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08-26 17:20:15作者:未知
8月22日,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警方援引《反恐怖主義法》,對前總理伊姆蘭·汗提出起訴。據巴基斯坦媒體報道,巴基斯坦政府已經簽發(fā)了對伊姆蘭·汗的逮捕令。盡管伊斯蘭堡高等法院于當日下午宣布允許伊姆蘭·汗在72小時內獲得保釋(此后將出庭),但此舉引發(fā)的軒然大波,正在迅速發(fā)酵。
自8月21日晚間起,隨著伊姆蘭·汗領導的正義運動黨在社交媒體發(fā)起呼吁,數百名支持者聚集在伊姆蘭·汗的宅邸外,揮舞著正義運動黨的旗幟,高喊口號,甚至在宅邸門口“安營扎寨”,以表示對這位前總理的支持??棺h民眾與警方的對峙令現場氛圍一度有些緊張,另一方面,正義發(fā)展黨的高級領導人正在發(fā)動更多擁躉前往伊斯蘭堡,甚至揚言“如果伊姆蘭·汗被捕……我們將接管伊斯蘭堡”。
伊姆蘭·汗
從罷免到起訴:伊姆蘭·汗與巴政府之爭逐步升級
伊姆蘭·汗陷入司法囹圄的直接原因,是此前兩日他連續(xù)發(fā)表措辭極為激烈的講話。8月20日,在面對超過兩千人的演講中,他表示伊斯蘭堡的高級警官和一名女法官逮捕了其親信助手沙巴茲·吉爾,并對其實施酷刑,發(fā)出了“我們不會放過你們的”警告。21日,他更在另一場集會中進一步批評司法機構為政治對手效力,甚至強調警方受到了“中立派”(巴基斯坦軍方機構的委婉說法)的指使,采取針對正義發(fā)展黨的行動。
對于伊姆蘭·汗的犀利言辭,巴有關部門予以強硬回應。巴電子媒體監(jiān)管局在聲明中稱他持續(xù)發(fā)表“對國家機構的挑釁性言論”,提出“毫無根據的指控”,并“散布仇恨言論”,“不利于維護法治,還可能擾亂公共和平與安寧”。巴司法部門將他與“恐怖主義”聯(lián)系起來,更是將伊姆蘭·汗與巴現政府數月以來的矛盾激化、升級展現在公眾面前。
事實上,自從今年4月成為巴基斯坦首位被國會罷免的總理以來,伊姆蘭·汗并沒有告別政治舞臺,相反,他志在卷土重來的決心使得其與巴政府的爭端愈演愈烈、持續(xù)加碼,引發(fā)了一樁又一樁公共事件。被迫離開總理府后,伊姆蘭·汗多次聲稱自己是被美國主導的陰謀所罷免,而現總理夏巴茲·謝里夫領導的繼任政府更被他指責為不折不扣的“進口政府”。
伊姆蘭·汗
與此同時,伊姆蘭·汗和正義運動黨在巴基斯坦全國發(fā)起巡回抗議示威活動,批評謝里夫政府得到美國勢力支持、其“穆斯林聯(lián)盟(謝里夫派)”[簡稱穆盟(謝派)]收買議會席位,要求新政府立即解散,重新舉行大選。此外,他還將炮火對準軍方,認為后者也參與了針對自己與正義運動黨的“政治迫害”。
伊姆蘭·汗在全國范圍內的造勢,當然不是為了發(fā)泄自己被罷免和對新政府的不滿,其目的在于通過抗議匯聚支持者的士氣,提升自己的支持率,為下次大選卷土重來做好準備。7月17日,在旁遮普省議會補選中,正義運動黨以接近47%的得票率拿下了20個補選議席中的15席,使得該黨及其盟友在旁遮普省議會中的席位數達到過半的188個,事實上終結了穆盟(謝派)在該省的執(zhí)政地位。
這次“地方補選”的勝負逆轉,具有標志性意義:旁遮普省是謝里夫總理家族扎根超過百年的“根據地”。謝里夫總理的哥哥納瓦茲·謝里夫便擔任了旁遮普省首席部長,之后三度擔任巴基斯坦總理。謝里夫本人則是三度擔任旁遮普省首席部長,如今成為總理。其子哈姆扎·夏巴茲在此次補選之前,便是該省現任首席部長。
在長期被視為穆盟(謝派)理應輕松獲勝的旁遮普省,伊姆蘭·汗震驚了其對手,也證明了自己持續(xù)攀升的支持率。綜合近期的各路民調,正義運動黨的支持率正在反超穆盟(謝派)。正因為如此,雙方新一輪的博弈,從旁遮普省首席部長爭奪戰(zhàn)打響:伊姆蘭·汗提名的候選人佩爾韋茲·埃拉希最初以186票當選,卻一度因為“違反投票規(guī)定”而被宣布其中10票無效,經過一番抗議與博弈,方才宣誓就職。
在謝里夫家族大本營贏得勝利,伊姆蘭·汗更加志在必得,表示“從這里(贏得旁遮普省議會補選)前進的唯一途徑是舉行自由和透明的選舉”,“任何其他方式只會導致政治不確定性增加和經濟進一步混亂”,呼吁謝里夫提前大選,以確定誰在國內更受歡迎。但后者堅稱在明年10月按期舉行大選。
伊姆蘭·汗一再高調的宣傳、鼓動,已經令巴政府感到頭疼,而其親信助手沙巴茲·吉爾對軍方“喊話滲透”的行為,更是觸碰了巴當局的禁忌:8月初,吉爾在私人電視頻道ARY古蘭經衛(wèi)視上,敦促士兵和軍官拒絕服從軍方領導層的“非法命令”,被巴司法部門指控犯下“叛國罪”,遭到逮捕。根據巴基斯坦法律,這一罪名可判處死刑。
巴政府對自己親信“下死手”,反而促使伊姆蘭·汗加碼抨擊政府,終于進一步激怒后者,以致于對他本人實施逮捕、禁言。只是現在看來,與政治博弈密切相關的司法行動,不僅沒有平息事態(tài),反而令國家局勢更加不明朗。
伊姆蘭·汗
政治沖突白熱化,國家安定更堪憂?
按照目前的司法程序,伊姆蘭·汗不僅要在法庭上接受訊問,理論上還有可能遭遇牢獄之災。然而這并不意味著巴政府與他政治沖突的結束,反而可能意味著更大動蕩的開始。
巴基斯坦資深媒體人、墨爾本大學高級講師納迪姆·馬利克指出,長期以來,現代政黨在巴基斯坦(尤其是穆斯林聚居區(qū))幾乎沒有根基,因此相對弱勢的各政黨都需要巴軍方的支持,與之結成聯(lián)盟。作為組織最嚴密的機構部門,軍方長期由旁遮普族與普什圖族主導。
受到特殊的歷史因素影響,巴基斯坦自1947年獨立以來,接近半數時間處于軍方直接統(tǒng)治或主導下。即使在民選政府時期,三軍參謀長的政治權力和影響力也不容小覷。在此期間,巴基斯坦歷任總理都沒能完成其五年完整任期,伊姆蘭·汗也是如此。
與此同時,巴基斯坦大大小小數十個政治世家,也持續(xù)影響著該國的政治生態(tài)。尤其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布托和謝里夫兩大家族曾先后多次領導巴民選政府,政治世家與軍方影響力相互交錯,多年來對巴政治局勢走向持續(xù)發(fā)揮不可或缺的作用。
事實上,承諾要打破這種“家族統(tǒng)治”,便是2018年伊姆蘭·汗競選上臺時喊出的口號,而他的勝選則被外界和對手視為“軍方支持”的結果。到了2022年他陷入罷免危機時,巴分析人士指出,已有跡象表明伊姆蘭·汗失去了軍方的支持,因此部分在2018年(在軍方支持下)加入其陣營的議員在信任案投票中反水,才有了謝里夫取而代之的結果。
成也軍方、敗也軍方,曾一度終結政治世家,卻又被后者挫敗……伊姆蘭·汗與巴現政府的政治沖突激化,一方動員民間力量,另一方運用國家機器,一旦針對前者的司法處置“擦槍走火”,那么用卡塔爾半島電視臺的話說,街頭暴力事件極有可能再次發(fā)生,甚至會引發(fā)類似斯里蘭卡的全國性動蕩。在這背后,伊姆蘭·汗及其所代表的社會力量,與傳統(tǒng)政治世家和軍方的沖突,才是影響巴國家安定的核心因素。
回顧伊姆蘭·汗四年來的經歷,一方面,照佩爾韋茲·埃拉希的說法,軍方沒有給伊姆蘭·汗學習政治和治理藝術的機會,導致他疲于應對通貨膨脹的困境,其施政不力也因此被放大,最終被始終針鋒相對的穆盟(謝派)及其盟友成功罷免。
另一方面,隨著社交網絡的迅速發(fā)展,民間輿論的迅速發(fā)酵、擴散,社會力量組織動員效率與能力的持續(xù)提升,軍方任何參政行為不僅前所未有地曝光于公眾并受其施壓,就連包括謝里夫在內的不同政治人物與各政黨,也更有勇氣公開點名批評軍方,進一步沖擊軍方參與其中的現有政治格局。
最近幾年,圍繞新生力量(伊姆蘭·汗和正義運動黨)、軍方和傳統(tǒng)政治世家[謝里夫與穆盟(謝派)]互動博弈的新現象,更是把這種新舊交錯、持續(xù)變化的政治局面演繹得淋漓盡致:前總理納瓦茲·謝里夫曾準備公開曝光軍方參政的行為;伊姆蘭·汗和部分退伍將軍甚至發(fā)起了反對軍方的社會運動;而軍方始終試圖維系自己的政壇影響力,而伊姆蘭·汗被罷免這一事實,證明了其實力與影響力依舊存在。
此外,處在變化與波動中的巴基斯坦,其國家穩(wěn)定正在遭受國內外環(huán)境新動向進一步的沖擊。美國從其傳統(tǒng)鄰居阿富汗撤軍、將重心轉移至“印太”,顯然不利于長期得到美國支持、資助的巴軍方,反而面臨著來自國際社會更多壓力。俄烏沖突持續(xù)半年,巴通貨膨脹已在7月超過24.9%,而在進出口不平衡、政治腐敗、工業(yè)化乏力等結構性問題制約下,巴政府面臨的經濟難題不減反增。
7月中旬,巴基斯坦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達成了60億美元的貸款援助協(xié)議,其中第一筆11.7億美元有望于8月底獲批入賬。但外援的落實與經濟壓力的緩解,基礎在于巴政治社會局勢穩(wěn)定。當務之急,在于妥善處理伊姆蘭·汗的司法問題,管控其與巴政府的矛盾,避免局勢升級、惡化。
(胡毓堃,中國翻譯協(xié)會會員、國際政治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