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07-29 14:08:26作者:未知
【文/觀察者網 呂棟 編輯/周遠方】
自動駕駛卡車研發(fā)團隊并入乘用車研發(fā)團隊、被曝卡車業(yè)務團隊大幅收縮、核心人物相繼出走……這些發(fā)生在去年的挫折沒有讓小馬智行放棄在自動駕駛卡車賽道的探索。
和圖森未來、智加科技、嬴徹科技、千掛科技、擎天智卡等一眾新老玩家一樣,小馬智行相信這是一個萬億規(guī)模的巨大市場,連阿里、百度、滴滴等互聯(lián)網巨頭也紛紛加入戰(zhàn)局。
7月28日,小馬智行在官方微信宣布,該公司將與三一重卡成立合資公司,開展L4自動駕駛重卡產品的研發(fā)、生產與銷售,目標是“賦能未來干線物流運輸”;合資公司計劃將于2022年內開始小規(guī)模量產交付,2024年開始大規(guī)模量產,“幾年后年產量將有望突破萬輛”。
基于三一新能源卡車平臺打造的首輛自動駕駛樣車 圖源:小馬智行
但行業(yè)當下面臨的挑戰(zhàn)是空前的,市場普遍認為,自動駕駛卡車尚處于拼技術階段,現(xiàn)在“談賺錢還太早”。
由于技術壁壘較高、變現(xiàn)周期漫長,持續(xù)的融資“輸血”對自動駕駛企業(yè)來說必不可少。但小馬智行面臨的現(xiàn)實問題是,在完成D輪融資后其估值已接近百億美元,對投資人來說已相當昂貴。想要擁有足夠的資金繼續(xù)加碼自動駕駛賽道,IPO似乎已成為小馬智行的必選項。
去年,小馬智行曾被曝出已開啟美股路演,但由于監(jiān)管問題擱置。如今有不少分析認為,中國香港和內地的資本市場應該會成為小馬智行的選擇。隨著全球通脹壓力、美聯(lián)儲連續(xù)激進加息等不確定因素疊加,小馬智行今年能否找到可持續(xù)的融資平臺,仍存較大不確定性。
“這是一個萬億市場”
根據交通運輸部公布的數據,中國目前約有1200萬輛貨運卡車和近2000萬卡車司機。給這些卡車裝上自動駕駛軟硬件,用算法替代司機,就會催生新事物——自動駕駛卡車(Robotruck)。
再進一步細分,自動駕駛卡車又可以分為干線物流和封閉場景(包括港口、礦山、機場等),其中前景最廣闊、市場占比最高的,是干線物流。由于高速公路上沒有行人和非機動車,也沒有紅綠燈,路況簡單,干線物流貨運卡車的自動駕駛被認為會比乘用車更快落地。
提到自動駕駛卡車,行業(yè)里的創(chuàng)業(yè)者和投資人,大多都認為這將是一個萬億市場。CIC灼識咨詢合伙人馮彥嬌曾指出,干線物流的市場空間特別大,而且是一個運營市場,每年都有約4萬億的營收,再加上同城貨運2萬億營收,整個貨運市場加起來規(guī)模約6萬億。
中金公司研報則認為,自動駕駛卡車的經濟性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燃油重卡,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卡車運行時間可以增加,二是降低司機成本,三是提高燃油經濟性。根據測算,自動駕駛卡車可讓成本下降45%。
中金公司研報截圖
由于經濟適用性強且商業(yè)前景龐大,自動駕駛卡車近幾年備受資本青睞。即便是在投資熱度有所退減的2022年,自動駕駛行業(yè)依然發(fā)生多起高額融資事件。ICVCity雙智研究院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國內共發(fā)生28起自動駕駛領域融資事件,融資總金額近5.5億美元。
資本追捧下,自動駕駛卡車賽道也越來越擁擠。
觀察者網不完全統(tǒng)計,除小馬智行外,Robotruck領域還有文遠知行、智加科技、西井科技、主線科技、嬴徹科技、飛步科技、圖森未來、斯年智駕、千掛科技、擎天智卡、宏景智駕等十余個初創(chuàng)公司,數量已經超過Robotaxi(自動駕駛出租車)和Robobus(自動駕駛大巴)領域玩家的總和,其中大多還都是獨角獸。
智加科技自動駕駛卡車(資料圖)
市場有分析認為,面對百度Apollo在Robotaxi和Robobus領域已經筑起的商業(yè)化“護城河”,這些獨角獸公司選擇在相對容易的Robotruck領域進行商業(yè)化落地,或更切實可行。
作為推動行業(yè)發(fā)展的重要力量,這些公司有的一開始就押注卡車自動駕駛技術,例如圖森未來、智加科技、嬴徹科技等,有的是從封閉場景轉換而來,例如主線科技從港口場景起步,有的則同時押注Robotaxi和Robotruck,將業(yè)務領域同時覆蓋商用車和乘用車。
但受限于技術和政策,真正意義上的L4級自動駕駛尚未實現(xiàn),因此目前還沒有一家自動駕駛卡車公司可以在中國實現(xiàn)真正的無人化商業(yè)化運營(排除封閉場景),只有少數幾家在用改裝后的卡車進行測試。所以資本和創(chuàng)業(yè)者描繪的萬億市場藍圖,要實現(xiàn)仍需不少時日。
核心人員出走,創(chuàng)業(yè)后成競爭對手
在今年3月完成D輪融資后,小馬智行的估值已達到8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73億元),成為中國自動駕駛創(chuàng)企中估值最高的公司。這家創(chuàng)立于2016年底的公司,最先布局的賽道是Robotaxi,直到2019年4月,該公司才宣布進入自動駕駛長途貨運領域。
2020年,小馬智行加大對卡車自動駕駛的投入,于年底成立卡車事業(yè)部,并注冊小馬智卡公司。到2021年,小馬智卡團隊一度擴張至百人規(guī)模,并于5月獲得美國加州開展自動駕駛卡車商業(yè)營運的許可證,7月獲得北京首批自動駕駛卡車測試牌照。
但讓人驚訝的是,僅兩個月后就有媒體曝出,小馬智行將自動駕駛卡車研發(fā)團隊并入乘用車研發(fā)團隊;調整后,小馬智卡團隊僅剩10余人,美國研發(fā)中心卡車團隊幾乎全部解散。
彼時,小馬智行方面曾表示,該公司要集中資源做重要的事,卡車團隊獨立研發(fā)的效率偏低;考慮到乘用車自動駕駛技術和卡車自動駕駛技術有共通性,放在一起研發(fā)效率更高。
但此次調整后,小馬智行卡車部門自動駕駛技術總負責人潘震皓、國內自動駕駛 PnC組負責人孫浩文相繼離職并在卡車自動駕駛領域創(chuàng)業(yè),而該公司原本負責戰(zhàn)略合作和融資的副總裁趙睿璇,也創(chuàng)辦了一家L4自動駕駛卡車公司行猩科技。
當時有媒體報道直言,在新能源智能卡車賽道花費大量人力、財力的小馬智行,卡車業(yè)務進展得并非想象中那么順利,內部業(yè)務的收縮、核心人員的離職讓小馬智行“元氣大傷”。
不過,“受挫”的小馬智行并未就此放棄自動駕駛卡車業(yè)務,與三一重卡的最新合作也是一個例證。據小馬智行披露,雙方將整合小馬智行的“虛擬司機”技術能力與三一重卡在線控底盤和整車開發(fā)領域的技術積累,共同定義和開發(fā)L4高端智能重卡產品,目前基于三一新能源卡車打造的首輛樣車已開始路測驗證。
就在今年4月,小馬智行還與中國外運合資成立青騅物流,并已開啟業(yè)務運營,雙方將打造以自動駕駛技術為核心的智慧物流運力平臺,實現(xiàn)運輸流程的數字化與智能化。
小馬智行表示,該公司已逐步構建起包括自動駕駛公司、物流公司以及重卡制造商的智慧物流“黃金三角”。其中,小馬智行擁有核心自動駕駛技術,物流公司積累了豐富的運輸經驗以及客戶基礎,而重卡制造商則擁有整車開發(fā)制造的技術沉淀,三者優(yōu)勢互補。
實際上,與車企和物流公司締結合作,也是卡車自動駕駛技術公司常見的操作。例如,智加科技綁定了一汽解放、上汽集團,同時跟滿幫、順豐、亞馬遜等物流平臺達成深度合作;嬴徹科技綁定的是東風商用車、中國重汽,物流平臺有德邦、京東等。
股權投資是更緊密的捆綁形式。例如,圖森未來曾獲得美國快遞公司UPS、芯片巨頭英偉達的投資;智加科技拿過一汽集團、數字貨運平臺滿幫集團的投資;嬴徹科技是由物聯(lián)網科技公司G7、物流地產巨頭普洛斯、蔚來資本聯(lián)合成立;而小馬智行獲得過一汽集團和豐田汽車的投資。
圖源:中信證券研報
規(guī)模化落地還有很長的路
涌入Robotruck這個萬億市場的不止是大批創(chuàng)業(yè)公司,還有資本雄厚的互聯(lián)網科技巨頭。
今年4月,市場上傳出滴滴Robotruck項目大約在1年半之前就已搭建團隊,由CTO韋峻青帶隊;7月,阿里達摩院研發(fā)的無人卡車“大蠻驢”拿到國內首批L4級自動駕駛重型卡車公開道路測試牌照。而在去年9月,百度旗下DeepWay也發(fā)布了首款智能新能源重卡。
大量帶著資本和技術的玩家爭相入局,試圖在這個市場規(guī)模龐大、商業(yè)化難度又低于Robotaxi和Robobus的領域立足。但市場普遍認為,自動駕駛卡車目前還處在拼技術階段,距離拼市場、拼規(guī)?;涞仉A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例如,在自動駕駛技術精度上,行業(yè)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外界通常認為,載物比載人更安全,場景比較簡單,自動駕駛卡車技術將更早落地。但事實上,某些長江對卡車自動駕駛系統(tǒng)的感知預測能力要求非常高。
汽車自媒體“深途”曾撰文指出,卡車的體積和重量都要比轎車大很多,一輛滿載的大型卡車重達40多噸,這導致卡車需要更長的反應時間及制動距離,乘用車的剎車距離只需要40米,卡車需要250米,這需要激光雷達具備更長距離的探測能力;卡車的行駛場景一般是高速公路,車速很高,這對算法的控制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車輛架構,也有瓶頸需要突破。有汽車業(yè)內人士指出,前幾年國內沒有純電的線控底盤,即便是燃油商用車的線控底盤也鳳毛麟角。而Robotruck線控能力是核心,“要實現(xiàn)高質量線控,首先要在電控的基礎上,沒有電控和線控的配合,去做自動駕駛很多方面都會是不到位的?!?/p>
圖森未來自動駕駛卡車(資料圖)
這些問題不解決,Robotruck規(guī)?;涞鼐秃茈y。
大多數公司將2025年視為轉折點,認為到那時Robotruck的技術和政策都會取得突破。
“2024年至2025年,將是整個自動駕駛行業(yè)真正的拐點,”美國自動駕駛卡車技術公司Embark首席執(zhí)行官Rodrigues曾表示,尤其是卡車運輸行業(yè)巨大的潛在市場需求,至少是超過7000億美元的規(guī)模。
但這也就意味著,在2025年之前,這些自動駕駛卡車技術公司可能都賺不到錢。2021年,“自動駕駛第一股”圖森未來虧損超過7億美元。
與燒錢堅持L4路線的圖森未來不同,一些卡車自動駕駛公司為了快速變現(xiàn),選擇把技術等級從L4先降維到L3或L2.5,做干線物流的高級輔助駕駛系統(tǒng),逐步實現(xiàn)L4級自動駕駛,例如嬴徹科技和智加科技。
小馬智行則屬于堅定的L4技術路線派。
但即使作為頭部自動駕駛公司,小馬智行也仍未走出一條能持續(xù)盈利的商業(yè)化道路。在規(guī)?;涞氐絹砬埃@得持續(xù)的資金支持對小馬智行至關重要。市場上有數據顯示,創(chuàng)辦五年來,小馬智行已累計完成總額超過11億美元的融資,估值也在持續(xù)攀升。
2021年7月,市場上有消息傳出,小馬智行CEO彭軍帶領的公司高管團隊已開始在美股上市路演,期待估值約為120億美元,計劃募資10至15億美元。但不久后,路透社援引的知情人士稱,由于監(jiān)管政策原因,小馬智行已擱置在美股上市計劃。
今年3月,小馬智行D輪融資完成交割,金額未披露。隨后,自媒體平臺“胖鯨”撰寫評論文章稱,小馬智行最新的估值已達到85億美元,“這個價格對于投資人來說已經非常貴了,因此小馬智行開啟IPO已經成為一個必選項。”該文章同時稱,自動駕駛技術公司幾乎沒有盈利的,因此小馬智行很難在資金相對充裕的A股市場上市,唯一的選擇可能只有港股。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