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08-11 11:05:40作者:佚名
參考消息網8月11日報道 《日本經濟新聞》8月9日刊登題為《全球化的前景——西方與中俄無法脫鉤》的文章,作者為日本經濟產業(yè)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竹森俊平。全文摘編如下:
突如其來的高通脹和俄烏沖突讓我們真切感受到生活變得艱難了。但如果回顧上世紀70年代以來的歷史就會發(fā)現,今天的局面還算不上“突如其來”。
始于上世紀70年代初的高通脹是金融政策理論框架的“第一次變革”與油價飆升兩個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美國在上世紀80年代前期降低了通脹率。時任美聯(lián)儲主席保羅·沃爾克通過強勢加息平抑了通脹預期。再看油價,上世紀70年代,不愿看到蘇聯(lián)影響力擴張的沙特為了幫助美國穩(wěn)定經濟,同意增產石油以抑制油價飆升,直到上世紀80年代油價暴跌為止。
始于上世紀80年代中期的低通脹時代與全球化大發(fā)展的時期重合。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后,中國經濟開始加速增長。亞洲新興經濟體也緊隨其后,這導致發(fā)達國家的經濟大變樣。
在與中國和新興國家的正面競爭中,發(fā)達國家的制造業(yè)開始衰退。亞洲的騰飛產生了巨大的消費市場,帶來了信息產業(yè)的飛速增長。從制造業(yè)向金融業(yè)、信息產業(yè)等服務業(yè)的轉型在美國引發(fā)了反全球化意識的高漲,也催生了國內政治動蕩。
如今,西方再次面臨治理危機。導致這一局面的原因有三。第一,在新冠疫情逐漸平息的階段,與需求相比供給恢復的速度略顯滯后,由此導致了商品短缺。第二,美國拜登政府推出巨額經濟紓困計劃,進一步導致需求“過?!?。美國的通脹率已達9%,市場對于通脹的預期已經形成共識。第三,在俄烏沖突期間,能源價格被大幅推高。
歐元區(qū)國家超過8%的通脹率主要源于能源價格飆升。但是受金融、財政一體化的影響,一旦加息,意大利等南歐國家的財政形勢將變得岌岌可危。
俄烏沖突暴露出美國的虛弱。拜登為尋求石油增產訪問沙特,卻拿不出足夠的籌碼,這使得外界懷疑沙特是否會聽命于美國。美國在阿富汗駐軍20年,倉促撤軍的拜登政府沒有表現出想要與沙特重建合作關系、謀求中東勢力均衡的意愿。
即使西方能夠放棄俄羅斯的能源,中國的產品也已經深深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想要重現冷戰(zhàn)時代那種經濟封鎖是非常困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