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不卡,亚洲欧美日产综合在线网性色,思思久久精品6一本打道,综合视频中文字幕

    <sub id="dxmnt"><ol id="dxmnt"></ol></sub>

      1. 杜絕“非全日制”歧視,當從黨政機關開始

        更新時間:2022-07-12 10:31:05作者:未知

        杜絕“非全日制”歧視,當從黨政機關開始

        來論

        7月11日,法治日報一則“多地公務員遴選要求全日制學歷”的報道,引發(fā)廣泛關注。話起山東德州一位網(wǎng)友在“領導留言板”建議,“遴選條件放寬一點,學歷設置成本科以上,不要設置全日制,可以設置學士學位證,讓更多的人充分競爭,選拔品德和能力好的人”。法治日報記者梳理近期多地發(fā)布的公務員遴選公告發(fā)現(xiàn),其中不乏要求“具有普通高校全日制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的表述,但查閱《公務員公開遴選辦法》,并無全日制學歷才能報考的規(guī)定。

        這是一個存在了多年的問題。本來,國家開設函授、自學考試等非全日制教育后,公務員招考、企業(yè)招聘等最初也承認這些學習形式,相關受教育者可以報考,但不知幾時起,不僅公務員招考、事業(yè)單位招考、國企招錄不予承認,即便是私企用人,也經(jīng)常不承認非全日制學歷。這既造成了國家開辦的教育卻由國家機關帶頭不承認的尷尬,也造成了自學考試等非全日制教育的全面衰敗。更有甚者,歧視一旦開了頭,就打開了潘多拉魔盒:不僅各種形式的非全日制教育備受歧視,即使同為全日制教育,也按照“985”、“211”、普通一本、二本等不同,被分成三六九等。尤其是,一些地方招收選調生,不僅只限于北大、清華兩所高校,而且對于兩校的碩士、博士研究生,還要求本科也須“985”出身,又制造了所謂的“第一學歷”出身論……

        一方面,“出身”不好如何努力都沒用,縱然考上北大清華的研究生也會受歧視,難免使人破罐子破摔,另一方面,既然“出身”不好即意味著諸多向上通道被關閉,勢必使得誰都不愿意輸在起跑線上,中小學生負擔怎么也減不下來。與此同時,技能型人才缺口再大、待遇再高也沒有吸引力。

        2016年9月,教育部辦公廳發(fā)布《關于統(tǒng)籌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2016年12月1日后錄取的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學歷學位證書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此后不斷發(fā)布《關于進一步促進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yè)的通知》、《關于做好××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工作的通知》,要求黨政機關、事業(yè)單位、國有企業(yè)在招聘時不得將學習形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作為限制條件,但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地位也難以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黨政機關本應當帶頭遵守、執(zhí)行國家法律、認可國家舉辦的教育,現(xiàn)實中一些地方及部門卻帶頭違法、不認可非全日制教育形式,甚至名校崇拜情結過度,招收選調生只面向“985”中的幾所,乃至連非“985”出身的北大清華碩士、博士都不要。拒絕教育歧視,理當從黨政機關開始,其作為整個社會的風向標,只有首先一碗水端平,真正以知識和能力論英雄,而不是只看學習形式和是否出身名校,才能推動整個社會逐漸淡化名校情結,并由此疏解中小學教育焦慮。

        各種各樣的教育歧視現(xiàn)象之所以會盛行,教育部三令五申都沒有用,還在于《教育法》、《就業(yè)促進法》等沒有牙齒,雖然規(guī)定了受教育者、勞動者在就業(yè)等方面的平等權利,但未對違反者規(guī)定制裁措施。法律的本質在其不容違反的強制力,在于令人顧忌的懲罰,如果制定法律而不規(guī)定懲罰措施,“法律就是一把不燃燒的火,一縷不發(fā)亮的光”。有效遏制教育歧視,需要進一步完善法律、補上制裁措施。 吳元中

        本文標簽: 學歷  本科  研究生  自學考試  全日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