槍械所追求的標準化、模塊化一樣,使用相同的標準與模塊,不僅可以讓制造與維護它們的成本得到降低,而且就和前面提到的重型步兵戰(zhàn)車一樣,在面對多樣化的戰(zhàn)場局勢時,在已有基礎上進行改變絕對比從零開始要簡單與高效的多,這也是坦克自大規(guī)模投入使用后所一脈相承的設計思路。
俄羅斯T-15重型步兵戰(zhàn)車
像是講二戰(zhàn)坦克時一定會被反復提及的謝爾曼坦克,就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盡管M4謝爾曼坦克近5萬臺的交付總數不及蘇聯T-34坦克的8萬4千輛,但自問世以來,M4謝爾曼坦克就有著從A1到A4的多種型號,在優(yōu)化內部結構、升級內部配件的同時,盟軍還對它進行了各式各樣的改裝。除了換上威力更強大的M1 L/55坦克炮,變成M4A2(76)W坦克這種簡單的升級外,M4也能通過換上英制17磅炮,變成令德軍聞風喪膽謝爾曼 VC 螢火蟲,從而實現威力強大的“變身”。
這些還只是改裝的“低級版本”。由它改裝出的M10、M36坦克殲擊車,則徹底拋棄了原來的炮塔,采用了"M4底盤+反坦克炮"的融合式設計,而像是加裝了推土鏟、掃雷器的支援版本、套上了鋼制浮筒的兩棲版本也開始在戰(zhàn)爭中扮演者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盡管M4謝爾曼坦克的紙面數據并不出眾,但不菲的數量與極強的功能性還是讓它成為了二戰(zhàn)中最為成功的坦克之一。而這種針對不同戰(zhàn)場局勢的“融合”式設計思路,也隨著戰(zhàn)爭的結束,被后世的坦克愛好者們奉為值得反復品味與咀嚼的經典案例。
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些源自二戰(zhàn)的老古董們也逐漸退役,想要在現實中體驗“融合”式設計的獨特魅力已經越來越麻煩了。不過在像《坦克世界》這樣的硬核軍武游戲中,我們依然能感受到這種“融合”式設計所帶來的別樣體驗。在《坦克世界》這次的“盛惠決戰(zhàn)雙十一”中,除了有各種各樣的特惠活動外,111 VI與CS-52 C也作為活動的新車加入到了游戲中。
作為一輛由C系WZ-111底盤與J系IX級車TNH T Vz.51的炮塔“融合”而成的坦克,111 VI的炮塔除了有間隙裝甲之外,它還擁有300毫米厚度的裝甲和扁平的外形,這也就讓想要打到車長塔的嘗試變得異常艱難。而WZ-111的底盤以及360均傷,290穿的金幣彈,則能讓111 VI在同級房中幾乎如魚得水——只要你把褲襠藏好就行。
而CS-52 C則使用了來自B系X級坦克CS-63的“燃氣渦輪發(fā)動機”技術,是游戲中第一臺配備該機制的VIII級坦克。在開啟燃氣輪機后,CS-52 C能夠快速達到70千米/小時的速度,其機動性甚至可以媲美輪式戰(zhàn)車,往往可以在開局最短時間內抵達敵人想都不敢想的位置。除了極快的速度外,CS-52 C還可以憑借自己中坦的優(yōu)勢,對試圖搶點的敵方輕坦形成“降維打擊”,進一步鞏固并確保最終的勝利。
從現實的角度來看,對坦克進行“融合”式的設計不僅是設計師們的靈光一現,更多的是在制造、維護等多方面綜合考量后的實際需求。而在游戲中,這種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方式既能為像是《坦克世界》這樣的軍武游戲提供真實性與游戲性上的平衡,同樣也能給玩家們帶來從未有過的新奇體驗,這種局面何嘗不是一種“雙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