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07-08 10:20:20作者:未知
高華建,資料圖
1988年,25歲的高華建從哈佛大學成功拿到博士學位。
由于他太過優(yōu)秀,美國與德國紛紛向其伸出橄欖枝,中國同樣希望他可以回國效力。
再三思考之下,高華建選擇了留在美國斯坦福。
消息一經(jīng)傳出,高華建立刻引來無數(shù)國民的謾罵指責。
資料圖
不過后來,前后有20余名高華健門下的博士生返回國內(nèi),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人成為了祖國的棟梁之才。
其中最出名的王翔還參與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的對接工作。
那么,高華健究竟算不算得上是一個背信棄義之人呢?
高華建,資料圖
少年天才博士生
高華建,1963年12月出生于四川成都的一個普通家庭,父母都是工人。
他的父母雖然沒有讀過書,但對于高華建的學業(yè)卻非常上心,從小便告誡他要好好學習,有朝一日改變命運、為祖國的發(fā)展做貢獻。
高華建小時候的表現(xiàn)的確沒有讓父母失望。
他非常聰明,學校老師教授的東西他聽一遍就懂,每學期期末考試都是第一名,他是遠近聞名的“神童”、“天才”。
資料圖
1978年,年僅15歲的高華建便參加了高考。
高華建的年齡在考生中不占據(jù)優(yōu)勢,因為學習時間較短,可奈何他在學習上有著絕頂?shù)奶熨x。
僅僅一年多的學習時間,他就把高中的課程盡數(shù)學完,并在高考中一舉考入了西安交通大學工程力學系,震驚成都考區(qū)。
選擇這個專業(yè)的原因是,彼時我國在物理學領域的研究尚有許多短板和空白。
且工程力學又是一門非常具備實用性的學科,對于當時我國的發(fā)展建設具備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
資料圖
進入大學后,高華建成了班里年紀最小的學生。
剛?cè)雽W時,大家都以為這是哪位學生家里的弟弟。
可一聽到高華建說自己就是本校的學生,周圍人都露出了震驚和疑惑的目光。
大家的驚疑讓高華建多少有些不服氣。
資料圖
于是在接下來的學習中,高華建整天泡在圖書館、實驗室,誓要做出點成績給大家看。
刻苦的努力加上遠超常人的天賦,讓高華建很快就在學校中脫穎而出。
他成為了學校里公認的天之驕子,老師對他賦予了重大期望。
資料圖
4年大學生涯結(jié)束后,高華建面臨一個選擇:到底是繼續(xù)學習深造?還是遵從父母的建議找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
幾年的大學學習和研究,讓高華建收獲了不少專業(yè)知識,但他也清晰地認識到自身距離真正的專家、學者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憑心而論,他是想繼續(xù)留在學校中學習的。
資料圖
這個時候,學校老師給他提出了一個考取美國研究生的建議,這讓高華建非常心動。
畢竟當時國內(nèi)關于物理學研究的相關設備、實驗室還比較落后,不少高華建感興趣的研究領域都沒有條件和環(huán)境實現(xiàn)。
如果去了美國,自己的夢想就會實現(xiàn),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資料圖
再三思慮之下,高華建還是決定嘗試一下美國的研究生考取。
最差的結(jié)果也不過就是考不上,到時候再回來找工作也來得及。
不過,他小瞧了自己在物理學上的造詣。
幾番考試下來,高華建順利拿到了哈佛大學的錄取通知書,這個結(jié)果是他萬萬沒想到的。
資料圖
留在美國遭國人唾罵
來到哈佛大學,高華建仿佛進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這里有著全世界最先進的科研設備和實驗室,有著那些只有在課本中才能見到的專家學者,同時這里還匯聚了來自全世界的天才。
高華建非常興奮,他終于有了一片可以自由翱翔的廣闊天地。
然而進入大學一開始他就遇到了一個棘手的問題——語言不通。
資料圖
高華建在大學時英語就不是很好,來之前惡補了一段時間,但想做到與外國同學無障礙交流,顯然還差得遠。
高華建認為,學一門語言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斷地使用它來交流。
因此他每天都會跑到教授的辦公室與其交談,周圍的同學也成為了他練習口語的對象。
對于這位勤學好問的中國留學生,大家給予了充分的幫助和鼓勵。
就這樣,兩個月時間下來,高華建的口語就跟本地人一樣流利了。
資料圖
在哈佛讀書期間,高華建保持著一貫專注、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2年時間就順利拿到了哈佛大學工程科學的碩士學位。
1988年6月,年僅25的他更是獲得了哈佛的博士學位,成為工程科學領域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資料圖
因為他在物理學領域的優(yōu)秀表現(xiàn),在他畢業(yè)后有多家美國企業(yè)、機構(gòu)、大學向他伸出了橄欖枝,德國也表達了想要招攬他的誠意。
中國當然也不例外。
彼時我國發(fā)展建設正缺少這類實干型人才,對于高華建,祖國同樣給予了很優(yōu)厚的條件。
一時間,高華建被三個國家爭搶的消息登上了新聞,高華建的名字也響徹了全世界。
資料圖
這對于他來說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選擇。
他有一萬個理由回歸中國,可是就他本人當下的第一選擇而言,他更希望能夠繼續(xù)做工程學科方面的研究,而美國無疑又是做研究的最好選擇。
這時候,斯坦福大學為了招攬高華建,更是直接開出了助理教授、獨立實驗室的優(yōu)渥條件。
這下子高華建徹底動心了,這正是當下他最想要的生活。
資料圖
再三考慮之下,高華建頂著極大的壓力選擇了接受斯坦福的邀請。
而后,高華建一步步成為了斯坦福的大學的副教授、教授、布朗大學終身教授、美國國家工程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
不過,在此期間他也加入了美國國籍。
高華建在學術科研上的夢想實現(xiàn)了,也為他招來了罵名。
資料圖
在他選擇加入斯坦福的那一刻,國內(nèi)就出現(xiàn)了不少對他不滿的聲音。
當他放棄了中國國籍,選擇成為美國人的時候,“賣國賊”“白眼狼”“叛徒”的帽子紛紛被扣在了高華建的頭上。
其實做出這樣的選擇,高華建本人也并不好受,回憶起面對抉擇的那個時刻,高華建用的是“糾結(jié)”兩個字。
沒人人愿意輕易放棄中國國籍,高華建也不例外。
但是要想在美國獲得無條件的科研支持,加入美國國籍是最好的選擇。
雖說高華建從始至終從未有過背叛中國的意思,可他的選擇再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的確傷了不少國人的心,直到后來他成為了博士生導師。
資料圖
向國內(nèi)輸送人才
除了科研之外,高華建也開始把一部分精力放到了教育事業(yè)上面。
或許是因為心存愧疚,又或者是與中國的學生存在來自心底中的親近感。
高華建承認:“在招收學生時,我傾向于選擇來自中國的學生。”
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高華建門下的學生,畢業(yè)后基本都回到了國內(nèi),其中包括從斯坦福大學畢業(yè)的20位博士生。
資料圖
這20人后來有兩位成為了“長江學者”,有7人獲得了“國家杰出青年基金”,其中最出名的莫過于王翔博士。
王翔回國后加入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參與了天宮一號與神州八號交會對接任務。
隨著越來越多高華建門生回國效力,國內(nèi)對于他的評價也逐漸改了風向。
甚至不少人直言:他是利用美國的教育資源為中國培養(yǎng)人才。
而他當年選擇加入美國國籍的選擇也被很多人所諒解。
資料圖
其實,這些人才之所以選擇回國,高華建在其中扮演者怎樣的角色不言而喻。
在他回國的學生中,有人承認:“高教授的確會經(jīng)常建議我們,畢業(yè)后回國發(fā)展?!?/strong>
高華建的這一行為,無疑彰顯出他心底仍然心系中國的發(fā)展。
不過這樣的做法卻讓不少美國人感到不滿。
雖沒有直接證據(jù)表明高華建在慫恿學生回歸中國,可還是有不少美國媒體在明里暗里對他表示了譴責。
資料圖
實際上,高華建這些年對于中國教育與科研的貢獻絕不僅是輸送人才。
2009年,高華建成為西安交大的名譽教授;2012年擔任清華大學力學材料中心主任;2015年12月7日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此外,高華建與中國的許多高校都存在合作關系,也免費出席過很多技術交流會,在國內(nèi)做的學術報告、演講超過100場。
不管多忙,高華建每年都會抽出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回到中國工作。
資料圖
截止到2019年,高華建發(fā)布了300余篇論文,其中的130多篇都是與國內(nèi)的學者、學生合作完成。
由此可以看出,高華建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根在中國,這也就難怪美國人會對他心生不滿。
資料圖
結(jié)語
現(xiàn)如今,高華建已經(jīng)到了退休的年紀,而他在學術領域的研究仍然沒有停下腳步。
未來,相信他會為中國的發(fā)展繼續(xù)付出。
至于有朝一日會不會放棄美國國籍,重新回歸祖國,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