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08-05 08:40:24作者:佚名
導讀
打敗她的不是病魔,而是人性。
來源:醫(yī)脈通
作者:亦一
本文為醫(yī)脈通編輯撰寫,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很遺憾看到這樣一個故事,因為故事里的人已經去了另一個世界。
一次針刺傷后,她自殺了!
她,21歲,一個醫(yī)院的實習護士。
一次撥針操作中,病人的手機響了,于是ta便習慣性抬手接聽,但沒想到,這個動作直接導致已沾染病人血液的針頭扎在了她的手上。
當時,她很恐慌,大叫了一聲。
旁邊的護士注意到了,連忙過來查看情況并詢問病人病史。
當下,病人或是不在意或是有難言之隱,只告訴護士ta有乙肝病史,而刻意隱瞞了性病史。
后來,檢驗結果出來了——ta不僅有乙肝,還有性病。
她的世界一下子墜入黑暗。
她哭著吃下阻斷劑,她不想一輩子服藥,她覺得自己要完蛋了。
圖源:見水印
但這些還不足以讓一個人走向毀滅。
我想,那個時候,但凡讓她看到一絲陽光,她的人生不至于萬劫不復——
職業(yè)暴露之后,她迎來了劈頭蓋臉的責備;
男朋友得知消息后,與她無情分手;
舍友知道真相后,與她碗筷分開;
服藥之后,她忍受著胃出血的折磨;
面對父母,她只有滿心的愧疚……
圖源:視頻截圖
那個時候,她大抵是真的很絕望吧!惡魔之簽抽中了她,她似乎也因此失去了全世界。
最終,一念之間,從絕望走到絕路。
她一次吞服了一個月的藥量——全身的器官在慢慢衰竭,胃出血的量根本止不住……
圖源:見水印
就這樣,一個鮮活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美好的21歲!
無盡惆悵!無比惋惜!
如果不曾有這樣的意外,她大抵還會繼續(xù)做個白衣天使,和自己喜歡的男孩子結婚,陪伴著爸爸媽媽慢慢變老……
奈何悲劇就是悲劇,悲劇就是喜歡把美好的東西摔碎給人看。
那群刀尖上起舞的人……
初讀這個故事,有太多的感同身受。因為我在臨床的那些年,也被針扎過。
每一次,都是因為太忙。
換藥、打針、做治療……哪怕我們在前面忙到飛起,呼叫的鈴聲還是索命般響起。
病人的一個不配合、自己的一個不小心,都有可能造成職業(yè)暴露(是指個體因為工作關系可能暴露于危險因素中,繼而危害健康或者危及生命的情況)。
而每次暴露之后,內心實則慌得一批。詢問病人病史,他們太多應付,一般看病歷、找管床醫(yī)生詢問比較靠譜。然后,如果沒啥異常情況,這事就沒有然后了。
為啥沒有然后呢?
其實我們從上文中那個21歲護士的經歷中可以看出來:職業(yè)暴露之后,她被主任、上級領導以及護士長責備,而她對這份工作的所有熱情都在這個責備中消耗殆盡。
有太多的理由可以解釋他們?yōu)楹我焸?。但是他們有沒有想過:如果可以,誰想被沾染著乙肝甚至是性病的針扎到?
在這件事上,她才是最大的受害者啊!
然而,在臨床上,類似于這樣的“受害者”太多了。他們彷佛是一群刀尖上起舞的人,如履薄冰、如臨深淵。而“暴露”之后,因為后續(xù)登記過程繁瑣,上報后再無音訊,索賠之路艱難、漫長等等,很多人選擇了沉默。
2016年,《中國醫(yī)務人員職業(yè)暴露與防護工作的調查分析》一文顯示:在對全國158家醫(yī)院進行的抽樣調查里,多達122家醫(yī)院存在醫(yī)務人員職業(yè)暴露漏報現象,占比77.22%。
而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報告,每天約有300萬衛(wèi)生工作者因針刺或銳器受傷而接觸血液或體液。
在醫(yī)務人員中,有研究顯示護士發(fā)生職業(yè)暴露的概率最高,占比為45% ,其次為醫(yī)生,占比為17%。
我不知道這些人的人生是否因此改變軌跡,但是我敢確信,他們肯定為此彷徨無助過。
誰不是一具肉體凡胎?誰又能保證自己百毒不侵?
女孩為何要自殺?
再讀這個故事,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女孩為何要自殺?
正如上面所說,職業(yè)暴露在臨床極為常見,那么,相對應的,產生嚴重后果的案例應該也不少,為何,他們可以接受事實而這個女孩不能呢?
我想,最開始女孩是坦然面對的。因為她在堅持吃阻斷劑,哪怕出現了胃出血的副作用。
只是,后來,打敗她的不是病魔,而是人性。
大家可能不太清楚職業(yè)暴露之后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
有學者以山東省3家醫(yī)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發(fā)生血源性職業(yè)暴露的118名醫(yī)務人員為樣本,進行醫(yī)務人員職業(yè)暴露與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醫(yī)務人員發(fā)生血源性職業(yè)暴露后,容易出現抑郁、焦慮、偏執(zhí)等心理問題,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PTSD)十分常見。職業(yè)暴露發(fā)生后不同的應對方式以及不同的社會支持都是影響醫(yī)務人員心理健康的因素。
可她,職業(yè)暴露之后面臨的是什么呢?
被欺騙、被責備、被分手、被孤立……
圖源:見水印 疑似事發(fā)病人的懺悔
她不過是一個21歲的女生,尚在實習階段,心臟還未強大到可以同時消化掉這么多“莫名其妙”的事情。
所以,她選擇了走極端。
這樣的悲劇應該是要帶來些反思的:
1.病人是不是應該配合好醫(yī)務人員的操作?在得知醫(yī)務人員存在職業(yè)暴露后不該隱瞞病史?(PS:這一點很重要,傳染病的嚴重程度直接影響醫(yī)務人員的處理方式。好比HIV,最好是要在4小時內,最遲不超過24小時進行預防用藥。但如果病人刻意隱瞞,在時間上就容易被耽誤。)
2.醫(yī)院是不是應該有一套強有力的應對措施來盡量減少受害者的后顧之憂?而非張口閉口就是責備?
3.大眾是不是應該對一些傳染病持有正確的認知?而非因為污名化有意無意的傷害他人?
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
最后:愿天堂沒有病人,沒有醫(yī)生護士,更沒有傳染病!
參考資料:
1.崔曉娜.護士職業(yè)暴露狀況及其相關因素、預防措施的研究進展[J].全科護理,2017,15(6) : 678-680.
2.陳萍,劉丁,南玲,等.醫(yī)務人員職業(yè)暴露與職業(yè)防護現狀調查[J].中國消毒學雜志,2020,37(3) : 213-215.
3.湯紫媛,吳安華,黃勛,等.湘雅醫(yī)院醫(yī)務人員感染性職業(yè)暴露情況調查[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20,30 (18) :2864-2868.
4.孫建,徐華,顧安曼,等.中國醫(yī)務人員職業(yè)暴露與防護工作的調查分析[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6,15(9):681-685
5.孫朝霞等.醫(yī)務人員血源性職業(yè)暴露后的心理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J].中國勞動衛(wèi)生職業(yè)病雜志.2019,37(11)
6.Belachew YB,Lema TB,Germossa GN,et al. Blood /body fluid exposure and needle stick /sharp injury among nurses working in public hospitals; southwest ethiopia[J]. Front Public Health,2017,5: 299.
責編|亦一 晗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