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不卡,亚洲欧美日产综合在线网性色,思思久久精品6一本打道,综合视频中文字幕

    <sub id="dxmnt"><ol id="dxmnt"></ol></sub>

      1. 浙江“摳門”大爺一件衣服穿十年,80歲生日當天捐獻265萬做公益

        更新時間:2022-07-14 19:40:20作者:未知

        浙江“摳門”大爺一件衣服穿十年,80歲生日當天捐獻265萬做公益

        2021年8月20號,浙江省寧波市小門村,一位已經(jīng)八十六歲的老人按照往年的慣例,在村委會大樓里發(fā)放今年的助學金。

        從2015年開始,老人便拿出自己畢生積蓄265萬元,開設(shè)了這一項目,但衣著樸素,生活節(jié)儉的老人引來了網(wǎng)友們的關(guān)心.

        這位老人名叫徐既仁,2015年老人八十大壽開始,他便設(shè)立了自己的獎學金項目——徐既仁助學金。之后每年臨近暑假結(jié)束,老人都會親自在村委會里,分發(fā)助學金。


        資料圖

        助學金的金額從3千到1萬元不等,2021年8月20日的助學金,共計發(fā)放12.8萬元,這已經(jīng)成為每年夏天徐既仁老先生必須要做的事情了。

        徐既仁老人因平時生活節(jié)儉,又捐出了自己全部積蓄,所以入選了中國2017年的好人榜。聽說了老人的事跡之后,網(wǎng)友們也擔心老人之后是否還能維持正常生活。

        但這一次,網(wǎng)友們的擔心有點多余,徐既仁老人并非是以傾家蕩產(chǎn),不顧后果的方式捐款。

        但老人也不是富甲一方,265萬元對他來說也十分具有分量,并非九牛一毛,可以隨隨便便連眼睛都不眨一下地送出去。


        資料圖

        做慈善有很多種方式,那徐既仁老人為什么要把自己的畢生積蓄奉獻給教育事業(yè)呢?

        徐既仁老人1936年4月出生,生活在寧波市小門村。當時中國還不安定,處于戰(zhàn)火紛飛的歲月,徐既仁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

        小時候的家庭條件和社會條件并不允許徐既仁繼續(xù)讀書,只上了五六年學,小學畢業(yè)的徐既仁只好放棄了自己的學業(yè),幫著自己的父親做一些雜事。

        當時,徐家在當?shù)厥且粋€大姓,整個家族在歷史上也出過名人,算得上是書香門第。但在解放以前,中國居民的生活條件極為艱苦,未能繼續(xù)讀書是徐既仁的一大遺憾。


        資料圖

        稍微大一點之后,到了50年代,徐既仁便來到了上海打工,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上海的一所會計學校的食堂里,擔任食堂的蒸菜工。

        雖然當時徐既仁還十分年輕,胸懷凌云壯志,但他沒有什么文化,只能做一些沒有技術(shù)含量的活兒,空暇時間還在街上賣賣棒冰和雜物。

        深知打零工沒有什么前途的徐既仁,于是就回到了寧波的小門村,在自己朋友的介紹下,進入了政府部門的相關(guān)機構(gòu)——鐵路局、航運公司做事。

        因為吃了沒讀過書的虧,即便是進入了有臉面的單位,有著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但徐既仁一直都是一名普通員工,不管再怎么奮斗,都逃不過自己初中都沒畢業(yè)的現(xiàn)實。


        資料圖

        在鐵路局、鋼鐵廠等單位待了幾年之后,徐既仁決心離開,想要自己創(chuàng)業(yè),一切自己做主。于是他又開始外出打拼。

        但想到自己身無長物,幾乎沒有哪家單位愿意聘用一個連大字都不怎么認識的文盲,所以他想到了從事養(yǎng)殖業(yè)。

        外出了七八個月之后,天南地北四處奔波,徐既仁的養(yǎng)蜂事業(yè)才慢慢起步,家庭條件也隨之改善。在他艱難摸爬滾打的時光里,徐既仁愈發(fā)明白了讀書的重要性。

        雖然老人物質(zhì)上的條件在養(yǎng)蜂廠的幫助下得到提升,但這也遠遠不夠老人省吃儉用湊出265萬的巨款,那究竟這筆錢是怎么省下來的?


        資料圖

        徐既仁和自己的妻子劉信蘭結(jié)婚55年,育有兩子兩女,在當時家庭條件還不是那么富足時,要養(yǎng)活一大家人極其不易。

        即便到了之后,養(yǎng)蜂的收入也就勉強能支撐起整個家庭的正常運轉(zhuǎn)。

        所以徐既仁和他的妻子劉信蘭平時生活得十分簡樸,過著深居簡出的生活。

        村民們對徐既仁夫婦普遍的評價便是覺得他們一家十分簡樸。

        大家時常看到徐既仁騎著一輛破舊的自行車,部分金屬已經(jīng)生銹。但只要還能騎,它就是徐既仁的交通工具。

        徐既仁門前的庭院里晾著一件藍色的老式中山裝,村民們還說這件衣服有超過十年的時間了,但徐既仁一直舍不得扔,縫縫補補又是一年。


        資料圖

        平時他基本不出門,年老之后腿腳不方便,不能再騎自行車,但他連5塊錢的三輪車都不舍得坐。平時的衣物只要沒有破洞,就繼續(xù)留著。

        更甚至在1986年,原本該正常生活的家庭,居然飛來橫禍,一把大火燒光了整個徐家。

        徐既仁回憶到當時的那場大火時,也是覺得十分心酸。全部家當付之一炬,衣服什么的全部燒光了,家里的值錢的東西也化為灰燼。

        那時徐既仁吃的穿的都是街坊四鄰自發(fā)救濟給他的,最為艱苦的時候,家里沒有一樣像樣的衣服,還只能吃別人扔掉的爛菜葉。


        資料圖

        到這里,我們似乎更覺得徐既仁老人要湊齊265萬的積蓄是天方夜譚了,但即便是在家庭最困苦的時候,徐既仁依然沒有讓自己的四個孩子放棄學業(yè)。

        當時家里的親戚朋友都在勸告著徐既仁,說是把他的四個孩子送到工廠里去做工,這樣的話他們一家便能走出困境,徐既仁也糾結(jié)了一段時間。

        但徐既仁不想自己的經(jīng)歷又一次發(fā)生在自己的四個孩子身上,他自己也深知讀書才能有出路,孩子們才能有著更大的發(fā)展空間。


        資料圖

        所以身為父親的徐既仁拒絕了親戚朋友的建議,寧愿自己出去多干一點活兒,也不樂意讓孩子們早早輟學受苦。

        事實證明,徐既仁的決定完全是正確的,他的四個兒女全部都事業(yè)有成,大兒子是一家煉油廠的領(lǐng)導,兩個女兒是各自企業(yè)的負責人,地位舉足輕重。

        小兒子則常年在國外奔波,最有出息,已經(jīng)成了一家知名企業(yè)的董事長了,旗下更是擁有了10多家子公司。

        四個子女都十分感激父親對他們的養(yǎng)育之恩,在家庭最困難的時刻沒有讓他們放棄學業(yè),還全力支持著他們。

        所以他們每次回來探望,都會給自己的父母物質(zhì)上的補償。


        資料圖

        聽過最艱難的歲月之后,徐既仁也重新開始了自己的養(yǎng)蜂事業(yè),想著閑下來了,沒有什么事情可以做,便打發(fā)時間。

        現(xiàn)在養(yǎng)蜂的話就權(quán)當消遣娛樂了,并不指望著養(yǎng)蜂能夠賺大錢。所以長年累月下來,徐既仁老人存下來265萬元,也是情有可原了。

        把265萬元全部捐獻出去,并非徐既仁的突發(fā)奇想,那又是什么契機,讓徐既仁下定決心開設(shè)獎學金項目呢?

        進入新世紀以后,物質(zhì)條件慢慢改善的徐既仁便有了更多的時間和金錢,來從事慈善行業(yè)。

        2007年,徐既仁和劉信蘭與貴州山區(qū)的兩個孩子結(jié)成了對子。


        資料圖

        夫妻二人資助了生活在大山里,無力供養(yǎng)孩子上學的兩個家庭。在10多年的時間內(nèi),一直從小學資助到初中。

        并且徐既仁夫婦表示,如果孩子們愿意讀書,會一直資助他們直到大學。

        每一次收到孩子們來信時,夫妻二人便十分激動,想要得知遠在貴州的兩位孩子的近況,學業(yè)有沒有進步,常年下來,孩子們信件已經(jīng)疊成了一沓。

        在徐既仁老人2015年5月2日的八十歲大壽上,四個子女都回到了老家為自己的父親賀壽,送上了許多禮品和幾十萬的現(xiàn)金。

        在老人八十大壽上,徐既仁當即宣布了自己想要創(chuàng)辦徐既仁助學金項目的大事,他對子女們是這么說的:


        資料圖

        錢用不光,也是沒用的,等于變紙扔掉了。我想最有意義的就是幫助孩子們讀書。如果說幫助其他困難,比如飯吃不飽錢弄些給他們吃吃飯,這也沒什么用,永遠好不起來,不讀書是不行的。

        對于自己父親的想法,四個兒女也表示贊成這一做法,想到當初要不是自己的父親堅持供養(yǎng),不讓他們放棄,他們決不會有今天的成就。

        子女們也認為,這是自己父親的錢,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所以徐既仁重新修建了村里的禮堂,以便于每次來村民大會,能夠有一個舒適的環(huán)境。


        資料圖

        盡管他們現(xiàn)在的身家已經(jīng)不可計數(shù),但他們依然沒有沉醉于其中,反而是保持著冷靜,想要用自己多余的財富去幫助到更多需要的人。

        自從徐既仁獎學金項目創(chuàng)辦之后,每年都會有貧困的學生領(lǐng)到徐既仁發(fā)放的獎學金,獎金數(shù)目不等。

        發(fā)放獎學金有著一定的標準,大致上是3千元到8千元,為了鼓勵村里人向上奮斗的精神,減輕學生大學負擔,如果考上名校,徐既仁還會給出5萬元額外的獎學金。

        這些錢雖然不是特別多,但卻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貧困家庭學生上學的壓力。

        在村委會大樓里,每年夏天都會出現(xiàn)徐既仁老人的身影。

        2021年的夏天,徐既仁老人已經(jīng)八十六歲,身體已經(jīng)十分虛弱了,中風的徐既仁這才未能親手把獎學金送到孩子手里。


        資料圖

        在徐既仁老人八十大壽上宣布的獎學金項目計劃,自然被新聞媒體們報道。

        但聽到畢生積蓄,生活簡樸這幾個字眼又不明真相的網(wǎng)友們,為什么沒有一股腦地贊揚徐既仁的大愛無私、舍己為人,反而卻要擔心老人之后的生活狀況呢?

        網(wǎng)友們是擔心徐既仁老人為了自己的善良而傾家蕩產(chǎn),之前便有前例可援。

        2009年9月14日,省吃儉用的林秀貞30年下來贍養(yǎng)了6名孤寡老人,作為普通的農(nóng)村大媽,還從1994年開始,就資助了14位貧困學生,讓他們考取中專學歷。

        1998年開始,她又在村里進行自主創(chuàng)業(yè),把所得收入全部奉獻于自己家鄉(xiāng)農(nóng)村的建設(shè)。

        她的事跡被人贊頌,成功被評為感動中國的100位人物之一。


        資料圖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用這樣的詞匯來形容她:

        富人做這等事是慈善,窮人做這等事是圣賢,官員做這等事是本分,農(nóng)民做這等事是偉人。

        經(jīng)過媒體的大肆爆料,“平民慈善”的風氣便被廣泛傳播到全中國,這當然弘揚了社會的正能量,讓我們認識到這樣一位偉大的農(nóng)村婦女。

        林秀貞的事跡更是激勵了普通人,讓他們覺得慈善并非是富貴人家的專利,平頭老百姓也可以為慈善事業(yè)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平民慈善”最先是為了讓大眾都明白,慈善離我們都不遠,我們可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支持和援助物質(zhì)上需要幫助的人們。


        資料圖

        面對汶川地震,一些靠著乞討為生的老人們,辛辛苦苦沿街乞討大半個月說不定才能湊出幾百元來,但他們依然把一塊塊零錢換成百元,投入到捐款箱里。

        這無疑讓他們的基本生活都受到了嚴重的影響,他們并沒有一定的物質(zhì)基礎(chǔ),可以支持對他們來說如此大規(guī)模的捐贈。

        就像面對最近起起伏伏的疫情,在武漢為疫情捐款一萬元的環(huán)衛(wèi)工人夫妻吳霞林夫婦一樣,他們二人生活節(jié)儉,身無長物。

        據(jù)悉,他們二人沒有什么物質(zhì)積蓄,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吳霞林就帶著自己的妻子居住在條件艱苦的出租屋里。


        資料圖

        他們二人是本本分分的農(nóng)民,外加沒有什么文化,就只能打打零工還有送一下街道上煤球為生,捐款一萬元時,他們是當?shù)亟值赖呐R時環(huán)衛(wèi)工人。

        夫妻二人一個月的工資加起來還不到4000元,但面對疫情卻如此的大手筆,讓無數(shù)網(wǎng)友感到羞愧的同時,更加讓網(wǎng)友們擔心他們二人近期的生活狀況。

        雖然他們現(xiàn)在的生活過得比以往好,但一萬元幾乎是這個家庭三個月不吃不喝的收入,他們說想以這種方式回報黨和國家,我們也對他們感到肅然起敬。


        資料圖

        信息時代,有著太多這樣的例子,在做慈善獻愛心的同時,網(wǎng)友們也更加辯證地思考了對于獻愛心,付出的代價一個人是否能夠承受,也體現(xiàn)了網(wǎng)友們的社會關(guān)懷。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平民慈善”的風氣下,我們也一定要力所能及。

        -完-

        編輯丨書書

        參考資料

        《浙江老人將265萬元畢生積蓄全部捐出!他的最大心愿是……》 浙江經(jīng)視傳媒

        本文標簽: 捐款  徐既仁  助學金  林秀貞  獎學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