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權行情交易界面如何看指標?
2023-02-13
更新時間:2023-02-08 10:30:25作者:智慧百科
這是我們講述的第1539位真人故事
我叫申澤卉,北京姑娘,19歲考上倫敦藝術大學藝術與建筑系。22歲在英國開創(chuàng)了自己的設計師集合品牌店。
平時我會待在店里設計作品或招呼顧客,周末便會去英國鄉(xiāng)村到處走走,偶爾也會到倫敦相聲大會參加表演,日子過得既充實又愜意。
如果不是臨近高考,我勇敢遵從本心改選了學藝術,現在的我,可能正在學醫(yī)或者做一名實習律師呢。
(參加活動前)
2000年,我出生在北京南城,雖是獨生女,但父母并沒有溺愛放縱我,對我的教育更多的是支持、尊重??赡芫鸵驗楦改傅拈_明和愛,我從小就很有主見。
高三那年當所有人都在拼命地復習,我卻盯著厚厚的卷子,開始考慮未來的路。聽到同學們熱切地討論自己的理想,我突然感覺很迷茫,我的理想是什么?當醫(yī)生?還是律師?但好像都不是我喜歡的。
不知道為什么當我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腦袋里竟然出現了一座建筑,是北京朝陽門的銀河SOHO。這座建筑在我上小學就開始修建,那時我每次上學總會路過那里,看到一張綠色的大網,把施工區(qū)包裹得嚴嚴實實,一直很好奇它里面到底在建什么。
直到高中的一日,真正看清它全貌的那一刻,我震驚了!那個建筑物是那樣有張力,充滿戲劇性,它竟與北京的中式建筑全然不同。但如果將它與中式建筑的特點結合,又會出現怎樣的效果呢?
(我在旅途中遇到的英國夫妻)
想到這里,心里豁然開朗,我想成為一名建筑設計師!當我將想法告訴父母時,父親只問了我一句,“你真的想好了?”我鄭重地點了點頭,他們不再多言,而是為我報了一個藝術集訓營。
于是,在高三下半學期,我離開了緊張的文化課課堂,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美術學習中。
也許是夢想的召喚,也許是全力以赴的激情。高考結束后,我不僅考上了英國倫敦藝術大學中央圣馬丁學院,同時還收到了北京理工大學的入學通知書。
幾經思考,我還是選擇了去英國。雖然北京理工大學很好,國內也有我最喜歡的中式建筑,但是我更想走出去,見識更多世界上風格不同的建筑和設計理念。
選擇學藝術,選擇英國,是我人生中第一個重要的抉擇。2019年,我坐上了去往倫敦的飛機。彼時,我不知道自己的選擇到底是對還是錯,我只知道,選擇了就要堅持下去。
(入學前的作業(yè))
不過在開學第一天,走進教室的那一刻我就懵掉了。當時教室里有一百多人,而且?guī)缀醺魃朔N都有,身邊還不斷傳來夾雜各國口音的英文。我覺得自己仿佛進入了另外一個平行世界。
雖然我的英語水平并不差,但當真的置身到這樣一個滿是說英語的環(huán)境時,一種陌生感和思鄉(xiāng)之情立刻就涌上了心頭。
當我再回過神來的時候,老師正在將我們分組。我們一學年有四門課程,兩門大課,兩門小課。大課是100多人一起上,小課則由帶隊的老師決定,有時候是10人一組上課,有時候是一對一上課。
英國大學的上課形式與國內大學不同,而他們的教育方式也與國內有所不同。
開學第一節(jié)課上,老師要求我們小組的人輪流上臺介紹自己的暑假作業(yè)。內容是畫兩幅自己喜歡的建筑畫。
(空閑時間就到處旅行發(fā)現建筑的美)
我其中一幅畫,畫的是從我學生公寓的窗戶看出去的場景,一條火車軌道。當我正在思考作業(yè)時,聽到火車開過軌道,發(fā)出富有節(jié)奏的聲音,我情不自禁地就在畫紙上跟著節(jié)奏,畫了起來。
正當我想要分享這個繪畫過程和感受的時候,卻發(fā)現在我前面有一位同學竟然與我的作品相差無幾,甚至更好。
于是我略帶尷尬地說道,“前面那位同學與我的幾乎相同,甚至比我得更細致更好。”老師告訴我:“每個人的創(chuàng)作都是獨一無二的,不用與別人相比較,如果非要比,那么你要相信你自己的作品就是最好的?!?/strong>
一直以來我接受到的教育就是要謙虛,內斂,要多看到別人的長處。這還是第一次有老師告訴我,你要相信自己就是最好的,你就是獨一無二,最閃耀的。
英國的鼓勵式自信教育讓我備受鼓舞,而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教育方式則是在入學不久前。
一位女教授花了兩天的時間帶著我們從巴比肯一直走到倫敦中心區(qū)的the Fenchurch building附近。她說這叫做漫步倫敦。
(旅游讓我感到舒適也見到更多建筑)
她帶著我們邊走邊講解路邊的建筑,從英式古典建筑講到了現代化建筑。最后她說,“設計源于生活,身邊的一草一木都值得你去細心觀看,在學校學習再多都不如你真實地去感受一棟棟生動的建筑?!?/strong>
我想這也許就是學校一學年只安排四門課的原因吧,學校希望我們能有更多的時間親自地去感受外面真實的建筑。這些教學方法讓剛從高中應試的緊張氛圍里走出來的我,感到特別新奇、放松。
我本身就是一個喜歡旅游的人,既然有一個如此“冠冕堂皇”的理由,我當然不會放過。
英國的一學年有三個學期,除了有寒假和暑假以外還有春假。于是在大學期間一放假,我便會背上背包帶上畫筆和畫紙,以學習之名去往英國各地游覽。
(我大學的很多作品都與榫卯結構有關)
當然首先要先去英國的著名建筑景點朝圣一番,圣保羅大教堂、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還有大本鐘。當我走出地鐵看到大本鐘的那一刻真的忍不住發(fā)出一聲驚嘆。
任面前人來人往,它就那樣靜靜地矗立在那里,給我一種既華麗又內秀的感覺。那一刻,我突然想到了故宮。
記得第一次看到故宮的時候我還很小,只覺得它好特別,矗立于繁華的都市,卻方正肅穆且完美對稱。每一個宮殿的設計統(tǒng)一又獨特,連裝飾點綴都恰到好處。
每次去故宮,單看那朱墻黃瓦,雕梁畫棟,檐牙高啄,一景一獸,都會讓人覺得它宛如一部雄壯的史詩,令人心潮澎湃,蕩氣回腸。
無論中外,優(yōu)秀的建筑作品果然都有共同點,那便是不管經過多少年受過多少風霜的侵染,仍然散發(fā)著強勁的生命力。
在我的心里一直認為建筑不單單只是冰冷的材料堆砌,它應該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文化的傳承與傳播。
在北京城長大的我,看慣了故宮的雕梁畫柱,熟悉四合院的曲巷通幽,一直想有機會可以把中國的建筑介紹給英國的師生。
(我們以前辦的workshop工作坊,我是小老師)
機會終于來了,在大二的時候,我設計了一個既美觀又實用的框架,在這個設計里面我用到了我們中國最傳統(tǒng)的榫卯結構。
榫卯結構是我們中國古建筑的典型特征,不用一釘一鉚,不用粘合劑,卻能讓建筑無比穩(wěn)固,環(huán)保又和諧。
看著外國同學們了解到榫卯時,興奮與驚訝的表情,我第一次得意地用英語說道,“這還只是咱們中國建筑結構當中的冰山一角呢?!?/p>
將中國建筑的美傳播給更多的人,讓他們了解中國歷史的厚重,認識到中國人的聰明伶俐。這是我在留學期間賦予自己新的使命,雖然我的能力可能還不夠,但我愿為之而努力。
除了去著名建筑景點,我也會去英國的鄉(xiāng)村小鎮(zhèn)。英國建筑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那便是就算一棟建筑年代并不久遠,但是因為在這里發(fā)生過一些有趣的事,也會成為他們口中的“文物”。
他們覺得除了歷史傳承,一棟建筑里有故事便也就有了靈魂,那么這里就也算是“文物”了。
在英國學習期間,我除了外出旅游實地觀摩建筑以外,也會參與到當地學生的聚會中,解當地的人文特色。英國人有兩個比較有意思的地方,我非常喜歡。
(倫敦相聲大會,我是其中一員)
一種就是他們的公私分明,在放假的時候,社會上80%左右的職業(yè)工作者和學校的老師都會“消失不見”,不管你如何聯系他們,他們都不會回復你。
因為在他們的理念中,上班和下班是分得很清楚的,在私人時間他們絕對不會觸碰與工作有關的任何事情。相比較國內的“內卷”,英國簡直是絕對的“躺平”。
而另一種就是英國的紳士風與熱情樸實。當我從超市提著兩袋物品出來,身旁總會有人上前詢問我是否需要幫助。
當我穿著漢服在街上行走的時候,身邊也總會有人笑臉上前對我進行夸贊,當然他們只是單純的夸贊并沒有其他的意圖。每次感受到英國人的熱情時,都能讓我思鄉(xiāng)的心情得到緩解。
(我在倫敦街頭的小店)
留學的時光充實又快樂,轉眼到了2022年,因為學業(yè)優(yōu)秀,我拿到了一等本科學位畢業(yè)證書。
畢業(yè)后我原本打算找一個建筑事務所實習,然后再考研讀博。誰知在這時一位學姐找到了我,她想與我一起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造一個自己的品牌。
我是在一個活動上認識學姐的,因為我們兩個都是素食主義者,所以格外合得來。當她告訴我這個想法時,我毫不猶豫就答應了。
提到素食,小的時候,我是一個無肉不歡的人,可初中當我上了生物課后,卻不愿再吃肉了。
我認為吃肉就好像是將自己的口食之欲建立在動物們的痛苦之上,有時我甚至也會覺得修建一棟建筑物,也會給地球帶來負重和裂痕。
(店內的所有飾品都是精心設計的)
要知道世界上1/3的碳排放就是建筑造成的,但如果我們能設計出更多環(huán)保和可持續(xù)使用的建筑物,地球是不是就能少一些負擔了呢?我想以后的創(chuàng)業(yè)方向可以往這方面去努力。
雖然我現在還不能建造出環(huán)保的建筑物,但我可以造出環(huán)保的商品還可以向世人傳輸這樣的理念。于是我又一次做出了與之前規(guī)劃全然不同的選擇。
2023年1月,我們倡導環(huán)保理念的WEVE2050店在倫敦開業(yè)。
WEVE代表we already have,即我們已經擁有很多。后面的2050是英國的專家預測全球的碳排放超出地球負荷的年限,我希望在那一年到來之前我們還有機會改變這一切。
(有的飾品比真的寶石還好看喲)
我們的店里是一個設計師集合店。我們會出售自己設計的可持續(xù)產品,也會接納其他的可持續(xù)產品售賣。所謂的可持續(xù)產品其實就是環(huán)保產品,碳排放低的產品。
例如在動物油香皂和植物油香皂中,我們會選擇碳排放低的植物油香皂來制作和售賣;
將過時的衣服或者家具進行重新的設計修改,來替代購買新的;
而在選擇全新的產品時,我們則會選擇材質更環(huán)?;蛘呖梢远位厥绽玫漠a品。同時我們還會舉辦展覽將使用可持續(xù)商品的理念傳播出去。
(礦泉水瓶做的再造寶石)
在倫敦藝術節(jié)的展覽時,我們邀請了一些手工工坊的制作人來進行舊物改造或者是用一種可持續(xù)的材料來做一件工藝品,代替碳排放高的工藝品。
我們之前做過一個作品,就是將從大海里打撈起來的礦泉水瓶回收制作打磨成再造寶石。它的外貌就如來自大海的貝殼,而造型則可以隨心塑造,材質更是比其他的首飾更加環(huán)保。
它本身是污染大海的塑料,但經過我們的回收利用卻讓它變成了大海賜予的寶物。在得到一件精美飾品的同時還能為環(huán)保獻上一份力,何樂不為。
(用棉花做成的可降解環(huán)保珍珠搭配真干花胸針)
除了店里的產品以外,在整個店鋪的空間設計上我也加入了環(huán)保的理念,這對于我來說也算是學以致用了。
所以換一種方式來說,我們的整個店鋪和產品都是在向顧客提供一種可持續(xù)的生活方式。希望他們在選擇衣服、首飾或者是生活用品的時候,更多地考慮可持續(xù)的物品。
我希望通過我們持續(xù)地輸出,能夠讓大家將環(huán)保的理念變成一種生活態(tài)度。
現在的我全身心地投入到這份我熱愛的事業(yè)當中,我希望它能在這異國他鄉(xiāng)長出小苗,更希望我能有一天將它帶回我的祖國,讓它的枝丫開遍祖國的河山,為祖國的環(huán)保事業(yè)獻上一份綿薄之力。
(我和我的合伙人)
我把我的故事分享出來,希望能給正在做選擇的朋友一點借鑒,一個人首先要知道自己要什么,只要向著你的堅持去努力,美好會如約而至。
就如同我的人生雖然才剛剛開始,但是未來可期,一片向陽。
【口述:申澤卉】
【編輯:梅朵】
我們不能走過不同的人生,卻能在這里感受別人真實的故事,而且,每個故事都有真實照片噢!如果你也喜歡這樣真實的故事,請關注我們吧!@真實人物采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