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07-08 16:00:40作者:佚名
(原標題:外交部回應安倍晉三中槍事件:感到震驚 希望安倍前首相脫離危險早日康復)
7月8日,外交部發(fā)言人趙立堅主持例行記者會。
資料圖
據(jù)日本媒體報道,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今天上午在奈良發(fā)表演講時中槍,對此,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趙立堅作出回應。趙立堅表示,我們注意到了這一突發(fā)事件并感到震驚,我們關注事態(tài)發(fā)展,希望安倍前首相脫離危險,早日康復。(總臺央視記者 章林 吳汶倩 楊毅)
相關新聞
安倍晉三遇刺 特朗普、約翰遜等多方表態(tài)
7月8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遇刺一事震驚全球,各界政客紛紛就此表態(tài)。
安倍遭槍擊現(xiàn)場 圖片來源:朝日新聞
美國前總統(tǒng)、安倍的“高爾夫球友”特朗普在自己的社交媒體平臺“真實社交”(Truth Social)表示祝福。他稱贊安倍是“一個真正的偉人”,并稱其遇襲“絕對是毀滅性的消息”。
特朗普寫道:“他是我真正的朋友,更重要的是,是美國的朋友。這對日本人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打擊,他們是如此地愛戴和欽佩他。我們都在為安倍和他美好的家庭祈禱!”
特朗普發(fā)聲 圖片來源:推特用戶@Benny Johnson
美國新任駐日大使拉姆?伊曼紐爾在推特上用日英雙語發(fā)文稱,對安倍槍擊事件感到悲痛和震驚。安倍是美國的堅定盟友,美國正為他和他的家人及日本人民祈禱。
推特截圖
英國看守首相約翰遜對此表示“非常震驚和悲傷”,“向他的家人和所愛的人表示慰問”。
推特截圖
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內塞稱,這是一則“令人震驚的消息”,并向安倍、安倍家人以及日本人民表示同情。
推特截圖
印度總理莫迪發(fā)推文慰問稱,自己“深感悲痛”。
推特截圖
槍擊事件發(fā)生之際,G20外長正在印度尼西亞舉行會議。印尼外交部發(fā)表聲明稱,印尼外長蕾特諾代表G20外長們向日本外相林芳正表達了慰問,并祈禱安倍早日康復。
據(jù)半島電視臺報道,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G20外長會上表示:“我不知道這次刺殺企圖的背后是什么。我是在G20會議上了得知這一消息的。總的來說,我是第一個(外長)對日本同僚表達慰問的?!?/p>
據(jù)《紐約時報》報道,正在參會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也表示慰問,對這一消息“深感悲痛和深切關注”。
報道截圖
東京時間7月8日上午11時30分許,安倍晉三在奈良市中心一個車站旁進行街頭演說時中槍倒地。日本警方表示,安倍剛受傷后意識清醒,但隨后在運送過程中,其狀況變得危重,“心肺驟?!?,已無生命體征。日本總務省消防廳稍晚時確認,安倍“頭頸右側受傷出血”,左胸“皮下出血”。日本警方目前已經(jīng)以“殺人未遂”逮捕了一名叫山上徹也的41歲男子,在現(xiàn)場沒收了其槍支。槍支為自制。
延伸閱讀
專家:警惕日本右翼借安倍遇刺大做文章 推動極端政治目標
當?shù)貢r間7月8日上午,在奈良市發(fā)表街頭演說的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遭到槍擊。據(jù)日本媒體報道,安倍已沒有生命體征。作為兩次擔任首相職務、領導著日本自民黨最大派系的重要政客,安倍遇刺料將在日本政壇乃至國際社會掀起連鎖反應。8日接受《環(huán)球時報》記者采訪的日本問題專家認為,右翼勢力或將借此事件大做文章,加劇日本政壇整體保守化的趨勢,安倍的支持者也會繼續(xù)推動“自由開放的印太”等政策,加速配合北約進入東亞的步伐,為東北亞地緣政治帶來更多安全風險。
8日遇刺時,安倍正在為即將于10日舉行的參議院選舉進行拜票活動。據(jù)日媒報道,安倍遭到槍手從后方開槍射擊,嫌疑人為一名42歲的男子。目前尚不清楚該男子的行兇動機。
黑龍江省社科院東北亞研究所所長笪志剛8日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表示,日本政治家被刺殺在日本并非第一次,預計也不會是最后一次。但由于安倍在日本政壇中極為重要的影響力、號召力,以及其在對華關系、臺海局勢中的表態(tài),他的遇刺被各方格外關注。
安倍曾于2006年至2007年、2012年底至2020年兩次入主首相官邸,是日本現(xiàn)代內閣制度形成以來在任最久的首相。2020年9月,安倍因健康問題提前卸任首相一職,此后作為眾議員依然在日本政壇發(fā)揮著重要影響力。
中國社科院日本所對外關系研究室主任呂耀東8日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分析稱,作為日本保守勢力的代表,安倍遇刺事件或將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日本的右翼勢力。盡管目前尚未看到刺殺者本人的政治傾向,但一個幾乎可以肯定的事實是,安倍遇刺不僅不會使日本政壇整體保守化的趨勢停止,反而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強這一趨勢。
中國社科院日本所綜合戰(zhàn)略室副主任盧昊也表示,安倍目前不僅領導著自民黨最大派系,還是黨內乃至政界保守勢力的“精神領袖”,此事影響力巨大,右翼勢力將借安倍遇刺大做文章,各種陰謀論不可避免將大行其道。如失去安倍,不會對右翼勢力造成實質影響,反而會刺激其采取激進手段,推動極具民粹色彩、排外色彩乃至極端性的政治目標。
“此次安倍前往奈良,正是為自民黨的修憲綱領進行宣傳”,呂耀東分析認為,在這一局面下,安倍的繼任者或將打著“繼承安倍遺志”的悲情旗號,加快修憲進程。笪志剛也提到,日本馬上將舉行參議院選舉,安倍遇刺有可能成為一種“符號”,使自民黨所代表的保守勢力獲得更多日本民眾的同情票。此外,日本的民族主義也可能因這一事件得到進一步強化。
笪志剛同時表示,安倍遇刺也會引發(fā)日本政壇內動蕩,因為此事直接關系到日本最大政黨的最大派系將由誰來接管。這名日本問題專家認為,日本政界的重組會對包括中日關系、美日關系甚至日本與北約關系在內的國際關系產(chǎn)生影響,尤其是在日本將其外交影響力向“印太”乃至歐洲延伸之際。
呂耀東認為,預計安倍的繼任者、支持者會繼續(xù)推動安倍“自由開放的印太”和“積極參與四邊機制”政策,并加速配合北約進入東亞的步伐,為東北亞地緣政治帶來更多安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