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11-17 18:15:10作者:智慧百科
導語:埃安換標的背后,是廣汽振興自主品牌的一次接力。
張軍智 | 作者 礪石汽車 | 出品
1
埃安換標
車標是一個汽車品牌形象傳播過程中應用最廣泛、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元素。車標雖小,卻承載著一個車企通過時間積淀出的形象氣質、質量口碑、技術實力、文化內涵等等元素。也因此,車企通常不會輕言換標,而一旦換標,也意味著其經營戰(zhàn)略的蓄力與升級。廣汽埃安發(fā)布全新品牌LOGO,正是如此。
9月中旬,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發(fā)布了品牌全新LOGO——“AI神箭”。新logo正式脫離了“廣汽傳祺”的影子,不僅中文去掉了“廣汽”的標識,logo也不再是綠色版廣汽LOGO。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古惠南對媒體表示,“埃安希望能夠實現(xiàn)品牌向上,所以考慮推出新LOGO。”
廣汽埃安成立于2017年,前身是廣汽新能源,屬于廣汽乘用車的一個分公司。但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的高速發(fā)展,廣汽埃安在2020年脫離廣汽乘用車,正式宣布獨立。
不過獨立后的埃安,車標和廣汽乘用車的品牌“傳祺”還是一樣。直到2021年,埃安全系車型才正式切換成了全新LOGO及車身標識。但這次換標,并不算一次徹底的換標,除了將G字標設計得更扁平化之外,在普通大眾看來,新LOGO與傳祺車標并無根本性差異,最大的變化在于,品牌名稱由“廣汽傳祺”變?yōu)椤皬V汽埃安”。
而此次埃安“AI神箭”車標的發(fā)布,可以說在品牌形象上,讓埃安車標與傳祺有了直接明顯的區(qū)隔?!霸?020年之前,我們的車后貼的是廣汽傳祺,2021年貼的是廣汽埃安,今天以后就可以掛現(xiàn)在的AI標了?!惫呕菽险f。
值得注意還有,在此次埃安新LOGO發(fā)布會上,埃安還推出了全新高端品牌——“Hyper昊鉑”,其售價超過100萬的首款超跑車型Hyper SSR也一同亮相。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肖勇表示,通過Hyper昊鉑的推出,埃安不僅要在銷量上取得一定規(guī)模,還要向更高的價格區(qū)間和價值區(qū)間突破。
新的車標,新的高端品牌,凸顯了埃安作為廣汽新能源品牌向上單飛的決心。廣汽集團顯然也對埃安寄予厚望,在過去幾年,廣汽集團內部將最好的資源都給了廣汽埃安,比如直接把廣汽研究院的新能源中心劃給埃安,廣汽菲克的廣州工廠也直接劃入。為了給埃安創(chuàng)造更靈活的體制,供給更充裕的資金,2021年8月,埃安又啟動了混改,先后完成了資產重組、員工持股、掛牌披露等工作。今年3月,廣汽埃安混改落地,多家實力雄厚的戰(zhàn)投成為埃安新伙伴。資本市場對新埃安也極為看好,10月20日,廣汽埃安拿到了近年來國內新能源整車行業(yè)最大單筆私募融資,A輪融資規(guī)模達182.94億元,遠超市場預期,對應整體估值大約為1032.39億元。
對于埃安的這一系列大動作,有評論認為,埃安出身傳祺(廣汽乘用車品牌),作為傳祺增長最有潛力的一部分,卻脫離傳祺,后來又拿走了廣汽集團最好的資源,像要革了傳祺的命。不過在筆者看來,同樣作為廣汽自主品牌,埃安的單飛與向上努力,更像是在傳祺品牌整體表現(xiàn)乏力的背景下,廣汽自主品牌的一次接力。傳祺尚未實現(xiàn)的“做全國最好的自主品牌”使命,廣汽期望埃安來實現(xiàn)。
2
傳祺衰退
“廣汽傳祺的競爭對手不是自主品牌,我們要與合資品牌爭奪市場?!边@是傳祺早期發(fā)展時,其高層對外放出的豪言壯語。
在國內各大車企中,廣汽在自主品牌領域起步較晚,但卻最具雄心。傳祺品牌從2008年成立之初,就將目光瞄準在了自主品牌不敢輕易踏入的中高級車市場。
2010年10月,傳祺首款乘用車GA5下線。在下線儀式上,時任廣州市委書記張廣寧說:“12年前,廣州市要重振汽車,由于國家對汽車有40%的國產化率要求,我們希望努力達到。但我們的合作方本田告訴我們,不要說40%的國產化率,就是把所有的零部件都拿給你們,你們也不會裝。今天,傳祺的下線標志著廣州汽車業(yè)終于告別了受制于人的日子,在這里,我要向我們的自主品牌致以崇高的敬意。”
廣州主政者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畢竟這是一個經歷過與標致合作失敗、不得已放棄汽車產業(yè)、后又與日企合作、以求重振汽車產業(yè)、但技術與話語權仍受制于外企的城市。
時任廣汽集團總經理的曾慶洪用傳祺是“廣汽的第一個‘親生兒子’”來表達自己的喜悅。他說:“傳祺將成為自主品牌的領航者,而廣汽乘用車的目標是做全國最好的自主品牌?!?/p>
此時的傳祺不僅承擔著振興廣州汽車工業(yè)的重任,還寄托著廣汽自主汽車向中高端市場進發(fā)的理想。
2010年年底,傳祺GA5正式上市,全系售價為12.28-18.98萬元。雖然頭頂廣州亞運會官方指定接待車的光環(huán),但GA5在市場上并沒有取得理想的銷量。
2012年4月,售價12.38-22.98萬元的傳祺首款SUV—傳祺GS5上市。憑借不錯的外觀設計和配置,外加國內SUV市場的興起,GS5月銷量很快走高,一度月銷達7000多臺。
在初步打開市場后,傳祺又接連推出了GA3和GA6兩款轎車,但在轎車市場反響平平。真正讓傳祺成為炙手可熱品牌的,是其2015年4月推出的緊湊型SUV傳祺GS4。
彼時,國內SUV市場正處于“井噴”期,外觀亮眼、性價比不錯的GS4一上市就成為爆款,僅4個月,就實現(xiàn)月銷就破萬。此后幾年中,GS4在市場中持續(xù)狂飆突進,銷量力壓吉利博越、榮威RX5、長安CS75等熱門車型,直逼一代“神車”哈弗H6。
在GS4熱銷的同時,2016年10月傳祺又推出了另一款熱門車型傳祺GS8。作為一款有著國際設計并且實力均衡的車型,售價近20萬的GS8,在市場上一車難求,甚至還需要加價。當時,這對中國自主汽車品牌而言,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在市場的追捧之下,2015到2017年,三年時間里,廣汽傳祺的年銷量從19萬輛飛升至50多萬輛。強勢崛起的廣汽傳祺也成為與廣汽豐田、廣汽本田,并駕齊驅的廣汽“三駕馬車”。
2018年,連續(xù)增長近30年的中國乘用車市場遇冷,首次出現(xiàn)負增長,但傳祺銷量依然保持了正增長,當年其銷量達53.52萬輛。但令人沒想到的是,這也成了傳祺銷量的頂峰,自此之后,傳祺銷量掉頭直下,出現(xiàn)斷崖式滑落——2019年銷量為38.5萬輛、2020年為34.2萬輛、2021年為32.2萬輛。
傳祺的急速滑落,一方面與市場大環(huán)境趨冷以及疫情沖擊等因素有關,但更重要的還是產品力和市場層面出現(xiàn)了問題。
傳祺品牌在市場的崛起,貢獻最大的車型就是GS4,比如2017年傳祺50萬輛的銷量中,GS4就占到33.5萬輛,占比超過60%。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隨著GS4的熱銷,其頻出的質量問題,開始影響其銷量。特別是GS4搭載的雙離合變速箱,成為車主投訴的重災區(qū)。2017年一輛傳祺GS4遭遇的“車身斷裂門”交通事故,更是沉重打擊了傳祺產品的口碑與品牌形象。
而在市場之中,面對國內競爭對手的換代升級,以及合資品牌對手的價格下探,GS4的反應也不夠迅速,直到2019年底才推出了第二代傳祺GS4車型。整個2019年,GS4只取得了10.3萬輛的銷量,兩年暴跌70%,連帶著廣汽傳祺整個品牌銷量下滑。
傳祺的另一款爆款車型GS8,在市場一派火熱之時,由于受制于愛信6AT變速箱供貨量的限制,錯失了大好時機。而等到變速箱供應量恢復之后,GS8的市場優(yōu)勢已不在,在同級的大七座SUV領域,出現(xiàn)了長安CS95、比亞迪全新一代唐、榮威RX8、哈弗H7、哈弗H9等等一系列車型。2019年,傳祺GS8銷量僅為28096輛,而在2017年,GS8的銷量還是10.2萬輛。
兩款主力產品市場受挫之后,傳祺的風光不再,廣汽做“全國最好自主品牌”的夢想也越來越黯淡。
近兩年,廣汽傳祺推出了幾款頗有市場聲量的新產品,包括影酷、影豹在內的一些混動車型,另外,主銷的GS4、GS8、M8等車型也做了升級換代,特別是GS8還搭載了豐田過去概不外傳的THS混動系統(tǒng),產品線也覆蓋轎車、SUV和MPV以及新能源汽車等多領域,這些舉措令傳祺的產品銷量出現(xiàn)了一定回升。2022年1-10月,傳祺銷量同比增長16.5%,達到29.8萬輛。但即便如此,傳祺要想重回昔日巔峰,距離還很遠。以10月銷量為例,傳祺31385輛的銷量,尚不及2016年10月傳祺GS4創(chuàng)下的35500臺的單月銷量。
與此同時,困擾傳祺多年的品質問題,依然沒有得到徹底解決。
汽車消費投訴平臺車質網顯示,2021年傳祺GS4進入當年SUV投訴排行榜TOP10,以608起投訴量位列第三,而其銷量卻在30多名開外。新一代傳祺GS8、傳祺影豹,也陸續(xù)被曝出品控問題。
在傳祺整體表現(xiàn)乏力的背景下,另一邊,埃安品牌表現(xiàn)得卻越來越亮眼。
3
埃安亮眼
在傳祺滑落的2019年,埃安的第一款純電車AION S于4月正式發(fā)布。彼時,綜合續(xù)航能達400公里的電動車型尚屬鳳毛麟角,但AION S的NEDC續(xù)航里程卻達到了510km,而且AION S還搭載了同級車型少有的L2級別輔助駕駛。
半年之后,埃安又發(fā)布了旗下第二款量產車型AION LX,這是全國第一款自動駕駛水平可達L3級的智能汽車。這一技術水平,即使放在3年后的今天,也依然先進。埃安向上發(fā)展的決心,可見一斑。
在市場選擇上,埃安將主力產品Aion S的售價定到了13-20萬這一傳統(tǒng)中級轎車的空間,而為了迅速打開市場,埃安把走量的渠道放在了以網約車為主的B端市場上。
不俗的產品力、準確的市場定位,外加新能源汽車蓬勃發(fā)展的浪潮,埃安在成立后的第二年(2020年),銷量就突破6萬臺,其中Aion S全年銷量達45626臺,位居特斯拉Model 3、宏光MINI、歐拉R1之后,排名國內新能源車型銷量第4。
2021年,廣汽埃安繼續(xù)保持高速增長,旗下的轎車Aion S全年銷量突破7萬臺、SUV車型Aion Y在9個月的時間里,銷量達到了3.3萬臺。當年,埃安銷量近13萬臺,在新能源車企銷量排行榜中,名列第5。
今年4月之后,埃安的表現(xiàn)更進一步,月銷連續(xù)突破兩萬輛大關,9月、10月更是突破了3萬輛大關。根據(jù)乘聯(lián)會最新的10月新能源車銷量排行榜顯示,廣汽埃安以30063輛的成績位列第四,超過了理想、蔚來和小鵬三家造車新勢力銷量之和。而1-10月,埃安累計銷量已達21.24萬輛,同比增長134.4%,提前2個月完成20萬輛的年銷售保底目標。
但即便如此,銷量數(shù)據(jù)也并未完全展示埃安的實力。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9月份曾對媒體表示,埃安手中積壓的訂單還有幾萬輛,用戶的交車周期要排出兩個多月的時間。
如果再考慮到埃安產品的售價最低都在十幾萬,且都是純電車型而不含插混車型這兩個因素,埃安今年的成績就更顯耀眼。
4
能否接過傳祺的大旗?
以如今的銷量、增速、潛力以及市場前景來看,埃安似乎已經具備接過傳祺打造“做全國最好的自主品牌”大旗的實力。
埃安有這樣的實力?從目前來看,埃安具備一定的條件。
首先是時機。經過一百多年的發(fā)展,全球汽車工業(yè)已經走到了一個產業(yè)發(fā)展的重大轉折時刻,過去以“發(fā)動機、變速箱和底盤”為競爭壁壘的傳統(tǒng)燃油車即將落幕,而以電動化、智能化為主要標志的新能源汽車時代方興未艾。
傳祺過去沒有超越合資品牌,關鍵問題是在發(fā)動機、變速箱、底盤等核心部件上,落后和受制于別人。而在新能源汽車時代,變速箱、發(fā)動機等技術制約因素,將成為過去,車企比拼的是電池、智能化、自動駕駛等方面的技術與實力。時代潮流的變幻,為埃安這樣的中國自主汽車品牌,“彎道”超越合資品牌,提供了極大可能。
其次是核心技術。依托廣汽集團的埃安,在電動汽車的關鍵技術領域,已經打下了不錯的基礎。比如針刺不起火的彈匣電池、已迭代至4.0版的ADiGo(智駕互聯(lián))生態(tài)系統(tǒng)、可實現(xiàn)超長續(xù)航的海綿硅負極片電池、全新一代高端純電專屬平臺AEP 3.0等等。
再者是新體制?;旄牡穆涞卦黾恿税0搀w制的靈活性?!皣蟪镀な且驐l條框框,民企沒有。把埃安股份讓出員工持股,那就為自己打工,為自己工作扯皮會少,解決體制效率問題。”古惠南說。另外為強化流程與效率,埃安還引入眾多外部戰(zhàn)略投資者。在古惠南看來,埃安體系有三個特點:國企的平臺,民企的效率,合資的流程。
另外,埃安的投資者陣容豪華。埃安引入的投資者不僅數(shù)量高達53家,且在新能源汽車的三電、智能網聯(lián)、自動駕駛等領域,實力不俗。比如有電池方面的贛鋒鋰業(yè)、寒銳鈷業(yè)、瀚暉資本、科達制造;芯片設計與制造方面的中芯聚源、粵芯半導體;智能駕駛車路協(xié)同方面的中交資本;充換電能源生態(tài)方面的南網能創(chuàng)、國網英大產業(yè)基金……有業(yè)內分析師表示,單輪融資投資者達到53家是業(yè)內從未發(fā)生過的,并且據(jù)其了解埃安此前并未準備引進如此大量的投資者,實在是價值預期太高,所以會被哄搶。
有利的因素不少,但另一方面,埃安也存在些不可忽視的問題。
一是品牌能否成功向上的問題。埃安銷量的主力車型是埃安S、埃安Y,價格集中在10-20萬元區(qū)間。這一價格帶給公眾帶來品牌認知,顯然并不適合埃安打造更高端的品牌。比如售價在28-46萬的AION LX PLUS,月銷量長期在400多臺左右徘徊,而售價更高的蔚來ES6月銷量卻能達到四五千輛,極氪001更是月銷量已經突破萬輛。雖然此次換標時,埃安還推出了全新高端品牌——“Hyper昊鉑”,并展示了售價超百萬的超跑車型Hyper SSR,但通過打造超豪華跑車,確立品牌調性,再切入高端市場的打法,很多車企都在采用,但真正成功者卻寥寥無幾。另外埃安過去的“網約車”形象,也增加了品牌向上的難度。
二是埃安的盈利能力問題。從2019年到2021年,埃安歷年的凈虧損分別為6.21億、6.88億、13.89億,對應到每輛車則是虧損1.48萬、1.15萬、1.16萬。銷量雖然上去了,但虧損也在擴大,賠本賺吆喝顯然不是長久的生意。
三是埃安對供應鏈的把控問題。今年曾慶洪在2022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上抱怨電池成本越來越高,車企淪為寧德時代打工者的言論,曾引起廣泛關注。肖勇也吐槽華為“要價高”,埃安沒有議價能力。這些都顯示出,埃安在供應鏈掌控能力上的不足。
綜合來看,如今的埃安兵強馬壯、糧草充足、勢頭強勁,但在一日千里、瞬息萬變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埃安要更進一步,還有不少的路要走。而埃安能否接過傳祺的廣汽自主品牌大旗,實現(xiàn)廣汽自主汽車向中高端市場進發(fā)的理想,也需要時間來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