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09-12 10:32:52作者:智慧百科
假期剛結束,還沒來得及感慨孩子的興趣班和夏令營燒了多少錢,新學期的培訓班和學費賬單已經又擺在眼前了。
有娃以后,錢包永遠是空的,育兒的開銷單是滿的,算賬的手都是發(fā)抖的。
難怪有人吐槽,每個天真無邪的小孩,都長著一張吃錢不眨眼的臉。
養(yǎng)孩子,花錢真不是流水,而是洪水。
養(yǎng)大一個孩子需要多少錢?
前不久,#中國生育成本報告2022版# 登上熱搜,據報告估算,全國家庭0-17歲孩子的養(yǎng)育成本平均為48.5萬元。
上海以102.6w的“傲人”成本勇奪第一,北京則以96.9萬緊隨其后,與排位靠后的西藏的29.3萬元,貴州省的33.3萬元,隔著超3倍的差距!
可見,經濟條件越好的城市,父母在孩子的養(yǎng)育上越是不遺余力。
家庭收入水平,決定著在養(yǎng)育支出的比重。按收入水平區(qū)分,養(yǎng)育成本的差距著天壤之別:
占總人口 20% 的低收入組家庭 0-17 歲孩子的平均養(yǎng)育成本為 11.6 萬元; 占總人口 60% 的中等收入組家庭 0-17 歲孩子的平均養(yǎng)育成本為 39.5 萬元; 占總人口 20% 的高收入組家庭 0-17 歲孩子的平均養(yǎng)育成本為 120.8 萬元。
貧富懸殊的差距,不僅體現(xiàn)在家庭收入,更體現(xiàn)在為下一代的付出中。
但這種付出的差距,也讓“寒門再難出貴子”的現(xiàn)象,在現(xiàn)實中越來越明顯。
養(yǎng)娃那么貴,錢都花哪了?
沒結婚的小年輕很難想象,養(yǎng)育一個孩子到底能有多燒錢?
《西虹市首富》中有個深戳父母心的經典情節(jié)——新婚夫婦準備將繼承的300億財產全部捐出去,可就在準備簽字之際,肚子里的孩子踢了一腳,讓他倆想到得留點養(yǎng)娃基金——“不用多,夠養(yǎng)活就行?!?/strong>
結果,不算不要緊,這一算賬,養(yǎng)個娃可不簡單:從月嫂、尿不濕、奶粉,到鋼琴、游泳、輪滑、家教,再到孩子戀愛、結婚、房子、裝修、買車……
孩子一生下,尿不濕、奶粉、各種輔食; 孩子長大了,各種特長班都得學; 兒子搞對象要送女孩子小禮物,這錢要留; 結婚得辦婚宴吧,萬一丈母娘獅子大開口,彩禮又是一大筆錢; 婚房不能離城區(qū)太遠,裝修要綠色環(huán)保,還得買個小汽車……
從天亮算到天黑,幾十米長的開銷清單,讓看電影的觀眾都倒吸了一口氣——“原本以為是部純喜劇,結尾卻這么扎心?!?/strong>
只有養(yǎng)了娃才能深刻體會,孩子才是一個家庭最大的奢侈品。
吃喝拉撒睡,衣食住用行,每個孩子的成長都離不開金錢的供養(yǎng)。
《中國生育成本報告2022版》中顯示,在養(yǎng)育孩子的成本中,懷孕、分娩、坐月子,加上三歲前的養(yǎng)育成本只占據了總成本的16%。
雖然奶粉、尿褲、輔食、衣服、玩具、小推車看起來樣樣都是錢,但跟三歲后的教育成本一比,則是小巫見大巫了。
三歲后,吞金獸才真正開始爆發(fā)威力。
各種早教班、興趣班、補習班,挖空一切心思,拋出口號:“贏在起跑線上!”用赤裸裸的危機感,激發(fā)父母的恐懼和焦慮,掏空父母兜里的人民幣。
過來人用血淚史總結出來的規(guī)律:孩子越大,開銷越大;碎鈔的速度基本和娃的年齡增長成正比。
為了趕上“雞娃”這趟列車,父母們前仆后繼地砸入重金。賺錢的速度滴滴嗒,花錢的速度卻是嘩啦啦。辛苦搬磚賺來的工資,一轉身就交到老師的手里。
嘴上說著“快樂童年”,心里卻不踏實。當看到別人的孩子琴棋書畫,樂高編程,游泳舞蹈,樣樣精通,唐詩宋詞,倒背如流,自己的孩子卻只會滿小區(qū)瘋跑,哪個家長又真能耐住性子繼續(xù)談論詩和遠方呢。
于是,“一切為了孩子”,各種興趣班,補習班,不計成本,傾囊而出。砸下去不一定有聲響,但不砸就連水花都沒有。所以萬千父母依舊心甘情愿,趨之若鶩。
與其說為了“雞”出成果,不如說為了換個安心。
“一切為了孩子”,一切的背后滿是焦慮。
2021年央視發(fā)布的《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報告中顯示,教育培訓支出儼然超過了住房支出,成為家庭中最大的開銷。
去年暑假,一篇名為《北上廣深中產暑期養(yǎng)娃攻略:流水支出 2 到 5 萬是標配》的文章就曾火遍朋友圈。
“一年開銷至少在20萬,語數(shù)英一門課的輔導費,一年在一萬以上。如果是一對一則更貴,一次是600元,每次2個小時。三門課的補習成本就是5萬。 再加上網上的外教口語課,一次120元左右,25分鐘一次,周末的SCRATCH編程課,以及羽毛球課,鈔票像水一樣嘩嘩往外流?!?/blockquote>難怪有網友調侃:中產到破產之間只有一個暑假!
“再窮也不能窮教育”的口號下,穿著最便宜的衣服,給娃報著最貴的班,成了許多中年老母親無處訴說的心酸。
即便表面是風光無限,月薪三四萬的企業(yè)高管,卻連買條五百塊的裙子都不敢下手。只因身后的碎鈔機戰(zhàn)斗力太猛,一到假期就馬力全開,就算“是金子,也總會花光的”。
小孩課表滿當當,大人錢包空蕩蕩——已然成了中國特色。
怪不得有人說:有小孩的中年人可以隨便罵,因為他們不敢辭職,背后的小孩永遠是他們不停掙錢的鞭策。
養(yǎng)娃不僅費錢,更費爹媽!
養(yǎng)娃很費錢,壓力山大下,也勸退了許多年輕人。
來看看把一個孩子撫養(yǎng)到18歲的養(yǎng)育成本,在各國占人均GDP的倍數(shù):澳大利亞是2.08倍,法國是2.24倍,瑞典是2.91倍,德國是3.64倍,美國是4.11倍,日本是4.26倍,而中國是6.9倍,僅次于韓國7.79倍,位居全球第二。
《報告》指出,倍數(shù)越高,意味著養(yǎng)育壓力越大,生育率往往越低。
反觀養(yǎng)育成本最高的韓國,生育率是全世界最低的,2020年生育率僅有0.84。
而我國近幾年的生育率確實逐步滑坡,拉響警報。2021年中國總和生育率僅為1.15,不僅低于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比嚴重少子老齡化的日本還低不少。如果繼續(xù)下降的話,就意味著人口負增長時代的到來。
而育兒成本奪得“天花板”席位的上海,出生率從自1990年起至2019年,整體處于下降趨勢(并非連續(xù)下降,部分年份有上下浮動),2020年上海的生育率僅有0.74!
在中國“傳宗接代”情節(jié)如此濃厚的國家里,如今民眾的平均生育意愿(理想子女數(shù))卻幾乎是世界最低的。
根據經合組織的數(shù)據,絕大部分國家的平均理想子女數(shù)均超過2個,而多次生育意愿調查結果表明,中國人的平均理想子女數(shù)均低于2個。
這是難以想象的,顛覆性改變的根源是——養(yǎng)兒太南南南南了。
養(yǎng)育壓力對生育率的影響,已然成為各國政府做戰(zhàn)略部署時,愈發(fā)重視的問題?!半p減”政策的推行,也不藏著為了降低養(yǎng)育壓力,提高生育率的影子。
因為養(yǎng)娃的壓力過大,年輕一代真就不愿意生了。
而造成年輕人不愿意生孩子的原因中,開銷大只是其一;精力有限,沒人照顧;學業(yè)競爭太大,內卷太累;追求自我人生的價值,不愿意被捆綁;均是原因。
如何破局?還需要整個社會多方的努力和改變。
其實,養(yǎng)娃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還來自于父母的焦慮。
在雞娃成風的時代氛圍下,企圖用金錢堆砌出教育堡壘,來緩解不安。卻忽視了鋪滿鈔票的養(yǎng)育之路,盡頭并非就是登上精英的殿堂。
實際上,天價養(yǎng)娃并不是教育成功的捷徑。
物質上的富養(yǎng),忽略了太多東西,容易窮了孩子的心。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無可厚非??墒蔷裆系母火B(yǎng),讓孩子性格陽光,心態(tài)平和,擁有堅毅勇敢的韌勁,富足豐盈的內心,才是培養(yǎng)一個“成功”孩子,贈與他們“安穩(wěn)”人生的最重要籌碼。
如果說養(yǎng)娃最必不可缺的成本,一定是陪伴。
那才是無法用數(shù)字估量的無價之愛。
本文系授權發(fā)布,F(xiàn)rom 藍橡樹出國留學,ID:GoGobalx。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INSIGHT視界 誠意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