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不卡,亚洲欧美日产综合在线网性色,思思久久精品6一本打道,综合视频中文字幕

    <sub id="dxmnt"><ol id="dxmnt"></ol></sub>

      1. 中金:我們亦將告別低通脹

        更新時間:2022-07-26 17:35:43作者:未知

        中金:我們亦將告別低通脹

        中國CPI同比短短數月從1%以下快速上行至6月份的2.5%,同比破3%近在眼前,豬價似乎是主要的驅動因素。當前市場的主流觀點是豬周期是一個獨立的現象,總體通脹可能不會上行。我們認為這個觀點是靜態(tài)的分析,忽視了影響通脹的中期因素。展望未來一段時間,在供給約束沒有完全消除,而需求端政策繼續(xù)發(fā)力的情況下,我們認為我國通脹大概率將呈現上行態(tài)勢。如果通脹超過現定目標,政策將面臨通脹與增長之間的取舍,對通脹的容忍度適度提升可能是比較合適的選擇。通脹容忍度提升可能是新宏觀范式下全球經濟的常態(tài)。

        我們從三個時間維度來判斷通脹走勢:

        ? 3-6個月:鑒于物價粘性,判斷短期通脹的走勢適當的線性外推無可厚非,自下而上的分析也比較合理。我們基于豬價、大宗、服務等價格分項預測,今年下半年PPI 同比將繼續(xù)回落,但是CPI 同比繼續(xù)上升,年底可能反映基數原因而小幅回軟,全年平均可能為2.3%左右。

        ?6-12個月:主要看供求缺口(需求減去供給),通脹粘性是否持續(xù),主要分項的通脹是否傳導到其他分項要看經濟形勢的演變,就是供需關系。如果產出缺口持續(xù)改善,那么通脹的持續(xù)性就比較強,主要分項通脹可能將傳導到整個經濟體。需要注意的是,傳統(tǒng)的經濟波動主要源于需求端的變化,而疫情沖擊源頭在于供給端。因此,我們計算疫情階段的產出缺口既要考慮需求的變化,也要考慮供給端的約束,否則會低估產出缺口。在供給端約束沒有消除,而政策繼續(xù)發(fā)力導致需求端逐步改善的情況下,我國產出缺口可能逐步收窄,從負轉正,支撐通脹。我們認為2023年CPI的通脹中樞可能觸及3%左右。

        ? 12-24個月:主要關注政策的演變,因為政策會領先產出缺口,換句話說,今天以及未來的政策會影響更長時期的產出缺口。我國貨幣政策已經比較寬松,短期收緊的可能性比較低,而財政政策還有加大力度的空間。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認為通脹的韌性可能比較強,不排除進一步上升的可能。

        宏觀政策面臨通脹與增長之間的取舍問題,適當提高對通脹的容忍度可能是新宏觀范式下的常態(tài)。預測短期的通脹,可以自下而上,但是預測比較長時期的通脹,經濟與政策總量的演變更為關鍵,因為影響各個分項的通脹變量很多,時間越長,越不好判斷。判斷較長期的通脹判斷重點在于方向,至于具體數字的預測主要起到參考的作用。如果通脹超過現定目標,宏觀政策可能面臨兩個情景,一是低通脹、低增長的組合,另一個是通脹適當高一些、增長也高一些的組合。兩害相權取其輕,第二個組合優(yōu)于第一個組合,有利于經濟與金融的健康發(fā)展。在去金融化的新宏觀范式下,這樣的選擇可能是常態(tài)。

        引言

        3月以來,在豬油共振帶動下,中國CPI同比從0.9%快速上行至6月份的2.5%,破3%近在眼前。那么,豬周期是一個基本獨立的現象,還是也反映了經濟形勢的變化呢?豬價抬升影響消退后,未來通脹何去何從?當前市場的主流觀點是中國近期通脹上升主要是豬周期引起的,而豬周期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現象,中國通脹總體上可能不會上行。我們認為這個觀點是比較靜態(tài)的分析,通脹短期可用大宗等主要商品與服務的成本來判斷,但是中期將回歸基本面和政策。

        展望未來一段時間,我們認為,中國通脹可能呈現上行態(tài)勢。不過,我國供給端的約束遠比美國小,需求端的刺激也遠沒有美國疫情爆發(fā)之后那么大,我國通脹上行風險也比美國過去一段時間小。如果通脹上行,是不是政策就一定要收緊呢?我們認為,如果通脹超過現定的目標,政策將面臨取舍。一個情景是低通脹、低增長的組合,另一個情景是通脹高一些,但是增長也高一些的組合。從經濟與金融穩(wěn)定的視角來看,第二個情景可能較第一個情景更為可取。也就是說,為了避免低增長的情景,政府對通脹的容忍度可能會適度上升,這樣的選擇可能是全球政策制定者都面臨的現象,是新宏觀范式下的常態(tài)。

        三個階段看通脹

        如何判斷通脹走勢?我們有兩點要注意。

        一是不同時間維度的通脹要看不同的變量。我們不妨簡單地分為3個時間段來看通脹(圖表1)。短期的維度,比如3-6個月,可以看當前的成本,也就是各個分項的通脹,因為物價短期有粘性。也就是說,短期價格邏輯適度線性外推也無可厚非。6-12個月的通脹主要看供求缺口,因為通脹粘性會不會持續(xù),主要分項的通脹會不會傳導到其他分項要看經濟形勢,就是供需關系。再看遠一點,比如12-24個月的通脹,我們主要關注政策的演變,因為政策會領先供求缺口,換句話說,今天以及未來的政策會影響更長時期的供求缺口。

        二是看近期的通脹,可以看分項,自下而上,但是越遠的通脹,越要看總量,因為影響各個分項的通脹變量很多,時間越遠,越不好判斷。所以,比較長期的通脹判斷重點在于方向,至于具體數字的預測主要起到參考的作用。

        圖表1:三個階段看通脹

        資料來源:中金公司研究部

        3-6個月:豬油共振到分化,PPI下行,CPI回升

        3月到6月份,“豬油共振”,豬周期上行疊加俄烏沖突國際大宗價格上漲,畜肉和非食品消費品邊際拉抬1ppt和0.4ppt,推升CPI同比從0.9%上升至2.5%。往前看,未來3-6個月,豬周期繼續(xù)上行,但國際大宗從“斷供恐慌”步入“有序減量”,加之海外金融條件收緊和衰退預期升溫,豬油或從共振走向分化,加之高基數,PPI同比或繼續(xù)放緩,而CPI同比在豬價和服務帶動下或將回升。

        豬周期上行開啟,近期壓欄加速漲價,但本輪豬周期反彈高度難比上輪,未來升勢或緩解,加之基數先降后升,我們預計豬價對CPI同比貢獻Q3續(xù)升(+1ppt),Q4穩(wěn)定。4月以來,豬周期上行,養(yǎng)殖戶壓欄,加上廣西散發(fā)疫情擔憂,22省市生豬均價上漲92%至23元/千克,豬價已提前實現了我們年底的預期價格。但本輪供求缺口小于以往(能繁存欄低點高于以往周期低點,產能結構優(yōu)化),且豬瘟防疫完備、疫苗推廣,本輪或難出現2019-2020年非洲豬瘟大規(guī)模流行、供給短缺嚴重、價格高點遠超前幾輪的狀況。當前壓欄情況已有邊際改善跡象,4Q對CPI同比抬震趨穩(wěn)。(圖表2-5)

        圖表2:豬價邊際抬升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3:能繁母豬結構優(yōu)化

        資料來源:涌益咨詢,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4:生豬出欄均重漲勢放緩顯示壓欄或有改善跡象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5:我們預計豬價對CPI同比貢獻Q3續(xù)升Q4穩(wěn)定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2022年6月之后的數據為預測值

        國際大宗供給溢價消退,下半年價格震蕩或走弱,加之高基數,PPI同比回落,成本驅動CPI非食品消費品同比從歷史高位回落。

        ? 能源:油價從“斷供恐慌”步入“有序減量”。第六輪對俄制裁后布油一度沖高至125美元/桶,帶動國內成品油價格上漲。但美歐緊縮引發(fā)衰退擔憂,對俄制裁對供給端實質影響低于預期。基準情形下,我們預計對俄制裁將減少供給200萬桶/天,下半年布油或在100-110美元/桶。煤炭國內保供壓力仍存,但長協(xié)覆蓋、價格可控。電改接近尾聲,電價漲幅放緩。

        ? 有色:供需矛盾減弱,價格或趨勢下行。海外衰退風險導致耐用品需求承壓,內需中地產基本面疲軟、基建建筑領域尚未形成實物工作量,供需矛盾減弱,價格或趨勢下行。但地緣政治不確定性仍存,能源成本對電解鋁行業(yè)成本端仍有支撐。

        ? 黑色:穩(wěn)增長、減產和降成本并行,價格或低位上行。需求端,基建實物工作量加快形成,地產風險事件擾動或逐漸消退;生產端,鋼廠因虧損被迫減產,外部產量壓減尚未落地;成本端,原材料鐵礦、焦煤供應改善,價格回落。下半年鋼價有望逐漸企穩(wěn),低位上行。

        ? 糧食:在金融條件收緊、需求回落預期升溫、烏克蘭糧食通道開啟在即,國際糧價近期大幅下跌,但供求緊平衡下未來或震蕩。國內糧價或亦將以波動為主。

        圖表6:油價回調,從“斷供恐慌”步入“有序減量”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6-12個月:供需缺口收窄

        供給沖擊導致供求缺口估算難度加大。傳統(tǒng)產出缺口變化只需要看需求,因為傳統(tǒng)的經濟周期波動來自于需求的變化,而供給依賴于潛在增長,短期變化不大。但是疫情的沖擊本質上在于供給沖擊,因此這種情況下,產出缺口既要看需求,也要看供給端的變化。美聯儲低估通脹的一個原因是過度依賴產出缺口預測通脹,而在過去兩年,全球經歷了罕見的供應鏈沖擊,使用產出缺口預測通脹準確性大大下降,而需要更多關注供求缺口。

        供給約束未消失

        供給約束來源于多個方面,比如勞動力供給、地緣政治帶來的大宗短缺,以及以疫情爆發(fā)導致企業(yè)從效率到安全轉變而帶來的成本提升等原因。從勞動力來看,美國的問題仍然比較嚴重,勞動力缺口仍然高達500萬左右(圖11)。中國供給約束沒有美國嚴重,但是疫情也帶來了一些影響,比如民工就業(yè)半徑下降(圖12),中部、東部地區(qū)下降較多。

        圖表11:美國勞動力短缺未見緩解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12:農民工就業(yè)半徑縮小

        資料來源:國家統(tǒng)計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而上半年疫情反彈也導致部分外地人口離開了大城市,疫情發(fā)生地的勞動力供給可能受到一定的負面影響。從百度遷徙指數來看,疫情反彈后,流出上海的人數多于流入上海的人數,顯示更多外地人口選擇離開上海(圖表13)。而從全國范圍內看,疫情后,前期疫情嚴重的幾個地區(qū)的人員也多為凈流出(圖表14)。

        圖表13:上海百度遷徙指數

        資料來源:百度遷徙,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14:疫情嚴重地區(qū)人口凈流出

        資料來源:百度遷徙,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疫情嚴重地區(qū)包含上海、吉林、深圳、北京、長春,疫情不嚴重地區(qū)包含西安、濟南、昆明、太原、南寧,使用解封后50天累計的百度遷徙流出與流入指數之差

        需求逐步好轉

        中國出口競爭力上升,部分緩沖下半年出口下行速度。展望未來,我們認為海外總需求和海外商品需求占其總需求之比均將走弱,意味著中國出口增速下降是一個大概率事件,但是下降幅度也取決于中國出口的競爭力。隨著6月受疫情影響地區(qū)出口增速恢復至正常水平,我們認為5-6月復工復產對出口帶來的供給改善已經基本到位。但疫情爆發(fā)后中國出口競爭力有所上升(圖表15),歐洲等地區(qū)在疫情沖擊后又遭遇了能源沖擊,或導致其供給能力仍然持續(xù)受到壓制。在此背景下,部分中國產業(yè)出口份額未必回落到疫情之前,從而緩沖下半年出口的下行速度。我們預計全年出口可能為8%左右(圖表16)。

        圖表15:中國出口份額

        資料來源:CPB,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16:中國進出口季度同比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2022年下半年數據為預測值

        疫情壓制緩解,以及穩(wěn)增長、促消費政策積極發(fā)力,我們認為下半年消費需求有望持續(xù)修復。6月以來,全國疫情形勢總體改善,防疫政策也出現積極優(yōu)化調整,比如出臺第九版防疫方案、調整行程碼等,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影響。居民在“學習效應”下也在適應疫情“新常態(tài)”,以往經驗來看,同一毒株的后續(xù)反彈對消費影響強度會小于首次反彈的影響(圖表17)。同時,穩(wěn)增長政策積極發(fā)力,穩(wěn)定居民就業(yè)和收入,支撐消費大盤;而結構性的促消費政策,比如車購稅減半、家電下鄉(xiāng)、發(fā)放消費券等,對相關商品和服務消費形成提振,汽車消費改善尤為顯著。疫情防控較好的情況下,消費增速通常較市場預期的好(圖表18)。展望下半年,我們預計在疫情形勢總體平穩(wěn)的情況下,下半年社零總額增速有望達到7%以上(請參考報告《消費復蘇之路》)。

        圖表17:同一毒株第二輪爆發(fā)對消費的影響強度通常小于第一輪

        資料來源:國家衛(wèi)健委,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消費增速為不含汽車的社零總額當月同比增速,2021年用兩年復合增速。

        圖表18:2020年以來,疫情受控后消費的修復通常好于市場預期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為了剔除基數擾動,2021和2022年的增速均為以2019年為基期的復合增速。疫情沖擊的月份共統(tǒng)計了4次疫情反彈,分別為2020年12月、2021年7-8月、2021年12月、2022年3-4月

        我們預計全年廣義基建投資10-12%(狹義基建8-10%),3季度增速或達15%(部分反映去年低基數-7%)、4季度環(huán)比不減,同比約9%。重點行業(yè)投向方面,電力行業(yè)(>15%)、算力網絡和云計算(+17%)、軌道交通(~+10%)、水利投資(+5.6%~32%)等領域有望取得中高增速。今年基建資金來源問題不大,2季度新增專項債基本發(fā)行完畢,3季度將迎來集中撥付使用,下半年尤其是4季度準財政政策工具有望續(xù)力專項債;而在央行23條舉措下,我們預計社會資金端(如城投在建項目合理的融資需求)將有邊際放松。從近期施工情況看,基建實物工作量形成加快。5月以來,瀝青表觀消費量快速上行,水泥出貨率也逆季節(jié)性微升(圖表19-20)。

        保交樓方案陸續(xù)出臺,購房者情緒或將有所平復。銀保監(jiān)會一周內三次公開表態(tài)保交樓,各地亦積極調動政府、房企、國企、金融機構各方力量推進債務化解、存量資產盤活、增加現金流。我們預計下半年樓市需求端政策仍將繼續(xù)發(fā)力,同時供給端房企紓困與化債節(jié)奏亦將加快,基準情形下,若市場情緒修復,我們維持今年房地產投資同比預測在0.5%左右;風險情形下,若購房者情緒影響持續(xù)一段時間,今年房地產投資增速或回落至-3%至-5%。(圖表21-22)

        綜上判斷,在增量政策支持與疫后經濟動能修復之下,我們預計今年下半年供需缺口有望逐漸彌合或轉正,對未來6-12個月的通脹帶來支撐(圖表23)。

        12-24個月:政策繼續(xù)發(fā)力,通脹或顯韌性

        12-24個月的維度看,宏觀政策是重要的通脹影響因素,而廣義貨幣M2是宏觀政策的重要指標,與通脹密切相關。

        首先看貨幣政策,當前流動性寬松程度跟2020年疫情時期相若。短端利率中樞持續(xù)低于政策利率,M2增速創(chuàng)數年新高(圖表24-25)。

        短期貨幣政策收緊并不急迫,信貸擴張可能還會維持比較可觀的態(tài)勢。貨幣政策不急于收緊的原因有,當前經濟復蘇基本面上不算很穩(wěn)固;近期地產又出現情緒波動;海外不確定性加大。

        從財政政策來看,我們以“廣義財政收支差額/GDP”指標來反映財政政策的擴張力度,可以看到寬財政力度非常明顯(圖表26-27)。具體到今年財政政策力度,上半年兩大賬本收入進度偏慢,體現疫情和地產下滑影響;但支出進度偏快,尤其是專項債加快發(fā)行使用推動政府性基金支出較快增長。(圖表28)展望下半年,我們預計非稅收入等資產盤活、準財政工具將發(fā)揮重要作用。其中,今年上半年中長期新增信貸中國開行投放占比較往年同期明顯提升(其放貸體量為郵儲+交行之和,比例變動主要由開行貢獻),由于其信貸主要投向為基建,準財政政策工具將為基建提供除專項債之外的重要資金支持。(圖表29)

        展望后續(xù)財政政策,我們關注以下幾點:1)土地市場遇冷,今年一般和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或低于預算目標,需要額外資金支持:一般預算收入或低于預算目標7000億元,鑒于一般預算支出偏剛性,需要通過盤活存量資金(包括增加非稅收入征收力度)、增發(fā)國債限額以內資金等方式調節(jié);同時不排除4季度提前發(fā)行明年部分新增專項債的可能性(但或主要用于明年1季度的基建);賣地收入或低于目標1-1.5萬億元,小幅拖累基建,更多體現為地方隱債化解壓力加大,關注城投區(qū)域分化。2)準財政發(fā)力,新增政策行普通信貸和資本金信貸額度8000億元、3000億元,主要集中在水利、交運、農村公路等領域。

        財政和信貸對經濟與價格的影響不同,我們預計政策寬松將支撐未來12-24個月的通脹。財政投放的是外生性的基礎貨幣,更多支持實體,帶來通脹。私人信貸投放的是內生性的派生貨幣,更多支持資產,帶來資產泡沫(圖表30)。

        展望后續(xù)貨幣政策,我們預計社融增速大概率仍將溫和抬升。隨著近期政策性金融發(fā)力,新增的8000億元政策性信貸額度以及3000億元資本金的投入可能會進一步拉動基建類項目的信貸增長,同時,寬松的貨幣環(huán)境和較低的利率水平也有助于短期貸款的繼續(xù)發(fā)放。在這個背景下,我們預計今年全年新增信貸22.4萬億元,社融增速年底可能為10.9%左右,高點在3季度(圖表31)。受信貸投放擴張加速的支持,M2增速仍有繼續(xù)上升的可能,我們預計全年增速在11%左右(圖表32)。

        我們用所謂的“超額”M2[2] 來判斷未來較長時期的通脹走勢。歷史經驗顯示,“超額”M2同比增速能很好地擬合CPI同比增速,且存在6個季度的領先關系。我們估算的2022H2“超額”M2預示著2023H2 CPI有進一步上行的空間(圖表33-34)。

        圖表33:中國超額M2上行

        資料來源:Wind,Haver, 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數據截至2022Q2

        圖表34:“超額”M2或將支撐未來12-24個月的通脹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2022下半年為預測數據

        我們預計2022年CPI通脹中樞為2.2%左右,22Q3和Q4分別為3.0%和2.5%,2023年CPI通脹中樞為3.0%左右,2024年上半年CPI通脹中樞為有進一步上升的可能(圖表35-36)。

        圖表35:PPI同比預測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2022Q3-2024Q2為預測數據

        圖表36:CPI同比預測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2022Q3-2024Q2為預測數據

        3%左右的CPI通脹跟政府的通脹目標比較一致,政策未必因此出現明顯變化,不過,如果通脹超過現定的目標,宏觀政策可能面臨通脹與增長之間的取舍問題,適當提高對通脹的容忍可能是新宏觀范式下的選擇。這種情況下,宏觀政策可能面臨兩個情景,一是低通脹、低增長的組合,另一個是通脹適當高一些、增長也稍高的組合。兩害相權取其輕,第二個組合優(yōu)于第一個組合。因為第一個選擇代價相對比較大:低通脹、低增長將加大債務負擔,進一步壓制經濟增長,不利于經濟的健康發(fā)展與金融穩(wěn)定。換言之,適當提高對通脹的容忍度可能是比較合適的選擇。這是全球政策制定者都面臨的問題,適當提高對通脹的容忍度可能是新宏觀范式下的常態(tài)

        [1] “學習效應”本意是指企業(yè)工人通過“干中學”(Learning by doing)積累經驗和技術,從而提高生產效率、降低長期生產成本。疫情反彈過程中的學習效應,主要體現為:(1)政府科學、精準防控能力提升,防疫政策對生產生活的擾動會有所下降;(2)居民更加適應局部疫情反彈情況下的生產生活,恐慌情緒緩解。這種學習效應有助于提高疫情防控效率、降低疫情防控對經濟運行的擾動。表現在數據層面,便是面對同等規(guī)模的疫情反彈,消費受到的擾動在變小。

        [2] 我們參考了McCallum(1987)的計算方法。參見“The case for rules in the conduct of monetary policy: A concrete example.” 即剔除達到 GDP增長目標所需要的 M2后多余超發(fā)的貨幣。

        文章來源

        本文摘自:2022年7月26日已經發(fā)布的《我們亦將告別低通脹》

        張文朗 SAC 執(zhí)證證書編號:S0080520080009 SFC CE Ref:BFE988

        彭文生 SAC 執(zhí)證證書編號:S0080520060001 SFC CE Ref:ARI892

        黃文靜 SAC 執(zhí)業(yè)證書編號:S0080520080004 SFC CE Ref:BRG436

        鄭宇馳 SAC 執(zhí)證證書編號:S0080520110001 SFC CE Ref:BRF442

        鄧巧鋒 SAC 執(zhí)證證書編號:S0080520070005 SFC CE Ref:BQN515

        段玉柱 SAC 執(zhí)證證書編號:S0080521080004

        周 彭 SAC 執(zhí)業(yè)證書編號:S0080521070001 SFC CE Ref:BSI036

        本文標簽: 通脹  豬價  貨幣政策  低通脹  C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