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不卡,亚洲欧美日产综合在线网性色,思思久久精品6一本打道,综合视频中文字幕

    <sub id="dxmnt"><ol id="dxmnt"></ol></sub>

      1. 觸摸歷史,讀懂信仰!一起聆聽4件連隊“傳家寶”的故事

        更新時間:2022-07-30 14:05:53作者:未知

        觸摸歷史,讀懂信仰!一起聆聽4件連隊“傳家寶”的故事

        愛我人民愛我軍

        傳承

        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九十五周年特別策劃

        曬曬我們的連史館

        在許多基層連隊,每逢新兵下連、老兵退伍或執(zhí)行重大任務前,官兵們都會走進連隊榮譽室或連史館。

        一面錦旗,一盞煤油燈,一張黑白照片,一把刺刀……戰(zhàn)火硝煙濃縮在一件件展品中,靜靜陳列在連史館里。它們從歷史中走來,訴說著崢嶸歲月的榮光;它們穿越時空,照亮官兵前行的路。

        連史館,是一支連隊彰顯榮譽、賡續(xù)血脈的精神殿堂。新兵初入軍營,在這里上“下連第一課”,在了解連史、感悟傳統(tǒng)中激發(fā)榮譽感、爭當新傳人;老兵告別軍旅,在這里上最后一堂教育課,堅定“解甲不失疆場志,歸鄉(xiāng)仍存報國心”的志向,喊出“若有戰(zhàn)、召必回”的錚錚誓言。

        觸摸歷史,讀懂信仰。走過硝煙,走過風雨,誕生在戰(zhàn)火中的人民軍隊走過95年壯麗征程。95年來,浩瀚連史中一個個生動鮮活的“小細節(jié)”,串聯(lián)起人民軍隊波瀾壯闊的“大歷史”,見證著人民軍隊在黨的領導下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鏗鏘足跡。

        連史館,連接著一支連隊的過去、現(xiàn)在與未來,展現(xiàn)著一支軍隊聽黨指揮、奮斗強軍的發(fā)展歷程。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5周年之際,讓我們走進4個基層連隊的榮譽室和連史館,聆聽4件連隊“傳家寶”的故事,感悟一代代官兵對忠誠、榮譽、使命的理解與追求。

        致敬,英雄的人民軍隊。致敬,人民軍隊的英雄。

        ——編 者

        煤油燈

        舉旗鑄魂

        真理之光 照亮前路

        ■鄭州聯(lián)勤保障中心某倉庫警衛(wèi)勤務連班長 羅茂文


        連隊戰(zhàn)士細心擦拭煤油燈。付濤 攝

        連史館展柜里,擺放著一盞老煤油燈。我們經(jīng)常會把它拿出來,悉心擦亮。

        這盞煤油燈已經(jīng)“燃燒”了近60載,至今仍散發(fā)著奪目的光芒。

        上世紀60年代,連隊有位“羊倌”叫姜俊。白天為連隊放羊,晚上守在茅草屋里學習《毛澤東選集》,伴著煤油燈的螢火之光,姜俊累計摘錄20萬字筆記。他不僅自己學黨的理論,還在放羊之余給周圍的老鄉(xiāng)講,為他們開辦掃盲班。后來,姜俊在人民大會堂受到毛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如今,這盞煤油燈不再跳動火苗,卻依舊“照亮”連隊官兵求知學理、求真思進、求實有為的道路。一代代官兵在“煤油燈精神”照耀下,學理論、記日記,不斷接受思想的淬火。

        戰(zhàn)友王令,入伍時是高中學歷,軍事素質十分過硬,特別是5公里武裝越野,次次全連第一,被戰(zhàn)友們稱為“小跑車”。

        “小跑車”也有“拋錨”的時候。學習積極性不高的他,在一次理論競賽中墊了底?!鞍巡环€(wěn)方向盤,開得再快也是危險駕駛?!敝笇T的批評,深深觸動了王令的心。從那以后,他走進圖書館翻看理論書籍,在日記本記錄學習心得……兩個多月后的季度理論考核中,他的排名進入連隊前5名。

        學理論常學常新。連隊組織“煤油燈大講堂”,開展新聞時事“小講評”、微信文章“小學習”等活動,為我們搭建思想交流的平臺。

        理論一旦深入心靈,就會迸發(fā)出強大的力量。8年前剛入伍時,我對理論學習興趣不高:當一名普通戰(zhàn)士需要學那么多理論嗎?學理論和站崗、執(zhí)勤有什么關系?

        指導員發(fā)現(xiàn)我的思想疙瘩,帶我來到連史館,講述了姜俊的故事。在指導員的指導下,我開始努力學習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我軍是黨締造的,一誕生便與黨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始終在黨的絕對領導下行動和戰(zhàn)斗?!彪S著學習的深入,我越來越感到,我們必須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強軍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才能成為合格的新時代革命軍人。

        我立志爭當“煤油燈精神”的傳人。2019年,我以中心第一名的成績參加聯(lián)勤保障部隊首屆“四會”教練員比武,被表彰為優(yōu)秀“四會”教練員。

        汲取精神滋養(yǎng),凝聚奮進力量。近年來,我們連隊圓滿完成戰(zhàn)備拉動、跨區(qū)機動演習等任務,被評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在“煤油燈精神”的指引下,連隊戰(zhàn)友們在強軍路上步履鏗鏘、士氣高昂。

        (整理:孫文韜)

        刺刀

        敢打必勝

        向戰(zhàn)淬火 永不卷刃

        ■第73集團軍某旅“紅色尖刀連”連長 林榮燦


        “紅色尖刀連”連史館里,連長林榮燦手持刺刀向新兵們講述連隊光榮戰(zhàn)史。蔣健云 攝

        在我們連史館的醒目位置,陳列著一把刺刀,黢黑的刀面上滿是斑斑點點的銹跡。

        刀身彎折,因為經(jīng)歷過殘酷激烈的拼殺。凝望著它,就好像被帶回當年腥風血雨的戰(zhàn)場。

        1946年秋,在粉子山阻擊戰(zhàn)象山陣地,我連前身部隊堅守了3天4夜。彈盡糧絕之際,敵人從四面八方涌來。官兵高喊著“人在象山在”,與敵人展開殊死搏斗。

        子彈打完了,就用刺刀捅;刺刀捅彎了,就用槍托打;槍托打碎了,就用石頭砸……官兵們先后擊退敵人多次進攻,殲敵1500余人。戰(zhàn)至最后,全連僅剩7人。

        一把拼彎的刺刀從幸存的勇士們手中傳下來,成為連隊的“傳家寶”?!按痰镀磸潥獠欢獭?,這把刺刀已成為連隊官兵心中的精神圖騰,激發(fā)大家時刻保持沖鋒向前的姿態(tài)。

        2018年,作為一名國防生,我從清華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yè)后,主動請纓來到一線部隊。沒想到,我在“紅色尖刀連”第一次參加體能普考就遭受挫敗,滿腔豪情頓時消退不少。

        時任連長何志遠把我?guī)нM連史館,指著拼彎的刺刀對我說:“這把刺刀,象征著連隊一代代官兵逢敵亮劍的英雄氣概、敢打必勝的戰(zhàn)斗作風。唯有頑強拼搏、勇敢沖鋒,方能不負尖刀之名?!?/p>

        回到排房,我一遍遍回想連長的話,反復體味刺刀背后的精神力量。那晚,我在衣領內側寫下一句話:“紅色尖刀,永不卷刃”。

        武裝越野腳底磨出血泡、據(jù)槍瞄準雙眼布滿血絲……每當我堅持不下去時,想起那8個字,渾身便充滿力量。

        短短兩個月,我體重降了10余斤,一雙作戰(zhàn)靴從嶄新穿到破爛,軍事訓練成績從“吊車尾”躋身“龍虎榜”,成功留任連隊排長。

        2021年年初,我被任命為“紅色尖刀連”連長。再次踏進連史館,站在這把刺刀前,我在感慨之余陷入沉思:改革轉型的浪潮中,必須緊跟時代變化砥礪打贏本領,鍛造新時代克敵制勝的尖刀!

        精練巧練“人機協(xié)同”,引導新質作戰(zhàn)力量實施精準打擊……去年年底,連隊赴某地開展紅藍對抗演練,以零傷亡殲俘“敵”20余人,繳獲裝甲車2輛。

        “你們是當之無愧的尖刀利刃!”演練結束后,連隊受到導演組高度評價。

        “讓尖刀精神代代發(fā)揚,打得贏,不變質……”正如連歌《永不卷刃的尖刀》中唱的那樣,我們將繼續(xù)發(fā)揚“當尖刀、打頭陣”的精神,在轉型突破中奮勇攻堅,爭當永不卷刃的紅色尖刀。

        (整理:牛偉萌、楊燁鋆)

        照片

        學習英雄

        追尋航跡 搏擊長空

        ■中部戰(zhàn)區(qū)空軍航空兵某旅“李世英中隊”飛行員 毛 展


        中隊新飛行員在榮譽室宣誓。王軍 攝

        “1952年底,我任志愿軍空軍第15師45團一大隊副大隊長兼二中隊隊長。1953年4月12日,美國空軍先后出動百余架戰(zhàn)機轟炸朝鮮清川江以北熙川、龜城地區(qū)。我率隊對飛蝗般的敵機群進行猛烈攻擊……”

        “八一”前夕,為中隊官兵進行“云端”授課的不是別人,正是率隊創(chuàng)造14∶0空戰(zhàn)奇跡的首任中隊長李世英。

        “后來得知,我們打下了美國空軍為之驕傲的‘三料王牌’飛行員約瑟夫·麥克康奈爾!”屏幕上,老英雄一臉自豪。

        鷹擊長空凱歌還。中隊榮譽室里,一張張黑白照片展示著老英雄們在抗美援朝戰(zhàn)場雛鷹展翅的英姿。從1952年底到1953年7月,平均年齡22歲的二中隊4名飛行員,以零傷亡擊落敵機10架、擊傷4架的輝煌戰(zhàn)績,榮立集體一等功。1964年,空軍黨委授予二中隊“李世英中隊”榮譽稱號。

        雖然不是第一次聽老英雄講課,中隊長方國語依然難抑激動:“第一次聽老中隊長講戰(zhàn)史,我還是一名新飛行員,當時覺得特別震撼。今天,英雄的戰(zhàn)旗交到我們手中,我們要向英雄學習,以‘空中神炮手’的姿態(tài),堅決殲滅一切來犯之敵!”

        每當新飛行員入列或重大任務出征,我們中隊都會邀請英雄前輩作“戰(zhàn)前動員”。傳承英雄血脈、砥礪血性擔當,已成為中隊一代代官兵的自覺行動。

        去年7月從空軍航空大學畢業(yè)后,我來到這個榮譽中隊。隨著訓練推進,難度越來越大、標準越來越高,基礎薄弱的我有些“力不從心”?!拔矣心芰钙疬@面光榮的戰(zhàn)旗嗎?”迷茫之際,我來到榮譽室,重溫前輩們的戰(zhàn)斗故事。

        “當年,老英雄們只飛行了十幾個小時,就敢飛上天和美國空軍作戰(zhàn),靠的就是敢打敢拼的精神。作為英雄傳人,我不能退縮?!?/p>

        “滿血復活”的我迎難而上,發(fā)起沖鋒。在各階段考核中,我的名次穩(wěn)步上升。

        “向英雄學習!”從兩次入朝搏擊長空,到新時代滿載榮譽,70年來,寫滿榮光的英雄戰(zhàn)旗始終高高飄揚。

        2016年,空軍組織“金飛鏢-2016”突防突擊競賽性考核。雖然中隊飛行員沒有駕駛新式戰(zhàn)機,但絲毫不氣餒:“前輩們用馬拉飛機在簡易跑道上就敢升空作戰(zhàn),我們面前的困難算什么!”考核中,中隊首戰(zhàn)出征,突破層層防線,精準打擊目標,取得團隊第一名的好成績。

        完成新機改裝后,我部首次整建制進駐某區(qū)域。前不久,在改裝新員參加的首次實彈打靶考核中,中隊勇奪第一。

        時序更迭,斗轉星移。當年的硝煙早已散去,榮譽室內的一張張黑白照片,留下前輩的戰(zhàn)斗身影,也見證不朽的戰(zhàn)斗精神,指引著一代代官兵循著英雄的航跡,向勝戰(zhàn)奮飛,捍衛(wèi)祖國萬里空疆!

        (整理:劉天軍、尹曉勇)

        錦旗

        赤誠為民

        井岡山下 初心如磐

        ■武警江西總隊吉安支隊井岡山中隊指導員 李 杰


        井岡山中隊官兵在榮譽室重溫中隊光榮歷史。張達 攝

        “有困難找武警!”在巍巍井岡山,當?shù)厝罕娪龅嚼щy,首先會想起這句話。這句話被刻在許多小木牌上,豎立在景區(qū)的花壇里,提醒著來來往往的各地游客。

        這是對我們中隊的信任和褒獎,也是一代代官兵傳承井岡山精神、真情服務人民的最好見證。

        根植井岡山這片紅土地,組建63年來,中隊始終堅持從紅色歷史中汲取力量,矢志鐵心向黨、赤誠一心為民,努力擦亮飄揚在革命搖籃的旗幟。

        中隊榮譽室里,懸掛著一面鮮紅的錦旗,旗面上“井岡山愛民模范中隊”9個金色大字熠熠生輝。這是2006年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中隊的榮譽稱號。

        翻閱中隊隊史資料,中隊官兵赤誠為民的足跡歷歷在目——

        2001年9月18日晚,一名司機發(fā)生交通事故,急需輸血。求救電話打到中隊,官兵爭著去獻血,挽救了司機生命。

        2002年7月,井岡山連降暴雨,一棟房屋垮塌,一家3口被埋進廢墟。中隊官兵聞訊趕到,全力營救。3名群眾被救出來了,官兵們的雙手被碎石劃得血肉模糊。

        2003年7月27日,大雁巖森林因雷擊引發(fā)山火。接到撲火任務后,中隊官兵身背水箱攀爬到山頂,苦戰(zhàn)37個小時,配合消防人員將山火撲滅。

        哪里有危險,“橄欖綠”就會出現(xiàn)在哪里;哪里群眾有需要,中隊官兵就會伸出援助之手。多年來,我們始終與駐地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被譽為“井岡山平安的守護神”。

        中隊榮譽室里,還陳列著一疊清單,泛黃的紙頁上寫著一串串名字和捐款數(shù)字。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1元、2元,到如今的100元、200元……這些年,中隊積極開展愛民助學活動,資助貧困學生。農(nóng)忙時節(jié),井岡山長路村、口前山村的百畝良田,總能看到點點迷彩在田間忙碌,幫助農(nóng)戶插秧、收割、曬谷。中隊還主動與井岡山黃坳村9戶村民結對幫扶,幫他們過上脫貧致富的好日子。

        紅米飯養(yǎng)育革命軍隊,紅軍傳人回報老區(qū)人民。在井岡山朱砂沖林場行洲村一棟老宅的屋檐下,一幅寫有“紅軍是為勞苦工農(nóng)謀利益的先鋒隊”的紅色標語,歷經(jīng)風雨,清晰可見。

        穿越時光,這條標語見證了人民子弟兵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不變宗旨。作為紅軍傳人,建設老區(qū)、服務群眾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整理:曹先訓)


        本文刊于7月30日解放軍報06

        解放軍報微信發(fā)布

        編輯:柴華 裴賢 霍雨佳

        編審:任旭

        轉載請注明來源

        本文標簽: 空軍  連史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