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xué)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07-11 11:40:41作者:佚名
“今天這件事,你們博物館必須給我一個說法!否則我就和你們沒完!”
2003年的2月24日,一個白發(fā)蒼蒼、身材瘦削、皮膚曬得黝黑的老人,正在江蘇省淮安縣的清晏園博物館內(nèi),和工作人員們大吵大鬧,來往的旅客們見到此情此景,也是一頭霧水,都紛紛躲閃出去,不知道老人和博物館有什么樣的糾紛。
按理說博物館是一個讓人安靜欣賞文物、藝術(shù)品的圣地,怎么會有人在這里大吵大鬧呢?隨后老人所說的一段話,更讓大家感到震驚。
張振華
“這九道圣旨,都是我的老祖宗流傳給我的寶貝!我如果丟了這些圣旨,我還有何臉面去面對列祖列宗??!你們今天不給我個交代,我就賴在這里不走了!”說罷,老人就坐在了地上,想要和博物館的工作人員硬耗。
見到此情此景,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也是面面相覷,他們勸老人起來說話,有事好商量,另一方面又很著急,因為老人所說的圣旨確實不見了。
那么圣旨是怎么樣不翼而飛的呢?這件事的責(zé)任在誰那邊呢?老人是怎么得到的這些圣旨呢?最終的補償方案,又能不能讓老人感到滿意呢?
張振華
家族顯赫,曾立奇功
在博物館大吵大鬧的老人,名叫張振華,他的身份十分的普通,是陜西農(nóng)村的一個農(nóng)民。您或許會好奇,一個農(nóng)民怎么擁有著九道圣旨的呢?
其實別看張振華的出身很普通,可他的家族曾經(jīng)在當(dāng)?shù)厥窍喈?dāng)?shù)娘@赫,祖先個個都是有頭有臉的大人物,他們家所居住的大院,都被稱為“張家大院”。
在我國古代,皇帝給臣子下詔書,一般都會采用圣旨的形式。雖然我國歷史上有過420多位皇帝,按理說他們所留下的圣旨數(shù)量應(yīng)當(dāng)相當(dāng)?shù)凝嫶螅鋵嵤聦崊s恰恰相反,流傳于世的圣旨并不多,一個人有九道圣旨更是極其的罕見。
圣旨
圣旨稀缺到什么程度呢?就這樣跟大家舉例,英國的大英博物館里面有一個中國館,是當(dāng)年在中國掠奪來的財物,但是全館內(nèi),圣旨只有一道,還是乾隆所留下的,就已經(jīng)被英國人視作國寶了。
但張振華手里的圣旨可不一樣,他的圣旨里面從順治到乾隆都有,圣旨有很高的藝術(shù)價值和史料價值,通過圣旨,不僅能體會到當(dāng)時的審美文化,還能知道那時的皇帝曾下達過怎樣的指令,是研究歷史最直觀的資料。
張振華如今雖然是個農(nóng)民,但祖先所留下的這批圣旨,卻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圣旨
張振華的祖先從明朝就開始做官,祖輩當(dāng)中,最為顯赫的當(dāng)屬張鵬程。
張鵬程在崇禎年間,就已經(jīng)是軍隊上的二把手,多次被崇禎嘉獎,還賜予了綾羅綢緞。
后來清兵入關(guān)以后,張鵬程一度罷官回家,清朝的豫親王多鐸聽說張鵬程能力很強,于是將張鵬程收為親信,先后參加了并推薦他擔(dān)任江南寧國府總兵一職。
順治
從那以后,張鵬程的子孫后代,都承襲了這個職位,在西安府斗門鎮(zhèn)當(dāng)?shù)爻蔀榱擞忻膹埵霞易?,順治時期,朝廷還專門撥款,給他們修建了一處大院。
此后的張家七代人,都生活在張家大院,為清朝效力,先后參加過平定江南、剿滅三藩、東南海站等戰(zhàn)役。
其中張鵬程的兒子張玉麒還曾進宮面圣,當(dāng)時的皇帝是康熙皇帝,康熙皇帝為了鞏固人心,拉攏漢人勢力,因此授予張玉麒“榮祿大夫”一職,還讓他擔(dān)任西北總兵武將,處理軍隊事務(wù)。
康熙
張家從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這六代皇帝里,每一代都會委任張家的人進朝做官,最高的時候官至一品。
這個時候是張家最榮耀的時候,朝廷不光給他們加官進爵,當(dāng)?shù)匕傩找矊λ麄兙磁逵屑印?/p>
期間,清朝的很多大事小事,張家都曾去參與其中,張家的子孫后輩有很多在各處做官,手中的圣旨自然是少不了的。
張振華家圣旨
張家先祖認(rèn)為,他們之所以能走到今天,離不開朝廷的提攜,所以每次領(lǐng)到圣旨,都會當(dāng)做寶貝,珍藏起來,僅張振華這一脈,就曾有圣旨多達15套,金牌匾2片。
不過隨著清政府的快速衰落,張家也迎來了沒落,張家認(rèn)為歷代深受皇恩,如果背棄清政府,不是忠君愛國的行為,也有愧于之前的賞賜,所以依舊支持朝廷。
只不過,此時的清政府已經(jīng)成為了腐朽沒落的代名詞,張家也因為自己的保守,成為了革命的對象,從此走向了衰落。
圣旨
在這個過程中,張家人丟失了六道圣旨,成為了心里的隱痛!從那以后,張振華的長輩都會叮囑后代,一定要保管好剩下的圣旨,不要再讓他們遭受傷害了。
原本張振華也想保存好祖先留下的財富,卻沒想到在2003年,圣旨消失了,那這是怎么一回事呢?
圣旨走紅,專家上門
其實,為了保存好這筆寶藏,張家一直都是十分低調(diào),就比如張振華的父親,從來不對外提起自己的祖先有多么厲害,而是默默躬耕,當(dāng)一個普通的農(nóng)民。
張振華展示圣旨
不讓外人知道這筆財富,無疑是最佳的處理方式,只不過張振華打破了這個規(guī)矩,他的一次文物鑒定,讓自己突然走紅了。
那是在1998年的夜晚,張振華此時已經(jīng)四十多歲,耕種那么多年來,早已厭倦了種地的生活,如今自己手里有祖先留下的九道圣旨、兩塊金牌匾,所以他想找文物專家鑒定一下,并不想拿去賣,只是想估個數(shù),讓這批寶藏公布在世人面前。
當(dāng)天夜晚,張振華翻來覆去,激動地都沒有睡著,第二天,他決定去找陜西的一家報社,希望對方能幫幫自己。
郭興文
在張振華在報社找到編輯郭興文以后,就對對方講述了自己有九道圣旨的故事。
郭興文扶了一下眼鏡,滿臉都是質(zhì)疑,因為在他看來,一個普通的農(nóng)民怎么會有那么多圣旨呢?
張振華看出了對方的疑慮,于是就向?qū)Ψ街v述了自己的家族有多么顯赫,講完歷史以后,對方才消散了幾分懷疑。
郭興文先讓張振華回家,隨后自己以嚴(yán)謹(jǐn)?shù)膽B(tài)度,親自查看了《清河家譜》和《長安縣志》,發(fā)現(xiàn)果然記載的和張振華所說的一樣。
確定無疑后,郭興文就趕赴了張振華的家,親自看看圣旨。當(dāng)他看到圣旨的那一刻,整個人都驚呆了。因為眼前的圣旨散發(fā)著金光,就連牌匾都散發(fā)著光亮。
圣旨由漢文和滿文組成,漢文加蓋了紅色朱璽印,九道圣旨一共五種顏色。清朝的圣旨分為多個等級,一品圣旨為玉軸,二品為黑犀牛角軸,三品為貼金軸,四品和五品為黑牛角軸。
之所以說張振華家的圣旨如此寶貴,是因為他家從一品到五品,各式各樣都有保存,這顯然是一筆極大的財富,價值難以估量。
一向?qū)ξ奈镱H有興趣的郭興文極其的高興,他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都在準(zhǔn)備這條新聞,每天用心琢磨。
最終在他的精心準(zhǔn)備下,一篇關(guān)于“張家圣旨”的文章,在《西安晚報》刊登了出來。
圣旨
郭興文沒想到,他的這篇文章竟然成為了當(dāng)年的爆文,也把張振華一家推上了輿論的風(fēng)口尖。
自從大家得知張振華家里有圣旨以后,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xué)者、游客都紛紛登上門來,查看這道圣旨。
首先登門的是張家的鄰居們,大家都覺得張振華老實本分,怎么就有那么多圣旨呢?在驗明真?zhèn)我院?,大家都敬佩不已,都說這可是好寶貝。
圣旨
張振華也知道這是寶貝,所以專門弄了一個玻璃柜,就像博物館一樣,供大家參觀,但不允許觸碰。
不久以后,各路專家紛紛到訪,考古專家們驗明真?zhèn)?;藝術(shù)專家們拍照品鑒;歷史專家們查閱內(nèi)容……總之大家都為了這道圣旨而感到癡狂。
不過專家們也表示,這些圣旨只有放在一起才有很高的價值,單放著并不算稀奇。這就好比連號的人民幣舊鈔,雖然內(nèi)容沒有多少營養(yǎng),但藝術(shù)成分很高。
張振華
隨后還有一個南方的富商,表示自己愿意出資百萬,買下全部的圣旨和牌匾。要知道那可是九十年代,百萬無異于是天價了!可張振華認(rèn)為這是祖先的寶物,所以沒賣出去。
當(dāng)?shù)卣藛T也來到了他的家,詢問張振華愿不愿意把這批寶藏交給政府保管,但張振華拒絕了,他覺得不管怎么說,都是自家祖先流傳下來的寶物,不能隨便交出去。
但是他也表示,如果博物館想要借走,展覽一段時間,他是沒有意見的,甚至可以無償交出去展覽。
張振華的圣旨
從那以后,各地的博物館就紛紛登門,張振華的這批圣旨,進行了“巡回演出”,從陜西各地,到附近鄰省,很多地方的人們都親眼目睹了這批圣旨。
2002年12月26日,江蘇清晏園博物館邀請張振華來到了江蘇,想要在這里進行為期兩個月的展覽,結(jié)果意外也就這樣發(fā)生了。
一時疏忽,圣旨消失
張振華也沒有預(yù)知未來的能力,在對方邀請他來展覽以后,他就趕到了江蘇,簽訂了一份合約,隨后就將這批寶貝借了出去。
圣旨
圣旨確實引發(fā)了很多人的熱議,前來參觀的群眾絡(luò)繹不絕,在博物館里排起了長龍。
為期兩個月的展覽很快就到了尾聲,2003年2月24日,這天距離展覽結(jié)束就只剩下三天了,博物館人員叫來了張振華父子,給他結(jié)清了展出所需的費用,一共是14400元。
爺倆當(dāng)天特高興,這些年通過四處展覽,張振華父子已經(jīng)賺了不少錢了,博物館一般都會給他們包吃包住,還給予一些不菲的報酬。
圣旨
當(dāng)天中午吃飯的時間,心情大好的張振華在博物館內(nèi),此時博物館里沒有游客,因此他就四處晃悠起來,自己也來欣賞下別的寶物。就在他溜達的時候,他發(fā)現(xiàn)博物館主館的的西門被人家給打開了,門口也沒有保安把守。
張振華光顧著高興,對這個細節(jié)沒有注意,這也釀成了巨大的悲劇。
等到張振華溜達回來以后,令他感到可怕的事發(fā)生了,只見博物館中央擺放九道圣旨的地方,竟然丟失了兩道!
圣旨
這兩道分別是清朝嘉慶十四年賜給張廷彥夫婦的,另一道為道光二年賜給張錫奎夫婦的。
張振華不禁感到汗毛豎起,冷汗直流,他趕緊四處尋找,一邊找還一邊大喊:“我圣旨呢?我圣旨怎么不見了?”
張振華的呼喊很快就引起了工作人員的注意,大家在聽說圣旨不見以后,也感到極其的驚訝,隨后跟著張振華,在館內(nèi)四處尋找起來,另外也看看其他的寶貝有沒有丟失。
張振華
博物館內(nèi)陳列的寶貝有很多,但丟失的只有張振華的這兩道圣旨,這無異于要了張振華的老命!
張振華有些急眼了,一下子坐在地上大哭起來,說道:“這是祖先留給我的寶貝啊,如今丟失了,我跟你們博物館沒完!你們必須給我一個交代!”
工作人員說道:“您放心,張大爺,我們一定給你找回來!你現(xiàn)在冷靜一下,您這樣鬧,會給我們博物館帶來影響的!”
圣旨
可此時的張振華已經(jīng)被沖昏了頭腦,他覺得圣旨丟在自己手上,自己以后都沒臉見老祖宗了,說什么都不肯起來。
由于張振華情緒激動,所以博物館只能把他拖到辦公室,讓他冷靜一下,另一方面積極派人前去查看。
由于這件事發(fā)生在本世紀(jì)初,那個時候的監(jiān)控不像今天一樣發(fā)達,博物館的安保設(shè)施也存在著極大的漏洞,所以兇手盜走圣旨以后,沒有留下任何蛛絲馬跡。
張振華
博物館也很想找回這批圣旨,可他們不管怎么找,都找不到,雖然報了警,可警察也無能為力。圣旨大概率是丟失不見了。
當(dāng)這個結(jié)果被告訴給張振華以后,張振華氣得差點暈了過去,他的兒子也大吼道:“我們的圣旨到哪里都沒事,怎么就在你這里給丟了呢?你們今天必須拿出個賠償方案來,要么交圣旨,要么交錢,至少40萬!”
博物館此時拿不出圣旨,也無法補償,而他們接下來的話,更是讓人震驚。
張振華家的圣旨
監(jiān)守自盜,官司糾紛
博物館見張振華的兒子一直要錢,于是說道:“我們現(xiàn)在有充分的理由懷疑,是你們父子倆監(jiān)守自盜,把圣旨盜走,專門來訛詐我們的錢財!”
此言一出,張振華爺倆差點沒氣死,張振華對兒子說道:“如果我們那樣做,又有什么意義呢?只為了單純訛詐你們的錢?那我們以后還做不做展覽了,根本沒有這個必要!”
雖然張振華兒子的話很有道理,不過博物館方面也在急著推卸責(zé)任,其實博物館爭論這一點也是有原因的,因為博物館曾給了張振華父親一個鑰匙,那把鑰匙就是西門的鑰匙。
張振華
但是張振華自己說不知道西門為什么被打開了,可案發(fā)時,西門確實是處于開啟的狀態(tài)。
博物館據(jù)此認(rèn)為,張振華從西門監(jiān)守自盜,然后訛詐錢財;另一方面,張振華也去公安局,告博物館監(jiān)守自盜。
公安局立刻展開了詳細的調(diào)查,光是調(diào)查這一點,就耗費了4年的時間。
直到2007年9月,雙方才互相洗清了嫌疑,開始在法庭上針鋒相對。
當(dāng)年的報道
2008年,這起案件在江蘇法院開始審理,在法庭上,雙方唇槍舌戰(zhàn),互相指責(zé)。
兩方都請了律師,各有各的道理,為了圣旨,真是吵得焦頭爛額、磨破了嘴皮!張振華認(rèn)為責(zé)任全在博物館,應(yīng)當(dāng)給自己40萬元的賠償;博物館認(rèn)為張振華當(dāng)天在館內(nèi),他應(yīng)當(dāng)負(fù)主責(zé),只愿意給幾萬塊的精神損失費。
對于博物館的指責(zé),張振華感到很無奈:博物館那么大,自己就是溜達了一會,圣旨就消失不見了。這怎么能怪自己呢?博物館的職責(zé)難道不是保護文物嗎?就這樣的安保,以后誰還敢把文物放在博物館。
圣旨
由于一審雙方爭得太過激烈,導(dǎo)致當(dāng)場沒有作出判決,此后在2009年,法院再次審理了此案,不過這一次,依舊沒有拿出一個滿意的判決方案。
博物館那邊找來了專業(yè)的文物專家進行鑒定,最終此案在2010年,經(jīng)過7年的長跑,總算落下了帷幕。
2010年,專家給出了權(quán)威意見:由于兩道圣旨是嘉慶、道光年間的,年份較新,史料價值較低,所以市場價格并不高,一道價格在9萬元左右。
張振華的圣旨
法院最終依據(jù)這個判決博物館補償張振華18萬元的賠償款。18萬元,對張振華來說,實在太少了,可是既然專家都鑒定完畢了,自己也沒啥好說的了。
這些年來,張振華為了官司而奔走相告,花費了不少積蓄,年紀(jì)也越來越大了,他也不想讓自己剩下的時光,在官司中度過。
如今這兩道圣旨依舊不知所蹤,當(dāng)年的條件確實落后,沒能找到也是張家的一大遺憾。
張振華
如今我們的科技在不斷發(fā)展,博物館也有了完善的報警系統(tǒng),此類的案件也很少發(fā)生,我們相信,博物館在以后將會是最安全的地方。
可清晏園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也確實有幾分不夠負(fù)責(zé),那么多的文物卻無人把手,這樣的重大疏忽,確實令人震驚!
希望那兩道圣旨能夠被人愛惜,畢竟這是一段歲月,記載著過去的歷史;也希望更多的文物能夠被人愛惜,讓它們不再“受傷”。
聲明:刊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作者持權(quán)屬證明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單位聯(lián)系/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