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xué)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07-09 14:20:37作者:未知
來自廣東來的探險家與當(dāng)?shù)叵驅(qū)淼剿拇ù鬀錾缴钐?,剛進入一條幽深的山谷,突然發(fā)現(xiàn)一只黑熊,趴在前面不遠的的雜木叢中,張開了大嘴,正要沖過來,向?qū)Ъ业摹皵f山狼”從后面沖了出來,直接向黑熊撲去,使出了全力,對準(zhǔn)黑熊的屁股猛咬,黑熊一個排山倒海的撲壓,把“攆山狼”壓在了身下……
資料圖
無獨有偶,土耳其也上演了一幕真實的“犬熊大戰(zhàn)”。一只棕熊無緣無故從山上沖了下來,一只獵狗為了保護主人,拼命去驅(qū)趕棕熊,另一只獵狗還和棕熊展開了生死搏斗。戰(zhàn)斗持續(xù)了半個小時,狗與棕熊誰也不讓誰,最后,棕熊只好逃走。
大涼山里的“攆山狼”,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動物呢?
“攆山狼”又名涼山攆山犬、涼山犬,其身形并不是很高大,體型偏小,而且還較瘦。整日耷拉著一對小耳朵,鼻子很圓潤,在臉部顯得較大。
資料圖
還長有一個“花舌”?!皵f山狼”的舌頭與眾不同,肉色的舌頭上面布滿藍黑色的斑點,據(jù)當(dāng)?shù)孬C人介紹,舌頭上黑色斑紋越多的,性情往往更加強悍。
它的身高在45-52厘米之間,身長也不過120厘米,體重12-20公斤。從這些數(shù)據(jù)看,它體型單薄瘦小,自然無法和國外的猛犬相比,但它野性十足。
腰部纖細,有很明顯的腹線;尾巴呈馬刀狀,還向上翹起來,尾巴毛比身體的毛長許多,看上去像一個掃把;其四肢較纖細,前腿如箭,后腿如弓,前腿有飛爪,后腿沒有。
毛色主要有黑青色和黑黃色兩種,沒有純色的,大多都是火燒頭,也就是黑頭,即頭的毛色是黑色。
資料圖
有趣的是,“攆山狼”都有披掛,就像穿了一件“背心”,據(jù)說這是作為涼山“攆山狼”與別的中華田園犬在外觀上最基本的區(qū)別。
作為半野生犬種,“攆山狼”兇猛無畏。別看它體型很小,其實膽子特別大,而且還特別勇敢,有著極強的戰(zhàn)斗力。
資料圖
這家伙對主人忠心耿耿,一輩子只跟隨一個主人,很少認(rèn)第二個主人。十分溫順聽話,主人的命令,它絕對服從,只要主人叫它,“攆山狼”就會立即跑到主人的身邊,聽候差遣。但它生性警覺,對陌生人具有較強的攻擊性。
嗅覺非常靈敏,可以追蹤到3天內(nèi)獵物走過的痕跡。在野外,只要空氣中殘留有一丁點獵物的味道,“攆山狼”就會抬起頭,仔細辨別空氣中氣味的方向,然后追上去,一逮一個準(zhǔn)。
資料圖
“攆山狼”善于在大山中奔跑跳躍,尤其擅長在懸崖峭壁上攀爬,不管是灌木、雜草叢,還是峭壁,“攆山狼”都能一躍而上。
“攆山狼”大部分的都生活在深山之中,它們有強大的獵食本領(lǐng),彝族人每天只會給它們很少的食物,如果想吃飽就必須自己在深山中尋找食物,萬一找不到食物,它們會吃自己的糞便。
資料圖
“攆山狼”的狩獵范圍極廣,不管是狐貍、麂子、獐子、豪豬,還是野豬、豺狼與黑熊,它都敢上去搏斗,特別是麂子,“攆山狼”應(yīng)該是國內(nèi)最能戰(zhàn)勝鹿科動物的獵手。
作為彝族人常用的狩獵犬,“攆山狼”兇猛無比,被譽為“大山中的殺戮者”。在大山里追蹤野豬,一跑就是七八個小時,把野豬追得累趴下,它還不覺得累。
如果遇到三五成群的“攆山狼”,再強大的黑熊,也會繞道而行。
“攆山狼”是四川省大涼山當(dāng)中的一種半野生猛犬,是一種極具地方特色的獵犬,也是中國境內(nèi)僅有的原生犬種之一,與犬彪、川東犬與青川犬等一起齊名為中國四大名獵。
資料圖
早在1500年前的東漢,“攆山狼”就開始在大涼山安家落戶,它們曾經(jīng)是彝族山寨看家護院的攆山犬。彝族獵人少不了它,經(jīng)常靠“攆山狼”去追蹤野豬,甚至老虎豹子。
后來,由于戰(zhàn)亂與幾次大規(guī)模的饑荒,村民就像如今放棄藏獒一樣,拋棄了它們。但是,“攆山狼”并沒有因此走向滅亡,相反,它們定居在了寨子附近的山林里面,靠捕食鹿、野山羊等野生動物為食,直到如今,依然很頑強地活著。
“攆山狼”主要分布在涼山州境內(nèi)大小涼山山脈中。至于“攆山狼”為什么只在大涼山棲息,專家認(rèn)為,這可能與彝族同胞的遷徙以及當(dāng)?shù)鬲毺氐牡乩硖攸c息息相關(guān)。
資料圖
其一,大涼山里彝族人千百年來,一直都是奴隸社會,生產(chǎn)力極低下,狩獵對其生存十分重要,彝族人需要“攆山狼”這樣的獵犬才能捕獲到更多的獵物。
其二,大涼山山高林密,山勢險峻,氣候惡劣,彝族人食物匱乏,“攆山狼”沒有優(yōu)秀的體質(zhì),很難成活,正所謂優(yōu)勝劣汰。
資料圖
其三,幼犬從小跟著狗媽翻山越嶺,在懸崖峭壁上攀爬追逐,這些運動,練就了它們一身強壯的體質(zhì),為成年后的長距離追蹤獵物打下良好基礎(ch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