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承諾將“增加PS5主機供應”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11-17 18:13:26作者:智慧百科
注:本文部分劇情橋段根據(jù)作者現(xiàn)實經(jīng)歷改編,但也包含一定的虛構(gòu)成分。從來沒有想過有一款游戲能將我拉回那幾乎已忘卻的過往之中。在游玩《大多數(shù)》的一個小時內(nèi),我剛剛畢業(yè)時的往事就像潮水一樣襲來。許多年前,隨著公交到站,我也像《大多數(shù)》的主角一樣迷失在站臺。正午的陽光熱的刺眼,車站旁的流動小吃攤上,幾名身著破舊的工人正邊吃邊侃,聲音比喇叭循環(huán)播放的吆喝聲還大。
我站在路邊,用微信跟媽報了聲平安。往上滑動屏幕的手指,最終停留在了一個月前的一條消息上:“你爸走了之后還欠XXX二十多萬沒還,我找親戚借了一多半,咱們可以慢慢還。你畢業(yè)后一定要好好找個工作啊?!?/p>
一個月前,那時臨近畢業(yè)季,有不少同學都打算去找地方實習或者上個專業(yè)培訓班。培訓費很貴,我拿不出來,還要簽貸款協(xié)議。我媽發(fā)消息來的那天晚上,我把同學給我的那張“信息技術(shù)培訓班報名表”疊起來,藏在了書包的夾層里。
一個月后,我買了去成都的火車。下車后輾轉(zhuǎn)換乘,最后停在了春熙路的街口。我看了一眼卡里的余額,只有省下來的一千多塊生活費。那一年,我家欠債20萬,那一年,我22歲。
我曾經(jīng)也是個大多數(shù)。
一、第一份工作
《大多數(shù)》游戲開局的絕望程度,跟我畢業(yè)那時差不多。玩家扮演的角色需要在人生地不熟的城市里,徒手一個月內(nèi)賺到1萬元,每天要還100元利息不說,同時還得供妹妹上學……這目標聽起來就能把人壓垮。
而每個剛被拋進陌生城市的打工人,賺錢的起點都很相似——做日結(jié)。在《大多數(shù)》中,玩家的第一站就是勞動力市場。在這里主角可以接到基本沒有門檻,有手有腳就能賺錢的工作。比如搬磚、撿垃圾,發(fā)傳單和運貨之類。
主角的能力,被量化成了四種屬性體質(zhì)、敏捷、智慧和心智。前兩種倒很好理解,而心智其實更類似心理年齡、對人情世故的了解之類的。屬性越高,做對應工作時也會越好。屬性也并不只在工作時有用,如果智力不高就發(fā)現(xiàn)不了別人是在騙你,而力量和敏捷,有時候能幫助處理一些意外情況。
隨著工作的熟練,角色的屬性也會成長,也能在職業(yè)技能樹上解鎖更多的工種。日結(jié)工更加需要對比,在可以無成本更換工作的情況下,假如告訴我送外賣的日薪要比搬磚高100,我肯定當天就會去問送外賣需要什么樣的能力和條件。所以在打工之余,也得鍛煉、讀書提升自己,以接取更專業(yè)也更省力,還能賺更多的工作。
游戲中還可以去培訓考證,之后就能接到更專業(yè)的工作
實際上,我自己的打工經(jīng)歷,也跟游戲描述的差不多。由于畢業(yè)時的我還很嬌貴,干不了特別重的體力活,所以我的第一份日結(jié)工作是看起來最簡單的發(fā)傳單。
說簡單也并不簡單,找人發(fā)傳單的是附近一家房地產(chǎn)公司,按一天發(fā)多少份傳單算底薪,再按實際打電話過來咨詢的人數(shù)發(fā)提成。其實我運氣比較好,第一天發(fā)傳單就有三個人打電話來。而且因為公司不希望把傳單發(fā)給買不起房的路人,所以他把我們安排在十字路口。每當紅燈的時候,我們就趕快去馬路上,發(fā)傳單給那些等紅燈的車主。這樣做其實非常危險,而且得時刻注意交警,我們發(fā)一段時間就要換一個路口。
我那么薄臉皮的人,第一次在大街上對陌生人敲打車窗,接受著他們的眼光打量。審視、輕視、蔑視、無視,而我仍然要憋出一個勉強的笑容,期待他們拿到傳單后至少瞅一眼。感覺什么社恐,尷尬癥,在十字路口發(fā)一個下午全都治好了。
二、何以為家
憑本事賺到了錢,接下來就要考慮衣食住行了。
衣服是會臟的,人也是會臟的?!洞蠖鄶?shù)》中有相當真實的住所設(shè)定,玩家可以選擇住旅店、租房或者等足夠有錢了直接買房。旅店也有多人間和單人間兩種選擇,玩家需要在便宜和衛(wèi)生之間取舍。
我一開始還不太能理解游戲中的旅店不能補滿個人衛(wèi)生的設(shè)計。就算條件再差,至少也該有個水龍頭吧,不至于洗的還沒有在公共廁所洗得干凈。但后來我一想到自己當時的情況,在沒有固定住所之前,洗衣服、洗澡這些事情的確都是很麻煩的。
我去成都的時候,連酒店都沒住,因為聽說青年旅舍更省錢。好聽點叫青年旅舍,本質(zhì)上就是一個擺幾張雙層床的大宿舍,到晚上七八個打工人睡一屋。我最開始住的那個青旅,老板娘也跟游戲里的一樣熱情,第一天少收我的租金,還給我泡了茶。我在訂房的時候明明看到只剩一個床位,但進來之后發(fā)現(xiàn)房間空空如也。老板娘說他們白天都出去干活了嘛,晚上才會回來,你先安頓好。
但我終究不放心跟一群不認識的人睡一屋,過了兩天還是退房了。而且我發(fā)現(xiàn)有一種提供太空艙的旅店,好聽點叫太空艙,難聽一點跟裝了燈的棺材沒什么區(qū)別。差不多一個又一個方形的盒子堆在一起,每個空間只留夠一個人躺下的地方,好的是房租也很便宜,所以我就在那里住了下來。
不過作為畢業(yè)生,我并非無處可去。所以其實當時是一邊投簡歷一邊在做日結(jié),要說賺錢倒也沒那么緊迫,心態(tài)比游戲中的主角要好不少。生活狀態(tài)倒是根大部分打工人差不多,那就是盡可能多賺錢、少花錢。
解決了睡覺的地方,接下來就該填飽肚子了。在《大多數(shù)》中,基本每條街上都有七八個吃東西的地方,從五塊錢的臭豆腐,到60塊錢一頓的豪華火鍋應有盡有。游戲中還存在一個類似美食圖鑒的收集要素,告訴你這些食物背后的來源和故事。
在打工人的視角下,越便宜且最能飽腹的食物是最好的。在游戲里,我特別喜歡吃象棋老頭旁邊那個炒飯,管飽又便宜。但如果想每天都靠炒飯應付角色的胃,也并不可行。
游戲中存在很多看起來相似,但實際效果不同的狀態(tài)值,例如心情和心態(tài),智慧和心智,還有飽腹感和食物滿足感。似乎很多余,但我覺得這正是制作組真正思考過人類在需求上的細微差異,而設(shè)計出的合理系統(tǒng)。
當你重復吃同一種食物,它能帶來的滿足感會越來越低,直到成為負數(shù)。有趣的是,游戲中存在一個可攻略對象,是賣煎餅果子的女老板。要想跟她聊天,必須得先在這買十幾頓煎餅果子。所以我不得不每天早上都去吃,即便煎餅果子已經(jīng)吃到想吐的程度,但為了把妹還是忍著吞下去。這種通過游戲設(shè)定所營造出的故事感,的確非常有意思。
在游戲里,偶爾還會遇到加班事件,有一次角色下班已經(jīng)是十點多,本來中午就沒吃飯現(xiàn)在餓的不行。因為加班之后多給了一些加班費,以往沒吃過20塊以上食物的我,那天抱著不吃就死了的心態(tài)去小吃攤點了一頓40多塊的燒烤,看著那個飽腹度從底部驟然飆升,這種僅靠文字就能體現(xiàn)出的幸福感,是多少像香草社游戲里晶瑩剔透的美食都帶不來的。
現(xiàn)實中,我住的太空艙旅店樓下有一家米線館,不是平價的那種,是挺豪華的連鎖店,一份米線三四十塊。從我住在那里的第一天,我就惦記著那家店,賊想吃他們家一頓米線。仿佛吃它不是為了吃飽,而是為了得到一種“我吃得起,我竟然吃得起”的心理滿足和解放感。
所以在我第一次收到offer的那天晚上,我走進米線館點了那里最貴的米線,里面有牛肉還多加了菜。我還從冰柜里拿了瓶平時都不敢喝的可樂,那頓吃得是賊香。比較尷尬的是因為吃的時候有點著急,不小心把湯濺到了眼睛里,所以我就邊吃邊抹眼淚,當時真的沒想哭,但不知道后來怎么的擦著眼睛好像也真的哭了。不知道當時在店里吃飯的人到底是怎么看我的,他們會不會覺得這人很可憐,這輩子都沒吃過這么好吃的米線。
三、生活還是要繼續(xù)
其實《大多數(shù)》的游戲玩法和整體流程非常簡單,因為它就是按照我們?nèi)粘I钪械某WR去設(shè)計的,在不餓死、臭死,和愁死自己的情況下賺到更多的錢。而所有的打工玩法,都是由一個又一個小游戲構(gòu)成的,比如五金學徒就是在特定時間點切斷鋼筋,跑外賣就真的是在限定時間內(nèi)把標出來的店面跑一遍。剛開始接觸新工作可能還有點新鮮,但再多幾次就會覺得缺乏挑戰(zhàn)也比較重復,讓人基本失去了興趣。
好在這些打工小游戲只需手動進行一次就可開啟自動完成,形成規(guī)律之后就可循環(huán)三點一線的生活,度過游戲里的一天可能只需要幾分鐘,直到你的金錢和屬性到達能接取更好工作的階段。
玩到第三周,已經(jīng)把整個城市地圖倒背如流了
游戲也是很仁慈的,至少除了最開始搬磚被欺負扣抽成之外,幾乎不會再遇到類似的惡性事件。頂多是工作中被罵幾句心態(tài)差了,或是受了點傷,得了點小病之類的。只要你堅持打工,注意身體狀態(tài),不鋪張浪費或者摸魚,存款總會越來越多。
但現(xiàn)實的工作,卻往往不會像游戲中這么理想。在我住的太空艙旅店旁邊一條街,還有一家看起來更高級的酒店。酒店門口的保安一直都不太友好,我有一次只是路過門口,他發(fā)現(xiàn)我不是來住酒店的就想趕我走。偶爾這里會有客人點外賣,想必這里的飯菜一定不好吃。然而這里的保安不讓外賣送上樓,也不準外賣小哥把車停在門口。
在一次回旅店的路上,我看到酒店門口發(fā)生了爭執(zhí)。一個外賣小哥趁保安不在,把外賣送到了酒店樓上,而回來的時候,他停在門口的車已經(jīng)被保安推在地上,配送箱里的餐撒了一地。他把車扶起來,好像要去跟保安大吵一架,但是他好像又爭取不到什么東西,打自然也是打不過幾個保安的。我看到他的眼里冒著火,嘴巴一直在動,但一點聲音都沒發(fā)出來。最后他騎著車走了,我不知道他是否需要賠償被弄掉的外賣,而他又會不會因為這些訂單超時而受到懲罰。這種事情我不敢想,一想到我就會覺得非常地痛苦?;蛟S是一種打工人之間的共情,所以我從來沒有投訴過超時的外賣單,如果有時候大半夜或者下雨天點完餐,我偶爾也會給送餐的外賣員一些小費。
生活總會有不如意的地方,但生活總是要過的,別跟自己過不去就行。在《大多數(shù)》里,情緒管理很重要也很簡單,因為到處都是可以玩樂的地點。它們本質(zhì)上也是與打工類似的小游戲,你能去公園跟大媽一起跳“勁舞團”,可以去打臺球、打麻將或者搖骰子。對當時每天睡太空艙的我來說,調(diào)整心情倒是沒這么復雜,只要給我一個能上網(wǎng)的手機和筆記本電腦,我的心情可以永遠保持在百分百。
公園里常見的套圈小游戲,反正我是從來沒套中過
起初我覺得,游戲中設(shè)立了太多重復的功能性設(shè)施,包括多家類似的便利店、餐館等等,最開始搞得我暈頭轉(zhuǎn)向,有時候甚至會不小心誤入一些高消費領(lǐng)域。但一座小城也本該如此,每個場所都不只有實用性,也會有差異化甚至是“坑”。只有當你完全熟悉身邊的地區(qū),被坑過之后才能歸納出在這里最經(jīng)濟,最合適的生存方式,也算是某種程度上的真實了。
四、大多數(shù),極少數(shù)
我覺得大多數(shù)玩家游玩《大多數(shù)》的目的,要么是為了體驗這種“接地氣”模式的賺錢經(jīng)營玩法,要么是為了挖掘游戲中NPC身上的軼事,大概沒有人是真的上過一天班之后,還想到游戲里繼續(xù)打工的。但除了設(shè)定貼近生活之外,目前游戲的部分玩法還是比較粗糙,畢竟不能指望玩家真的能從打氣球或者跳廣場舞的小游戲中找到持續(xù)玩下去的樂趣。真正能維持游戲進行下去的唯一動力,只有賺錢帶來的滿足感,更多更多的錢。
這都不是月薪3k的人該考慮的事
除了在這樣一個現(xiàn)實到讓人不忍直視的背景設(shè)定外,《大多數(shù)》仍然是個偏向數(shù)值的養(yǎng)成游戲。玩家需要思考如何平衡目前的資金和角色的各種數(shù)值,在保持日?;顒拥耐瑫r還能穩(wěn)步提升屬性,并在有限時間內(nèi)賺取巨款。對擅長計算和規(guī)劃的玩家來說,在如此極限的狀態(tài)下白手起家,然后一路升級直到逆襲,或許也是一種成就感十足的玩法驅(qū)動力。
目前EA版本的故事模式只開啟了一個,就是開頭提到的還債1萬元劇本。在第30天結(jié)算是否達成之后,游戲便會進入結(jié)局。不過通關(guān)故事模式之后,還會解鎖挑戰(zhàn)模式和沙盒模式。
挑戰(zhàn)模式也是設(shè)定好的主角,只不過他們會被附加各種限制情況。例如角色“任世杰”就無法從事需要體質(zhì)類型的工作,并且每個周末都會在父母的要求下回家,直到他解鎖了一技之長。雖然看起來回家能拿錢挺不錯,但本質(zhì)上是跳過了一個周末的養(yǎng)成時間,對發(fā)展還是有些影響。
但是說實話,我還真挺羨慕這種家里有底,打工體驗生活的哥們。在我最開始發(fā)傳單打工的時候,身邊就有一個來體驗生活的哥,他家長開著車來送他發(fā)傳單,每天喝的蘇打水比我們一天工資還高。甚至后來我上班工作了,有時候行業(yè)不太景氣跟同事聊有沒有其他出路啊啥的,有人就說,不行我就回去跟我爹認錯然后繼承家產(chǎn)唄,可真是把我無語壞了。
有時候我都不知道,自己是大多數(shù),還是極少數(shù)了。就好像在兩種生活狀態(tài)的人之間,缺失了一種中間態(tài)。
在打通《大多數(shù)》的故事和挑戰(zhàn)模式之后,會解鎖一些新的初始詞條,這些詞條可以在沙盒模式中使用,為角色提供一些有利的開局屬性。
沙盒模式可以說是真正的開放玩法,所有區(qū)域最開始都能前往,幾乎沒有任何行動限制。玩家可以自行設(shè)立目標,是只賺5萬就收手,還是直接在城里買一套高檔住房。在故事模式中,因時間限制很難接觸到的高級工種和賺錢玩法,例如廚師、會計工作,開飯店和網(wǎng)店的技能,甚至雇人打工等內(nèi)容,也都能在沙盒中完全體驗了。在這里賺錢的方式更多,也可以盡情跟漂亮妹子談戀愛,或是了解城市里更多有趣的人與故事。
和攤主妹子談戀愛的方式就是一起賣煎餅果子
不過目前EA階段游戲的內(nèi)容尚有欠缺,例如銀行和夜店等場所都還未開放,除了不斷賺錢、觀看更多角色的故事之外,沙盒模式的玩法和內(nèi)容還有待擴充。當后期角色工作穩(wěn)定,不愁吃穿之后,每天賺錢的操作幾乎都是雷同的,這時游戲玩法不足的問題就會更明顯地暴露出來。
結(jié)語
《大多數(shù)》不是一個多么悲觀的游戲,也并非刻意以社會新聞的視角,來夸張或凸顯這些藍領(lǐng)工人的生活。它本質(zhì)仍然是一個基于現(xiàn)實設(shè)定的模擬養(yǎng)成游戲,只不過模擬的是一種對不少玩家而言可能陌生的生活狀態(tài)。
但現(xiàn)實中的一切,都比游戲中更加變幻莫測,不可預料。我們究竟是以高高在上的視角,用獵奇的心態(tài)試圖體驗一番“大多數(shù)”的生活,還是以一種共情的角度去深入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無論如何,我仍然會去想象:今天的我過得還算舒適,但這是因為我比一些人更幸運,還是比一些人更努力呢?
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的是,有那么一群“大多數(shù)”,他們?nèi)匀蛔≡诤啒愕穆玫?,過著或許有上頓沒下頓的生活。每當做完一天的工作,他們洗漱,回到床上刷刷手機,然后睡去迎接新的一天。他們可能沒有時間把大量時間都用來思考未來可能發(fā)生的事情,因為所有的未來,所有的可能性,都緊握在他們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