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07-20 17:06:15作者:未知
作者:鳳來儀
要不怎么說知識分子才最懂知識分子呢,錢鐘書先生70多年寫就的《圍城》,對中國現(xiàn)當代知識分子的描繪今天讀來仍絲毫不覺過時,而且總能在現(xiàn)實中找到“對照物”。
《圍城》中學業(yè)未成的方鴻漸,怕回家不好交代,只好在回國前從一個愛爾蘭文憑販子手里買了個“克萊登大學”的假博士文憑。你別說這一招還真見效,小方不僅回了國,并且順利在大學找到了教職。
不過小方也算有廉恥心,從來不敢主動說什么克萊登大學的事,怕被人揭穿??蓻]曾想,他去系主任韓學愈家里做客的時候,看到同樣的克萊登大學文憑,卻正被端端正正地放在相框里,向來客炫耀呢!
而且,見到校友,看似木訥的韓主任絲毫不慌,反而給了以下解釋,唬得小方一愣一愣的,還真就以為世界上真存在一個“克萊登大學”了。
這真是,沒有最不要臉,只有更不要臉。
01
不過《圍城》講述的故事,也從側面告訴我們,從中華民國那會兒開始,在咱們這片土地上,要想進大學弄個教職,博士文憑是必不可少的。
但以前的博士,尤其是名校的博士,可真沒那么好拿。于是“克萊登大學”的故事,此后便在各地不斷上演。
前不久,被營銷號譽為華為軍師、任總也要親自駕車迎送的北大陳春花教授,就被爆博士學位是從一所名叫愛爾蘭歐洲大學的野雞大學拿到的。
假文憑者,非方鴻漸始,也斷不可能在陳春花這里終結,而野雞大學最有名的還得屬前些年鬧得沸沸揚揚的西太平洋大學(Pacific Western University)。
目前,這所大學已改名為加州米拉馬爾大學(California Miramar University),其僅在夏威夷做了注冊,并沒有得到美國認證機構的認證。
而早在1999年,夏威夷消費者保護辦公室就起訴“西太平洋大學”欺騙消費者,因此該校一度成為高學歷造假的代名詞。
后來,有好事者發(fā)現(xiàn),國內的不少所謂精英人士(其中以機關干部居多),都是這所西太平洋大學的畢業(yè)生??磥砦膽{工廠的生意,確實好做。
02
這兩天,又鬧出個超級丑聞,湖南省邵陽學院在學校官網(wǎng)發(fā)布了該校一份引進人才待遇公示。
公示顯示,該校本批次引進23名在菲律賓亞當森大學讀取哲學(教育學)專業(yè)的博士生。
每名博士生引進費35萬元、科研啟動費15萬元、過渡性租房補貼14.4萬元、不需解決配偶工作增加引進費20萬元,合計84.4萬元。根據(jù)這則公示,兌付上述23名博士的待遇,該??傆嬓杌ㄙM1900多萬元。
那么這個菲律賓亞當森大學,又是什么成色呢?
有記者發(fā)現(xiàn),菲律賓亞當森大學為一所私立大學,曾于2021年11月被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列入“學歷學位認證加強認證審查”名單之中。
憑著教育部給的這個“認證”,這所學校含金量究竟怎么樣,大家心里應該都有數(shù)吧。
而且,這23名博士統(tǒng)一畢業(yè)于菲律賓亞當森大學哲學(教育學)專業(yè),卻分別就職于該校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理學院、經(jīng)濟與管理學院、體育學院等多個“專業(yè)不對口”的二級學院。
此外,這批博士的就讀時間均是2019年8月至2021年12月,相比國內高校主流的博士“四年學制”大為“縮水”。
進一步追問,2019年到2021年這兩年里,這些去讀博士的老師,真的到菲律賓讀書了?還是僅僅上了函授或者網(wǎng)課呢?
我想,一個職業(yè)學院斷不可能同時外派23個老師到外國讀書,只能是上上網(wǎng)課或者函授,這哲學博士的頭銜,得水到什么地步?
邵陽學院是怎么解釋的呢?
他們說,由于難以引進國內的博士人才,學校不得不采取“權宜之計”,內部選拔一批擁有碩士學歷的教師前往國外讀取博士,“提高教師隊伍中博士學歷的比例,對以后升級為大學、申請碩士點都有幫助。”
這就對了,邵陽學院這么做,理由當然是為了以后升級大學或者申請碩士點,但真的僅僅為了這個嗎?恐怕找個理由將錢花出去才是真實目的吧。
03
說引進博士難,我是不太信的,畢竟中國是全球生產博士的第一大國。
2022年博士招生人數(shù)將突破13W,預計到2025年我國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數(shù)將超過15W,這是什么概念,相當于美國的3倍,德國和英國的6倍多,絕對的世界第一。
再看看這10年來,畢業(yè)的博士生人數(shù):
很多年前,博士還沒這么泛濫的時候,就有不少博士到邵陽學院之類的學校任教了,博士都恨不得去當街道辦小吏的今天,邵陽學院卻說招不到人,所言難以令人信服啊。
方鴻漸、韓學愈、華為女軍師之流,還都是花自己錢,單獨行騙。邵陽學院呢,是集體買文憑,集團詐騙。如果被他們詐騙成功,可想而知他們的碩士點,會有多水,他們升級的大學,又會有多水。
能全怪他們嗎?好像也不能。不知道從何時起,咱們的學術圈徹底變成了無文憑不能當老師,沒論文不能升教授。邵陽學院這次是玩得過火,但他們的所作所為,在學術界也算不得大逆不道的壞事。
多少期刊以賣論文版面為盈利渠道?又有多少莫名其妙的課題,在消耗著納稅人的貢獻?
還記得那篇奇葩論文嗎?教授說自己帶領學生通過“意念”,成功讓煮熟的雞蛋,變成了生雞蛋,最終還孵化出了小雞來。這可是正兒八經(jīng)的學術期刊哦!
回想當年的錢穆先生,中學文憑而已,結果以一篇《劉向、劉歆父子年譜》成名,在顧頡剛推薦后,受聘為燕京大學國文講師,后歷任北京大學、西南聯(lián)大、齊魯大學、武漢大學、華西大學、四川大學、江南大學等多所名校教授。
一個人即便高中沒畢業(yè),但只要他的學術造詣到了,照樣能當教授。這樣的事,在唯文憑論的今天不可能發(fā)生,反倒是弄假文憑來充數(shù)成了常態(tài)。
其實,假文憑假博士還不算可怕,學信網(wǎng)不是聾子的耳朵??膳碌氖窃谶@種風氣浸潤下,有真文憑的博士水準又如何,也是要打個大大的問號的。
畢竟,按照中國真博士的數(shù)量,早就該是全球第一學術創(chuàng)新大國,諾貝爾拿到手軟了,可現(xiàn)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