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不卡,亚洲欧美日产综合在线网性色,思思久久精品6一本打道,综合视频中文字幕

    <sub id="dxmnt"><ol id="dxmnt"></ol></sub>

      1. 又貴又重的折疊機,到底值不值得買?

        更新時間:2022-08-17 18:05:28作者:佚名

        又貴又重的折疊機,到底值不值得買?

        文丨閆妍

        出品丨網(wǎng)易科技《態(tài)℃》欄目組

        當下,折疊機似乎成為了手機廠商們寒夜里的一線曙光,使得大家一擁而上。

        上周接連兩天,折疊屏手機市場迎來發(fā)布高峰,先是三星帶來了Galaxy Z Fold4和Galaxy Z Flip4;隨后摩托羅拉發(fā)布了razr 2022,最后小米的折疊屏新機MIX Fold 2也在雷軍年度演講中重磅登場,折疊屏在手機圈的熱度再被引爆。

        毫無疑問,智能機廠商將折疊機當作了下一個機遇。

        據(jù)了解,全球首款折疊屏手機是在2018年10月由柔宇科技打造,而后,2019年2月三星、華為折疊屏手機相繼問世,折疊屏市場的大門才真正開啟,緊接著其他手機廠商小米、OPPO、榮耀、vivo等也逐步跟進。

        但另一方面,誕生近四年,折疊屏手機的市場滲透率仍然式微。

        IDC最近公布的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在國內智能手機折疊屏細分領域,出貨量只在110萬部左右。一般來說,大型手機廠商全年出貨量在7000-8000萬臺,頭部廠商甚至可以過億,對比而言折疊屏手機的出貨量算得上微乎其微。

        8月12日《開聊》直播邀請到了怒喵科技創(chuàng)始人兼CEO李楠、愛回收高級總監(jiān)田牧、網(wǎng)易手機頻道主管吳波,一起聊聊“折疊機”,以及這個話題背后關于折疊機的價格、實用、保值等問題。

        一、“未來折疊機市場會出現(xiàn)大量激進的跟隨者”

        《開聊》:三星、moto和小米最近都相繼發(fā)布了折疊屏新機,對此大家的看法和感受是怎樣的?最感興趣的是哪一款?

        李楠:今年整個手機市場的銷量下跌其實非常嚴重,折疊屏賽道是里面為數(shù)不多的增長,而且是高端機的增長,所以各大手機廠商平臺都對此很重視,我們今年能看到大量的手機品牌都在發(fā)布折疊機,而且蘋果應該也在準備當中。

        吳波:我這邊是做手機新品評測,最近發(fā)布小米、三星和moto發(fā)布的新機這兩天都有體驗,可以簡單給大家分享一下幾款產品的使用感受。

        首先,moto的razr 2022,這一代產品相比上一代進步蠻大。第一,針對大家吐槽比較多的鉸鏈、進灰等問題都進行了調整,另外外屏也比之前變大了,整體感覺進步較大。其次,moto這次價格給到的非常有誠意,5999元起,這個價格應該是目前市面上量產的折疊屏里價格最便宜的。

        小米的第一代折疊機,給我的感覺很像一個半成品,感覺可能當時推出的比較著急,整體的硬件設計和使用體驗,都不在小米的水準上。這次的小米MIX Fold 2,摸過真機后,感覺進步非常大,整體折疊屏做得非常輕薄,重量也進行了優(yōu)化,包括它的內外屏尺寸,針對大屏做得軟件適配,還有優(yōu)化體驗等方面,覺得都還不錯。價格8999元起,其實也比較有優(yōu)勢。

        最后,是三星的Galaxy Z Fold4和Galaxy Z Flip4這兩款產品,我整體感覺其實和上一代區(qū)別不大,好像就是升級了些芯片,然后電池容量和整體重量有了一點變化,其他方面沒有太明顯的改變。

        田牧:我對于小米MIX Fold 2的印象還蠻深的,尤其是它把折疊屏的薄厚程度做到了這么薄,基本上就是一個type c接口的程度,從感官上讓折疊機告別了“又厚又重”的使用體驗。

        《開聊》:面對市面上各種折疊屏手機,是否會考慮購買?買或不買的理由分別是什么?

        李楠:我買過三星的fold2,其實目前折疊機真正的核心技術還是在三星手里,我當時買來其實是為了送人,它的大小和使用體驗都不錯,我覺得這是目前最成功的一個案例,也是對于普通人接受度最高的折疊機。另外,華為的大屏折疊機是除了三星之外銷量最好的,這兩個應該是整個折疊屏的先行者,也是最受認可的。

        后續(xù)一定會出現(xiàn)大量的、非常激進的跟隨者。三星和華為在折疊屏市場的銷量是壓倒性的,后續(xù)的玩家在基礎上要不停的給你講出更多的故事,比如我可以做得更薄,我的鉸鏈是鈦合金的等等,但折疊屏最根本的技術源頭還是在三星手里,這是我們目前不可避免要承認的事實。

        《開聊》:折疊屏是手機廠商創(chuàng)造出來的新故事,還是有其具體的實用性?不管翻蓋、內折還是外折,折疊機對于消費者而言費用不可的場景在哪里?

        田牧:折疊機給我的第一個最深的感覺,其實是好玩。大家可以自己去感受一下,它的翻折給人的感覺是相對有新鮮感的。從辦公場景來講,折疊屏可以實現(xiàn)更方便快捷的辦公操作,比如要拿手機去修改什么東西,折疊屏可以讓它變得更大、更清晰。我覺得這是兩點吸引我去購買的原因。

        吳波:折疊屏最開始打的概念其實就是平板、手機二合一。比如,在看電影或玩游戲的時候,大屏帶來的優(yōu)勢是六點幾英寸的手機所無法匹敵的。而在我不需要大屏的時候,還可以切換會小屏,我覺得這是真正吸引用戶的一個點。另外,這個屏可以折,對于很多用戶而言可以滿足新鮮感和虛榮心,有它先天的優(yōu)勢存在。

        《開聊》:中國更多的用戶真的會為新鮮感買單嗎?

        李楠:中國長期以來都在討論性價比的問題,就是花多少錢要買來多少功能,但其實手機早就過了這一階段,所謂的功能增加并不能帶來真正的興奮。其實,很多人已經(jīng)厭倦了今天無聊的手機行業(yè),發(fā)一個新品就改個攝像頭排列這種狀況,市場里總有2.5%的人,愿意為了與眾不同而支付。折疊屏能夠起來的一個重要理由,就是因為非折疊屏太無聊了,我們需要點新鮮的東西,即便這個東西沒什么真實功能,但它有情感價值,情感價值也是產品的一個很重要因素。

        第二點,在功能上,我們可以在大屏上做更多任務,可以在微信里拖著圖片到圖庫里,也可以拖拽文檔到微信里,折疊屏能帶來實現(xiàn)更多任務的可能性,這是真正的功能價值。

        其實,我們在做產品定義的時候,會去考慮,帶給用戶什么東西的時候,我損失了什么?付出的代價是否合算?現(xiàn)在,為了實現(xiàn)多任務,我們的損失是做出來的東西太厚,這其實是不合算的。我相信之后折疊屏的厚度還能繼續(xù)優(yōu)化,小米已經(jīng)做得很薄了,但其實還可以做得更薄。真正有用的多任務,不用厚度來做交換,那么折疊屏就能獲得更大的市場,我相信會有更多的人愿意購買。

        《開聊》:目前OPPO、vivo、華為、小米、三星都推出了折疊機,大家之間到底有什么差別?

        吳波:市面上的一線廠商里,除了蘋果,其他廠商全都已經(jīng)推出了各自量產的折疊屏手機。但各家產品的區(qū)別到底有多大?說實話我覺得區(qū)別不算大,更多是品牌影響力帶來的附加值,或者是對這個品牌是否有認同感。

        從價格層面來看,大家都差不太多,大致在八、九千到1萬元。體驗上,三星算是第一家把柔性屏研究出來的廠商,本身也是柔性屏的供應商,我覺得這是一個比較明顯的優(yōu)勢,無形中技術有加分。但整體上,我覺得大家玩法都在探索過程中,目前來看都是大同小異。

        《開聊》:目前折疊屏手機包含著對折、外折、內折三種形態(tài),還有如此眾多的品牌和概念,對于想要購買折疊機的用戶而言,選購時一定要考慮的因素有哪些?

        李楠:我個人建議,選購折疊機要從三點去觀察。第一就是屏幕,選擇屏幕有一個簡單暴論,就是不用三星的全不行,因為柔性屏是折疊機的核心科技,這里面做得最好的是三星。

        第二關注點實際上是軟件。選購大屏最主要的是體驗多任務交互,但第三方APP的適配是個非常復雜和困難的過程,那么誰能在軟件適配上做得更好,這是個很重要的點。其中,我強烈建議大家關注兩個品牌,一是華為,因為鴻蒙系統(tǒng)的交互很多是通過H5來實現(xiàn)的,天然帶有跨APP的交互能力。二是蘋果,因為蘋果是封閉系統(tǒng),可以強制性要求APP store的開發(fā)者去適配它的多任務交互,如果蘋果出了折疊屏,我相信它的多任務交互、拖拽等會實現(xiàn)的比較好。

        第三點是鉸鏈,在折疊機市場里面鉸鏈是個比較重要的點,正經(jīng)品牌大家都不會做得太差。

        二、蘋果為何遲遲不推折疊機?

        《開聊》:目前主流的安卓廠商都已經(jīng)推出折疊屏手機,甚至三星Fold系列都出到第四代了,唯獨蘋果還在觀望,如何看到蘋果遲遲不推折疊屏這件事?

        李楠:我覺得還是領導人的風格,Tim Cook這個人更新新品類就很慢,汽車搞了那么就,然后頭顯也搞了那么久,蘋果就不太會很激進。比如,蘋果不是第一個做耳機的,也不是第一個做手機的,更不是第一個做平板的,但是蘋果仍然能贏,都可以做到后發(fā)制人,這是這個品牌的特征。

        其次,蘋果的PAD是非常成功的,如果貿然推出折疊屏,可能也會有自己打自己的這種擔憂的,所以他也沒有必要那么激進。

        我個人相信蘋果有這個技術實力去做折疊屏產品,比較期待蘋果上來就把折疊屏上半部分直接干成一個很薄的單層,就是把今天折疊屏手機的上半部分直接削掉,其實蘋果是有能力做到這一點的。

        田牧:我同意李楠老師的觀點,蘋果自己有PAD的體系,然后再去做一個更大屏的手機體系,左右互搏會非常難受。蘋果系統(tǒng)和果粉的綁定性太強了,其實無論它什么時候去做折疊機,對它來講勢能都在,可能早一點晚一點,對蘋果而言沒那么大的關系。

        《開聊》:如果蘋果后面出了折疊機大家會買嗎?

        李楠:我是果粉,肯定會買。

        田牧:我也會買,其實大家對于蘋果出折疊機還是非常期待的。

        《開聊》:比起還在觀望的蘋果,為什么國產手機廠商都已經(jīng)ALL IN折疊屏?對廠商而言,折疊機的角色和作用是怎樣的?

        吳波:我的一個觀點是,他們倒不是真的希望能賣出去多少手機,當然能賣更多那更好,但更多的是廠商想要向外界去展示一下自己所謂的肌肉。你三星、華為能做折疊屏,我小米、OPPO、vivo一樣能做,甚至某些方面做得比你更好。

        田牧:我也同意這種觀點,確實是一個秀肌肉的過程,就像很多車廠要出概念車一樣,可能未必說要量產或者一定要賣出去多少,但一定是告訴大家就是我有這個能力,然后我能把這個產品做得非常好。

        另外,我覺得大家是想要做一個鋪墊,就像李楠老師說的,直板手機已經(jīng)用了很多年了,越來越多人覺得不新鮮了,大家需要去找到未來市場的增量,提前去做一些布局,或者是把產線跑一跑,為將來做更大生產的時候做下鋪墊,我覺得也有這個層面的原因。

        李楠:我說點手機行業(yè)內部一些“政治不正確“的事情,第一點,其實有的時候,手機廠商的產品經(jīng)理也很菜,他們也是會跟風的。他們看到華為、三星的折疊屏賣得很好,竟然有幾十萬的銷量,他們自然就會跟風。

        第二點,你會發(fā)現(xiàn)國產折疊屏手機的價位非常接近iPhone了,也就是高端機的價格,實際上這給所有國產手機廠商提供了一個叫做跨級壓制的機會,就是我用直板機跟IPhone打不過,現(xiàn)在我有了用折疊機跟你打的機會。所以,對于對高端機感興趣的手機品牌來說,折疊機市場會是他們感興趣的。同樣的價錢,你是買萬年不變的iPhone14?還是買我這可以折一折的新機型?產品的說服力會更強。

        《開聊》:我們觀察到了一個現(xiàn)象,目前市面上給自家折疊屏產品請代言人的廠商,其實屈指可數(shù)。一方面智能機廠商將折疊機當作了下一個機遇,但另一方面對于折疊機產品做出的市場投入?yún)s很有限,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矛盾?

        李楠:實際上,如果折疊屏手機的單款銷量沒有達到50萬部以上,基本上就一定是賠的。大家入局一是因為看到了折疊屏真正的增長,另外一點可能是想布局與IPhone高端PK的機會。但事實上,目前除了三星和華為建立起了一個良性循環(huán),其他品牌都是賠的,所以一定是在控制投入的情況下推進這個產品線,然后期待有一款產品真正突破一個盈虧平衡點。

        一、“未來折疊機市場會出現(xiàn)大量激進的跟隨者”

        《開聊》:二手手機生意或已經(jīng)成為激活手機市場的關鍵因素。目前,折疊機的保值率是怎樣的?市場回收情況如何?

        田牧:從保值率來看,折疊機我覺得還是不錯的,保值率是在75%—80%之間。我記得品相比好的三星fold回收價其實是在5000多,它的零售才8000多。從這個數(shù)據(jù)來看,我覺得保值率真的還是不錯的。

        《開聊》:未來有給予折疊屏舊機更高的估價或補貼的可能性嗎?

        田牧:我們還是把折疊屏歸成手機品類的一種,其實我們在大促節(jié)點的一些加價和補貼是比較統(tǒng)一的,目前單獨針對折疊屏的加價活動比較少。如果將來比如說它的銷量會很大,或者說利潤比較高的時候,可能會有單獨的一些補貼活動。

        三、折疊機要普及,哪些難關需要過?

        《開聊》:折疊機的價格什么時候能降下來?要降到什么程度才能成為主流?

        李楠:手機市場在我們行業(yè)內是要把它進行分級的,我們認為以蘋果為主的高端機市場大概占整體市場的20%;主力市場的價格空間是2000~3000左右,占40%到50%;再下面就是千元機。這是我當年手機行業(yè)的狀況,大概存在這三個檔次。

        然后,我認為今天折疊屏手機是進入了可以跟iPhone做PK的價位檔次,有機會拿下整體20%市場中的份額。所以大家還很激動,因為覺得我進入了一個真正有市場意義跟價值空間的價位段。但你說未來這能多便宜,我跟你說這幫人絕對有能力把這玩意干到3000,只不過是未來某一個時間點的問題。

        中國最不缺“卷”的手機品牌,只是什么時候會發(fā)生這件事情而已。今天用折疊屏手機的人都不差錢,但如果用舊了你真的在乎二手保值率,那么你一定在一年內出掉。

        《開聊》:除了價格門檻外,折疊屏需要解決的問題還有薄厚度,產品變薄的過程依然在過程中,未來還有可改善的空間?

        李楠:單側超薄肯定是未來趨勢,只是目前還有一些技術障礙,但一定可以克服,換而言之,今天的折疊屏還能再削薄一半,這個我是高度相信的。然后,其實Kindle有一些彩色墨水卷軸的樣品,等于是抽拉的形式,這也是有可能性的,其實折疊屏的整個技術升級路徑還是可以期待的,我們還可以做到更薄更輕。

        田牧:我覺得從技術角度來講,國內手機廠商最不缺的就是技術攻堅能力。另外,我覺得以后大家可能不用type c了,或者說不用充電插口了,而是使用無線充,其實如果這樣的話,不僅提升了便捷程度,對于折疊機而言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開聊》:折疊機好像陷入了一個硬件廠商狂熱,但軟件大佬擺爛的一種狀態(tài),目前很多折疊機的軟件適配沒有做好,原因在哪里?態(tài)度為何冰火兩重天?

        李楠:我們叫做硬件創(chuàng)新的軟件適配,這是個整個行業(yè)的經(jīng)典問題,然后經(jīng)典問題的答案也很簡單,當年適配配屏下指紋觸摸、適配劉海屏、適配打孔屏、適配15:9的特殊屏幕比例等等,都出現(xiàn)過這個問題。然后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你沒有用戶量,所以人家不管你。

        然后當你單款銷量突破500萬臺,那個時候就有人管你了。所以我不認為這是一個循環(huán)問題,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只要你的單款銷量達到爆款,或者你的用戶特別有錢支付能力非常強,那么自然就會有越來越多的生態(tài)玩家來給你做適配了。

        田牧你沒有量的時候,其他人是沒有動力去給你做適配的。因為,我花了同等的人力和研發(fā)成本,然后適配出來可能就幾十萬人在用,對于軟件廠商而言,它的投入回報率比較低。

        吳波:我比較贊同兩位嘉賓的觀點。其實,說白了就是一個軟件開發(fā)廠商,無論是大廠還是小廠,他本身要養(yǎng)一群人其實也挺不容易的,即便你是一線廠商,但如果說你的量只一年賣個十幾、二十萬臺的體量,我如果真的去做一個適配,性價比非常低。

        這也從側面能夠反映出,如果蘋果去搞折疊屏的產品,起碼千萬用戶量起步,而且是全球范圍內的,我覺得不用蘋果來打招呼,多有軟件商都會加班加點拼了命的去做相關適配,因為他也想要在蘋果生態(tài)里賺取他的利益,這其實就是很現(xiàn)實的一個問題。

        《開聊》:那么我們能不能做這樣的推導,如果有一天蘋果入場折疊屏,那么這個事情跟其他的手機廠商就沒什么太大關系了?

        李楠:蘋果沒進場的時候,就像當年的三星galaxy note一樣,可以先去獲取一些有錢的喜好大屏的忠實用戶。當你了解我的品牌,熟悉我的產品和軟件之后,可能就會有一定的用戶存留比例。換言之,就是蘋果沒來大殺四方的時候,是最有可能圈地然后留下一塊地的時候。

        當然,也的確會出現(xiàn)蘋果一旦殺入,我們搞得一堆用戶變得越來越老、越來越有錢的之后,他們全去買蘋果了。但這個經(jīng)典問題還有另外一個經(jīng)典答案,就是老子降價。用更便宜的價格去獲取那些還沒有體驗這些東西的用戶。手機行業(yè)確實有一個非常尷尬的狀態(tài),導致整個行業(yè)百分之七、八十的利潤都被蘋果拿走了。

        但如果你不能在軟硬件整合和產品創(chuàng)新能力真正超越或者打敗蘋果的話,你就必然面臨這種選擇,這個行業(yè)從大屏、從高性能等等已經(jīng)經(jīng)歷過類似的循環(huán),折疊屏也很有可能是類似的循環(huán),你沒來的時候我有一定的存留,你來了之后我賣得更便宜。

        《開聊》:除了降價外,手機廠商們還有哪些方法推動折疊屏的快速發(fā)展?

        李楠:想要推廣新品類或者新形態(tài)產品的普及,除了價格便宜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很重要的點,叫做殺手級應用?;谡郫B屏的多任務特征創(chuàng)造出殺手級應用,這是一個很關鍵的東西,比如說微信等等,能不能做一個充分釋放折疊機大屏的多任務能力的聯(lián)合版本發(fā)布。我相信這種東西所帶來的體驗,有可能會讓大家更愿意支付更貴的價格去購買折疊屏。

        田牧:我覺得或者我們再往大說一點,就是從工業(yè)設計上出現(xiàn)一些新的變革辦法,比如我個人使用的話,我對于翻蓋折疊的形式還是情有獨鐘,所以我可能會去因為翻蓋去買moto這款機器,如果折疊屏能打透不同人群的需求的話,其實還是可以搶占一部分市場的。

        《開聊》:目前折疊機的出貨量相對較少,最直接的問題是大眾不買單,當下階段手機廠商針對這個問題要如何破局?

        李楠:我覺得是降低價格,增加可用性,然后做得更薄以及解決折痕問題,我相信這些問題他們一定會做,這是線性的,我們都不用操心。我覺得三星fold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提示,就是手機的情感價值和時尚的方向,都是折疊屏破局的一個挺重要的方向。尤其是今天手機功能已經(jīng)過剩,大家對于科技進步不太興奮的時候,折疊屏會釋放更多的可能性。

        另一個我覺得還是要重視軟件,重視軟件在大屏上真正多任務的好處,不能只考慮硬件,這也是一個比較有效的低成本思路。

        田牧:我覺得除了把手機當作一個功能性硬件角度來看,其實它也能是一個時尚單品,具有硬件功能配置的時尚單品,這個角度其實是一個新思路,就是能夠把當年美圖在做的一些事情一樣,把它變成一個裝飾品,更多的去滿足用戶情感上的價值追求。

        另外一個建議其實是交互,可能大家都是辦公人群,我很期待如何讓工作的效率和辦公的便捷度變得更好和更高效。

        本文標簽: 折疊機  手機  三星  摩托羅拉  柔性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