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07-25 10:31:07作者:未知
著名歷史學家、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偙笙壬?,因病于2022年7月8日凌晨2點17分在海淀醫(yī)院逝世,享年92歲。7月19日,師生匯聚昌平九里山公墓,一同送別這位“材不材齋”中的真君子。先生千古,懿德長存。
祝總斌先生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中國古代史的教學與研究工作,潛心治學,筆耕不輟,和周一良、田余慶并稱魏晉南北史學界三駕馬車。在長達60余年的教學生涯中,他將全部身心都投入到課堂教學與學生培養(yǎng)中,開設的多門課程深受學生歡迎。祝先生注重擇人而教,因材施教,對于每一個真心熱愛歷史的學生,他都給予全力幫助。如今,??偙蟮脑S多學生都已成為當今中國古代史領(lǐng)域的重量級學者,活躍在中國古代史教學與研究的第一線。
祝總斌先生一生教書育人、提攜晚輩,受師生愛戴;治學嚴謹、成果豐碩,令后學敬仰;淡泊名利、謙遜包容,為學人楷模。雖然,祝先生離開了我們,但他所留下的研究成果和學者風骨,將繼續(xù)福澤后人,指引著后世的學者繼續(xù)向前。
“材不材齋”中的??偙笙壬?006年)
01.
沒能等到這一天
??偙蟮摹秲蓾h魏晉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是中國古代史學生不可不讀的經(jīng)典著作,也影響了后生的學術(shù)研究興趣。北大歷史學系陳蘇鎮(zhèn)教授讀后深受啟發(fā),最終寫成《從未央宮到洛陽宮——兩漢魏晉宮禁制度考論》一書,即將付梓。原想拿到樣書后去向??偙髤R報這項成果,遺憾的是,沒能等到這一天。
對研究中國古代史的學生來說,??偙蟮摹秲蓾h魏晉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是不可不讀的經(jīng)典著作。他曾在此書中提出,當時的皇宮有“宮中”和“禁中”(或稱“省中”)兩個區(qū)域,并以此為背景討論了“門下省”的形成和發(fā)展。
祝先生的這一研究啟發(fā)了北大歷史學系陳蘇鎮(zhèn)教授,后者隨之開始留意宮禁制度問題。在讀《漢書·王莽傳》,看到王莽居攝時曾享受皇帝待遇,“廬為攝省,府為攝殿,第為攝宮”,便馬上意識到,這可能意味著當時皇宮中除了“宮中”和“禁中”之外,還存在一個被稱作“殿中”的區(qū)域。陳蘇鎮(zhèn)向祝先生匯報了這個想法,??偙竽托穆犕辏敿纯滟濌愄K鎮(zhèn)所提出的問題很重要,鼓勵他在自己的研究基礎(chǔ)上,進一步對皇宮的內(nèi)部格局和宮中機構(gòu)的空間關(guān)系加以研究,做出全新的解釋,甚至建議陳蘇鎮(zhèn)的博士論文選題研究兩漢魏晉南北朝的宮禁制度。
??偙笈c陳蘇鎮(zhèn)
十年前,待陳蘇鎮(zhèn)在漢代政治文化方面的研究告一段落,便著手潛心研究??偙蠼唤o自己的任務。功夫不負有心人,《從未央宮到洛陽宮——兩漢魏晉宮禁制度考論》一書將由三聯(lián)書店于近日出版。遺憾的是,播下這顆研究種子的人,沒能看到生根發(fā)芽這一天。
02.
“沒有新見就不要寫文章”
學術(shù)對祝總斌來講就像吃飯睡覺一樣,已經(jīng)成為了不可或缺的一種希望,也照亮著后輩學者安心踏實做自己、敬畏嚴謹做學術(shù)。
在北大歷史學系博士生李屹軒的桌上,始終備著??偙笏摹秲蓾h魏晉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雖然祝先生大部分文章的結(jié)論、觀點他早就很熟悉了,但遇到思路卡殼的時候,還是會想拿出來看看??偙笫窃鯓诱撟C類似問題的。“得知訃告的那天,寫論文的時候我還翻閱了祝先生的書。”
??偙蟆秲蓾h魏晉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
??偙蟮奈恼掠衅洫毺氐娘L格,經(jīng)常設問自答,論證的邏輯環(huán)環(huán)相扣,讀起來猶如看老吏斷獄、辦成鐵案。在《兩漢魏晉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中,祝先生不受舊說束縛,一切從史料出發(fā),認真細致地研究史料,實事求是,得出了很多新的見解。他對很多問題的解釋,往往從技術(shù)層面或者說實際操作層面來進行。??偙筮@一本書,既有俯瞰二千多年的觀察,又有細致入微的史料細節(jié)考據(jù),是宏觀、微觀緊密結(jié)合的產(chǎn)物。
??偙髮ψ约旱囊蠛車栏瘢Uf:
沒有新見就不要寫文章。敘述性的、介紹性的文字可以寫成書,寫成教材,但寫文章就不行了,寫文章一定要有自己的新見,一定是深入研究某個問題的成果,沒有新見就不能算是研究成果。敘述性的、介紹性的文章也不能說毫無貢獻,但是價值不大。畢竟實質(zhì)性的話別人已經(jīng)說過了,你再說一遍,無論說得多么好、多么光鮮,也還不是你的創(chuàng)見,能有多大意義呢?
??偙蟀l(fā)表的學術(shù)文章,篇篇都有新見,篇篇都是高質(zhì)量。不僅如此,他還主動要求閱讀研究生們本科時期寫作的文章,以便引導研究生發(fā)表新見而不是敘述性地重述他人的研究成果。
??偙蟮难芯糠椒ㄊ侵旅艿摹,F(xiàn)代很多人通常會瞧不起考據(jù),考據(jù)這一方法也容易流于饾饤之學,看上去好像就是一個小的塊。但是祝先生研究問題始終堅持論從史出,從史料解讀考證入手,先在史實層面有所發(fā)現(xiàn)和突破,然后分析歸納,故常能提出新穎獨到的見解。他的考據(jù)是致密的,能夠構(gòu)成大廈,他有對歷史問題的宏觀視野,又關(guān)注著君相關(guān)系,國家治理,宰相制度等微觀問題,所獲成果,全面、扎實、深入,深受好評,屢被征引。
??偙髮?chuàng)新的追求和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也得到了業(yè)界的廣泛認可。北大歷史學系王鏗教授回憶起投稿的時候,“雜志編輯說這個既然是??偙笙壬催^了,那就沒有問題了?!?/strong>
對學術(shù),祝總斌始終保持著孩子般的天真。祝先生原來主要研究魏晉南北朝史,但是在退休之后,他的興趣變得廣泛起來,在宋史等領(lǐng)域也發(fā)表了文章。對于??偙髞碚f,寫文章不是為了評職稱,也不是為了名利,他只是純粹的好奇,想要搞清楚這個問題。
直到去世,祝總斌都保持了這樣對學術(shù)的態(tài)度。他早年曾為自己定下一個目標:發(fā)表一百萬字。粗粗一算,所著成果的總字數(shù)已然超過了這一目標。這是??偙笠簧趭^治學的證明。學術(shù)對他來講就像吃飯睡覺一樣,已經(jīng)成為了不可或缺的一種希望。他是一個從內(nèi)心深處熱愛學術(shù)的人,一個真正的學術(shù)人。
北大歷史學系趙冬梅教授談道:
從祝先生那里學到了很多很多,譬如閱讀古籍、查找資料、重視版本、利用工具書、發(fā)現(xiàn)問題及深化主題等等。但最重要的還不是這些,而是對學術(shù)的一顆敬畏之心。他是在渾濁的世界里頭讓我安心,讓我可以踏踏實實做自己,做一個純粹學者的最大的心靈支持。
03.
住在“材不材齋”的真君子
祝總斌的書柜上掛著一幅字:“處事宜用復雜腦,待人當以單純心”,這也恰是他人生的最好寫照。
學問之余,??偙蟮臑槿艘蔡貏e好,這是有口皆碑的?!安皇切稳?,不是泛稱,而是實錄?!?/p>
淡泊名利的高潔人格,是所有與祝總斌有過深交的親友們一致認同的,這構(gòu)成了他人格魅力的重要部分,也因此備受景仰。這一輩子,他沒有任何一個超越北大教授之外的頭銜。從北大退休時,他開心而輕松地說:“這下,時間都是自己的了?!弊O壬鷮ξ镔|(zhì)的追求不高,自己的生活,無論衣食,都是簡單樸素到了極致。一年四季,他穿的衣服都只求保暖,并不在意是否好看,很多衣服都已穿了好幾年,但始終干干凈凈的,泛著多次洗滌后的白斑。然而碰上有需要的用錢之處,無論是給生病學生捐款,還是請弟子們吃飯,他卻總是不假思索且毫無保留,就連漲工資的機會,也總是讓給更需要的人。
李屹軒去年曾為祝先生送“光榮在黨五十年”勛章,如此形容:
雖然以前對祝先生淡泊名利早已有所耳聞,但直到走進祝先生的家里,看到家里簡樸的家具陳設,我對這一點才真正有所體會。
??偙蠹抑嘘愒O
??偙蟮男》孔永?,有一片屬于自己的小天地,狹小的空間里堆滿了書,那就是名為“材不材齋”的書房,意為自己介于“材”和“不材”之間,盡顯謙遜。他常請師生來到這里,熱情地開門迎接,但也略帶不好意思:“我這個屋里空間太小,椅子放不下,就只好請你們坐小凳子、小馬扎?!焙褞拙浜?,他便鼓勵師生們有問題直說就好,不需要懷有任何顧慮,無論是人生經(jīng)歷還是學術(shù)研究,他盡數(shù)認真回答著。
??偙蟮臅俊安牟徊凝S”
坐在書堆里的祝總斌
2015年曾去拜訪過的北大歷史學系博士生布依寧回憶起,??偙髮⑹忻嫔弦粫y求的《兩漢魏晉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給他們逐個簽名,一人一本贈之,后來自己還真成了魏晉南北朝方向的學生。提起祝先生,她滿懷感念:“感覺他特別慈祥隨和,一點架子都沒有。”
研究生于2006年拜訪祝先生(右起:胡文波、王珊、孫正軍、華喆、陳侃理)
布依寧等同學于2015年上門拜訪??偙?/p>
??偙蟠说恼嬲\友好、平和有禮,是出了名的。無論是否熟絡,但凡趨府拜謁,臨別時,他都必定穿好衣服,送至單元樓下,有時還會陪著走至小區(qū)門口,方才轉(zhuǎn)回。一次趙冬梅前去看望??偙髸r,他決定在家附近的家常菜館請一頓,便事先與妻子先去把要請的主菜都吃了一次,只為當天點出靠得住的好菜。同學們?nèi)ニ疑祥喿x課,他就給每人準備一個進口的大香蕉,后來則是一杯茶和一塊糖,很是溫馨。“我真的覺得碰到祝先生是我上北大之后最幸運的一件事情”,趙冬梅說到。
提起祝總斌,“溫潤如玉”是王鏗覺得再貼切不過的形容。祝先生從不麻煩人,即使在學生面前,也不以老師自居,從不支使學生為自己做事。他一生勤勤懇懇,特別關(guān)心別人的生活,默默付出,而不求回報。在擔任《北大史學》主編期間,想到歷史系進修老師需要在《北大史學》上面發(fā)文章,但沒有查找合適資料的條件,他就親自找好資料郵寄過去,甚至幫他們改稿子。一年春節(jié),單位發(fā)了些帶魚、凍雞作為福利,有同事提前回老家了,??偙蟊阕愿鎶^勇地幫忙代領(lǐng),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地提醒同事記得來他家取回,還專門把冰箱開了一整個寒假,以保存這些冷凍食品。“他是一個真正的君子”,趙冬梅重復著。
就在去年,??偙箢净寂两鹕C合癥,身體已經(jīng)不太好了;但頭腦仍然清晰,說起話來邏輯井井有條,還在師生們看望之時即興背誦了一段王勃的《滕王閣序》,流利程度讓人驚訝。
不管是做老師、做父親、做丈夫、做同事,他永遠那么公正無私、寬容大度、謙虛和煦、溫文爾雅、平易近人。
04.
他的課,從不拖堂
祝總斌嚴于律己,對學生毫無所求,卻仍日漸影響著、感化著學生們,正所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很多學生第一次見到??偙螅际谴笠坏臅r候在“中國通史”的課堂上。歷史學系一向非常重視本科教學,尤其重視本科一年級的“中國通史”課,一直都安排最好的老師講授,為剛進入大學的學生奠定史學的基本思維和素養(yǎng)。??偙笤谶@門課上負責講授唐朝以前的部分,也就是前半段。王鏗對這門課的場景記憶猶新,他曾在一篇回憶文章中寫道:
記得當年祝先生講課時,總是穿一件半舊、洗得有些發(fā)白的藍布中山裝,第一個扣子系得嚴嚴實實,個子雖然瘦小,但往講臺上一站,雙目炯炯有神,聲音響亮,口若懸河,氣場很大,很能鎮(zhèn)住一干聽眾。并且講課內(nèi)容豐富,邏輯嚴密,觀點、史料,一樣一樣擺出來,一環(huán)扣著一環(huán),聽眾很難思想開點小差,否則就會跟不上趟。
??偙笾v課總是平易近人,娓娓道來,對學生有極大的吸引力。與現(xiàn)在的很多年輕老師不同,他似乎從未刻意“照顧”學生的興趣,沒有在課程中加入學生熟悉的流行文化元素,但卻讓很多學生感到“真正有趣”。這種真正的有趣在于知識和智慧,在于邏輯,在于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祝先生總是實實在在地講,扎扎實實地列出一條一條的史料和觀點,講述的知識非常致密,邏輯嚴謹,語言精練,環(huán)環(huán)相扣。而最重要的是,他講的很多東西與同學們在之前的課本里學到的是非常不一樣的。
讓很多學生印象最深的,就是??偙髮嚓P(guān)系的講解。很多歷史教材講君相關(guān)系,通常會強調(diào)君相之間權(quán)力斗爭、此消彼長的關(guān)系,但祝先生不同,他首先是把君和相作為國家的最高首腦來看待,君相共同治理國家,合在一起構(gòu)成政府的核心,所以他們首先應該是合作的關(guān)系。這樣的觀點是更合乎常識的,但卻是大家往往不曾注意到的,??偙蟮闹v授對常規(guī)的觀點形成很大的沖擊,令人感到新穎而震撼。
那個時代沒有PPT,老師上課需要寫很多板書。正所謂“文如其人”“字如其人”,??偙蟮陌鍟貏e漂亮,龍飛鳳舞,遒勁有力。趙冬梅記得,她有一位中文系的師姐專門來聽祝先生的課,就是因為喜歡看他寫板書。??偙蟮恼n極受學生歡迎,總是人滿為患,他上大課最初是在階梯教室,后來階梯教室位置也不夠,就搬到辦公樓的禮堂里上。他對教學極為熱心,每節(jié)課上課前都會做好詳細的教學計劃,從不拖堂,基本上到下課時正好講完,戛然而止。
在學生們的印象中,??偙髽O為寬容、平易,甚至有些“好欺負”。趙冬梅碩士畢業(yè)要讀博士的時候,想要做宋史研究,但當時全北京都沒有宋史方向的博士生導師,所以她相當于是記在祝先生的名下。??偙笤谡兴霾┦可臅r候,就知道她不會跟他做魏晉南北朝歷史的研究,但仍然愿意做她的導師,而且非常尊重她的興趣,絕不強迫她做和自己同方向的研究。趙冬梅博士論文答辯的時候,??偙笠驗樽约翰皇茄芯克问贩较虻?,擔心在細節(jié)的問題上對她指導不夠,所以比她還緊張。答辯的時候,趙冬梅并不知道他的緊張,直到答辯后過了好久,有一天她在??偙蠹依锍燥堥e聊,祝先生對她說,那天王先生(答辯委員會主席)問了你7個問題。趙冬梅才意識到老師當時的緊張,緊張到一個一個地數(shù)有幾個問題。
趙冬梅回憶道:
我記得祝先生評上十佳教師,系里需要在三角地做一個宣傳語,我當時寫的就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偙髱W生開讀書會的時候,要求學生提前讀過書,然后一起討論,但如果學生沒有讀,他也什么都不說。跟隨他多年的學生從沒有見他發(fā)過脾氣,但他在學術(shù)上嚴肅認真的態(tài)度總是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學生,讓學生感受到:祝老師對他自己要求很嚴格,我是他的學生,我也應該嚴格要求自己。祝總斌對學生不是一位“嚴厲的父親”,他對學生毫無所求,但學生們都發(fā)自內(nèi)心地愛戴他。
趙冬梅與恩師??偙?/p>
05.
命中注定與中國古代史拴在一起
作為魏晉南北史學界的三駕馬車之一,??偙箅m然入行晚,卻始終保持著最純真的熱愛,他通過“散書”的方式,福澤后人,將學術(shù)生命延續(xù)到很遠很遠的未來。
??偙笞苑Q從事中國古代史的教學與研究工作純屬偶然。中學時他原打算考理工科,但因家庭變故不得不輟學。一年后報考大學時,由于沒有學過高三數(shù)學、物理等課程,他只得選擇了因愛看小說而比較感興趣的中國文學系。1949年北平解放,??偙蟛痪帽阕呱狭斯ぷ鲘徫?,到過農(nóng)村,下過部隊?!叭欢\卻注定要把我與中國古代史拴在一起,拴一輩子。”在1954年,由于某種機遇,祝先生被調(diào)到北大,先在法律系輔導、講授中國政治、法律制度史,開始部分涉及中國古代史;后轉(zhuǎn)歷史系,從此便專門從事中國古代史的教學、研究工作,直到今天。
進入北大之后,祝總斌意識到學海無涯而自己的知識太淺薄,必須盡快積累。北大圖書館中藏書豐富,50年代的館員個個業(yè)務嫻熟,工作認真負責,知無不答。他在摸索中不斷積累目錄學、文獻學知識,以《書目答問》、《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等書為指導,將其中所載的感興趣的書借回閱讀。每月??偙罂傄芰鹆S等地一趟,購置一些書籍,并將其視為極大樂趣。為了厚積薄發(fā),除了史學知識基本功之外,祝先生也常常研究一些與之有聯(lián)系,比較專門的知識。如閱讀先秦兩漢若干文獻和有關(guān)論文時,他反復學習了音韻學,再查閱文獻時便不再感到神秘莫測。文字學、訓詁學、考古學、天文歷法、科學技術(shù)、中外交通、文學藝術(shù)、哲學宗教等知識,??偙笠捕甲龅讲煌潭鹊乇M可能多懂一些。
當然,強調(diào)要學習的各種知識,或許其中有些在中國古代史教學、科研中始終直接用不上,但多少懂得一些卻可使我們對直接用上的知識掌握得更扎實,運用起來更有信心。
??偙笥?959年購買的《九朝律考》封面、扉頁
??偙笤凇毒懦煽肌窌械呐?/p>
祝總斌于1980年購買的能田忠亮《東洋天文學史論叢》一書
上世紀70年代末,鄧廣銘先生擔任歷史系系主任,重塑和穩(wěn)固了歷史系的許多傳統(tǒng),當時??偙髶胃毕抵魅?。祝先生曾坦言自己剛到歷史系時很忐忑,當時鄧先生可能一上來對他有異議。鄧先生是胡適、傅斯年的學生,是根紅苗正地從一個學術(shù)傳統(tǒng)里長出來的,但??偙罂孔约旱呐?,憑借文章獲得了鄧先生的肯定。八九十年代的北大歷史系,中古史最強。以魏晉南北朝史的研究來說,老一輩是出生于1913年的周一良先生,中間是出生于1924年的田余慶先生,最年輕的就是出生于1930年的??偙笙壬?。
2012年4月,(左起)邢義田、田余慶、??偙笤谔镉鄳c先生家中
??偙髮W術(shù)一直保持著最純真的熱愛,他在各個階段買下自己感興趣的書總共有上萬冊。這上萬冊的書中幾乎每本都有他讀過的痕跡和留下的批注,承載著他一輩子的心血。晚年時,??偙笥捎跊]有精力再讀這么多的書,便開始“散書”。所謂“散書”,便是祝總斌將自己的藏書拆開,按照領(lǐng)域整理好,送給他認為還要繼續(xù)研究相應領(lǐng)域的學生。最初學生們非常抵觸這件事,認為一個學者在散書就是要走的意思,但祝先生十分豁達。他希望自己傾注心血的藏書不是被草草賣掉,而是到達可能用到的人手上,能夠給予他們幫助。對于一位學者而言,書便是他學術(shù)生命的寄托。??偙蟮臅粼诹藢W生們的手中,學生們再讀這些書,也能讀到先生的手澤,從中得益許多。
央視《戲曲青年說》節(jié)目談祝先生晚年散書
魏晉南北史學界有三駕馬車,周一良先生、田余慶先生、??偙笙壬?,這三駕馬車在國際上都是聲名顯著的。前兩駕已經(jīng)走了,??偙笫亲詈笠粋€。三位先生會在另一個世界再見,三駕馬車的情誼還會繼續(xù),他們的緣分還會繼續(xù),他們一定還會在另一個世界互相交流。先生們留下的研究成果和學者風骨也將繼續(xù)福澤后人,指引著后世的學者繼續(xù)向前。
哲人已逝,遺范長存。世上再無祝先生,中古史的研究道途上,卻永遠留下了先生的腳步,指引著一代又一代人,讀先生書,傳先生道。
松散而親密的聯(lián)盟(左起:祝總斌、周一良、田余慶)
祝總斌先生論著目錄
??偙笙壬吷螌W、筆耕不輟
代表了史學界相關(guān)研究領(lǐng)域的最高水平
斯人已逝,音容宛在
在未來的時間里
我們?nèi)匀豢梢酝ㄟ^
這些論文、著作和教材
將祝先生的學術(shù)生命
延伸至遠方
專著
[1] ??偙螅骸秲蓾h魏晉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1998年再版)。
[2] ??偙螅骸恫牟徊凝S文集——??偙髮W術(shù)研究論文集》(上編:中國古代史研究;下編: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研究),三秦出版社,2006年1月。
[3] 祝總斌:《材不材齋史學叢稿》,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12月。
主要論文
[1] ??偙螅骸栋送踔畞y爆發(fā)原因初探》,《北京大學學報》1980年第6期。
[2] ??偙螅骸秳⒃iT第考》,《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2年第1期。
[3] ??偙螅骸陡卟俑臅s考》,《敦煌吐魯番文獻研究論集》第二輯(北京大學出版社,1983)。
[4] 祝總斌:《略論晉律的“寬簡”與“周備”》,《北京大學學報》1983年第2期。
[5] ??偙螅骸端刈?、庶族解》,《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4年第3期。
[6] 祝總斌:《略論晉律的儒家化》,《中國史研究》1985年第2期。
[7] ??偙螅骸堵哉摉|晉后期高級士族之沒落和桓玄代晉之性質(zhì)》,《北京大學學報》1985年第3期。
[8] 祝總斌:《晉恭帝之死和劉裕的顧命大臣》,《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6年第2期。
[9] ??偙螅骸段鳚h宰相制度變化的原因》,《歷史研究》,1986年第2期。
[10] ??偙螅骸稄摹此螘げ膛d宗傳〉看封建王朝的“廢昏立明”》,《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7年第2期。
[11] 祝總斌:《試論我國封建君主專制權(quán)力發(fā)展的總趨勢——附論古代的人治與法治》,《北京大學學報》,1988年第2期。
[12] ??偙螅骸抖级街型庵T軍事及其性質(zhì)、作用》,《紀念陳寅恪先生誕辰百年學術(shù)論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
[13] ??偙螅骸段簳x南北朝尚書左丞糾彈職掌考》,《文史》第三十二輯(中華書局,1990)。
[14] ??偙螅骸丁奥伞弊中箩尅?,《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0年第2期。
[15] ??偙螅骸蛾P(guān)于我國古代的“改法為律”問題》,《北京大學學報》1992年第2期。
[16] ??偙螅骸短諟Y明田園詩產(chǎn)生的歷史文化背景》,《北大史學》第一輯(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
[17] 祝總斌:《評田余慶著〈東晉門閥政治〉》,《歷史研究》,1993年第1期。
[18] ??偙螅骸恶R援的悲劇與漢光武》,《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年第2期。
[19] ??偙螅骸队嘘P(guān)〈史記〉崇儒的幾個問題》,《國學研究》第二卷(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
[20] ??偙螅骸堕T閥制度》,白壽彝主編《中國通史》第七冊(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21] ??偙螅骸丁此臅祩鞑チ餍械纳鐣v史背景》,《慶祝鄧廣銘教授九十華誕論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22] ??偙螅骸段簳x南北朝官制述略》,《承德民族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1997年第3期。
[23] ??偙螅骸对囌撐覈糯赳愕奶厥庾饔煤凸倮糁坪鈾C制》,《國學研究》第五卷(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24] ??偙螅骸墩_認識和評價八股文取士制度》,《國學研究》第九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25] 祝總斌:《正確理解顧炎武八股文取士“敗壞人才”說》,《文史知識》,2001年第2期。
[26] 祝總斌:《試論明代內(nèi)閣制度的非宰相性質(zhì)》,《文史》2002年第3期。
[27] ??偙螅骸丁戳簳ず尉慈輦鳌怠霸紫嘟晕牧x自逸”句考釋》,《國學研究》第十五卷(2005年)。
[28] ??偙螅骸蛾P(guān)于魏晉南北朝“棄市”刑為絞刑說》,《黎虎教授古稀紀念中國古代史論叢》,世界知識出版社,2006年。
[29] 祝總斌:《王荊公詩“作賊”說質(zhì)疑——試探唐宋及其以前指斥詩歌剽竊的標準問題》,《國學研究》第十八卷(2006年)。
[30] ??偙螅骸对u魏晉宋齊“儒教淪歇”及“近世取人,多由文史”說》,《文史》2006年第一輯。
[31] ??偙螅骸抖⊥鹑雽m說始于何時——兼略探吳梅村〈清涼山贊佛詩〉的創(chuàng)作意圖》,《北京聯(lián)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1期;《文史知識》,2007年第6期。
[32] ??偙螅骸躲~鉦與懸鼓》,《文史》2007年第四輯。
[33] ??偙螅骸洞髡鸬睦碛f應該重新評價》,《鄧廣銘教授百年誕辰紀念論文集》,中華書局2008年。
[34] ??偙螅骸蛾P(guān)于朱熹〈答陳齊仲(書)〉》,《中華文史論叢》2008年2期。
[35] 祝總斌:《古代皇太后稱制制度存在、延續(xù)的基本原因》,《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2期。
[36] ??偙螅骸短瞥踉紫嘀贫茸兓蛟囂健?,《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5期;《文史知識》2009年第11期。
[37] ??偙螅骸堵哉撝祆洹次焐攴馐隆档奶厣退涡⒆诘亩攘俊?,《北京聯(lián)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2期。
生平簡介
??偙笙壬錾?930年1月,江蘇蘇州人,中共黨員,著名歷史學家、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少時隨家人居于湖北武漢,后移居北平。其于1949年入華北人民革命大學,后留校任教;1953年調(diào)中央政法干部學校任教;1954年至1972年任教于北京大學法律系,1972年以后任教于北京大學歷史系,歷任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現(xiàn)已退休。曾任北京大學歷史系中國古代史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魏晉南北朝史學會常務理事,屬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著有《兩漢魏晉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發(fā)表學術(shù)論文數(shù)十篇。
-End-
文章轉(zhuǎn)載自:北京大學公眾號
合作請發(fā)郵件:
致敬!緬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