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07-07 17:20:25作者:佚名
接下來,無論英國政壇如何變化,其現有政治體制中所存在的結構性矛盾,依然是考驗這個國家政治領導人的難解之題,誰也躲不過。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最新消息,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同意辭去英國保守黨領袖的職位,這也意味著他將辭去首相一職。但他希望能夠留任至今年秋天,待英國保守黨選出接替者。
近日,英國政壇正經歷一場罕見的地震,首相約翰遜四面楚歌。因為對約翰遜失去信任,政壇掀起了大規(guī)模“辭職潮”。截至目前,辭職官員人數已超過50人。
“危險”、“末日”、“氣數已盡”……近日,各大英媒頭條已涌現出太多為約翰遜唱衰的字眼。眼下,距離約翰遜離開唐寧街十號的日子已近在眼前,誰會是他的接任者?
約翰遜同意辭職
“首相下臺的時候到了?!碑數貢r間7月6日,曾是約翰遜鐵桿支持者的英國檢察總長蘇拉·布雷弗曼也加入到要求現任首相下臺的隊伍中。在她看來,約翰遜處理事情的方式簡直“駭人聽聞”。
近日,約翰遜包庇副黨鞭克里斯托弗·平徹“咸豬手”事件引發(fā)巨大不滿。繼英國衛(wèi)生大臣賽義德·賈維德和財政大臣里希·蘇納克相繼辭職后,截至目前,已有50多名政府官員離職,還有許多議員呼吁約翰遜主動請辭。
倫敦人手舉“1922委員會將干掉你”的標語,要求首相下臺。圖源:NYT
另據英媒報道,在倫敦,民眾也在街頭舉行示威抗議活動,要求約翰遜辭職。英國最新民調顯示,近70%的英國人認為約翰遜應該辭去首相之職。
然而,即便要求他辭職的呼聲如此高漲,約翰遜依然決定再掙扎一番。
英國天空新聞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當大臣們與約翰遜討論有關辭職的問題時,約翰遜說:“不,我不去?!薄缎l(wèi)報》報道稱,約翰遜帶著有挑釁性的情緒說:“兩年前有數百萬人投票給我,我將為此戰(zhàn)斗到底,我不能就此罷休?!?/p>
盡管誓言“戰(zhàn)斗到底”,但英媒發(fā)布的最新消息顯示,約翰遜今天將辭去保守黨領袖的職務,他將繼續(xù)擔任首相直到秋天。英國廣播公司報道稱:“今年夏天將舉行一場保守黨領袖競選,新首相將在10月舉行的保守黨會議上及時到位。”
“所謂‘戰(zhàn)斗到底’,換,就是死撐到底。”在上海外國語大學英國研究中心主任高健看來,眼下,約翰遜政府在黨內遭遇了一場普遍的信任危機。
“就當前保守黨政治形勢來看,約翰遜已經從原來眾人追捧的政治明星,了現在人人避而遠之的對象。”高健認為,現在沒有多少人愿意將自己與約翰遜捆綁在一起,因而悉數采取某種意義上與之分道揚鑣、保持距離的策略,為自己今后的政治生命尋找機會,“因為約翰遜的執(zhí)政能力和信譽,都已受到極大的損傷”。
誰會是他的下任?
熬過“聚會門”丑聞,挺過黨內不信任動議,這一次,再陷巨大危機的約翰遜,真的迎來了自己首相生涯的“完結篇”。
其實,這些天英國媒體已經開始紛紛唱衰,并開始猜測他的接任者會是誰。
“經濟面臨衰退風險,政府又被一波接著一波的丑聞纏身?!苯?,英國老牌媒體《泰晤士報》在頭版文章中哀嘆,“(約翰遜的)游戲結束了!”《衛(wèi)報》預測,辭職的蘇納克和賈維德,以及英國國防大臣莫當特和前外交大臣亨特都是英國首相的有力競爭者。
泰晤士報報道截圖
但無論誰接任,現如今,英國的政治局面已然非常不樂觀。
離約翰遜離開唐寧街十號的日子已。圖源:WP
高健指出,距離約翰遜提出“全球英國”的戰(zhàn)略目標已過去數年,但英國的外交發(fā)展方向依然不明確?!把巯?,英歐雙邊關系面臨諸多復雜挑戰(zhàn),英國依然一意孤行,充滿主觀情緒化進行政策選擇。在處理對華、對美等關系時,英國也沒能清楚現實利益所在?!?/p>
與此同時,英國國內的社會民生問題也在惡化。“蘇格蘭再次公投的可能性,以及愛爾蘭獨立的危機等都將是英國國內政治必須面對的問題?!备呓≌J為,接下來,無論英國政壇如何變化,其現有政治體制中所存在的結構性矛盾,依然是考驗這個國家政治領導人的難解之題,誰也躲不過。
延伸閱讀:
約翰遜的"末日"已經來臨 但繼任者會更好嗎?
近日,由保守黨副黨鞭平徹“咸豬手”事件引發(fā)的英國政壇震蕩仍在不斷發(fā)酵,儼然占據了大多英國媒體的頭版頭條。盡管要求辭職的聲浪越發(fā)高漲,但首相約翰遜本人完全沒有表現出準備下臺的跡象。英媒爆料稱,約翰遜如今已然聽不進勸,陷入了“挑釁性”情緒。
不過,有媒體分析指出,約翰遜會落入如今境地的原因,并不全在丑聞,如果約翰遜時代真的畫上句點,其繼任者也將面臨更深的國家分歧。
據英國天空新聞(Sky News)統計,不少英國媒體都將這場政府“大叛亂”放在了周四(7日)報紙的頭版報道。
約翰遜的前東家《每日電訊報》稱,這場“勢不可擋的叛亂”(overwhelming mutiny)已經為約翰遜造成了“致命傷害”(mortally wounded)?!睹咳湛煊崱芬舱J為,約翰遜已經到了“背水一戰(zhàn)”(last stand)的時刻,《泰晤士報》則形容約翰遜現在是在“為生存而戰(zhàn)”(fights for his life)。
資料圖
“絕望、自欺欺人”(desperate,deluded),這是偏左翼的《衛(wèi)報》對于留戀權力的約翰遜現狀的描述。《每日鏡報》和《地鐵報》的標題更是直接借用了約翰遜當初的脫歐口號“搞定脫歐”(Get Brexit done),喊話約翰遜:搞定下臺(Get exit done)!
資料圖
根據英國智庫“政府研究所”(IfG)的數據,在7月6日一天內辭任的部長數量,比前首相卡梅倫和布朗整個任期還要多。此外,約翰遜已經創(chuàng)下了1979年以來的新紀錄:上任時間短,但部長辭職速度最快。只有在前任首相特雷莎·梅執(zhí)掌因脫歐而分裂的保守黨期間,其部長離職率接近這一水平。
當地時間6日晚接受下議院聯絡委員會質詢時,約翰遜為自己“護短”道歉,但堅稱自己背負“巨大使命”必須迎難而上,“一走了之”才是不負責任。唐寧街消息人士同時也對外界表示,首相哪兒也沒去,還在準備下周演講中關于減稅的內容。
據天空新聞報道, 其議會私人秘書透露,約翰遜目前“斗志昂揚”(“in a buoyant mood”and “will fight on”)。
另據《衛(wèi)報》報道,唐寧街10號的消息人士透露,約翰遜現在的情緒頗具“挑釁性”,已經聽不進勸:“他說,就在兩年前還有數百萬人給我投票——我將與之斗爭到底。我不能就這么收拾了(pack that in)。”
“當‘穿灰色西裝的人’(編者按:指有權做出重要決定,但鮮為公眾所知的政界人士等)來找你,而你就是不愿意離開時,我不確定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痹撓⑷耸空f。
約翰遜究竟為何會被同僚“背刺”?
英國《金融時報》的刊發(fā)該報前首席政治記者羅伯特·施里姆斯利(Robert Shrimsley)評論稱,這場始于衛(wèi)生大臣和財政大臣的辭職風波已經引發(fā)了一場“不可阻擋的洪流”,目前唯一沒有答案的問題是約翰遜會如何退出。
“我們正進入約翰遜時代的最后幾天,也許是最后幾小時。但它已經結束了?!笔├锬匪估麑懙?。
文章稱,起初,約翰遜是一名穿過了似乎無法逾越的灌木叢的“非傳統騎兵”,搞定了脫歐,以該黨自撒切爾夫人時代以來從未有過的方式觸達工人階層的選民?!叭欢?,最終約翰遜的輕浮、對慣例或規(guī)則的漠視、不誠實、缺乏個人道德、缺乏強烈的政治信念以及樂于將難題交給助手的態(tài)度,使他的政府漂泊不定?!?/p>
《金融時報》評論截圖
文章形容,到了最后,約翰遜政府就像一個“耗盡了投資者的龐氏騙局”。為了留住國會議員的支持,約翰遜提出了越來越多的瘋狂承諾;他的親信圈和內閣人才庫都在縮小,最終充斥著越來越多的投機者,大多數人都知道他們無法依靠其他人來獲得晉升的機會。
施里姆斯利指出,約翰遜對于平徹的包庇和后知后覺的認錯,是整件事情的核心問題,“這反映了約翰遜有多么缺乏道德準則,以至于他只有在事后才能看到這個錯誤”。
他認為,約翰遜領導的政府是一個“朝臣系統”,“其中唯一結論性的特征就是你是否對國王有用”。平徹幫助他勝選并坐穩(wěn)位置,而其他的一切都是別人的問題。當問題爆發(fā)時,助手和大臣們被派去為他撒謊“擋槍”,讓其僥幸過關。
而對于約翰遜被“背叛”的真正原因,文章稱,在于保守黨議員們終于明白一切都不會改變。以往約翰遜能平安無事,是因為黨內普遍對繼任者心存疑慮,并且相信工黨并非民心所向,但如今即使是以前忠心耿耿的國會議員,也認為政府現狀會使得保守黨在下一次選舉中將面臨較大風險。
報道稱,選民用厭惡的眼光看待所有的政治家,因此很少被丑聞刺激到,但更重要的是,約翰遜讓選民感到他是一個“沒有方向、沒有勇氣做出艱難選擇的領導人”。
“他們看到公共服務機構在事件積壓和勞動力短缺中掙扎,看到一波又一波的罷工,看到本國通貨膨脹可能比同類國家更高、持續(xù)時間更長。最重要的是,他們看到了一個沒有有力的經濟計劃來解決這些問題的政府?!?/p>
沒有約翰遜,一切會更好嗎?
英國路透社“熱點透視”專欄文章則認為,約翰遜的“末日”即將來臨,他對于權力的控制力也正在下滑,但在政府“叛亂鬧劇”的背后,隱藏著更深的國家分歧,而驅逐約翰遜只會突出這些矛盾。
路透社評論截圖
文章指出,脫歐之后,英國還有許多基本問題和爭論沒有解決,政府出臺的措施也有許多矛盾之處:
英國政府既追求國家干預,又追求自由貿易;在談論減稅的同時,又將財政負擔提高到1950年代以來占GDP的最高份額;既主張放松金融監(jiān)管,同時又伸長權力之手干預企業(yè)收購。約翰遜一方面將烏克蘭和氣候變化方面的國際合作列為優(yōu)先事項,一方面又在簽署脫歐協議不到兩年的時間里,通過立法使其與歐盟的部分協議無效。
在嚴重的經濟危機背景下,這些緊張關系如今再次浮現。英國央行預計,到今年年底,英國的通貨膨脹率將達到11%,加上更高的能源費用,將對實際家庭收入產生近60年來第二大的擠壓。
文章指出,那些急于取代約翰遜的人也將面臨包括公共債務、高額能源成本、北愛爾蘭議定書等在內的一系列問題,而約翰遜2019年的選舉勝利在很大程度上歸功于他有能力分別說服這些辯論雙方的人,他和他們是站在一起的。
“盡管約翰遜可能會將自己的任期延長幾天、幾周甚至幾個月,但這種平衡已經走到了盡頭。他的潛在繼任者將發(fā)現,在2022年,英國的固有緊張關系將更加難以解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