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07-28 18:10:13作者:佚名
新華社倫敦7月28日電歐盟高度依賴俄羅斯能源供應,但追隨美國腳步不斷加碼對俄羅斯制裁,反而加劇了自身能源短缺和通脹壓力。歐洲多國近期紛紛推出重啟煤電項目等措施,以應對能源之困。但多國專家質疑這種“權宜之計”不僅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能源短缺問題,還在能源轉型之路上倒退,在減碳方面對己對人采取“雙重標準”,甚至可能破壞發(fā)展中國家的努力。
一方面,近期德國、意大利、奧地利、荷蘭、丹麥等多個曾大力呼吁放棄煤炭、倡導環(huán)保的歐洲國家相繼宣布重開煤電廠,或支持煤電項目。過去數月間,這些歐洲國家中有的因拒付盧布而停止與俄方的天然氣供應合同或遭到俄方停氣,有的則暫停與俄方的天然氣管道認證程序。
另一方面,歐盟官員也改變態(tài)度或閃爍其詞。歐盟委員會氣候行動和能源事務發(fā)言人蒂姆·麥克菲公開表態(tài)稱,由于歐洲能源格局出現新變化,歐盟成員國能源結構及相關計劃將有所調整,包括重啟部分煤炭產能。負責內部市場的歐盟委員蒂埃里·布雷東稱,只要一個國家向其他國家證明在獲取天然氣供應方面已盡其所能,便可重啟煤電廠。
質疑一:政策倒退。
美國經濟學家杰弗里·薩克斯直指,“能源價格上漲的重要原因是對俄羅斯制裁,而非減碳政策,歐洲選擇(對俄制裁)這條路讓自己陷入衰退”。他警告說,對俄實施能源制裁在打擊了俄經濟同時,也必然給歐洲自身帶來嚴重危機。
德國國家工程院院士、西南石油大學碳中和首席科學家雷憲章認為,俄羅斯天然氣一旦斷供,歐洲勢必重新啟用燃煤發(fā)電,原來的能源轉型、碳減排政策必然受到影響。
此外,還有分析人士指出,歐盟眼下正尋求從美國等替代方增加化石能源進口,但這不僅可能帶來成本高、工期長等問題,還增加歐洲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擠占歐盟投資可再生能源領域的資源。意大利環(huán)境經濟學教授安德里亞·扎蒂認為,此舉可能大幅推遲歐盟向可持續(xù)能源過渡的進程。
這是2021年10月8日在德國法蘭克福拍攝的一處熱力發(fā)電站。新華社記者逯陽攝
質疑二:雙重標準。
肯尼亞國際問題學者卡文斯·阿德希爾表示,歐盟對俄制裁“弄巧成拙”,為尋求能源安全,轉向化石能源,嚴重違反全球氣候行動。“作為碳污染主要受益者的歐洲國家采取了明顯影響環(huán)境保護愿望的能源政策,這是雙重標準的表現?!?/p>
“窮國被富國逼到了角落。”阿德希爾說,“隨著歐洲國家轉向化石能源,肯尼亞等國的努力現在面臨重大倒退風險。”
尼日利亞阿布賈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教授謝里夫·加利說,歐洲對非洲出口產品征收的高額“碳關稅”,不利于非洲國家經濟發(fā)展。長期以來,尼日利亞等非洲國家原油出口的主要目的地是歐洲,歐盟有意放松對自己要求,但又不放松對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碳排放要求,這是典型的“雙標”行為。
質疑三:困局難破。
總體來看,歐洲能源危機短期內很難破局。
歐盟委員會5月公布方案,計劃斥資2100億歐元在2027年前把對俄化石燃料依賴降為零。然而,歐盟審計機構歐洲審計團7月26日在報告中警告說,由于面臨資金困難等重大現實挑戰(zhàn),歐盟擺脫對俄能源依賴的戰(zhàn)略恐怕無法實現。
歐盟成員國7月26日達成一項政治協(xié)議,采取自愿措施將今年冬季天然氣需求減少15%,以提高歐盟能源供應安全。這是6月28日在羅馬尼亞康斯坦察縣瓦杜村拍攝的天然氣處理站。新華社發(fā)(克里斯泰爾攝)
英國皇家國際問題研究所環(huán)境與社會部高級研究員郭江汶認為,“歐洲能源困局持續(xù)時間可能會超出預期,并帶來中長期的明顯通脹”。
英國華威大學能源和氣候變化問題專家卡羅琳·庫澤姆科表示,歐盟履行減排時間表是否會受到影響,“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今年冬天有多冷、歐洲將使用多少煤、新的可再生能源技術可以多快投入使用等因素”。(記者:郭爽、白林、趙小娜、張毅榮、康逸、林浩、陳文仙、郭駿、李卓群、安曉萌;報道員:拉里·尼爾德;剪輯:淡然;編輯:張代蕾、孫浩、徐超、李潔、高路、鄧茜、趙悅)
新華社國際部制作
新華社國際傳播融合平臺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