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09-14 17:30:28作者:智慧百科
俄烏沖突開始后,由于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導致全球能源價格飆升。原本就能源短缺的歐盟,更是遭到制裁反噬,陷入嚴重能源危機當中。
盡管如此,歐盟還是不愿在能源問題上向俄羅斯低頭,多次高喊要對俄羅斯能源“限價”。就在前不久召開的歐盟成員國代表會上,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又提出新的能源措施,繼續(xù)呼吁對俄羅斯天然氣限價。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
雖然馮德萊恩在宣布措施前,表示“對歐盟團結深信不疑”,但事實卻是,歐盟各成員國心思各異?!罢汀毙侣劸W歐洲版報道稱,有6位歐盟外交官透露,成員國當天的反映總體上是“分裂”的。
包括法國和波蘭在內的十幾個國家希望對所有進口天然氣設置價格上限,他們認為這是抑制價格飆升的更好辦法。
但是,考慮到設置價格上限之后,出售能源的國家或許會因為歐盟開的價格太低,而不愿意出售,從而導致能源進一步短缺,以德國為首的部分歐盟成員國對此“面露難色”,同樣持反對態(tài)度的還有匈牙利、斯洛伐克以及其他至少2個國家。
資料圖
而9月14日,英國《衛(wèi)報》、路透社、彭博社等媒體披露了歐盟在能源政策的最新協(xié)商進展,這份泄露的草案顯示,由于歐盟各成員國最終未能達成一致,歐盟或將放棄對天然氣價格設定上限的提議。即既不對俄羅斯天然氣設定價格上限,也不涉及其他地區(qū)進口的天然氣。
不過,作為替代,歐盟委員會將對能源企業(yè)征收臨時稅,稅額至少為這些企業(yè)利潤的33%,這項稅費被稱為“團結貢獻費”。
《衛(wèi)報》:泄露的文件顯示歐盟或將放棄對俄氣限價
按照文件的解釋,由于俄烏沖突和疫情時期的需求,石油和天然氣的價格暴漲,能源企業(yè)因此賺取了高額利潤,“這些利潤與在正常情況下所獲利潤水平并不相符,足以證明征收這項費用的正當性”。
并且,歐盟所設定的稅率僅僅是最低稅率,各成員國還可以往上繼續(xù)“加碼”。
很明顯,高昂的能源價格已經讓歐盟無力抵擋,甚至試圖從能源企業(yè)身上“薅羊毛”。不過,向能源企業(yè)征稅,這些額外的費用最終也會落到消費者頭上,必定會導致歐洲能源價格進一步推高,民眾生活成本持續(xù)增加。
早在幾天前,馮德萊恩提出能源限價之時,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就批評稱,“這是又一個愚蠢的行為,又一個沒有前途的非市場決定”?!叭绻`背我們的利益,我們根本就不會供應任何東西”。“沒有天然氣,沒有石油,沒有煤,沒有燃油,什么都沒有”。
資料圖
而匈牙利國會主席克韋爾·拉斯洛也表示,“歐盟既不能從政治上阻止俄烏沖突的發(fā)生,也無力通過外交恢復和平,歐盟屈服于外部壓力,行事與自身的基本經濟利益背道而馳,不管在戰(zhàn)爭前線上直接作戰(zhàn)的哪一方宣布自己獲勝,歐盟都已經輸了?!?/p>
今日俄羅斯電視臺評論員蕾切爾·麥斯登則嘲諷道,“制裁難道不是要阻止俄羅斯通過賣能源賺錢,進而將錢投入到烏克蘭沖突上嗎?如果是這樣的話,歐盟完全做錯了,而且完全迷失了方向。因為據(jù)西方媒體報道,天然氣價格比去年還漲了85%,歐盟為了對抗俄羅斯,在誤導下對自己施加了制裁,犧牲了自己的經濟和民眾的利益?!?/p>
對于限制能源價格的問題,歐盟實際上左右為難。限價則有可能買不到能源,而不限價,則能源價格飆升。無論選擇哪一方,受害的都是歐盟自己。
延伸閱讀
作為歐洲“領頭羊”的德國越發(fā)迷茫 德國人懷念起默克爾
俄烏沖突的持續(xù)及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產生了巨大的外溢效應,而歐洲多國追隨美國頻頻對俄下狠手,如今也遭到了反噬。
一份泄露的草案顯示,歐盟或將放棄對所有進口天然氣設定價格上限,包括此前引發(fā)多番熱議的“對俄天然氣限價”一項。該草案顯示,歐盟正在推進“對超額能源利潤征收暴利稅”作為解決方案,稅額至少為其超額利潤的33%。
德國總理朔爾茨
不過,作為大量進口俄氣的成員國,匈牙利、斯洛伐克和奧地利都反對向俄氣限價。
近日,匈牙利國會主席克韋爾·拉斯洛表示,無論俄烏沖突如何收場,歐盟都已經輸了。
的確,據(jù)西方媒體報道,天然氣價格比去年還漲了85%,歐盟為了對抗俄羅斯,反過來卻犧牲了自己的經濟和民眾的利益。
而作為歐洲“領頭羊”的德國,似乎也越發(fā)迷茫。
近日,德國總理朔爾茨與俄總統(tǒng)普京通電話,通話持續(xù)了長達90分鐘。雙方主要就烏克蘭局勢交換了意見,包括扎波羅熱核電站安全等問題。
對德國來說,最為關心的自然還是能源問題。普京也回應了,認為向歐洲供應天然氣的“北溪-1”運營中斷問題是西方對俄實施制裁導致技術維護受阻造成的。
此前便有專家分析,雖然很難確定俄烏沖突的潛在贏家,但更容易瞥見潛在的輸家,澳大利亞經濟學家約瑟夫·哈萊維所說的“德國集團”或許就是其中之一。
約瑟夫·哈萊維認為,自柏林墻倒塌和蘇聯(lián)解體以來,德國一直在尋求建立相互依存的經濟。
而后,以西翼(奧地利、瑞士、比利時和荷蘭)和東翼(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蘭和斯洛文尼亞)而組合而成的“德國集團”隨之誕生,其終極目標是建立一個歐亞大陸陣線,兩頭連著德國和中國,而俄羅斯是不可或缺的連接器。
但隨著烏俄沖突的爆發(fā),我們不難看到德國戰(zhàn)略遭遇失敗,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北溪天然氣管道二線項目的進度戛然而止。
2022年5月,德國的月度貿易收支自1991年以來首次出現(xiàn)赤字,這已經是個非常不樂觀的信號了。
對于中國,德國國內近日也出現(xiàn)一些不尋常的聲音,媒體頻炒“擺脫對華依賴”。
漢堡港Tollerort集裝箱碼頭,圖源:HHLA公司網站
而德國一些政客和所謂研究機構頻繁宣稱,德國不應陷入對中國經濟依賴的“陷阱”,要求政府重新考慮與中國的經濟關系。
但目前中德經貿關系的合作現(xiàn)狀決定了所謂擺脫對華“依賴”就是句玩笑話。漢堡港也向德聯(lián)邦政府發(fā)出警告:拒絕中國,對德國或將是一場災難。德金屬行業(yè)雇主協(xié)會主席則表示,與中國發(fā)生經濟戰(zhàn),將讓德國工業(yè)癱瘓。
不得不說,眼下的德國多少令人唏噓,默克爾留的一手好牌全被打壞了。