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不卡,亚洲欧美日产综合在线网性色,思思久久精品6一本打道,综合视频中文字幕

    <sub id="dxmnt"><ol id="dxmnt"></ol></sub>

      1. 美國高超兩次試射成功,就超過中俄了?

        更新時間:2022-07-17 10:00:30作者:未知

        美國高超兩次試射成功,就超過中俄了?

        老司機今天就來聊聊,最近美軍取得成功的兩種高超音速導彈到底是什么來頭。

        為高超音速導彈領域落后與中俄而焦慮不已的五角大樓,最近終于迎來好消息。美軍13日接連披露,兩種高超音速導彈接連試射成功。

        這一消息立即讓某些人士如同打了一針強心劑,在社交媒體上反復吹噓“美軍的高超音速導彈已經反超中俄”,之前的“落后”只是“暫時的”,“只要美國認真,中俄就輸了”。

        老司機今天就來聊聊,最近美軍取得成功的兩種高超音速導彈到底是什么來頭。



        資料圖

        先說AGM-183A導彈。

        根據(jù)美國空軍的聲明,12日在加利福尼亞州海岸成功試射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制的AGM-183A高超音速導彈。“從B-52H轟炸機發(fā)射高超音速導彈達到了主要和次要目標。”

        AGM-183A屬于美軍的“空射快速反應武器”(ARRW)項目,是基于"戰(zhàn)術助推滑翔“(TBG)項目發(fā)展的而來的乘波體構型空射高超音速導彈,該項目從2014年開始,由美國國防部先進技術研究局(DARPA)支持開展。ARRW由B-52轟炸機等空基平臺掛載發(fā)射,在和載機脫離以后,它將使用固體助推火箭飛到高空,隨后釋放無動力的乘波體構形戰(zhàn)斗部,它一邊下降高度一邊以8馬赫的高超音速機動飛向目標。

        由此可見,AGM-183A測試的最大難點集中在其戰(zhàn)斗部。但事實上呢,目前該項目所有的測試跟戰(zhàn)斗部都沒啥關系……



        AGM-183A導彈

        去年4月5日、7月28日和12月17日,AGM-183A先后三次試射失敗。其中,4月15日是因轟炸機本身的問題導致了導彈未能成功發(fā)射;7月28日,AGM-183A脫離B-52后助推器未能點火,導致試驗失?。辉?2月18日的第三次試射中,導彈因未脫離掛架而失敗。

        由此可見,在這3次試射失敗中,兩次與導彈本身無關,白白浪費了時間。今年5月14日,AGM-183A終于試射成功,助推器點火后燃燒時間等關鍵指標達到了預期。然后就是7月12日的這次試射,“測試展示了該導彈達到和承受高超音速的能力,并將幫助該項目收集數(shù)據(jù),為未來的測試提供信息。此次測試還證實了該武器能夠安全地與飛機分離,并在防區(qū)距離外擊中目標?!?/p>

        根據(jù)美國空軍的說法,隨著ARRW項目助推器測試階段的結束,美軍將推進到第二階段,也就是乘波體滑翔試驗當中。也就是說,到目前為止,ARRW項目根本就沒涉及到最關鍵也是最核心的高超音速戰(zhàn)斗部領域!

        當前讓美國操心的高超音速導彈,關鍵指標并不只有“飛行速度超過5倍音速”——傳統(tǒng)洲際導彈的飛行速度早就可以達到20倍音速甚至更快,但它并不能算作高超音速武器。這是因為高超音速武器還有一個典型特征,也就是能夠在大氣層內快速機動,軌跡難以預測,從而規(guī)避反導系統(tǒng)的攔截。無論是俄羅斯“匕首”高超音速導彈使用的雙錐體彈頭,還是中國“東風-17”更進一步的乘波體滑翔彈頭,這些復雜氣動外形設計的目的都在于此。



        AGM-183A主要由B-52轟炸機攜帶

        總之,就是要讓戰(zhàn)斗部的速度提升到5倍音速以上并不算難事,關鍵在于如何能實現(xiàn)它在大氣層內的高機動性,這才是美軍在高超音速領域遲遲未能打開局面的關鍵所在——至少到目前為止,AGM-183A還沒有顯示已經解決相關技術問題的跡象。

        從數(shù)據(jù)來看,AGM-183A助推器三次有效試射中僅成功兩次,成功率并不高,但美國空軍已經實在等不及了——目前ARRW項目進度已經嚴重滯后,原計劃今年年底開始批量生產,但現(xiàn)在都7月了,連完整的導彈試射都沒有進行,還談什么導彈定型和批量生產。如果繼續(xù)在助推器反復測試,恐怕等待該項目的就只有中途下馬這一個結局了。

        AGM-183A的“試射成功”背后是如此的尷尬,那么美軍同時進行的另一種高超音速導彈呢?



        “作戰(zhàn)火力(OpFires)”項目打擊示意圖

        DARPA表示,“作戰(zhàn)火力(OpFires)”項目在美國陸軍的白沙導彈靶場成功進行導彈試射,“結果滿足其所有預先設定的測試目標”。相對而言,外界對“作戰(zhàn)火力”項目的了解甚少,只知道它是一種地面發(fā)射的兩級導彈,最突出的地方是使用了可變推力固體發(fā)動機,同樣屬于助推-滑翔飛行器,可以用美國海軍陸戰(zhàn)隊現(xiàn)役的10輪重型卡車作為發(fā)射平臺,“在穿透現(xiàn)代敵方防空系統(tǒng)的同時,快速準確地打擊關鍵、時間敏感目標”。DARPA還聲稱,最近的測試展示了包括第一級火箭發(fā)動機、導彈筒等關鍵部件的集成技術成熟度。



        資料圖



        資料圖

        注意了,對于關鍵的戰(zhàn)斗部測試,DARPA在聲明中也是一個字都沒提,主要都在描述如何利用現(xiàn)有成熟技術和發(fā)射平臺為“未來的全面飛行測試做好準備”。

        美國“動力”網站稱,相比美國陸軍力推的另一個高超音速導彈項目——“暗鷹”中遠程導彈,“作戰(zhàn)火力”在技術先進性上要差一個檔次。預計它的射程在1500公里左右,大量采用成熟技術,很可能是作為“暗鷹”項目的備胎……

        所以呢,這次五角大樓雖然成功試射了兩種高超音速導彈,但它們距離實戰(zhàn)化還有相當遙遠的距離,“反超中俄”的說法更是不值一駁——俄羅斯的“匕首”高超音速導彈都已經投入實戰(zhàn)了。老司機倒不是想否認美國在高超音速領域依然有雄厚的技術積累,但從現(xiàn)在的情況看,五角大樓急于追趕差距,各軍種同時上馬了多個高超音速導彈項目,反而分散了研發(fā)實力,如此持續(xù)下去,恐怕美軍在高超音速導彈領域的窘境難以改變。

        本文標簽: 高超音速導彈  導彈  美軍  轟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