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08-16 08:40:34作者:佚名
20,1,7,4,27,看似毫無規(guī)律的5個數(shù)字,組合在一起,卻成為男孩被世界銘記的日子。
他叫葉沙,生命被永遠定格在16歲。
2017年4月27日,因突發(fā)腦溢血,葉沙離開了這個世界,然而,他的心、肺、肝、兩個腎和一對眼角膜,七個器官,分別捐獻給了七名急需器官移植的人。
因為葉沙,飽嘗病痛折磨的他們,重新獲得了生的希望。
2019年,關(guān)于葉沙的視頻在多個官方平臺被瘋狂轉(zhuǎn)發(fā),讓無數(shù)人感動到淚目。
葉沙
也因他,全國器官捐贈人數(shù)暴增。
葉沙去了,卻以另外一種方式“活”在了這個世界上,而我們也永遠地記住了葉沙。
猝不及防
“爸,我頭痛!”2017年4月26日中午十分,葉父突然接到葉沙的電話。
當時,葉父以為兒子是學習壓力大,休息得不好,再說,人吃五谷雜糧,哪有不頭疼腦熱的,所以他并未多想。
他像往常一樣安撫了一下兒子,讓他如果實在不舒服,就自己先回家休息一下。
可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舉動,竟讓葉沙失去了最佳救治時間。
此后,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葉父都活在深深的自責中,他總想著,如果當時自己第一時間接兒子上醫(yī)院,或許能改變一切。
可惜,如果只是如果。
那天葉父下班回到家,一進家門,就看見葉沙癱軟地躺在地上,人已經(jīng)昏迷,怎么叫都叫不醒。
葉父當時就慌了,手忙腳亂地背起葉沙就往外跑,隨后開車趕往離家最近的湖南省腦科醫(yī)院。
醫(yī)院
從家到醫(yī)院,短短10分鐘的路程,葉父葉母的心懸到了嗓子眼上,眼看著兒子的呼吸漸漸微弱,二人心急如焚。
好不容易到了醫(yī)院,掛急診、繳費,找大夫,葉父都是在混混沌沌中完成的,他腦子里只有一個念頭:“兒子的身體素質(zhì)一直很好,一定不會有事的!”
可是,當醫(yī)生給葉沙做完全面檢查后,卻給了葉沙父母一個不太樂觀的結(jié)果:葉沙顱內(nèi)出血,呼吸微弱,情況不太好。
葉沙父母一心想著葉沙還這么小,醫(yī)生就在跟前,他一定會沒事。然而,希望再美好,事情還是朝最壞的方向發(fā)展了。
4月27日早上7點20分,經(jīng)過一晚上的搶救,醫(yī)生遺憾地宣布葉沙腦死亡。
醫(yī)護人員向葉沙遺體告別
誰也沒想到,這個酷愛打籃球的16歲陽光男孩兒竟然會突然腦溢血死亡。
葉沙父母的心被掏空了,看著毫無生命體征的兒子,他們怎么都不能相信,身邊陪伴了16年的兒子就這樣離開了。
二人撲在兒子冰冷的身上嚎啕痛哭,中年喪子那種撕心裂肺的疼痛,恐怕沒有誰能感同身受。
葉父恨自己錯過了兒子最佳的搶救時間,可是明明前一天,葉沙還參加了10公里長跑;明明葉沙每天還在家做俯臥撐;明明從小到大,幾乎不吃藥的孩子,為什么會突然患?。?/p>
葉母則瘋了似的抓著醫(yī)生的胳膊,哭著求醫(yī)生:“大夫,請你再看看孩子,你再想想辦法,他才16歲??!”
可是,醫(yī)生也只能遺憾地搖頭,說著很抱歉。
葉父不肯放棄,問遍了所有醫(yī)生,可大家無一例外的告訴他:太晚了,根本不可逆轉(zhuǎn)!
葉沙父母
也是在同一時間,醫(yī)生建議:“葉沙很年輕,器官都在完美狀態(tài),可以考慮器官捐獻,這樣也可以讓孩子的生命得以延續(xù)?!?/p>
這一想法,立刻得到葉母的強烈拒絕,她抱著兒子的遺體,淚如雨下,一個母親又怎能忍心讓兒子死后,看不到全尸?
其實不只是葉母,在我國的傳統(tǒng)里,講究人去世后身體要完整。因此,雖然我國在2010年就設立了器官捐獻試點,真正捐獻的人卻一直寥寥無幾。
結(jié)果,半小時后,器官捐獻中心協(xié)調(diào)員孟風雨突然接到了湖南省紅十字會的電話,稱葉沙父母想咨詢器官捐獻情況。
當孟風雨小心翼翼地問起葉父改變決定的原因時,葉父只說了一句話:
“葉沙的夢想就是做一名醫(yī)生,救死扶傷,也許這算是幫孩子圓夢了!”
愛的延續(xù)
接下來的捐贈手續(xù)必須分秒必爭完成,因為從確定捐贈到給受贈人進行手術(shù),時間都不能太長:腎臟24個小時,肝臟12個小時,心臟只有6個小時。
器官捐獻中心協(xié)調(diào)員孟風雨
葉父接過工作人員拿來的文件,眼含淚水,用盡力氣,在每一個器官后面一項一項畫著對勾。
眼角膜捐了,心臟捐了,肝臟捐了,兩個腎臟也捐了,他知道自己每畫上一筆,就代表兒子的一個器官會被從身體里拿出來,比剜自己的肉都疼!
到了“肺”時,他的筆突然停頓了,抬頭看了眼葉母,問工作人員:“我可以留一個器官給孩子嗎?”
在場的人都能明白,葉父是不忍心把孩子所有的器官都摘除,他想要照顧葉母的感情,畢竟給孩子留下一個空殼的軀體,對于一個母親來說,實在太殘忍了!
葉母并沒有說話,只是緊緊地靠在葉父的身邊,身體微微發(fā)顫。
就在此時,一位工作人員說,有一個病人正在等待合適的肺源救命,也許葉沙的肺就可以。
那一瞬間,葉父沉默了。
幾分鐘后,葉父說:“還能救一個,那就不留了!”最終,他在葉沙可以捐獻的器官后面的空格里,都畫上了醒目的對勾。
器官捐獻表格
此時的葉沙,再也不屬于他一個人,他身體的器官們都將奔赴不同的地方。
那個接受肺的幸運者名叫劉福,當年50歲。
他是中國百萬農(nóng)民工中的一個,早年間為了生計,經(jīng)常奔波于建筑工地和礦井,長時間的繁重勞作,再加上工作環(huán)境中粉塵的污染,1998年他得了矽肺病。
這個病讓劉福時常感覺像有人拿鋼絲掐住了他的脖子,他多少次想著,但凡讓他暢快地呼吸一次,死了也值?。?/p>
昔日一同下井的20多個工友,全因這個病去世了,到了2013年,他就連走50米都十分困難。
幸虧家中還有賢惠的妻子不離不棄地精心伺候,才讓他有些活下去的勇氣。
然而,禍不單行,2015年妻子竟因意外離世,他也第一次接觸到了器官捐贈,聽醫(yī)生說妻子的器官能拯救其他人,這個憨厚的農(nóng)民工二話不說,在妻子的器官捐贈書上劃了勾,簽了字。
劉福和兒子
那次,妻子救了三條命。
處理完妻子的后事后,劉福再也沒有勇氣活下去,病痛的折磨加上失去妻子的巨大悲痛,以及無底洞一樣的醫(yī)藥費,讓他萬念俱灰。
他甚至都想好了去跳樓,可是他連樓道間那矮矮的墻都翻不上去。
幸好,湖南省紅十字會了解了他的情況后,不僅免除了他的手術(shù)費,還安排他住進了湖南省湘雅二醫(yī)院,這一住正好等到了葉沙的肺。
葉沙去世前年僅16歲,學校體測時,他的肺活量還是年級第一名。
他的肺鮮活無比、充滿生機,被移植到劉福身體內(nèi)后,劉福終于可以暢快淋漓地呼吸了,那一刻他幸福得淚流滿面。
當?shù)弥姆蝸碜砸晃?6歲少年時,七尺男兒號啕大哭,為自己的幸運,也為孩子的不幸,因為他也是一個有兒子的父親。
就這樣,陸陸續(xù)續(xù),葉沙的心臟、葉沙的眼睛、葉沙的肝臟、葉沙的腎臟都有了新的主人。
葉沙走了,卻留給了這個世界彌足珍貴的禮物。
更讓人沒想到的是,受捐贈者又用另外一種方式延續(xù)生命,傳遞溫情,開始了愛的接力。
一個人的球隊
葉沙生前是位開朗的男孩,學習成績優(yōu)異,還酷愛打籃球。
幾名器官受贈者得知這一信息后,決定替葉沙完成生前的愿望,和中國女籃打一場對決賽。
2018年,他們的機會來了。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為他們專門組織了一場公益活動,名字就叫做“一個人的球隊”,七名受贈者中有五名自愿參加了活動。
一個人的球隊
他們是飽受病痛折磨的一群人,卻因為葉沙,又燃起了生命的希望,擁有了生命中的光芒。
本來,受贈者的信息是受嚴格保密的,如果他們出鏡打籃球,意味著他們的隱私將曝光在閃光燈下。
可是,他們卻說:
葉沙已經(jīng)把身上的器官都捐了出來我們這點隱私還算什么,為了讓更多的人得到生的機會,我們愿意宣傳。
內(nèi)蒙古籃協(xié)主席巴特爾聽說他們的故事后,專門來指導他們集訓。經(jīng)過長時間揮汗如雨的苦練,五個人終于等到了為葉沙實現(xiàn)夢想的日子。
2019年1月27日,中國女子籃球聯(lián)賽全明星賽開賽,大賽專門安排了“一個人的球隊”和女籃隊員們進行了一場簡短的表演賽。
而與其同時,賽場上滾動的大屏幕也開始播放葉沙以及葉沙籃球隊的故事,隊員們的出場方式也別出心裁:
受捐者發(fā)聲
他們五人組成了“葉沙隊”,穿著特制的球衣,上面分別寫著20,1,7,4,27幾個數(shù)字,印著各自受贈器官的圖案,準時入場,拉手鞠躬。
隨后,他們代表葉沙在賽場上奔跑、投籃、流汗,盡管中國女籃一再讓球,五人笨拙的身姿也很難將球扔進筐里,但賽場上仍然不斷響起熱烈的掌聲,經(jīng)久不息。
人們在為他們的勇敢而鼓掌,也為葉沙以及家人的無私熱淚盈眶,籃球巨匠姚明也為他們的充滿活力的樣子起身叫好。
當賽事落下帷幕之后,媒體對“葉沙隊”和中國器官捐贈事業(yè)的報道也鋪天蓋地而來,很多人因為聽了葉沙的故事,陸續(xù)簽下了器官捐贈書,捐贈人數(shù)暴增。
然而,這并不是結(jié)局。
劉福等人接受了葉沙的器官捐贈后,也分別簽下了器官捐贈書,并且,劉福還在醫(yī)院當起了志愿者。
在今年6月13日,五名球員之一的周海不幸去世,就在他臨終前,他雙手艱難地指著自己的雙眼。
兒子輕聲地告訴他:“放心吧,爸爸,眼角膜可以捐,已經(jīng)通過評估了!”
按照周海的遺愿,他的眼角膜分別捐獻給了兩名眼疾患者,讓他們終于重見光明。
周海
值得一提的是,葉沙的奶奶去世后,也捐獻了眼角膜和遺體,遺體用于醫(yī)學院學生解剖學習
后,進行了火化。
骨灰一半灑在了奶奶深愛的湘江,而另一半葬在了孫子的身旁,他們以另外一種方式再次見面,又互相陪伴。
善意總能帶來更多的善意,真心總能換來更多的真心。
從捐贈者到受贈者,從受贈者再到捐贈者,愛始終在不斷延續(xù)。
葉沙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了世間的溫情,看到了生命并不會因死亡而終結(jié),他會以另外一種方式跨越死亡而存在。
通過葉沙的故事,越來越多的人對器官捐獻的偏見逐漸變少,開始主動捐獻自己的器官。
的確,如果可以用生命的余光點燃更多人的希望,可以讓自己的夢想以另外一種方式綻放,這又何嘗不可呢?
令人欣慰的是,如今,器官捐贈志愿已有490萬人登記在冊,也有4萬人成功實現(xiàn)捐贈,未來一定還會有更多,這條路上,愛會同行。
器官捐贈志愿人數(shù)
致敬每一位器官捐獻者,逝者永生,愛將不斷延續(xù)……
作者:維珊
編輯:剩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