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09-12 14:06:19作者:智慧百科
Pine 發(fā)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眾號 QbitAI
螃蟹不僅能吃,它的殼還能做電池,還是可生物降解的那種。
這是手握9篇Nature、Science正刊的華人小哥胡良兵的最新研究成果,目前已經(jīng)在Matter雜志上發(fā)布。
傳統(tǒng)的鋰離子電池中,聚丙烯和聚碳酸酯隔膜需要長達數(shù)百數(shù)千年時間才能夠被降解。
但蟹殼大家都知道吧,妥妥的可生物降解物質,用它做電池,就不用顧慮環(huán)不環(huán)保的問題了。
那蟹殼是如何做成電池的?不少朋友還是一頭霧水。
那就一起來看看吧。
使用蟹殼中的殼聚糖做電解質
蟹殼做電池,嚴格來講,是用蟹殼中的殼聚糖為原料制備出的致密化殼聚糖-鋅凝膠電解質。
在這個電池中,殼聚糖、致密化、凝膠電解質是最核心的。
先來說說殼聚糖,它是一種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主要來自于甲殼綱動物殼中的甲殼質(就是海鮮廢料)。
從微觀結構上來看,它是由甲殼素(也稱幾丁質或殼多糖)聚合而來的,下圖是它的化學結構示意圖。
可以看出,殼聚糖含有豐富的羥基和胺基,能夠和水形成氫鍵,從而使后續(xù)電解質中自由水的含量大大降低,更利于形成凝膠狀態(tài)。
再來說說凝膠電解質,它一般是用高分子材料制備得出的,而殼聚糖就是一種有機高分子聚合物。
與傳統(tǒng)的隔膜-電解液相比,凝膠狀態(tài)使得電解質擁有良好的離子導電率,可以保證電化學反應順利進行。
并且因為凝膠電解質本身就具備一定的柔性,能夠讓它在構建柔性儲能器件方面更具優(yōu)勢。
總結下來就是,凝膠電解質的化學和結構可調(diào)性使其在制備多功能器件方面更有潛力。
因此,使用凝膠電解質電池是未來的一大趨勢。
解釋完殼聚糖和凝膠電解質,那鋅離子是如何與殼聚糖形成凝膠電解質的呢?
這時候,羥基和胺基就發(fā)揮作用了,殼聚糖的羥基和胺基會在氫氧化鈉溶液中與鋅離子形成配位,生成殼聚糖-鋅膜。
要讓其成為凝膠態(tài),還要對其進行致密化操作,通俗來講就是脫水。
若不對殼聚糖-鋅膜進行致密化脫水,其中的水就會導致鋅不受控制地沉積,形成苔蘚狀枝晶,而這往往不是理想的沉積狀態(tài)。
進行致密化后,不僅能夠讓鋅在負極形成理想化的沉積狀態(tài) (平行六邊形晶體),還能夠將電解質限制在納米級微孔,實現(xiàn)高離子電導率。
進行致密化操作后,殼聚糖-鋅凝膠電解質便制備完成了。
用殼聚糖做成的新電池,可以在5個月內(nèi)完全降解,意味著整個電池有大約2/3是環(huán)保的,僅剩下未能降解的鋅金屬。
而這也不用擔心,未能降解的鋅金屬可以回收利用,并且地殼中鋅的含量比一般電池中用的鋰更加豐富,成熟的鋅電池會也更成熟安全一些。
用蟹殼做電池,不僅環(huán)保,它的性能也不賴。
話不多說,直接上數(shù)據(jù)。
電池在經(jīng)過1000多次的循環(huán)使用后,其能源效率仍高達99.7%,這表明致密化殼聚糖-鋅電解質的鋅負極具有優(yōu)越的可逆性。
環(huán)保+高能效,雙重buff疊加,未來是不是螃蟹這類的帶殼海鮮都要漲價了(手動狗頭)。
作者介紹
論文的通訊作者是胡良兵,四年連發(fā)9篇Nature 、 Science正刊,并擁有四篇封面,3篇Science,一篇Nature。
胡良兵本科畢業(yè)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主要從事木材纖維基的納米纖維和納米微晶的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胡良兵一度被外界稱作“木頭大王”,他通過一種特殊的技術,用細胞壁工程將硬木平板塑造成多功能的3D結構,使木頭的強度大大提升。
參考鏈接:
[1]https://www.cell.com/matter/fulltext/S2590-2385(22)00414-3#%20
[2]http://www.nanoer.net/showinfo-4-44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